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专栏 >

张立栋:恢复经济关键是激活企业家信心

来源:时间:2020-07-08

张立栋:恢复经济关键是激活企业家信心。

心理学家说,人的情绪和关注点都呈周期性波动。拿眼前的经济来说,悲观久了人会累,甚至情绪会逐渐反转,成为乐观的悲观主义者,虽然真实世界并没变。

想想疫情初那两个月,有2019年积累的衰退预期,加之餐饮旅游文娱行业现场直播式的崩塌,人们的悲观情绪几乎达到顶点。而经过半年多的“反复折磨”,公众情绪明显“稳定”了很多,无论是心理还是生活方式,都已逐步接受了新的变化。

也许更严峻的考验还在后面,但已然如此,再怕不也得活下去?

情绪波动容易理解,也有迹可循,过一段时间再次变坏也很难说。但现实世界真的是变化无常,完全是非线性跳跃,外部环境告诉大家,我们正在面对前几代人未曾经历的事情。

所以,需要从根本上想想办法。

什么是“根本”办法?我认为还得从“人”入手,激活人的斗志。落实到经济层面,就是要激活更多企业家的斗志和信心。

有人说,已经出台的那么多政策,不都是为激活经济吗?我觉得并不完全是。很多政策的最终目的是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大局,短期或许有用。但这和把具体的“人”视为目的是完全不同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最终的效果自然也会大相径庭。

举个例子,为解决经济问题,各路专家开出的“方子”可谓车载斗量,简单梳理一下,还是集中在货币或财政层面。财政政策细分下来无非是发钱还是发券?减税还是免“费”?发债还是救助?转移支付还是扩大赤字比例?如此等等。

不能不说,这些政策的初衷都充满了关爱和温暖。但一个重要问题是,还都是关注在“术”的层面,对“道”的强调似乎还不够。殊不知这些政策的接受方是由一个个人组成的。决策者演算政策模型时,往往把供给或需求当作重要可变因素,恰恰忘了,那些人、那些企业家才是最大的可变因子。他们对政策措施的反馈,采取短期或长期行为才是决定性的。

换句话说,这是信心问题。当政策目的回归“人”的层面,为更多人的长期发展为出发点时,所能激发出的热情和能量是无可比拟的,绝对“秒杀”所有短期政策。君不见,改革开放之初那批企业家在极度缺乏要素支持的情况下创造出了累累业绩,靠的是什么?是一种稳定和长期的信心。已经培育起成熟的市场需求,沉淀出庞大物质基础的今天,激活这股力量应该不比当年更难。

图说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