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专题 >

也谈“经济学家集体挨板子”

来源:时间:2013-01-06

也谈“经济学家集体挨板子”。

最近,因“魏杰请辞独立董事”事件,有人质问经济学家的“公共良心”,批评一些经济学家借用身份和名望,以发表文章和谈话的方式影响公共决策或股市预期,为背后的利益集团谋利。吴敬琏教授对此回敬说:“经济学界确实存在这种情况。但是谁的问题就应该针对谁,为什么要指责整个经济学家群体呢?”显然,经济学家不应集体挨板子。

吴敬琏教授指出:“我们能不能因唐氏兄弟在德隆案中出了问题,就指责所有的资本家都违规了呢?我们应该将个别人的所作所为与经济学家这个整体区分开来。”

的确,我们不能将个体行为随意夸大为集体行为,让集体背个体的黑锅。那样做,在逻辑上被称作“以偏概全”,是一种低级错误;在社会心理学上被称作“光晕效应”,是不健康的社会心态(所谓“光晕效应”,指的是个人在社会知觉过程中将知觉对象的某种印象不加分辨地扩大到其他方面去的现象,是以点概面的认知偏差。譬如,教师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常常会由于对学生的某个特征产生强烈印象,并以此为中心形成总体印象,从而掩盖了他的其他特征,或者认为该生一好百好,或者认为他一无是处,这就是晕轮效应。)

我们不能因经济学家的个体行为而批评经济学家整体,不能因某个企业家的问题就批评企业家整体,这无疑是正确的。同样,我们不能因为有中国人犯罪,就说所有的中国人都是罪犯;因为有某个中国人不讲卫生,就说所有的中国人不讲卫生;因为某个中国人喜欢大声在公共场合说话,就说所有的中国人都是这样毫无公共礼貌;或者,因为某个地方骗子多,就说这个地方所有的人都是骗子;我们也不能因为审计署审计出官场的种种腐败和不当行为,就说所有的官员都是坏蛋;我们当然也不能因为某个人在媒体上发表了不负责任的观点,就是所有在媒体上发表的观点都是不负责任的。

现实生活中,几乎所有的行为都是个体性的。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永远只能就个体谈论个体,就事论事。

一位朋友评论得好,良心每个人都有,不会因为做了经济学家良心就丧失了,也不会因为不做经济学家就有更多的良心。所以,经济学家“公共良心”的话题讨论未必有多大意义。

以上说的是,在逻辑上以偏概全是错的。但是,另一方面,我们的确也看到,人们常会因个体事件的发生而上升到对于整体的猜测、议论。譬如,人们会因某些中国人的行为而批评中国人的国民性,会因某些地方的部分人的行为联想到该地方的文化和习惯可能有问题,因某些已经暴露的官场腐败案而怀疑整个官场的腐败,会因媒体某些文章的不负责任而不再相信媒体,会因某几个基金的问题批评“基金黑幕”,某几个上市公司的问题批评“股市黑幕”,等等。

这又是为什么呢?一种情况,是个体现象的确已经演变成带有普遍性的集体现象、因而集体行为与个体行为表现出高度一致性。二是某些行为的发生乃制度使然,是制度行为,因而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因此任何个别行为的出现,在人们眼里都会见怪不怪,视为当然。

这样一来,将个体行为上升为集体行为,因个人的黑锅打集体的板子,就有其概率学上的合理性,而不再是逻辑上以偏概全的错误。譬如,“基金黑幕”,就是熟知情况的内部人对基金作了全面和总体分析后得出的结论。这样的结论,已经不再是以偏概全,而是由点到面,对集体行为和普遍行为进行了分析的结果。

因此,在现实中因个体行为而对于集体提出批评有可能是错误的,是一种以偏概全,也可能是正确的,它的确道出了普遍行为和必然行为的特征。究竟由个体到一般的批评正确与否,要视具体情况而论。

由经济学家个体现象打全体经济学家的板子可能犯下了“以偏概全”错误。然而,相对于以偏概全错误来说,更需要警惕的是在争论中以人品批评甚至只是人品怀疑来代替严肃的观点之争和学术批评的倾向。这样一种批评和争论倾向,便是所谓的“诛心之论”,是与科学争论相背离的。

在如何有效有益地争论方面,经济学家盛洪很早的时候曾提出非常精辟的两点。他说,争论时,一不要怀疑对方的道德,二不要怀疑对手的智力。惟有如此,双方才可能心平心和地讨论问题,才有可能通过争论澄清一些问题,彼此受益。否则,争论的水准会降得很低,双方的水平也会降得很低,甚至一不小心沦为泼妇骂街,或者让学术争论堕落为类似于官场中以“生活作风”来整人的行径。

在经济学的争论中,某人的观点“是否代表某种利益”可以融入讨论,但要非常警惕,除非有非常确凿的证据,否则最好弃而不用,以免抛开了正题,堕入了骂街。

比如,一个人说吸烟有害健康,另一个人说吸烟对健康无害。对于后者,我们固然可以指责是得了烟草公司的好处而为其辩护;对于前者,我们同样可以指责是得了烟草公司的对手的好处,所以才反对吸烟的。这样的争论有什么意义吗?没有任何意义,也不会争任出任何结果来。

事实上,就算有人拿烟草公司的钱做了一个课题,得出结论说吸烟其实无害健康,以前吸烟有害健康的结论统统都是错的。你也不能仅仅因他是烟草公司赞助的课题而否证他的结论。你必须是指出其研究方法是错的,或者数据是错的,或者逻辑是错的,诸如此类,才能真正推翻他的观点。而事实上,拿烟草公司的钱研究问题其研究未必就一定不是公正、客观的。

同理,对于某些当了独立董事的经济学家,一些经济学家固然可以批评他们勾结资本家,但是,担任独立董事的经济学家同样可以反过来批评这些人是因为吃不到葡萄而说葡萄是酸的,并且想借批评著名经济学家出名。这样的你争我论又有何益?!

真正有益的争论应该是:讲逻辑、讲事实、讲道理,用事实和证据来反驳对方提出的事实和证据。如此,才有可能争个水落石出来,才于双方彼此有益。

图说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