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物 >

2014年是PE并购爆发年:第六次并购浪潮将至?

来源:时间:2014-09-04

2014年是PE并购爆发年:第六次并购浪潮将至?。

并购浪潮确实已经来了,而且由于是新生事物,大家兴致很高,参与的人也比较多,但是,就像过去的PE一样,经过一轮浪潮以后,真正成功留下的人并不会太多。历史上所有的并购案例的失败率是70%,所以后年和大后年市场上绝大部分的并购会是失败的。

2013年被称为并购元年,2014年会不会成为紧随其后的爆发年?“我觉得并购刚刚拉开序幕———首先,并购大潮刚刚席卷而来,其次,万事俱备,东风已至。”在近日举行的2014年中国投资年会上,君盛投资高级合伙人黄宇如是表示。

“我们做了十几年创投跟风险投资,一路走来发现了一些并购方面的变化,几方面的力量都发生了变化。”黄宇称。第一方面,从上市公司的角度来看,它们非常积极地做市值管理,非常积极地寻找对象。第二方面,融资环境对于企业家来说压力很大。第三方面,中国的很多产业都面临供求失衡———低端的供给很多,但中高端的供给很少。

“低端的需求现在是饱和了,而中高端的又很少,产业结构面临调整,因此很多企业愿意出让控股权,愿意被并购。”黄宇称,在其看来,诸事俱备的条件下,并购行业的东风已经到来。

“我们看到银行对于并购的支持力度很大,很多银行都愿意对并购给予支持。我想,下一步的东风就是政策,就是从国务院的角度对并购提出了很多优惠的条件,也放开了限制,目的也是促进整个产业的结构化升级。”他表示。

与并购行业的乐观前景一起更新的,还有业内对并购的理解。今年以来,伴随着机构投资者的频频举牌,二级市场并购渐呈风起云涌之势。

“我个人认为二级市场现在的并购是救济式的并购,或者是一种投机性的并购,它们还是以市值管理为主。很多公司可能以前是生产水的,做餐饮的,或者是生产玻璃的,但它收购一个企业,摇身一变就成为做手游的,收购一个企业是做互联网的,好像它就变成了互联网企业。”黄宇向记者表示,这种形式的资产收购,原有的团队不一定能够管理,还可能会涉及到文化的冲突。“未来的并购会慢慢走向正轨,走向产业化并购和结构调整并购。我相信,只要一个企业治理得好,结构成长好,获得龙头公司的并购是很容易的,不需要找一个上市公司去做风马牛不相及的并购。”他表示。

不过,同为市值管理,并购市场似乎也有各种不一样的玩法。与二级市场收购后市值管理不同,中财沃顿做的是跨市场的市值管理。“并购的目的就是要上市,我们在大陆并购,然后利用国际市场上市。这样就会减少时间,节约成本。”中财沃顿董事长罗蔚表示。

“目前我们在中国大陆控股的项目大概值1000多亿元,我们在香港不断地去收壳,然后把大陆的项目塞到香港去,再做市值管理。”他向记者表示,美国100多年来的证券历史可以归结为两句话———大涨的历史就是并购的历史,大跌的历史就是利率的历史。美股大涨的时候,公司大并购,而且是连续不断的并购;而美股大跌的时候,利率通常被拉得很高,一般到6厘以上,甚至7厘、8厘。

相对于操作手法上的战术不一、各显神通,业内对中国并购市场、PE并购市场的未来潜力的认同要一致得多。前海梧桐并购基金数据表明,从全球来看,并购正面临一种趋势,从1890年开始到现在,全球经历了5次并购浪潮,到2007年达到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额度1.8万亿美元,但到2014年,全球的并购交易总额将会达到空前的4万亿美元,很多人认为,全球正进入到第六次并购浪潮。

从国内的数据来看,2006年国内并购交易额为210亿美元,2013年达到了417亿美元,是2006年的两倍半。2014相对于2013年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数据显示,2013年国内并购交易数量为1018个,而2014年上半年已经达到了1500多个,也就是说,2014年上半年是去年全年的一倍半。

“从目前的预测来看,今年国内并购交易的数量有可能会超过3000个,达到去年的3倍。”前海梧桐并购基金总裁谢文利向记者表示,前海梧桐并购基金从去年开始就跟上市公司合作谈并购基金,可是之前没有几个上市公司响应,而现在上市公司成立并购基金的数量已经达到了空前的高峰。

值得关注的是,并购市场的机遇空前,面对的挑战和风险也是空前的。

“从去年到现在看到的很多市场上的并购多以提升公司市值为目的,而资源整合和价值提升这一部分我个人认为是做得不够的。”东方富海合伙人梅健称,去年有的上市公司一年的股价翻了10倍,就是通过不断地做并购。

事实上,并购只是一个开始,能不能整合好才是并购的关键。“并购浪潮确实已经来了,而且由于是新生事物,大家兴致很高,参与的人也比较多,但是,就像过去的PE一样,经过一轮浪潮以后,真正成功留下的人并不会太多。这是因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尚不成熟,通过资本市场做的并购,将来能够整合好的公司应该不会太多。所以立志于要做并购的同行,我觉得还是要有产业方面的一些准备,要基于产业做并购,如果把并购理解为炒一把股票就走,我觉得是难以持续的。”梅健向记者表示。

“历史上所有的并购案例的失败率是70%,所以我觉得后年和大后年市场上绝大部分的并购会是失败的。”谢文利也表示,在这个过程中,只有谨慎地对待并购才能抓住机遇,在泡沫来的时候做专业的投资人。

热门推荐

图说财富

最新报道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