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专栏 >

张立栋:“去产能”要与制度供给齐头并进

来源:时间:2016-01-13

张立栋:“去产能”要与制度供给齐头并进。

新年伊始,欢快的节日气氛却掩不住人们对经济下行压力的丝丝忧虑。

严峻形势容不得太多乐观和松弛。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2016五大任务可以看出,人们需要做好准备过一段苦日子。

啥叫苦日子?真正的“去产能”必然是个痛苦的过程。各级政府如此,企业更如此。

五大任务,首当其冲就是“去产能”;紧接着才是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产能过剩”议题是连续第四次出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今年排在首位,更显示问题之尖锐。

产能过剩长期无法解决,导致一系列严重问题,它会让实体经济陷入持续低迷的循环怪圈,进一步,则会传导至金融体系,引发局部甚至更大范围的金融风险。

知易行难。去产能是刚性要求,必然面临相当的阻力和负面效应。过去多年产能之所以无法下降,正在于各级政府的重重顾虑。在保就业、保稳定、保GDP等多方权衡后,谁都不愿面对这个痛苦抉择。

我们注意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这正是为避免去产能过程中发生大的波动而采取的缓冲措施。

事实上,我们不仅需要为“去产能”增加更多技术“缓冲垫”,更需要做的是,用更多有效的制度供给来实现经济运行的动态平衡。因为制度供给带来的巨大红利,要远比技术手段来得有效和长久。

必须指出的是,制度供给的主体只能是政府。规则必须由政府提供,否则无法保证其强制性。更重要的是,政府带头遵守规则才能保证其严肃和有效。

著名经济学家舒而茨说过,“任何制度都是对实际生活中已经存在的需求的响应”。对于转型升级的中国而言,许多制度体系已经严重滞后,创新制度供给的需求和呼声十分迫切。

也因此,“供给侧改革”的提出可视为对已经存在的需求的积极响应。

人们希望的是,这种响应能够更加坚决有力。

我们不仅需要从产业政策层面增加有效的产品与服务供给,更需要从激发社会和市场活力的层面增加好的制度供给。

实际上,中国经济增长最可能释放巨大活力的领域,如人力资本、土地、国企、金融等方面,还存在较为明显的供给约束。如果这些领域的制度设计滞后仍然存在,那么新的改革红利就无从谈起,去产能所带来的巨大阵痛也无法真正消弭。

此外,政府管理社会和经济方式的制度创新也是化解问题的关键所在,如何真正做到“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严格规范政府行为方式,提供公平、法治的市场环境。这都是制度供给所应涉及的重要方向。

“供给侧改革,关键看政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再回到“去产能”这个话题。如果缺乏制度供给和管理创新的支持,“去产能”就会落入动辄得咎的尴尬境地,我们仍可能看到:在经过各利益主体反复博弈后,产能仍然降不下来。而产能不去,中国经济就无法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因此,去产能必须和制度供给齐头并进。只有充分让市场与政府两只手有效互补,搭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才会有更坚实的基础。


图说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