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专栏 >

张立栋:一地鸡毛的P2P留下太多教训

来源:时间:2020-12-15

张立栋:一地鸡毛的P2P留下太多教训。

银保监会官员几天前透露说,到今年11月中旬,国内最后一家P2P公司已经彻底关门。

也就是说,经过了5年多的强力整顿,这个行业现在完全归零。

眼前所见似梦一场:高楼盛宴余音犹在,崩塌已经轰然到来,这不仅是行业的悲哀,更是身陷其中者的噩梦。

P2P诞生之初,因为身披“互联网金融”特别是“创新”的色彩,一度被寄予厚望,人们期待它们可以改变传统金融之积弊,打破信息不对称的“死结”,成为投资者和中小企业乃至创业者共赢的理想模式。短短几年间,国内P2P平台发展到5000余家,往来资金更在数万亿元之巨。这个过程中,除了“创新”概念,作为舶来品的P2P头上还顶着“普惠金融”的帽子,国外普惠金融的成功案例着实打动人心。

然而南橘北枳,到了中国的P2P,从业者很巧妙地把自己从信息中介变成了信用中介,玩的还是高利贷的旧把戏。记得在2013年前后,普通平台都能给出10%-15%的年化利率,一时间社会资金闻风而动,风投、创业者、普通百姓争先恐后加入游戏。

然而,事物总是越过人们的美好期待而走向了它的反面。经过几年爆发式增长,P2P公司频频出现大面积爆雷、跑路等现象,投资者原本指望通过它来理财跑赢通胀,结果血本无归。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没有因为它而有所缓解,倒是这些平台一看没有监管约束,干脆虚构标的资产,用资金池借新还旧,有意无意中彻底沦为庞氏骗局。

P2P行业的整体溃散,是败给了贪心,败给了放任。

这个行业不仅没能解决经济难题,反而平添了更大风险,这不能不说是一大教训。如今P2P行业虽然消失,但遗留的连串债务风险还在继续,需要逐一化解。

从包容式观望到“监管边走边看”,一直到今天的下决心完全清零,管理层对P2P行业留足了机会,只可惜这个行业因为过度膨胀,早就丧失了“自我修正”的可能,最终覆水难收。

我们当然要鼓励创新,但创新不等于冒险。如果守不住风险底线,那么这种“创新”恐怕就会沦为赌博,在技术的倍增效应下,它最终搭上的不仅仅是掷骰子的人,更可能让无辜的围观者成为赌注和牺牲品。

图说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