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宏观 >

分享经济需要新的视野和心态

来源:时间:2018-05-02

分享经济需要新的视野和心态。

尽管学术界仍有人不看好分享经济,认为20多年前就有人提出这个概念,至今它也没有发展成为支柱产业。但须看到,时过境迁。20年前,人类何曾预见到在今日移动互联网势如破竹,谁又能预见到年轻人离开手机不能预约出租车和“专车”、“快车”等交通工具?谁又曾预见到年青一代不再去实体店购物?毫无疑问,分享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已经与20年前大不一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看分享经济,需要新的视野和心态。

核心是调动过剩产能和闲置物品

分享拥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含义也丰富多彩。但在现代意义上讲分享经济,其最典型特征是将过剩产能和闲置物品充分调动起来,实现物尽其用。当今世界,人类的基本需求,从衣食到住行,都在被互联网改造着。互联网使人类由消费者变为消费的提供者,并挑战约定俗成、天经地义的经营模式和经济体制。人类已经习惯于不断地扩大生产规模和不断地占有物品这样一种经济模式,而很少去设想改变这一经济模式。例如,为什么人们必须拥有自己的汽车,而实际上自己拥有的汽车在大部分时间里并不怎么用得上——绝大部分时间里是停放在自家或工作机构的车位上。可以想象一下,多伦多的五大湖边、纽约港湾的船坞里停泊大量的私人游艇,它们出海的频率又是那么低,船主们以占有这些船只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幸福感,甚至将其视为上流社会的象征。这是人类自古以来形成的基本心理特征。延伸到眼前,国人以拥有数套住房,尤其是在郊区拥有别墅而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不也被视为自然而然的吗?

在计算机和互联网文化领域,分享是指分配和提供数字储备信息,诸如计算机软件、多媒体、文献和电子书等。从前,人们需要到书店或音像出版机构购买的音乐光盘或录音带,现在只需要到网上去免费下载就可以了。“分享”也常常被宗教界使用,如教堂中,人们分享食品,有时是每个参加的人都贡献各自的一份,大家一起分享;有时是少数几个人贡献,大家一起分享。分享是人类互动的基本方式,它承担加强社会纽带的作用和改善人类福祉的使命。

分享经济有时也被称作合作消费,在形式上包括:替换、交换、集体交易、合作消费、分享所有权、分享服务、合作化企业、循环使用、二手产品交易、出租、借出、合作经济、循环经济、现用现付经济、个人对个人出租、小额金融、微型企业、社会媒体、聚联网、社会企业、众筹、众包、开源数据、公开数据、用户原创产品等等。

从分享主体上看,分享经济包括个人、企业(包括平台)、社会组织为各类市场和社会主体提供最优化的信息资源,使其可及、便利地使用产品和服务。

分享经济是一种混合市场模式

分享经济的前提是,当产品信息被分享,无论对个人、对企业,还是对社区来说,这些产品的价值,都是增加的。在Airbnb中,房屋的主人获得收入和人际交往的快乐,房客节省了支出,并获得了不同于酒店的经历和体验。分享消费是现代经济制度安排的方式之一,在这种制度安排中,参与分享只是为了消费产品或服务,而不是为了拥有。

具体说来,分享经济具有四个特征:一是对消费者行为来说,许多产品和服务由所有权转变为分享。成立于2008年的Airbnb到2015年已经拥有超过2300万的用户,平均每晚客流量高达42.5万人,比酒店业的巨头希尔顿集团全球日客流量高出20%。二是线上社会网络和电子市场很容易把消费者联系在一起。三是移动设备和电子技术使分享产品和服务更加方便。也许可以将分享经济视为一种继续使用的资产处置方式,通过建立共同体,将消费者变为提供者,来激活绝大多数资源和创新各种各样的经营模式。四是几乎所有有关幸福问题的研究都发现,人们越来越注重体验以及通过体验获得的喜悦,而不是关注购买或拥有某些东西。年轻人更是热衷于体验,这大大刺激了体验经济的发展。不论从业者受到何种训练,一旦他们直接与客户接触,会心旷神怡,愉悦倍加。顾客也会心情舒畅。

从宏观经济的视角看,分享经济是一种混合市场模式。从微观经济视角看,分享经济包括各种各样的构成,诸如营利的、非营利的、物物交换以及合作社式结构。分享经济提供了拓展的产品、服务和知识,超出了个人对个人、单一的所有权,有时也指“放弃所有权”。作为买方和卖方、出租方和租借方,公司、政府、个人都参与到了这些变化和进化的组织结构中。

分享经济会制造一批胜利者,也将产出一批失败者,如,房屋所有者胜出、旅馆所有者败北,互联网专车胜出、出租车败北,等等。推陈出新是历史必然,这不仅发生在以上领域,也发生在所有领域,高铁撼动了国内航空业的霸主地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只不过它没有像出租车那样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而已。现实中的矛盾,甚至是冲突,从局部看是问题,从全局看是趋势。

人是分享经济的基础和灵魂

分享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制度。从传统意义上的所有权来说,它把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又合并,形成分享体制机制;从交易模式上看,它把面对面、点对点交易的过程有机结合起来;从社会内容上看,它把商业价值、社会价值有机结合起来。

分享经济是以人为中心的经济,这里的“人”,是指那些广泛参与社区和社会活动的社会成员。分享经济的参与者是个人,也可以是社区、公司、组织、群团等,换句话说,是所有高度嵌入到分享体系中、有所贡献或有所收益的产权所有者和组织者,及使用者。“人”是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也是创造者、合作者、生产者、合作生产者、批发者或再批发者。在分享经济中,“人”创造、合作、生产和批发点对点、个人对个人(P2P)的产品和服务。

在分享经济中,微型企业精神受到高度称赞,因为在微型经济中,人们可以根据绑定的合约,开展点对点的交易。在一定的经营范围内,拥有者、雇员和客户,都会因为他们的观点、思想受到高度肯定,并被纳入到各级供应链、组织和经营模式中。在分享经济中,信息和知识是分享的、公开的和人人可及的。高质量和公开的交流是分享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础,因为它关乎信息和物品的流量、经济效率和可持续性。分享经济的基本工作是关于分配、知识、智慧的沟通,并使参与这个过程的个体、社区、组织非常容易接近、获得和使用物品和服务。技术和社会网络能够使沟通流量加速,信息广泛分享。在教育领域,通过沟通可以使人们更加容易接近知识、技能。促进分享“更多的信息”是分享经济的核心和灵魂。社交网络恰恰起到了这样一个作用,它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经济”界限。

分享经济创造了一个以社会共同体为基础的文化氛围:健康、幸福、信任和可持续性。分享被视为一种积极的象征,参与分享的人受到社会的尊重、鼓励和重视。可分享的生活方式是人类的优秀文化和传承,应当得到崇尚。分享文化渗透到各个部门、区域、经济、性别、宗教和民族中。多样性受到尊敬,不同群体之间的合作受到称赞和鼓励。分享和合作被视为连接各个层级的生命线,从个体,到邻里社区,再到国家,甚至到跨国界层次。资源分享是分享社会经济制度的一部分。在分享经济中,外部性总是被认可和整合,经营总是立足于最有效的资源利用和合作经营文化。分享经济囊括了人们经常讨论的社会创新模式,诸如自觉经营、社会经营、可持续经营、合乎道德的经营、社会企业、为了未来的分享经济经营等。占主导地位的分享经营模式包括,以可及性为基础的模式、服务、认购、租赁、合作、点对点模式。颠覆性创新、创意企业、微型创业等,它们都是分享经济的共同趋势。从这个意义上去看当前的出租车行业面临的问题就会发现,互联网“专车”颠覆出租车是不可避免的。

分享经济应有社会责任

在分享经济中,对于那些想生产和想消费的人来说,产品和服务是开放的、便于接近的。互联网技术和网络能够使产品和服务通过集群的方式一道运作,并超越地理限制得到使用和消费。环境友好型的地方产品受到人们的推崇。3D打印技术提供了更有地方性的产品,更短的服务供应链,提高了效率和可及性。

分享经济的社会责任非常明显,公共服务可以(包括社会支持)通过合作生产实现——在各类角色扮演的全社会范围内展现,诸如家庭、朋友、地方社区、慈善组织、社会企业、商业界以及政府,等等。分享经济既具有营利性机构的特征,也具有非营利性机构的特点。评价它的成功程度不仅要看它创造的利润多少,也要看其创造的社会价值。一个分享自己汽车或者住宅的人,既是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也是为了地球的持续发展,也在这个过程中,结交朋友,感受友情,享受文化。当然,每个分享者的动机不尽相同。

分享经济是一种集各种交易、激励和价值创新的混合经济体,其中,价值不仅仅是指货币价值,也包括经济、环境、社会价值等。分享经济体制可以接受各种相互替代的货币、地方货币、时间银行、社会投资和社会资本。分享经济基于物质、非物质或社会回报,鼓励最有效使用资源。资源通过有效和公平的制度,在地方、区域和全球范围内被分配或再分配。所有权模式,诸如合作的、集体的交换和合作消费促进了资产的安全和公平分配,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资源的有效使用。

分享经济混合的激励机制能够鼓励和激励更多的人们积极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在一个地方被视为“废品”的东西,在另外的地方是有价值的物品,分享经济能够使“废物”重新配置到有需要的地方,并物尽其用,再现价值。闲置资源根据需要者的需求被重新配置或交易,形成一个有效的、公平合理的循环系统;产品循环、升级回收和分享。根据分享经济的原则,“废物”只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或者叫做“沉睡的资产”,只要合理配置就能够对个人、社区和公司有效用。

分享经济离不开诚信制度

分享意味着将自己拥有的物品分享给所有的人使用,它需要雇主拥有开放、包容和诚信的心态来对待客户,对于客户也是如此。分享经济不仅构建了一种新的经济组织形式,也构建了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形态和社会秩序。它的发展离不开诚信制度。

信任是分享的前提。现实生活中,分享行为不是发生在两个与世无争的行善者之间,而是发生在人们为获得自己需要资源的交换系统中,由于互联网的介入,人们不必见面就可以交易,南美的Airbnb,房东把家里的钥匙放在约定的地方,房客住宿后把房费放在门口的篮子里,双方不曾见面,这个交换系统以信息系统为工具,以信用为基础,这是何等的社会体制。

所以,分享经济既是一个经济系统,也是一个社会系统,又是一个信息系统,还是一个价值系统。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学研究的社会交换系统,往往关注社会交换系统中的经济和社会特征。随着电子货币的出现,分享过程中的交换价值、交换媒介以及计量单位电子化了,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纸币。在无现金的分享过程中,信任的本质与使用纸币的状况完全一致。

在已有的国际文献中,分享经济与人们经常讨论的社会创新的概念,诸如社会经营、社会责任等密切相关,这自然要求我们探索分享经济的社会价值基础。分享经济的发展意味着社会价值的培育,它是指一个社会所拥有社会规范,包括公平、正义、友爱、善良、忠诚、勇气、正义、怜悯、仁慈、感激、谦虚、宽容、真诚、勤奋、坚韧、积极、乐观、礼让、勤俭等基本行为规范,这些,都是分享经济的社会价值所要求的,也是一个健康社会所必须具备的。

一个社会拥有社会价值,就是要让社会有一点自己的空间,不能完全把社会领域市场化,社会领域中好多问题是不可以简单地用市场手段解决的。比如说,到医院看病要排队,引入市场机制的解决途径通常是,有钱可以优先排队,享受VIP待遇,没有钱就必须排队,从社会价值的角度来看,这都是不公平的。就人的本性来说,人是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的综合体,人的骨子里包含着二者的基因。关键是作为个体和集体的人们处于什么样的环境,好的环境可以使二者平衡发展,坏的社会环境可能使利己主义走向极致,或者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精致的利己主义。用社会价值的理论,可以解释人除了追逐个人利益之外还有利他主义的行为需求,否则就没有办法解释历史上的慈善行为和志愿行为。这也是历史的规律和社会的规律,分享经济当然也离不开这一价值取向。分享经济依赖于使用者和提供者的意愿,但是,为了实现交换,双方都必须值得信赖。

理想社会的价值基础

世界著名管理学大师亨利·明茨伯格对于理想社会做出了自己的定义:“可以用坐在一张有着粗壮的三条腿的凳子上来描述一个平衡的社会:一个拥有受人尊敬的政府的公共部门来给民众提供许多保护(比如治安及监管);一个拥有责任的企业的私营部分来供应我们所需要的很多产品及服务;还有一个源自强盛社区的社群领域,从中能找到许多我们的社会归属。”尽管明茨伯格在这里没有谈及分享经济,但是,他这里讲的企业是具有社会责任的。人民对于政府的爱戴源自于政府能够为人民服务和保护人民的利益与安全。市场的责任是提供人民需要的产品并确保产品的质量。健康社群的要求人们能够从中得到精神上的慰籍。三者缺一不可。

社会团体本身须有自己的文化和核心价值,即向善的力量,社交网络中的各个圈圈各不相同,有的正能量十足,有的缺乏正能量。健康的社会需要培育具有正能量的社会团体,“因为是一件正确的事而去做,这样产生的决心并不是因为政府让我们做或者市场的诱导,让社团生活成为一种向善的力量,并且为变革提供动力。”好的社交网络就发挥了这样的作用。“社群力意味着如何将人们聚拢在一起以合作的关系开展工作。在我们每个人作为个体和社会中的我们所有人之间,是我们群体性的天性:我们是需要归属与认同感的社会动物。”

公共领域也有自己的价值和文化,分享是其主要特征。“公共财产与社群领域相联系,是公共的:分享,而不是占有。”正在兴起的分享经济需要分享的文化价值,这是经济体制进化的一个新的阶段。资本主义需要新教伦理,分享经济需要新的价值取向,这是当下的人们难以绕过的理论问题。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永远是常青的。

(责任编辑 李秀江)

作者系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副主任、

教授、博导


图说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