您的位置:首页 >专题 >

“烈火”与“寒冰”将持续角力

来源:时间:2013-01-06

“烈火”与“寒冰”将持续角力。

2004年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04年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数据,紧绷的市场出现了少有的乐观气氛。

确实,2004年上半年的宏观数据对于宏观调控“初见成效”似乎是一个很好的印证,这些数据说明,中国经济目前增长“高烧”已退但依然快速前行,物价稍有上升但保持稳定且呈下降之势
,因此更加严厉的紧缩政策近期料不会再出台。难怪市场因此面露微笑!

但是,经济数据所展示的眼前美景可能只是暂时的。展望下一阶段的宏观经济运行,可以说充满着不确定性。从中长期看,就好比是“烈火”与“寒冰”,经济反弹与加速下滑两种力量将同时并存并相互角力,决定着中国经济的运行态势。

先说“烈火”的力量,那是投资热潮随时有可能卷土重来的潜在力量。这一轮的宏观调控,先是从去年央行主导的参数调控慢慢地开始,然后突然进入到剧烈的“行政性调控”和“产业性调控”。然而,“行政性调控”相比参数调控,尽管有雷厉风行的优点,却有两个无法克服的致命弱点:一是“行政性调控”必须区分调控与保护的对象,而如此区分的成本极其高昂,一不小心其对市场机制与政府信用破坏的代价甚至可能高于其“速效”的收益;二是“行政性调控”通常难以持续。行政调控出拳时如秋风扫落叶,手一收或稍微松动一些,则立马葫芦也起来了,瓢也起来了。中国经济“过热”在遭受强劲打压后,会不会迅速反弹呢?从眼前来看,似乎可能性较小,因为银行已经由倾销式放贷转为“惜贷”,“大贷大错,小贷小错,不贷不错”,而地方官员,也有不少吓破了胆的,但是,由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并未改变,市场大好机会在僵化的汇率和负利率条件下并未改变,而民间实在是蓄积了太强的投资势能,地方政府也仍然没有改变强烈的投资冲动,因此,中长期投资的卷土重来仍将是极其值得关注的力量。

再说“寒冰”的力量,就是经济继续惯性下滑导致由热转冷的力量。当前,宏观经济上行态势已经明显地受到了抑制,并出现了值得警惕的由热转冷的危险。数据显示,2004年1到2月份,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3%,3月份增长43.5%,4月份增长34.7%,5月份增长18.3%,整个上半年增长28.6%,下滑速度极快。以全国城镇新开工项目的情况看,1-3月份同比增长31%,4月份增长5.9%,而5月份则下降15.7%!下落的速度几乎是空前的,并意味着下一步投资的持续萎缩。除投资外,信贷的波动亦值得关注。货币供应量和各项贷款增长偏快态势明显得到控制。如果信贷收缩的力度继续1-5月份的轨迹,那么全年M2和信贷规模的同比增速将仅为12.5%和14.4%,连央行既定的紧缩性的全年调控目标17%都达不到。回顾1997-2002年的通货紧缩期间,M2增速低于12%的情况从未出现过,因此这样一个低迷的货币增长意味着信贷存在大落隐忧,并意味着工业和投资在滞后的一段时期将受到严重负面冲击。

“烈火”与“寒冰”共存而交互作用,它们中究竟谁主沉浮?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烈火”与“寒冰”两种力量的角力,同时也取决于“看得见的手”如何出招。

可以预料的是,本轮经济上行的力量并未消失,诸多隐忧与陷阱仍然存在,各种博弈力量伺机而动,因此宏观调控还将一如既往地发挥作用。并且,基于“烈火”与“寒冰”的长期性,宏观调控的“达摩克利斯剑”势必久久不会撤去,而眼前一段“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时期,不过是宏观调控的间歇期而已。

而从历史的波动轨迹看,目前中国正处于第5个宏观调控周期,调控的起点是2003年9月。去年以来,货币政策的基调已从“稳健”逐步转向“适度从紧”,财政政策则从“积极”逐步转向“中性”。那么,在2004年上半年的宏观经济走势尘埃落定之后,下一步的宏观调控该如何变化呢?

鉴于当前经济下滑的危险可能是更为主要的,在中长期则反弹的力量更为主要。考虑到上半年GDP增速已经回落到9.7%,以CPI表示的通货膨胀仅仅为3.6%,近期不再出台新的行政打压措施,并作适当安抚,中期努力减轻对于“行政性调控”措施的依赖,适时回归到以参数调控为主的宏观调控,应该说是最理想的选择。

图说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