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地产 >

太原市北中环上万吨桥体完成精彩 “转身”

来源:时间:2013-10-28

太原市北中环上万吨桥体完成精彩 “转身”。

转体前

转体中

转体后

昨日凌晨,北中环涧河路立交桥东西两幅桥面成功对接。为了不影响石太线的正常运行,经过勘察设计,承建方决定对北中环涧河桥“先建后转”,即先与石太线平行建造,然后再转体与两侧箱梁对接。10月27日凌晨,经过70分钟的牵引转动,桥体逆时针平稳旋转64.9度,从石太高铁上方安全越过,与两侧箱梁精准对接。

20多米高的桥墩,犹如巨人矗立,100多米长的桥体俨然它舒展的双臂……10月27日凌晨1时30分,省城北中环涧河路立交桥开始“华丽转身”,万吨桥体“转体”为太原首次。

经过70分钟的牵引转动,逆时针平稳旋转64.9度,从石太高铁上方安全越过,东西两幅桥面与两侧箱梁精准对接。“如果直接在石太高铁正上方建桥,哪怕有一个小石子掉下去,都会对时速300公里驶过的高铁列车构成威胁!”承建方中铁六局项目总工程师王子东介绍,为不影响石太线的正常运行,经过勘察设计,决定对北中环涧河桥“先建后转”,即先与石太线平行建造,然后再转体与两侧箱梁对接。

重达11000吨的庞然大物,如何实现空中平稳“转体”?27日凌晨,记者在现场直击万吨桥体空中“转体”的全过程。


上百位市民在此观临盛况

记者到达北中环涧河路立交桥施工现场时,是26日23时。沿着涧河路一路向北,在“主角”北中环涧河路转体桥下,早已聚集了上百位来此观临盛况的市民。夜空下,横悬在空中的桥体上披满了闪烁的霓虹灯,像是为这曲“交汇之舞”欢呼。

穿过人群,顺着木板楼梯,爬上临时搭建的指挥台。这处距地10米高的宽阔平台在主桥交汇完成之后,将成为桥体西侧的匝道,向南一路延伸,与建设路相交。

现场,工作人员身影匆忙,裹着军大衣,在做着最后一次“转体”前的大检查。“转体地面指挥中心,请对动力牵引系统作第三次确认!”总指挥台通过对讲机发出指令,地面指挥台工作人员迅速进入桥面支撑梁体。

转体桥高约20余米,长101米。据中铁六局项目总工程师王子东介绍,此次涧河桥转体动力系统主要由两台连续液压千斤顶、两束牵引索及上下转盘组成。转体时,两台千斤顶连续循环张拉,拖动牵引索,带动圆形上转盘沿中心轴转动,使桥实现转身。

记者在现场看到,桥墩被建造在转盘之上,两台千斤顶分置于桥墩两侧。每台千斤顶到上转盘的距离相等。两束牵引索则已经嵌入转盘,延逆时针方向从上转盘外圆缠绕,再分别穿入两台千斤顶。转体时两台方向相反的千斤顶同时发力,作用于上转盘,使其逆时针旋转。

王子东介绍,能够让万吨级桥体转动的秘密其实在于“球铰系统”。该系统分为上下两部分,下球铰成凹形“球缺”状,上球铰为凸形“球冠”状,中心设定位轴套管。下球铰安装在下转盘上,被固定于大桥承台的中心位置,上球铰固结在上转盘上,上下球铰相“咬合”。转体时,千斤顶拉动牵引索,带动上转盘,上球铰则沿球铰中心轴在下球铰上转动。待转体成功后,施工人员再对球铰系统进行水泥灌注,直至完全封死。

数分钟后,地面指挥中心通过对讲机传来消息:准备就绪,等待转体指示!

26日23时

北中环涧河路立交桥下,上百位市民聚集在此,想要看看“转身”的过程。

27日1时30分

指挥中心下达“转体”命令,转体桥体开始缓慢移动。

1时33分

角度装置指针缓缓指向数字5。

2时25分

转体桥指针指向54度。副总指挥通过对讲机发出指令,要求动力系统逐渐放缓,增大摩擦,减少转体桥惯性。

2时40分

东、西、地面指挥中心同时向指挥台发回消息:转体到位!64.9度。转体成功。

70分钟:完美“转体”64.9度

作为北中环快速化改造的重点项目,北中环涧河路立交桥位于太原站与太原北站之间,是一座公路与铁路立体交叉桥梁。上跨石太客运专线和石太铁路共四条电气化铁路。主桥东西长1.1千米、南北长1.3千米,含5条主线、6条匝道及八条辅路。为减小对铁路大动脉石太客专等既有铁路的运营干扰,桥梁设计采用平明转体双幅T构同步转体跨铁施工方案。

27日1时30分,指挥中心下达“转体”命令,转体桥体开始缓慢移动。由于桥体体积较大,肉眼很难看出调转幅度。施工方在桥体南侧设置了旋转角度显示装置。通过指针,人们才可以看到桥体正在缓慢转动,与之前位置发生偏离。

1时33分,角度装置指针缓缓指向数字5。正在现场进行全程监控的副总指挥告诉记者:“5度,意味着桥体单向旋转距离已经达到4米!”“别看现在转得很轻松,建设过程可一点都不简单!”王子东告诉记者,为配合此次北中环道路改造,施工方中铁六局创造了114天的同类型建设最短施工时长纪录,王子东说,“这就是太原速度。”

自7月6日开工以来,施工方采取了平行作业、多开工作面的方式,一次性投入机械设备50余台,脚手架25万立方米、施工最多时达到1300余人,24小时不间断施工。根据招标预定工期160多天,中铁六局将工期缩短至134天。而到桥体施工完毕,他们实际仅用了114天。

由于转体桥所有施工作业均临近既有线路,涧河桥在建设中面临了前所未有的难度。北中环涧河路立交桥上跨石太客专和石太铁路四条电气化铁路,转体立交桥东幅转体基坑边距石太客运专线上行中心线仅10.61米,梁底距电气化接触网仅1.06米。在石太客运线上,每12分钟就有一列动车或高铁列车通过。既保证质量又保证安全成了转体桥施工的最大挑战。根据规定,转体桥属2级施工工程,桥段“转体”前,需要提前申请铁路客运“空窗期”,当晚的“转体”空窗期即从1时30分开始,至3时结束。

值得一提的是,与普通单箱转体不同,此次涧河路立交桥需要实现双幅同步转体。其中,东转体桥梁为单箱六室变截面T构曲线梁,与西转体单箱三室不等跨T构实施双幅同步转体。这在太原历史上,还是头一次。

2时25分,转体桥指针指向54度。副总指挥通过对讲机发出指令,要求动力系统逐渐放缓,增大摩擦,减少转体桥惯性。

2时40分,东、西、地面指挥中心同时向指挥台发回消息:转体到位!64.9度。转体成功。王子东难掩喜悦,和指挥台上的工作人员紧紧拥抱在一起。

“转”得好还需“停”得稳

涧河桥转体,精度控制是另一难点。“拉得不准,桥转身不精确,就会影响日后的施工和行车安全。”王子东告诉记者,按照验收标准,转体就位后,轴线误差要控制在15毫米以内。

完满对接的消息通过对讲机传来,主桥上事先准备的庆贺烟花点燃,一派火树银花,给工地现场平添了许多喜庆气氛。见证了这一盛况的市民不由地欢呼着,合龙后的涧河桥在夜空里仿若一道绚烂的长虹。王子东告诉记者,为保证转体安全精确,在转体过程中,中铁六局对标高、轴线位置、转体速度等相关参数进行实时监控。现场克服了施工场地小、施工交叉干扰大、地质条件复杂等困难,以空间占满、时间不断的方式,圆满完成了“转体”。转体之后,施工方还需对一片钢箱梁、一片现浇梁进行完善,预计11月中旬,涧河桥将具备通行条件。

高空转体过程中,技术控制须到位。王子东告诉记者:“桥梁转体过程完满,持续转体加上点动精确调整到位的时间,最终用了70分钟,比预定90分钟节省了20分钟。”

○相关

北中环桥面引用新材料重压不留车辙

重载之下不变形,桥梁变形不开裂。昨日,记者从太原市市政公共设施管理处了解到,即将建成的北中环桥的桥面铺装了一种新型沥青,桥面使用年限将明显提高。

据了解,该种新型材料为浇注式沥青砼,采用专用聚合物改性沥青作为结合料。采用该种沥青,可以保证桥面在重载交通条件下不会产生车辙。其良好的延展性,能够保证桥梁变形和车辆荷载条件下,桥体不产生裂痕。

浇注式沥青砼是国内钢拱斜拉桥建设中的一项新工艺、新材料,此次太原市北中环桥面首次采用这一先进材料。由于产品的特殊性,相对于一般沥青只需加温到200℃便可使用而言,浇注式沥青砼需要对石料加温至340℃,同时需要延长拌合时间,并且需要特定的罐车运输。

太原市市政公共设施管理处沥青拌合站承担了此次浇注式沥青砼的铺装。今年上半年,拌合站新引进瑞士安迈4000型进口设备,设备性能为国内一流,与原有的3000型拌和机一并,生产能力达500吨/小时。在铺装准备阶段,拌和站工作人员对设备维护和局部改装、生产配合比等进行了反复试验,并提前安排产品的试拌工作,确保生产高质量的产品。

图说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