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专栏 >

张立栋:言不由衷的“价值投资”

来源:时间:2017-06-01

张立栋:言不由衷的“价值投资”。

刚刚过去的5月,中国投资者又一次掀起“股神”热。

遥远的美国小城奥马哈召开的伯克希尔股东大会牵动众人。人们紧盯着87岁巴菲特的一言一行。

过去的数年,来自中国的“朝圣者”直线上升。据说今年全场3万多观众里有4000中国人。与之呼应,国内市场上“价值投资”再次时髦起来。

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价值投资者的拥趸要更加乐观一些。他们说,“这一次”真的不一样——因为很多事情变了。依据来自监管层的态度:对资本大鳄的严惩、对“概念”炒作的打压、以及加速IPO、抑制再融资等。监管高官提出的“珍珠项链论”更是激发了对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期待。

长期来看,我赞同投资理念会逐步成熟,价值投资会成为主流的观点。问题是,长期有多长?

说实话,这种转变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

现实是,绝大多数投资者热衷于朝拜巴菲特,但基本不会照他的方法去做。年年讨教“秘笈”,却对基本的投资原则熟视无睹。

他们傻吗?当然不是。

言不由衷的“价值投资”只是一种市场表征。这是互相影响的结果:制度引发参与者的偏好,参与者则通过不断反馈来影响制度与规则,二者互为因果。

难点在于,如果市场不从本质上发生变化,“价值投资”恐怕会一直言不由衷下去。

资本市场是一个大系统,包含了融资、投资、财富再分配及经济晴雨表等功能,这些功能相辅相成。其中一环失灵或者失衡,必会连锁反馈到其他层面。

单以投、融资严重衡为例,这个问题恐怕不是资本市场自身所能解决的。

坦率说,整个金融体系中,股市声音虽响,但对决策的影响力并非我们想象那么大——如果不是这样,恐怕中国经济和A股长期背离的现象早就得到解决了,一季度GDP同比增6.9%,是过去1年半以来最高点,但A股萎靡不振甚至掉头向下,想过这是为什么?

都愿意拿市场结构来说事。在我看来,结构不仅仅是散户与机构的占比,更重要的是在投融资过程中,获利主体的结构。话说回来,机构多一些就更好吗?不见得。当资金方追求短期高收益时,机构如何去理性投资呢?这个时候最理性的选择恐怕就是投机!

钱从哪里来?钱到哪里去?这些问题,在短期内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大面积的投机风气仍是不可遏制的。甚至连“价值投资”本身都可能沦为一个炒作题材。

价值投资需要一个长期稳定的预期。巴菲特之所以能够坚持自己的理念,是因为他的资金都是长期的,没有太多赎回压力。而在中国,无论国有民营,掌握资本的主体基于现实考量,其预期经常调整,难以做长久计。这个问题解决好了,价值投资时代才可能真正到来。

图说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