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宏观 >

虚拟货币的矿“坑”

来源:时间:2019-05-05

虚拟货币的矿“坑”。

51.jpg

“虚拟货币”这个名词如今已经被炒到了人尽皆知的地步,虽然真正进入这个领域的人不多,但是了解过的人也不少。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你知道XX币吗?我一个朋友投资这个赚了好多钱。”这个谜一样的行业在不知不觉间已经发展了10余年……

从 2009 年 1 月比特币面世至今,随着它的迅猛发展,各方都看见了基于区块链的代币和“虚拟货币”中的商机,纷纷投入进来。在投机炒作和不确定的风险之间,“虚拟货币”可谓是走在冰与火的边缘。

但在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征求意见稿),将“虚拟货币‘挖矿’活动(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生产过程)”列为淘汰类产业。

指导目录中还显示,未标淘汰期限或淘汰计划的条目为国家产业政策已明令淘汰或立即淘汰,虚拟货币“挖矿”活动这一条未标上“淘汰期限或淘汰计划”,也从侧面反应出国家产业政策对此的鲜明态度。

何谓“挖矿”

所谓“挖矿”,简而言之,就是人为利用计算机进行特定运算,以获取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过程。可以理解为,这些人,也就是所谓的矿工,用计算机的运算来进行“记账”,以维持比特币这一系统的运行,而比特币就是对于他们这一维护工作的奖赏。但值得注意的是,“记账”的权利是需要各方来“抢”的,也就是说,计算机的运算能力(所谓的“算力”)越强,获得“记账”奖励的概率就越高。这也就为挖矿产业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以比特币为例,在比特币的世界里,大约平均每10分钟会产生一个区块。所有的挖矿计算机都在尝试打包这个区块并提交,而第一个成功生成这个数据块的人,就可以得到一笔比特币报酬。最初,大约每10分钟就可以产生50个比特币的报酬。

但是2016年7月开始,网络发行比特币数量就减半了,即每10分钟,每个区块只包含12.5个比特币,意味着相同算力挖出的比特币也会相应减少。

最初的时候,我们用电脑CPU就可以挖到比特币,比特币的创始人中本聪就是用他的电脑CPU挖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创世区块。当然,现在也可以用家用电脑的CPU挖矿,只是收益非常低了。

网络上的每一个矿机接收并验证了一批交易,然后就开始进行挖矿,矿机需要反复的试验随机填充值来进行求解,一般采用产生随机数,尝试把产生的随机数填充到区块头,然后计算。如果计算成功,则挖矿成功,向全网广播挖矿所得,全网节点验证后,把这个区块连接到区块的最上端,并且在全网达成一致。

但是CPU挖矿的时代早已过去,GPU挖矿也早已不是主流,现在的比特币挖矿是ASIC挖矿和大规模集群挖矿的时代。

不管是用什么来挖矿,算力才是挖矿的根本。矿机的算力越大,挖到比特币的概率也就越大,挖到的比特币也就越多。

理论上说,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电脑挖矿。但是有一个问题摆在面前,就是算力与电耗的关系,任何计算机或者矿机用来挖矿的话,都需要耗费大量的电力,可能在挖到矿后,你消耗的电力费用已经远远超过了矿币的价值。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已经摒弃了CPU挖矿的方式——回报率太低。

想要投资虚拟币挖矿,一般都需要购买矿机,除此之外还需要适合的场地还有专人看管和维护,当然合适的电价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一般的投资者,从购买矿机开始就会遇到一系列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矿机的选购、高额的用电消耗以及托管的风险等。

52.jpg

为何要淘汰挖矿

据了解,挖矿早已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从芯片设计制造,到矿机生产销售,再到矿池和矿场的运维,这条产业链的上下游人满为患。

矿工获取虚拟货币的数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计算机的总体性能,也就是“算力”。挖矿实际是一个算力比拼的过程,拥有较多算力的人挖到虚拟货币奖励的概率越高。过去,用普通个人电脑就能轻松挖矿,但随着参与其中的人越来越多,用普通计算机挖到虚拟货币的概率越来越小。很快,专门为挖矿而生的计算机横空出世,这些矿机是专为挖矿而设计,目前根据底层区块链的加密算法而研发的ASIC芯片矿机在市场中处于主流地位。

如今,个人电脑已经很难挖矿,那么单个矿机自然也势单力薄。为了提高挖矿效率,矿工们开始把一堆矿机集中到一起来挖矿,这就是矿场。矿场主一般需要支出矿机维护费用、场地租赁费用和电费支出,而国内矿场一般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内蒙古等地,因为这些地方的电费更加便宜。此外,有的个人没钱建矿场,怎么办?又一种新模式出现了,有人通过技术协议将地理位置上分布在不同地区的矿机的算力合并,整合区块链网络中的零散算力进行挖矿,收益共享,并收取一定托管费用。

比特大陆、亿邦国际、嘉楠耘智这三大矿机巨头纷纷奔赴香港IPO,结果全军覆没。原因也很简单,他们的主营业务都是矿机,这受虚拟货币市价波动影响太大,尽管他们也宣称将开拓人工智能等业务,但并没有受到港交所的青睐。港交所总裁李小加曾表示:“对于IPO,港交所的核心原则是上市适应性。拟上市公司给投资者介绍出来的业务模式是否适合上市?比如说过去通过A业务赚了几十亿美金,但突然说将来要做B业务,但还没有任何业绩。或者说B的业务模式更好,那我就觉得当初你拿来上市的A业务模式就没有持续性了。还有就是监管之前不管,后来监管开始管了,那你还能做这个业务,还能赚这个钱吗?”

现在看来,这个钱还真不好赚了。业内人士称,发改委此次要淘汰这一“新兴产业”,主要是响应之前对于虚拟货币的监管要求。目前,挖矿所依附的虚拟货币被政府加大了监管力度。ICO已经在国内被归类为非法集资活动,虚拟货币也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于是监管早先开始要求地方政府采取与电价、土地使用、税收和环境保护相关的措施来指导比特币矿工退出该业务。此外,由于近来虚拟货币市场行情不佳,挖矿市场也远不如过去红火了,亏损时有发生。从监管和市场大势来看,此行业的发展令人堪忧。

从社会角度而言,主流观点认为挖矿对于硬件资源和电力资源是一种浪费。技术存在的意义是为了提高效率,而挖矿则没有对任何社会行为产生正面影响,为了挖矿把全世界大量的运算能力运用到一个虚拟货币系统上,对于社会发展毫无益处。有研究显示,目前比特币每年消耗电量超过了20亿瓦,几乎相当于全球电量的0.5%,和某些小国1年的耗电量相当。但也有从业者辩驳称,挖矿耗费的硬件和电力,都是个人自愿购买,而不少矿场消耗的都是偏远地区的电力,与其让这些电厂多余的电力浪费,不如从挖矿这里产生一些收益。

为了降低成本、扩大收益,矿场基本“逐电而建”,哪里电价低就去哪儿。为了获取廉价的电力,许多矿场甚至直接入驻水电站。像水流稳定,丰水期长的四川就一直被矿工们视作天堂。

“马上就是丰水期了,我们这边电价在两毛四左右就比较合理了。”某矿场主表示,只要找到电价低的矿场,基本就能达到100%的回报率。“比特币价格最高的时候,投多少都行,一两个月就能回本,后面的都是利润。”

据了解,早在2017年11月,央行副行长、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潘功胜就召开过重点地区金融办主任整治工作座谈会,就虚拟货币“挖矿”、场外交易和“出海”等事宜进行讨论,称下一步的工作包括让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挖矿”产业有序退出。

2018年1月,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各地下发文件,要求积极引导辖内企业有序退出比特币挖矿业务,并要求相关单位每月汇报清退情况。此后,新疆、内蒙古等多地都曾开展过清退活动。但业内对《征求意见稿》态度分歧较大。一些矿主表示,监管的确在不断加强,但短期内对行业造成的影响有限。

“文件落地一般有2-3年的缓冲期,我觉得(挖矿)这个事至少还可以做3年。”某矿主说。谈及出售矿场的原因,他否认了和《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有关联,“这是计划中的事,和‘囚徒困境’有点类似,不是说你规模越大越好,对我们这种小矿主来说,有一个临界点,到了就不能去增加规模了。”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行业鱼龙混杂,很多都游走在灰色地带,应该得到规范。

“挖矿本来就是浪费电,中本聪设计PoW时的初衷就是‘one CPU one vote’,集中式的挖矿活动本就不是比特币的目的,演变成现在这样确实造成了大量社会资源的浪费。”NEO(小蚁)创始人兼共识机制dBFT原创作者张铮文表示,限制“挖矿”并不会对区块链技术发展造成影响,“PoW是一种共识机制与分发机制的结合,我们可以采用更加环保的共识机制来确保区块链的安全。”某矿工说。

对于此前政策“雷声大雨点小”的原因,工信部信息化推进联盟区块链实验室副主任、共识数信CEO王毛路表示,和“挖矿”行业的生态有关,“‘挖矿’行业有很多在使用非法的电,比如小水电的电、没有并网的电,这部分灰色电量没有浮出水面,政策文件对这些灰产影响有限。”

同时,这里面还存在很大的利益关联。在水力资源丰富的地方,许多时候电力供大于求,大量的水被白白释放,电厂的工人管这叫“废电”。“挖矿”将这些“废电”利用了起来。据媒体此前实地调查得出的数据,一座3000台矿机的小型矿场,每个月就可以给水电站带来超过100万元的收入。

“‘挖矿’是个纯粹消耗的行业,没有产生任何的实际价值,消耗完了就完了。”业内人士称,但只要这里面有利可图,就还会有人进来。

无论如何,可以预见发改委此文一出,地方政府更加会重视产业政策方向,对挖矿产业进行抑制。之前到处去偏远地区获取低廉电费的国内矿场,可能将慢慢消失了。尽管,它们曾是世界范围内挖矿的主力军。

53.jpg

险象环生的“币圈”

虚拟货币不同于现实货币,就像它的名字一样,虚拟就必然难以防控它的风险。其风险首先集中在容易被操纵市场。

Cloakcoin 是一种较早的山寨币,经历了几轮价格飙升。2018 年 7 月1 日在币安上的突然飙升,就是 Big Pump Signal 交易集团操纵所为。Big Pump Signal 公司在他们的电报群里发送消息鼓动参与者们购买,随后 Cloakcoin 价格狂飙。

有研究显示,“在 Cloakcoin 飙升的当天,币安交易所十大比特币交易货币的价格几乎没有变动。”这些发现也证明是交易集团在操纵“虚拟货币”市场。

这种拉高倒货行为,是最古老与典型的市场诈欺手法之一。交易商先透过发放假消息将某种资产价格炒作到一定高点,之后再迅速倒货牟利。这种做法在股市属于违法,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过去常对这类诈骗提起民事诉讼。不过“虚拟货币”市场却因为法规松散,使得相关当局陷入无法可管的窘境。

2016 年 3 月 14 日,“虚拟货币”交易平台 ShapeShift的一名员工从自己公司的热钱包中盗走了315个比特币。ShapeShift报警并对该名员工提出了民事诉讼。

ShapeShift团队刊登在 Reddit上的帖子中写到:我们最初无法确定这种事情是如何发生的。我们已经将网站下线,并假定我们的基础设施和所有的密钥都 已经受到了影响。我们在再次发现攻击的 24 小时后在一个全新的主机上重置了所有密钥并建设了全新的基础设施。在重建过程中,我们与黑客建立了联系,他表示几个月前 ShapeShift 的某位员工为他提供了攻击所需的所有信息。在对这位黑客展开调查并交流后,事情的真相浮出水面:ShapeShift 的某位前雇员出售了攻击需要的能够接入受影响钱包的数据。

一家名为 Bitconnect的平台曾发行一种名为 BCC的平台币,要求其用户将手里的BTC兑换成BCC,而且平台承诺会给予他们天价的回报,此外,该平台还推出一项服务,用户可以将自己的“虚拟货币”借给公司,公司会给用户巨额回报。但实际上BCC在之后从200多美元直线下跌至37美元。平台长期被认为是庞氏骗局,最后在2018年1月宣布关停。据称 BitConnect的创始人Divyesh Darji于2018年8月在迪拜被捕。

此外,把“虚拟货币”钱包密钥弄丢或不记得的事情层出不穷,迄今估计有300万枚比特币被遗失,价值接近250亿美金。

据《纽约时报》报道,Michael Yang 在加州旧金山湾区经营“虚拟货币”交易所,他和一位朋友决定各自记下一半密钥。不料某天朋友意外去世,也把一半密钥带走了。两人共同持有的比特币至少有500枚,但没有密钥无法从账户中领取出比特币,导致损失了约400万美元。

据了解,从2018年初起,一种新型“GEC环保币”交易模式被广泛传播,该模式以“生态环境保护”“零投资”“零风险”“高收益”为标签,靠拉人头入伙,拉下线发展资金链条。在2017年2月上线以后,该平台承诺1个月涨50倍,1年涨1000倍,“GEC环保币”目前只涨不跌,变现比较容易,只要打款上传截图就可以提现。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相关人员指出,从业务模式来看,以拉人头的方式层级获取收益,基本上可以判定为传销。

虚拟货币野蛮生长至今可谓乱象丛生,经过一些诈骗公司的精心包装后,在动辄高达250%的收益率面前,已经有大批投资者被骗。即使是少数虚拟货币运营商并不具备诈骗的目的,投资者投资虚拟货币的行为仍被认定是不受法律保护的行为,面临血本无归的风险。

“矿工”何去何从

“大量出手‘S9矿机T9现货’,挑战最低价3000元,‘二手’电源,家庭挖矿首选,需要可以联系我。” 一位来自广东省深圳市的矿商在“二手”矿机交易网站彩云比特上发布上述信息。调查发现,在虚拟货币挖矿产业即将被淘汰的风声下,各大交易网站出现了大量“二手”矿机买卖。这些矿机大多是批量出售,从出售价格来看,“二手”矿机的身价也参差不齐,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不等,且均有降价。

从被转让的“二手”矿机类型看,这些矿机大致分为L3+/T9+/S9370等类型,一位江西省南昌市的矿商发布消息称,正在出售“二手”蚂蚁矿机DR5裸机,价格只需要150元。从蚂蚁矿机官网可以看到,目前在售的“一手”蚂蚁矿机DR5 35T售价为9700元,而“二手”蚂蚁矿机的价格相较“一手”矿机下跌了64倍不止。

除了转让“二手”矿机外,还有许多的“二手”显卡矿机、官方翻新机在出售。在各大社交网站的挖矿群里可以看到,目前较为常见的蚂蚁矿机S9J的报价普遍在1000-2000元左右,而蚂蚁矿机L3的价格只有700元上下甚至更低,售价着实比较“诱人”。

若“挖矿”活动被淘汰,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则是矿机厂商。据了解,比特币价格与矿机订单的关系本质就是供需平衡关系,当比特币价格上涨时,矿场主或者矿机投资者预期未来比特币收益上涨,矿机订单增加;当比特币价格下跌时,投矿场主或者矿机投资者预期未来比特币收益下跌,矿机订单减少。

目前处于虚拟货币低迷期,矿机厂商面临着矿机滞销、盈利能力下降的困扰,若“挖矿”活动被淘汰,无疑使矿机厂商的日子雪上加霜。此前由于传统大厂加入矿机生产中,竞争加剧,“矿机三巨头”(比特大陆、嘉楠耘智和亿邦国际)纷纷计划转型AI寻求突破口。据悉,比特大陆已经推出专注于高性能AI芯片BM1680。嘉楠耘智除了坚持矿机芯片的研发和迭代,也将批量生产边缘运算知识存储芯片,亿邦国际则预计首款人工智能计算硬件模型在2019年下半年面世,三大矿机巨头不约而同地走上了转型AI的道路。

不过,针对“挖矿”是否应直接被淘汰,有专家认为应该综合考虑。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区块链法律监管资深研究专家邓建鹏表示,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挖矿”活动,由于存在潜在风险,应及时淘汰,并严厉打击“矿场主”的违法行为。此种“矿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本来就应取缔,无可非议。

邓建鹏称,对于确属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挖矿”活动,则应及时淘汰。但对于“矿场”分布在国内电力资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如水电、风电等)丰富但几乎无法输出的贫困地区,此活动有效利用本可能被浪费的能源,因此有益于当地经济增长。

“从政策导向上看,发改委的这一决定短期内确实会对虚拟货币挖矿业产生负面影响,但是长期来看,该决定是否会对行业产生决定性的指导作用尚不得而知,需进一步观察后方可判断。”中伦文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互联网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陈云峰分析道。

虚拟货币挖矿业相较于其他行业,仍处在发展初期。陈云峰认为,假设未来虚拟货币被证明是耗能大、无价值的产品,那么这一决定将是行业监管模式探索的重要一步。“由于本次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尚处于征询阶段,我们认为对该行业可以继续研究、继续观察。”陈云峰进一步补充道。

金融分析师肖磊指出,被定性为淘汰类产业后,矿场的大型化可能会遭遇挑战,但更多的分散型矿场可能会更快地蔓延,毕竟市场是有这个需求的,只要二级市场和区块链模式里面,有挖矿这个技术点的存在,挖矿本身就很难被淘汰,所以挖矿该不该淘汰,实际上取决于区块链技术里面的解决方案,也就是整个产业的核心技术和逻辑是否需要挖矿这一环节,如果不需要,那么就容易淘汰,如果需要,不仅淘汰不了,反而可能会越来越多,从当前的情况看,至少比特币的运行是少不了挖矿的,所以从世界范围内看,挖矿被淘汰的概率不是很大。

资深区块链专家何南野强调,被定性为“淘汰类产业”后,短期内,对挖矿行业是利空,因为政府首次在文件中把挖矿定性为淘汰,这对于挖矿者而言,存在政策风险和心理震慑。同时,未来预计很多地方政府会根据发改委政策要求对挖坑行业进行整顿,使得行业前景变得不明朗。

“比特币挖矿不应该这样一刀切,要差异化处理,为规范其发展,可以在部分地区建立比特币挖矿容忍度更高的区域,对其进行更严格的管理,在防控风险、规范市场秩序、防止资源滥用的同时,保有对新兴数字技术产物的持续观察和研究。”何南野如是说道。

尽管业内部分专家对于虚拟货币“挖矿”是否应直接淘汰持多种意见,但从目前整体来看,国内政策对虚拟货币“挖矿”一直进行“限制”。去年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各地下发文件,要求积极引导辖内企业有序退出比特币挖矿业务,并定期报送工作进展。对于虚拟货币的交易,监管机构及各地方政府也出台过多项措施予以限制。但是,由于产业盈利性的存在,虚拟货币挖矿产业实质上并未完全停止。

(责任编辑 李秀江)

图说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