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专题 >

吴江:直面网络危机

来源:时间:2013-01-11

吴江:直面网络危机。

自上世纪90 年代起,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已呈星火燎原之势,正以无可遏制、日进千里的速度向前发展,并深深地融入到人类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之中。 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开放信息传递系统,超越了民族和国家界限,各种不同的文化类型、意识形态、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在网络中传播、碰撞、交融,网络的瞬时性、互动性推动着人际交往的变革、社会的前进。而网络在给人类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种种危机,这些危机极大地冲击着现行的经济社会发展秩序。这些危机又呈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强烈呼唤着人类必须直面网络危机。

虚拟网络社会规则潜藏人类社会进化危机

在成都某高校一个网名叫"Badrandy"的三年级学生那里,记者了解到这样一张作息时间表:

13:00,起床,吃中饭;14:00,去网吧玩网络游戏;17:00,晚饭在网吧叫外卖;通宵练级,第二天早上9:00 回宿舍休息……

这位大学生把几乎所有的空余时间都拿来打游戏,并开始拒绝参加同学聚会和活动。大约两个月之后,他发现自己思维跟不上同学的节奏,脑子里想的都是游戏里发生的事,遇到事情会首先用游戏中的规则来考虑。他开始感到不适应现实生活,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目前,有不少年轻人像这位大学生一样,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后,发现自己身心俱疲,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据统计,在我国,网络游戏玩家人数已达700 万至1000万之众,其中相当一部分玩家是20 岁左右的年轻人。网络游戏成瘾引起的社会问题已经出现。2007 年2 月17 日,湖北汉口天大粮油市场一名16 岁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竟半夜持刀砍伤母亲,抢走8000 元钱;3 月8 日,湖南沅江一名14 岁少年因为网络游戏入魔产生幻觉,从4 楼跌落身亡……

网络的虚拟性破坏了现行社会发展的轨迹。随着全球网络的普及,人们在网络上交流时,人的言谈举止都被转换成二进制的语言,人的音容笑貌以数字化字符方式在屏幕上传播,人成了数码化的存在。Internet 改变了人际交往的方式,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成了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越来越少,群体纽带越来越松弛,最终导致群体意识淡薄和各种群体结构松散。未来社会家庭观念淡薄,邻里形同路人,同事关系简单,传统意义上的社会面临退化的危机。

同时,从人类进化角度看,全球信息网络的建立使对人类进化起重要作用的隔离、迁徙、人种混杂等因素的作用消失。网络的发展使人的进化朝反方向发展:人类由于工作和生活对电脑的依赖,身体出现退化;由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之间的学术交流、文化交流以及其他交往都越来越多地依靠各种先进的信息传播媒介,从事间接交往,不同人种的混杂现象越来越少,人类将进入永久隔离状态,这将导致人类人种质量退化,最终可能出现人类危机。

"黄、赌、毒"网站泛滥引爆网络伦理危机

"互联网上要啥有啥",这话不假。但现在的问题是,你不要的东西也强行入侵,让人防不胜防。"有一天,我在网上浏览新闻,突然跳出一个东西。我想可能又是骚扰的广告,就点了对话框上的小"叉子"要关上它。哪知这个"叉子"不是关闭而是打开,一个无比恶心的画面缓慢地出现……我不想甚至不敢看下去,赶紧要关时却半天找不到关闭的标志,那丑恶就在你眼前晃着……这种淫秽色情内容常常就是这样长驱直入地来诱惑人的。"北京某中学朱老师说起自己这段"经历",至今还心有余悸。"逃脱"后,她总是感到后怕:"这幸亏是大人碰上的,要是换了学生,他们本来没想要看,可那些坏东西像强盗一样不请自来,还没成年的他们保不准就会看"新鲜",结果就不好说了。"

只要接触互联网,就会很容易地受到色情网站的骚扰,这是很多网民切身的体会。最新数据显示,我国互联网上网人数已经达到1.44 亿,其中18 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超过2000 万。而据统计,目前互联网上的色情网站超过3.7 亿个,每天约有两万张色情照片进入互联网。青少年网民正在遭受色情网站上不良信息的侵蚀。来自公安部的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公安机关已清理、删除境内互联网上淫秽色情信息3 万余条,关闭淫秽色情网站和栏目1450 余个,对380 余起案件线索立案侦查,侦破网络淫秽色情案件近30 起。

互联网络易造成整个社会道德人格的缺失,引发社会的伦理危机。传统社会在一定意义上是一个"熟人社会",在这一"熟人社会"里,依靠熟人的监督,道德意识较为强烈,道德行为也较为严谨。然而,由于他们的合道德行为常常是做给他人,特别是可能对自己有影响的人"看"的,自律意识较差,所以一旦"进入"反正没有人认识"我"的互联网这个"自由时空"的界域,那条由熟人的目光、舆论和感情筑成的防线便很容易崩溃。另外,"网络社会"比传统社会更少人干预、过问,更难以管理和控制,很容易造成社会群体道德人格的缺失。

互联网所容纳的信息生产者数量极其庞大,信息的产生已无法由法律加以有效的控制,而且法律的控制还处于自身提倡言论自由却又控制言论自由的两难境地之中。这样,就更增加了无意自律的消息生产者向社会大众倾泻反伦理的色情、暴力内容。社会在信息消费中无法在完全自主的情形下认知事物和判断是非,道德的判断力因此下降甚至丧失。

网络病毒、垃圾邮件等点燃网络生态危机

泛滥成灾的病毒让网民们切齿痛恨却又无可奈何,而黑色病毒产业链的形成,更加剧了人们对这个已经变得不安全的网络世界的恐慌。不得不提到的是,那只憨态可掬烧着香的熊猫,从2006 年底到2007 年2 月短短4 个月的时间里,席卷全国超过1000 万个人及企业用户,造成高达亿元的直接及间接经济损失,也让人们彻底认识到网络病毒的厉害。据"熊猫烧香"病毒的制作者李俊交代,他于2006 年10 月16 日编写了"熊猫烧香"病毒,然后以自己和由他人代卖的方式,先后在网上以每个病毒500 元至1000 元的价格出售。在总计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李俊将病毒销售给了120 余人,非法牟利十多万元。而经病毒购买者进一步传播,迅速出现了数百个变种,不断入侵个人电脑、感染门户网站,从而对互联网用户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专家分析,此次案件中被逮捕的6 个人,在整个"黑色产业链"中分别参与了制作、贩卖、交易、传播、使用等环节,而且每个环节都收益不菲。据知情人士介绍,现在的病毒产业链最明显的途径是:木马病毒编写者→专业盗号人员→销售渠道→最终玩家。

"网络生态危机"是指由于人们对网络的滥用、误用,污染网络环境,使网络生态失调,危及网络安全,严重影响网络的运行。由于网络在建立之初就只强调连接的便利而对网络安全没有足够重视,这就给网络本身的安全带来了隐患。在一个虚拟的网络社会中,安全问题成为谁也不能回避的事实。一项研究显示,近八成网民认为有必要对网络安全加强管制。虽然网络病毒早已成为网民深恶痛绝的网络公害之一,但是这次"熊猫烧香"的泛滥,才真正使众多的网民领略了它的厉害,"熊猫烧香"也成为众多电脑用户谈之色变的词汇。最重要的是,这场病毒与反病毒的战争,暴露了我们网络安全体系的脆弱,敲响了网络安全的警钟,更凸显了当前整个网络生态危机的严峻性。

网络电子交易模式诱发网络信任危机

曾几何时,"电子商务,商机无限"的"公益广告"充斥各种媒体。互联网的确给新经济带来了无限希望,但无限商机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如期而至。个中原因,与网络缺乏普遍的信任密切相关。我们不妨将这种网络信任的"虚位"和困境称为"网络信任危机"。

互联网发展的总趋势是从大众回归小众,个人化和个性化的服务将是标榜的重点。但如果把信用卡资料输入电脑,万一这些资料被别人盗用了怎么办?所以网络交易安全问题被视为互联网商业发展的一道瓶颈。此外,个人的资料、存款、经历都记载在政府、金融机构,但黑客到处横行,网络的安全一旦发生问题,很难担保不会发生难以弥补的金融风暴和社会灾害。网络在给我们带来便利和乐趣的同时,也正给全人类带来新的烦恼。当传统经济中的信任体系尚待完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尚未解决的情况下,将传统经济与以"虚拟性"著称的互联网结合起来,必然会使原本就不结实的信任体系和信任机制变得更加飘浮不定,让人无所适从。在这种环境下,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注定要遭受更多的磨难。因此,建立适应网络经济发展以信任为核心元素的伦理文化环境,已成为推进新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网络发展呼唤新的社会规则体系

网络是把双刃剑,我们既不能因为它的积极方面而放任不管,也不能因为它的消极方面而因噎废食。但是网络给现行的社会秩序带来的根本性变化是不可回避的趋势,这就需要我们正视这种高强度冲击的危机,积极构建新的网络社会秩序。

一方面,我们要尽快建立新的网络社会秩序,健全有关法律机制,出台有关法规,采取有效措施,最大可能地防止利用网络进行犯罪或传播不健康信息的行为和现象,积极占领网络阵地,建立一批有质量、有层次、有特色,能够吸引人的网站,加大宣传力度,使人认识到互联网的负面影响,从而有效地减少和避免互联网对人类的伤害,使其最大程度地发挥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要加强技术体系的构建。随着网络经济和网络社会时代的到来,网络安全对企业和个人、对整个社会都越来越显重要,"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只有加强技术能力建设,提高网民防范意识和技术手段,狠狠打击网络犯罪行为,加快形成依法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规范有序的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才能切实维护网络的信息安全。

图说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