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宏观 >

民营银行八大亮点和优势

来源:时间:2021-02-02

民营银行八大亮点和优势。

6年多来,民营银行大力整合股东优势和市场资源,充分发挥民营机制优势,以创新为突破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根据股东特点、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持续推进市场战略创新,战略定位更加清晰,业务范围更加聚焦,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竞争优势日益突出,走出了一条有别传统银行发展特色的差异化经营之路。民营银行已经成为我国普惠金融的生力军,数字普惠金融新模式、新范式的创新的引领者,金融科技创新的先行者和探路者。民营银行还积极构建智能风控体系,有效防范风险。

专注普惠服务小微,错位竞争开拓蓝海

民营银行运用金融科技,创新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突破了传统金融服务在物理网点和时间上的限制,解决传统金融模式下无法解决的信息不对称、高风险、高成本等问题,使得传统模式下得不到正规金融服务的群体能够有机会获得多渠道、广覆盖、成本相对较低的金融服务,长尾客户获得了精准高效的金融服务,大大提升了我国的金融可得性。

1.以普惠金融为使命,聚焦服务小微大众。

民营银行普遍将自己的业务定位聚焦于小微企业、消费贷款、“三农”等普惠金融领域,致力于为小微企业、“三农”领域以及个人长尾等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客户结构下沉特征明显。

如微众银行自成立以来,就以“让金融普惠大众”为使命,专注于为普罗大众、微小企业提供差异化、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微众银行借助金融科技手段,围绕大众银行、直通银行、场景银行三大板块不断创新,积累了丰富的普惠金融实践经验。截至2019年年末,微众银行的个人有效客户数达2.04亿人。

网商银行的战略定位是“以普惠金融为使命,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数据和渠道创新服务小微企业、个人创业者和三农”,该行坚持“普惠理念、公益心态、商业可持续”三大经营原则,秉承阿里巴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经营理念,以普惠服务的客户数量和客户满意度而非利润作为经营考核标准。截至2019年底,该行累计服务的小微经营者数量已超过2000万,其中80%的客户从未在其他银行获得过经营性贷款。

新网银行坚守“普惠金融补位者”的市场定位和“技术立行”的发展战略,与主流银行进行错位竞争、差异化发展,主要覆盖草根创新创业者、蓝领客户、小微客户、个体工商户以及大量农村客户,这些是主流金融机构难以覆盖的人群。

三湘银行以“让银行成为一种随时可得的服务”为使命,定位于“服务产业,发展普惠”的产业银行。三湘银行以核心企业为依托,紧紧围绕产业生态圈,向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助力他们创业创新;向目标产业链企业员工和产业C端,以及长尾人群提供小额消费贷款。

2.直击痛点,破解银行服务小微企业难题。

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和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痛点、堵点,民营银行,特别是互联网民营银行,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综合运用金融科技,创新服务方式,在不断降低银行自身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的同时,提升了客户的融资便利性,并切实降低了客户融资成本。

一是线上线下相结合,多场景触达小微企业用户群体;二是小微企业贷款全流程数据化、自动化、全线上运行,满足了广大民营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真实资金需求特点;三是运用大数据风控体系,可以有效降低信用风险、欺诈风险和系统安全风险,可以让小微企业不用担保和抵押,凭借信用就能得到贷款,同时使小微企业贷款的不良率保持在较低水平。

3.发力消费金融,服务长尾个人客户。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对优质金融服务和资金的需求业日益增多。在传统模式下,个人客户在申请贷款的过程中,经常面临贷款难、贷款慢、不方便、不及时等问题,个人客户贷款难、手续繁杂。致力于打通个人小额贷款和消费贷款领域的痛点和堵点,民营银行纷纷推出面向个人的互联网贷款产品,这些产品普遍具有全线上操作、纯信用、授信快、审批快、放款快、随借随还等特点。

4.方便灵活,切实减轻客户融资成本压力。

通过线上开展贷款业务,民营银行可以有效提高信贷管理效率,降低客户融资成本。从我们调研的几家民营银行情况看,虽然小微企业和个人贷款年化利率,较传统商业银行贷款要高一些,但是不同于传统商业银行贷款,互联网线上贷款的企业和客户可以根据资金用途自主安排借还款时间,随借随还,按日计息。大多数小微客户用款周期短,在用款期限内的综合借款成本并不高。各家民营互联网银行普遍支持贷款客户在授信有效期内7×24小时全线上借还款,避免了线下往返网点的繁琐操作,不仅消除了隐性成本、减轻客户融资成本压力,还极大提升了客户的融资便利度和服务体验。更为重要的是,尽管利息略高,但是那些以前得不到贷款的小微和个人长尾客户,贷款从不可能成为可能。

例如微众银行微粒贷的日利率在0.02%-0.05%之间,据微众银行统计,微粒贷客户的平均贷款天数仅59天,笔均借款额8000元,71%的客户实际借款成本小于100元。

再如,新网银行主要覆盖草根创新创业者、蓝领客户、小微客户、个体工商户以及大量农村客户,这些是主流金融机构难以覆盖的人群。该行贷款额度在10万以下的客群占95%以上,户均余额不到5000元,平均贷款存续时间仅为79天。

纷纷发力线上业务,向互联网银行转型

由于存在营业网点受限、获客渠道缺乏、品牌信用不足等不利因素,民营银行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固立足并不断发展壮大,就必须另辟蹊径、错位竞争,而不能继续用传统的业务模式开展传统的金融服务。因此,民营银行纷纷发力线上业务,并把加强数字化建设,向互联网银行转型作为战略调整的重要方向,用金融科技的力量突破制约民营银行的发展瓶颈。

从成立之初的情况来看,共有8家民营银行一开始就定位为互联网银行,分别是微众银行、网商银行、新网银行、苏宁银行、亿联银行、中关村银行、华通银行和众邦银行。其他民营银行最初的定位则更偏重线下业务,有的专注服务特定区域,有的依托股东优势,深耕特定行业和产业,在运营路线、业务拓展、风控思路等与传统银行相似。

相比侧重线下业务的民营银行,互联网银行普遍成长性更好,资产规模、营收及盈利水平处于领先水平,在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和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也都有比较出色的表现。互联网银行中的优秀代表,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更是遥遥领先于其他民营银行。

当前,各民营银行线上客户数和业务占比不断提高。网商和微众的业务和客户均100%为线上。截至2020年上半年,亿联银行的670万客户中,仅272户是线下客户,线上客户占比接近100%,线上贷款业务占比90%以上,线下贷款业务占比10%以下;苏宁银行线上客户数为2840.63万户,贷款余额占比67.4%,线下客户数约为10万户,贷款占32.6%。

积极拥抱金融科技,打造核心竞争优势

“科技立行”是多家民营银行的共识。民营银行普遍高度重视金融科技创新和应用,结合自身特点,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科技创新和应用成效显著,科技实力不断增强,竞争优势突出。有的民营银行已经具备了行业领先的科技水平和研发实力,并形成对外技术输出能力。

1.加大金融科技投入,科技实力不断增强。

民营银行普遍重视金融科技投入。年报也表明,民营银行在金融科技投入的力度正在逐年加大,部分民营银行特别是互联网银行的研发投入占营收之比处于较高水平。以2019年的数据为例,微众银行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为9.2%;新网银行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为7.8%;苏宁银行IT投入与营收之比达到7.56%,主要包括新技术研究、系统建设及研发人员投入等费用。作为对比,2019年我国上市大中型银行平均科技投入资金占营业收入比例约为2%。

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民营银行也在不断加大金融科技人才的招聘力度。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微众银行金融科技人员数量为1500人,占全行员工的60%;亿联银行科技人员563人,占员工总数的66%;网商银行科技类人员数量为439人,占全行员工的52.2%;富民银行、苏宁银行、众邦银行和新网银行的科技人员占比也均超过了50%。

目前,银行业中我国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银行共有5家,其中4家为民营银行,分别是微众银行、新网银行、亿联银行和众邦银行。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四大核心领域都取得了较多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科技研发成果,在全球银行业中具备较高的科技竞争力。

2.加强金融科技创新,提高金融服务能力。

多数民营银行特别是互联网银行,积极顺应新兴技术发展趋势,将金融科技作为业务发展的发动机,不断探索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金融科技的底层技术,并在运营管理、服务模式、风险控制、产品设计等各个方面应用和创新,使民营银行的场景化获客能力、平台化运营能力和智能化风控水平都得到了大幅提升,使传统银行不可能触达的金融服务成为可能。

3、科技成果丰硕,技术专利层出不穷。

部分民营银行在创新过程中重视知识产权,多家民营银行获得或申请专利数位列全球银行的前列。例如,在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媒体IPR Daily发布的“2019全球银行发明专利排行榜(Top100)”中,微众银行位列榜首,新网银行、众邦银行和亿联银行分别列第11位、第28位和第42位;新网银行持续投入金融科技的专利技术研发,以累计申请专利139项、软件著作权37项;众邦银行累计申报14项发明专利,取得21项软件著作权;截至2019年末,三湘银行共有1项发明专利和57项软件著作权,另外有17项发明专利已提交审查;亿联银行申请专利38项、软件著作权55项,版权1项;苏宁银行累计发表27件软件著作权、申报受理48项专利,两个项目成功纳入科技部、人行等六部委组织的全国金融科技应用试点;截至2020年10月末,华瑞银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及专利等知识产权已达31项。

持续创新经营模式,直击痛点突破难点

银行的竞争就是创新的竞争,特别是民营银行,要在夹缝中生存并发展壮大,更是必须要依靠创新。广大民营银行积极创新,锐意进取,在产品、经营模式、服务等方面大胆探索,在供应链金融、科创金融、消费金融、农村金融等多个领域,打造了一大批竞争力强、特色鲜明的金融产品,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竞争优势不断增强。

1.积极探索获客新模式,用户规模不断扩大。

民营银行成立时间短,网点覆盖少、品牌知名度不高、缺乏流量资源,除微众、网商、苏宁、亿联等背靠头部电商股东资源,在场景、数据、营销渠道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先天优势外,普遍面临获客难题。各家民营银行都努力创新营销模式,克服互联网银行缺少物理网点和销售人员的营销难点,采取多种方式拓展外部流量渠道合作获客。一方面,用全线上化的方式设计和研发各类金融产品,力图嵌入到更多的消费场景和产业场景;另一方面,广泛依托App、小程序、第三方平台SDK等多种数字化方式触达客户,有效的提高获客能力,扩大用户规模。

如在小微企业获客渠道方面,微众银行主要做法是采用线上精准触达小微企业主的营销模式,利用线上数据精准识别企业主身份,并通过微信、今日头条等互联网平台进行广告的精准投放,并充分挖掘了存量客户在营销上的潜力,首创口碑传播模式,老客户推荐新客户所引来的业务占比超过15%。

再如新网银行,该行除了通过微信公众号获客,还与第三方平台合作进行导流,目前该行已与中国移动、携程、美团、今日头条等多家机构达成合作,在这些合作机构的App中可以查看和使用新网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新网银行的客户总数达到3000万,其中个人客户超过99%。80%的客户来自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

2.创新和丰富存款产品,扩大资金来源。

由于渠道、品牌、资本金的因素,民营银行很难在传统存款业务中与商业银行进行竞争,为缓解负债端压力,多家民营银行推出了创新型存款产品,如微众银行的“智能存款+”、众邦银行的“众邦宝”、富民银行的“富民宝”、三湘银行的“灵活存”等等。这些创新型存款产品,具有利息高、安全性和灵活性较强等特点,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泛欢迎。

具体而言,民营银行推出的创新型存款主要分为两种:一是计息方式创新的产品,即智能存款,该类产品是支取灵活的定期存款,根据持有的期限靠档计息,减少了储户提前支取存款的利息损失,有的银行可以按月付息,相比传统银行存款具有较大优势,全线上操作也提高了储户的体验;二是定期存款收益权转让类产品,即将存款收益权转让给第三方机构以实现定期存款活期化。

3.创新供应链金融产品,打造产业链金融生态。

与传统的供应链不同,民营银行摆脱了过度依赖核心企业的信用及担保,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生物识别、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识别风险,完善风控技术和风险模型,大力发展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

目前,民营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围绕产业链核心企业,以核心企业为依托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如三湘银行、民商银行等;二是积极与平台企业合作,依托平台庞大的上游供应商资源和下游B端C端客户,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如苏宁银行、众邦银行等。

4.积极探索“投贷联动”,服务科创企业。

科技创业具有高风险、高收益、高度不确定性的特性,导致了银行在为科创贷款时风险和收益的不匹配性,目前银行遵循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审慎经营准则与科创企业高度不确定性的特性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因此科创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就更加严峻。

华瑞银行和中关村银行积极服务科创企业,探索采用以认股权证为核心的投贷联动的方式,支持处在成长阶段的科技型创新创业企业。银行在贷款过程中,与企业签署少量的认股期权(Warrants),以获取未来的股权收益。通过对企业股权的持有,将有效分享企业成长中带来的超额价值收益,科创企业所具有的高成长性也为银行实现风险与收益平衡提供了可能性。从而抵补业务开展中由于不确定性而导致的风险,摆脱了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开展过程中过度依赖抵押物的融资弊端。

5.构建开放银行体系,技术赋能场景金融。

构建开放型银行是民营银行的重要方向之一,他们积极与电商、汽车销售、航旅出行、社交、安居、娱乐、教育等民生领域的互联网平台合作,发挥金融业务服务商的科技优势,根据不同场景的客户行为和特点,有针对性的设计个人消费产品,研发不同场景的技术应用和风控模型,向合作机构开放技术、开放接口。银行获得流量、场景和渠道,合作伙伴获得技术赋能,双方实现互助共赢。

6.创新联合贷款模式,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民营银行秉持开放合作态度,积极与一些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创新联合贷款业务模式,即通过按比例双方共同出资(1:9或1:8的比例)、共同开展风险管理,各自承担风险的模式,直接面向个人消费者和小微企业提供在线信贷服务。

例如微众银行已与邮储银行、上海银行、天津银行、华夏银行等50余家银行达成联合放款合作协议。富民银行成功对接了28家银行机构开展联合贷款。

构建智能风控体系,有效防范信用和流动性风险

民营银行不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制度管理架构逐步构成,努力实现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欺诈风险和系统安全风险等全覆盖。

在风险防控方面,多数民营银行十分重视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的动态风险防控体系,变“人治”为“数治”。多家银行都建设完成了智能风控系统,在量化模型、授信策略、反欺诈、数据指标和云计算的算力方面具备领先优势。例如网商银行建立的全链路风险管控体系,富民银行打造基于大数据的F.A.R“远鉴”智能风控平台等。众邦银行的“倚天”智能风控决策平台,包括114个子模型应用,涵盖数据维度超6000个,风控数据字段1.2万个。数据化风控使民营银行贷款业务的整体不良率维持在较低水平。

充分利用股东优势,共享资源快速成长

民营银行发起人和主要股东均为全国或者当地经济实力较强的民营企业,在民营银行成长的过程中,优秀民企股东,尤其是主要股东,对民营银行战略定位的确立、经营理念的形成,以及发展方式的选择等都发挥了关键作用。

1.股东背景对民营银行发展方向具有重要影响。

民营银行控股股东的产业背景各异,其中既有互联网巨头,也有传统制造业领先企业,迥异的股东背景,也影响和造就了民营银行不同的发展路径。

主要股东为互联网巨头的民营银行普遍更具备网络思维、更重视金融科技、在创新方面走在了民营银行的前列。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几年来的出色表现,离不开股东腾讯和蚂蚁金服的大力支持。

而主要股东产业背景、特别是制造业背景深厚的民营银行,则对相关区域和行业有更深入的了解,在发展供应链金融和服务小微企业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如三湘银行、众邦银行、威海蓝海银行等,都把供应链金融作为发力的重点。

2.全方位提供支持,助力民营银行快速发展。

一是在负债业务上对民营银行提供直接支持。民营银行成立之初,负债来源较为单一,普遍在吸收存款方面存在较大困难,大股东均采取安排集团公司和各下属子公司来开立企业存款账户,企业员工代发工资业务等方式,为民营银行稳定负债规模打下坚实基础。

以华瑞银行为例,开业以来,各股东单位账户存款常年日均余额约10亿元,最高时达到20亿元。

二是共享场景和客户资源,助力民营银行业务拓展。大多数民营银行股东实力雄厚,产业链庞大,业态与场景多样,客户基础良好,为民营银行供了较为庞大的客户资源。依托大股东产业生态链、供应链以及销售等场景,民营银行在发展初期就能快速获得客户流量和切入场景,开拓业务领域。

如三湘银行,通过整合大股东三一集团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和信息,搭建供应链金融平台,为核心企业上下游的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在支持产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形成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再如众邦银行通过核心企业、交易平台、金融同业来获客,其大股东卓尔集团旗下的卓尔智联是全国最大的B2B管理平台,众邦银行依托股东的资源优势和交易平台,快速实现客户转换与场景接入,与34家平台合作搭建垂直化的产业供应链金融。截至2020年6月末,众邦银行客户数达到1609万户。

发挥民营机制优势,经营灵活管理高效

作为我国银行业中的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产权清晰、机制灵活、市场反映敏锐、创新能力强、注重经营效益等民营企业所具有的突出优势也在民营银行群体得到了集中体现,并不断转化为民营银行的竞争优势。

组织结构扁平化,决策效率高。民营银行创立时间普遍较短,多采用扁平化的组织机构,决策链条短,管理更加高效。例如温商银行脱胎于温商民营资本,身携民营基因,具备“机制灵活、响应迅速、决策高效、流程简便”的特点,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在机制、效率、服务上做文章。

市场反应灵敏,服务意识强。民营银行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能敏感地捕捉到市场机会,并能快速做出反应和行动,执行力更强、创新环境更优,尤其适合在普惠金融业务领域内的竞争。

如微众银行,在产品研发上,采用互联网思维和打法,开发产品以敏捷快速著称。今年疫情期间,为加速落实小微企业纾困计划,该行仅用11天的时间就完成了一个新产品的投放。

人才激励约束机制市场化程度高。民营银行充分发挥民营企业机制灵活的优势,在选人用人方面按“员工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的机制和“数字化、产业化、年轻化、市场化”用人标准,可面向全球招募金融科技领军人才和产业专家,打造产业互联网银行专精队伍。在激励机制的保障上,相对于国有银行在员工的薪酬设计和保障安排上更加灵活合理,可有效激励优秀年轻技术人员的拼搏精神。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作为回馈社会

民营银行普遍把发展普惠金融和服务实体经济当作最大的社会责任,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恪守企业社会责任,不忘回馈社会,在保障特殊群体金融需求、助力金融扶贫、保护消费者权益、关爱员工成长和慈善公益等方面积极作为,成效显著。特别是2020年,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重大疫情,广大民营银行快速响应、积极作为,用优质快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1.创新开展农村金融,助力打赢脱贫攻坚。

民营银行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除捐款捐物外,还不断创新金融扶农扶贫的方式方法,将金融科技贯穿到农业金融的全过程,把金融服务送到身处偏远地区的农户,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更便捷、更精准和额度更加适配的信贷服务,助力乡村产业振兴。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加大扶贫信贷投放力度,助力精准扶贫。

2.满足特殊群体金融需求,关爱残障人士。

在不断提高普惠金融可得性和服务质效的同时,民营银行在服务特殊群体金融需求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如微众银行,通过手语视频和无障碍版本App,使听障、视障和有语言障碍人士无需他人帮助也可获得银行服务,让普惠金融的阳光照到每一个角落。截至2019年末,“微粒贷”手语客服项目已累计服务8000多位听障客户。

3.积极主动抗击疫情,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为全力支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各民营银行积极相应国家号召,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原则,结合各地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的亟需事项,通过捐赠款项物资、提供专项信贷、延长贷款期限、无还本续贷、给予利率优惠、减免各类收费、落实征信保护、优化基础服务等措施,为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全力做好金融服务保障。

如地处武汉的众邦银行推出了“战疫云贷”专项贷款产品,专门用于受疫情影响的本地小微企业及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缓解短期流动资金难题。“战疫云贷”共发放628笔贷款,金额7.45亿元。截至2020年6月30日,已对2558户企业实施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涉及延期还本付息的贷款本息金额达97.63亿元。

再如网商银行,疫情发生后,首先向湖北150万线下小店和30万医药类小店下调20%利息,而后向湖北的淘宝卖家提供3个月免息贷款支持。网商银行还与全国工商联联合发起“无接触贷款助微计划”。联合全国数百家金融机构,在半年内支持全国约1000万家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农户等复工复产。

(责任编辑 庄双博)

图说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