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专栏 >

张立栋:理性推进金融民主

来源:时间:2016-04-05

张立栋:理性推进金融民主。

刚刚闭幕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普惠金融再次成为焦点。

过去几年,中国政府高层多次发声支持鼓励“普惠金融”,国有大型金融机构也都闻风而动,成立了相关部门。有趣的是,这个词一度成为中国互联网金融特别是P2P网贷业者的口头禅。

普惠金融是什么?在我看来是金融服务覆盖问题,解决的是金融服务的不平衡、不公平。

的确,金融机构并不承担普遍服务的义务,但就整个金融体系来说,追求更平衡、更公平的产品和服务结构却是行业发展不可缺失的基础。

传统金融服务体系对两类弱势群体缺乏关照由来已久,一类是小微企业,一类是低收入者。普惠金融的提出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说得再深远一些,它实际上是努力实现金融服务的平民化和民主化。

长期以来,金融业似乎忘记了行业的设计初衷,就是社会风险管理的基本职能。金融本应当对民众的基础资产、创业发展、职业生涯、住房等予以有力保护。而这个基本理念在过度追求利润的市场氛围中被不断稀释。

传统的金融体系创造了很多不平等,它让财富本来就集中的人群和大公司变得更加富有,无缘享受金融服务的群体则陷入困境无法自拔——这些人本来可以利用金融避险功能来改善处境。

当下的中国金融市场还很不发达,以银行为主的间接信用仍居主导地位,资源要素的流动和配置仍存在相当局限性。因此,国有大型金融机构的“普惠金融”尝试固然值得肯定,但我们更期待的是,从金融业顶层设计者那里看到更多用改革、用新生力量来改变既有金融业格局的努力。

多年前尤努斯的“穷人银行”实现了理念突破;而今天的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为更大范围内群体参与金融提供了可能。我们的社会完全可以通过更好的技术安排重塑金融业,卷首语通过公众广泛参与,打破金融业的固化权力结构,实现更公平的财富分配。

当然,金融民主不等于金融自由。

推进金融民主,要热情但也要理性。过去几年里,有人打着普惠金融的旗号,做了许多伤害弱势群体的事情;此外,夸大互联网技术的“颠覆性”所造成的风险事件也时有发生。

我们需要甄别其间真伪,让真正的积极力量发挥更充分的作用。在风险问题逐步暴露,监管亟待跟进的当下,人们再提“普惠金融”恰恰是一个最好的时间窗口。

当前,中国乃至世界经济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博鳌论坛、从不久前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我们所讨论的大量经济议题充分反映出中国经济所面临的挑战。

罗伯特·席勒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就曾说,实际上经济风险比我们任何人想象得都更大,不能把繁荣当做理所应当的现实。在科技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更需要记得既有经济体系的孱弱,应该为在较大范围内推出风险管理方案做好准备。

因此,当我们再提普惠金融的时候,需要的不仅是技术和形式上的准备,而是更大范围内重塑金融业生态的系统性思维和决心。

图说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