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滚动 >

兰世立,黄呜和李书福:中国企业家如何“登顶”

来源:时间:2014-06-17

兰世立,黄呜和李书福:中国企业家如何“登顶”。

短暂的牢狱之灾似乎也能成为中国商人“镀金”的一种方式,至少对兰世立来说,是这样。3月底看到兰世立“复出”的消息,其自称在“监视居住”期间,写就了18万字的“东星发展史”回忆录。如果你知道这个人,就会理解,这也是其表现自大的一种方式:当他掌控着一年前还存在的那个所谓东星帝国时,由他的“语录”、“思想”和“演讲”编纂而成的《总裁言论》、《关注东星》等小册子,均由他本人亲自审阅和修订.然后印制出来发给客户和员工。现在,狱中回忆录这样的题材,无疑又会成为媒体追逐的对象,谁不想抢得这位争议人物“我的奋斗”式的自传的首发权呢?

但是我不想。

就我个人而言,对这位疯狂而大胆逾线的商人的关注,在去年4月时已经可以划上句号了。虽然自此后,围绕其身旁的旧部仍在不停召开新闻发布会,以继续制造舆论,争取支持,也有一些媒体继续保持“新闻敏感性”,争相发布其最新动向。但对我而言,成为别人炒作的工具可不是什么太好的感觉。

关于兰世立的故事,是一个不甘寂寞、一心想跻身中国一流商业领袖行列的故事,这类人物的共同特点是:一,敢于玩大的——兰从一个旅行社经理,敢于野心勃勃地进入民营航空业,在短时间内或买或租地发展了多架飞机.一时间风光无限;二,喜欢总结管理之道,拿自己一点点从商经验,开始扮演管理大师的角色,神化自己;三,狂放不羁,不惜高调树敌。这类人物,你还可以联想到牟其中、黄光裕之流。

从某种程度上,这类“登顶”故事有着特别的新闻关注价值,它往往意味着一个不错的故事。

再比如黄鸣。黄在过去很长时间里,一直是中国太阳能热水器市场的堪称“教父”一样的人物,他最早开拓了这一市场,并一直以各种方式教育市场,呼吁国家支持。但在这个并非高级制造的行业,黄并不甘心成为这样一个小商人,在中国新能源大热之际,搞了一个“太阳谷”项目,希望成为大企业家。他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句话是:“我的碑文可以是无字的,但这些建筑会是我的碑。”

黄的确个性十足,他是我少见的敢于表达对同行的不屑、敢于“不尊重”媒体(也善于利用媒体)、敢于直抒狂妄之言的中国商人。比如:

“谎话说了一千遍都可能成为真理,何况真理乎?”——他可能说对了,就像人们从一开始到现在不相信他的“太阳谷”项目会成功一样,因为它太庞大、太不合常理,但如果他做成了呢?一切质疑马上会烟消云散。

“里根对我影响很大,他搞的星球大战跟我搞太阳谷的战略差不多,因为这些东西全世界都没有。”——希望做出惊世骇俗之举,这的确气魄很大。

“这个建筑(指太阳谷)会成为我功名心的象征。我不避讳,这是人性。每个人都有功名心,这才是真英雄。”——也很少有人会像黄这样直陈自己的功名心,毫无疑问,他说了实话,这要比大多数人不虚伪。

当然,片言只语很容易让你片面地认为黄过于自大和自傲。不过,如果系统地理解他,他的商业逻辑并不神秘,也的确具有他自己的理性。但他的计划过于宏大,以至于放在山东德州,或者说放在今天的中国土地上,似乎成了一个怪异的存在。人们无法想象得出,在今天这样的市场环境下,那些炫目的建筑群,七星级的酒店,空旷的太阳能展示中心会有什么实实在在的商业价值。黄也是这样:敢于玩大的.喜欢扮演管理大师(看看他的博客就知道了).而且也不惜高调树敌。但有一点是,他没有逾线,这或许能驱除他梦想中的最大风险。

与之相比,我更欣赏李书福“登顶”的故事。一位在十多年前硬要挤入汽车行业的浙江疯子,今天以18亿美元做成收购沃尔沃的交易,无论如何,李籍此已跻身中国主流商业领袖的行列。他也“狂妄”,表现在他个性十足地敢说真话、敢于反击的舆论形象上,不过,他背后有一个聪明的理性的团队,在帮助他走得更远。任何书写当代商业史的著者,都会自然地将此交易,与2004年底,联想收购IBM PC业务相提并论,它的确是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中又一个标志性的里程碑——无论接下来会遭遇什么样的挑战和困难。


图说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