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宏观 >

A股能否成为全球资本“避风港”

来源:时间:2020-04-21

A股能否成为全球资本“避风港”。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扩散及国际油价下跌冲击,全球资本市场遭遇血洗。

2月中旬至3月末以来,包括美股在内的全球资本市场,出现了持续的大幅下挫,道琼斯指数出现创纪录的多次熔断,让做多投资者损失惨重。

在外围市场持续下挫的大环境下,3月份A股也没能独善其身,上证综指一度击破了2月4日恐慌杀跌形成的2685低点。但相对外围市场而言,A股还是表现出了难得的韧性。

随着中国率先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规模蔓延,以及企业大规模的复工复产,A股具有了率先复苏的基础。

当然,外需的大幅萎缩,全球疫情何时能够被控制?中国广大中小企业能否扛住疫情冲击而生存下来?中国经济今年能保持多高的增速?诸多未知因素依然影响A股复苏的进程。

全球市场暴跌 A股展示韧性

近一个月以来,受海外疫情扩散及国际油价下跌双重冲击,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

以标普500指数为例,从2月19日创出3393.52的新高之后,一路下挫,至3月23日创出2191.86的新低,下跌幅度最高达35.41%。

期间,3月9日、3月12日、3月16日、3月18日,标普500指数在10天内出现了四次下跌熔断,为美股史上第五次熔断。这种极端行情连巴菲特都直呼“活久见”。

截至3月16日,道琼斯指数、标普500指数、纳斯达克指数距离年内高点分别下跌了31.7%、29.7%与29.5%,均已进入技术性熊市。

除了道琼斯指数、标普500指数、纳斯达克指数等遭遇暴跌外,英国富时100指数、德国DAX30指数、法国CAC40指数等均出现了大幅下挫,距离年内高点最大下跌幅度均超过了30%。

较海外市场断崖式下跌的K线形态和巨幅下跌数据相比,A股表现出了难得的韧性。

2月19日至3月23日期间,上证指数单日最大跌幅仅为2月28日的3.71%,单日跌幅超过3%的仅为3个交易日。期间3月5日上证指数还创出了自2月4日下跌以来的新高3074.26。

即使从3月5日的最高点3074.26算起,到3月19日创出2646.80的新低,期间最大跌幅也仅为13.90%。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锋认为,这一轮全球金融市场的暴跌,是在安全资产长期缺乏,金融跨市场、跨品种风险对冲策略投资日益使得各种资产风险收益特征同质化的背景下,市场预期世界金融体系可能陷入严重流动性危机的结果。

诚如有分析所指出的,A股市场却表现相对稳定,韧性渐显,彰显了市场对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高质量发展的良好预期。

诺德基金研究员杨雅荃认为,海外疫情发酵期间,A 股仍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这主要是对于外需存在的不确定性的一定悲观预期和全球资金风险偏好下降带来的资金抽离两方面影响了A股的表现,其中后者的影响更为大一点。

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认为,A股相较美股更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中国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推进,科创板的上市、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将拓宽市场广度、丰富市场层次,并购重组、再融资政策的放松将加大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的直接融资支持力度。

另一方面,中美股市盈利周期出现错峰,A股盈利表现为低位抬头,美股盈利则表现为高位回落,预计A股市场在盈利层面具备相对优势。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广度与深度的完善、上市公司盈利周期与美股逐步错开,A股的韧性更强。

这一轮全球动荡行情中,中国资本市场波动较小。平安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魏伟认为,一是国内疫情风险较海外相对更小。二是我国宏观经济相较全球经济仍具有中高增速和自身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且预计在二季度可进入修复期。三是从货币政策到财政政策,我国能使用的应对政策工具仍相对充足。

宝盈基金表示,面对疫情冲击和外围市场剧烈波动,A股相对韧性较强。有利因素包括中国在疫情控制中相对领先,A股、港股估值较低,财政、货币及产业政策空间足等。

就估值水平而言,当前沪深300和上证综指TTM (PE)均仅为13倍,分别位于2000年以来的24%和18%的历史分位位置,绝大多数行业均处在过去十年估值中位数以下,钢铁、商贸零售、纺织服装等行业更是明显处于折价状况,市场整体处于估值低位意味着市场的安全边际尚可,并增加了A股中长期配置性价比。

能否成为全球“避风港”

目前中外疫情变化出现错峰,国内企业逐步复工复产,经济活动开始恢复;而海外的检疫隔离、限制出行似乎才刚刚开始,A股能否走出独立行情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超表示,外资流动对A股市场有扰动,但不是颠覆性、根本性的冲击。当前,金融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股市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总的来看,外部环境的影响是阶段性的,不会改变中国资本市场平稳向好趋势。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认为,随着市场情绪逐渐平稳,低估值的A股对外资仍具有较大吸引力。此外,随着富时罗素进一步扩容A股正式生效,对A股市场的信心也可以起到提振的作用。

“目前来看,疫情对中国一季度经济冲击会比较大,但是,全年来看,经济发展应该还是会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董希淼认为,随着我国的疫情防控已经初现成效,而且我们的经济基本面依旧稳定,且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我们“工具箱”中的工具储备也都很充足。所以,对比全球主要市场来看,A股有可能成为全球资本的“避风港”。

金融服务公司AxiCorp的首席市场策略师斯蒂芬·英尼斯认为,当下,市场担忧已转向欧美。因此,相对稳定的中国被选为新的资产“避风港”也是理所当然。因为,中国在国家规模、整体稳定以及流动性方面都符合资本要求。

重阳投资总裁王庆表示,前瞻性地看,经此疫情冲击之后,不排除在全球资本市场中会出现一个逆转,表现为资金回流新兴市场国家,美元强劲的表现转弱。这是对新兴市场国家,包括对中国的A股、港股,是一个比较有利的经济环境。

王庆认为,不仅短期内对中国经济基本面和中国股票市场的表现有信心,拉长了时间看,很可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当前经历的事情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资产价格表现的一个很重要的起点,都是值得我们期待的。

方正富邦基金认为,当前A股隐含的收益率远远高于其他市场,A股股息率相对理财产品、余额宝等的收益差进一步缩小,也显示出A股的配置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强。此外,A股市场当前整体杠杆率较低,资金供给也维持宽裕,我国疫情管控也取得明显成效,二季度A股相对外盘将继续显示出明显的韧性特征。

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认为,若美股延续下跌之势,A股走出独立行情的概率不大。其理由是,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及全球产业链的重要角色之一,中国经济发展与全球经济政治形势息息相关,外需的走弱无疑将会对中国的出口造成冲击,权益市场受到波及在所难免。

不过,尽管A股存在共振下跌的风险,相对而言中国的韧性或相较美股更强。随着国内疫情进入尾声,以及中国政府推出强有力的财政货币政策,中国经济有望在二季度逐步恢复,相较于海外市场受制于疫情蔓延而剧烈波动,A股市场有望率先走出低谷。

但是,也有分析人士对市场表示出了担忧。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陶金表示,国内疫情对A股的直接影响已经得到体现。未来需担心的是中国经济恢复速度,以及全球疫情演化对中国的经贸冲击。具体看来,包括外需急剧收缩和全球供应链中断两种风险。

陶金进一步解释道,全球疫情将在未来一个季度内对国外终端需求产生持续重大影响,而中国产业链体系偏中下游,对中国外需的影响更直接;供应链中断将对中国部分产业冲击较大;但考虑到全球石油等资源品处于过剩状态,以及中国工业体系较为完备,供应链的冲击仍然将控制在外贸领域。因此,出口将从2019年的18%GDP占比明显下降,进口16%的占比下降幅相对较小。这将对A股造成结构性冲击,部分外贸企业估值将受到较大影响。

哪些领域投资机会大

那么,在A股逐渐企稳复苏的过程中,哪些领域投资机会大?哪些行业会成为新的投资风口?

方正富邦基金认为,从风格和行业板块来看,以下三个板块值得关注:

一是随着更为积极有力的稳增长政策的出台,一些周期类行业尤其是新基建板块有望获得相对更好的表现,后续密切关注政策主线。

二是在疫情扰动对市场情绪产生冲击和压制时,具有高股息率特征的相关行业例如银行、煤炭、钢铁、交运等有望获得更好的相对收益。

三是市场流动性状况维持宽裕,一旦疫情趋稳,外盘恐慌情绪因积极政策推出而逐步修复,A股成长板块尤其是科技类板块细分行业龙头将继续显示出高弹性优势,也将取得更好的超额收益。

平安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魏伟认为,在海外疫情尚未迎来拐点之际,仍然维持对A股市场的短期波动和相对韧性的判断,建议短期关注确定性更强的政策主线,即新旧基建主线;中期关注科技主线。

“中长期看,中国资本市场迎来重要的战略配置时机,未来核心好资产会进一步呈现稀缺状态。”明达资产董事长刘明达表示,配置的重点仍然是大消费、大健康、大金融、TMT。并将积极对新能源汽车、农业、公用事业等领域,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公司进行配置。

融通基金权益投资总监邹曦表示,更看好与内需特别是基建投资相关的领域,尤其看好供需结构优化、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周期核心资产,包括工程机械、重卡、水泥等行业的龙头公司。

“短期经济保增长,基建会有机会,但长期机会仍在科技类。”前海联合科技先锋混合基金经理林材解释道,中国必然要走科技强国的道路,5G、半导体、芯片、新能源、高端制造、高端设备、医药创新、生物等行业都将获得较快发展,行业内有机会跑出大市值的公司。

星石投资首席执行官杨玲认为,这一轮全球性的流动性宽松,A股最先受益的肯定是科技类的成长股。除此之外,周期股、消费股也会随之而受益。至于旅游业,像酒店业、餐饮等受疫情影响严重的领域,行业集中度会不断提升。待疫情影响结束之后,龙头企业会享受到行业爆发性修复的益处。

“以较短的投资视角来看,我们倾向于布局必需消费品、刚需型医药医疗、互联网、物业服务等行业。”淳厚基金投资副总监陈文表示,消费、医药医疗、科技三个领域则是中长期布局的投资方向。

具体而言,消费领域,除了传统的品牌消费,陈文更青睐于消费线上化、消费服务化的投资机会。而在医药医疗领域,更加青睐医疗服务、进口替代空间大的医疗器械、创新药、管制性细分行业(例如疫苗、血液制品等)的投资机会。

(责任编辑 李秀江)

图说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