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滚动 >

中小企业应成为“一带一路”重要角色

来源:时间:2017-06-01

中小企业应成为“一带一路”重要角色。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与拓展,特别是刚刚结束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标志着由我国倡导的这一融合世界、促进全球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决策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从外交角度看,“一带一路”战略体现了我国作为世界上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角色,承担起了其应有的责任,通过主场外交、经济外交、公共外交和企业外交等不同层面、不同手段的对外合作与融合交流,获得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首脑的高度认可与积极参与。

从经济角度看,“一带一路”建设不仅着眼于消除贸易壁垒,更希望通过设立亚投行、丝绸之路基金等重大举措,为各个国家的内部发展注入资金动力,同时通过结合我国实行的去产能、去杠杆的经济手段,将我国一部分过剩产能和制造业产业逐步转移到海外经济欠发达地区,造福当地民众,扩大其民生和就业,并将中国的成功经验和可行模式毫无保留地向他们提供分享和借鉴,推动构建新型全球化中的互联互通、互惠互利。

从企业角度看,“一带一路”战略将为我国各类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企业作为实现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载体,是成功实现“一带一路”战略的主要方式,除了数量有限的央企、国企和大型民营企业参与到“一带一路”战略大型工程项目外,我们认为国内数量众多、产业分布广阔、具有一定国际竞争优势的中国中小企业应扮演重要的角色,成为企业国际化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联系国与国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众所周知,中小企业是世界各经济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经济体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不尽相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动态变化,但中小企业在经济体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却不容置疑。在欧洲,商业活动的95%以上由中小企业完成,60%-70%以上的雇员服务于中小企业。在美国,中小企业数量已占全部企业总数的99.9%,除务农人员外约有1.2亿工人,其中50%在中小企业工作。而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达到2000万以上,占全国企业数量的90%以上,专利申请数量、解决就业率及税收贡献率均超过50%。

从“一带一路”战略机遇看,国企、央企主要承担的是大型基础设施工程及复杂建设项目,如轨道交通、保障房建设、石油管线、港口城市开发和大型工业园区等项目,而中小企业则可发挥其参与到这些工程项目的施工外包、零配件供应、配套支持等子、分项目之中,发挥其成本低、服务范围广、合作机制灵活等特点。

可以说,一个国家经济繁荣程度不是看有多少家国有控股企业,而是有多少可以影响世界的中小企业。同理,“一带一路”战略虽然是国家级战略,由央企、国企起主导和推动作用,但我认为实现中小企业真正融合国际市场,让中国的中小企业成为世界级中小企业,将是这一国家级战略的关键所在。

国外中小企业合作意愿强烈。他们迫切希望能与我国中小企业在进出口产品贸易、资金合作、市场拓展以及技术合作等方面进行充分的对接合作。在我担任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国际经济合作部主任期间,几乎每个月都会接待若干批次来自于外国政府、国外中小企业组织、外国驻华使馆和机构的拜访,他们大都谈及希望能帮助其本国的中小企业通过政府和行业平台组织,建立与我国的中小企业的合作机制与合作平台。

从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的情况看,基本上是对外贸易为主,跨国资本合作与技术引进合作项目较少,存在着对外合作项目信息不对称,国际合作途径不畅通,欠缺跨国投资与合作经验,国际经济合作人才缺乏以及对外合作过程支撑各类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中小企业“走出去”的海外市场分析

首先是广阔的非洲市场。非洲作为欠发达地区,拥有广袤的土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数量众多的人口基数,其发展现状相当于我国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发展水平,无论在基础设施建设、基础工业产品和农业配套设施配套方面十分缺乏,甚至一颗螺丝钉都要依赖进口,因此,非洲地区是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的最好的目标市场之一。以喀麦隆为例,其华人首富做拖鞋生意,排名第二的则是一家几十万吨钢铁厂厂主,这些生产厂家所做的产品无疑都是在我国生产过剩的产业,是可以进行产能转移的,同时也为这些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带来实际收益,增加当地就业岗位,提升地区工业化水平,从而实现合作双赢的结果。除了投资建厂以外,我国也有中型民营企业通过与当地国家政府合作,建立了某项产业的工业园区,如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区,就是江苏某投资公司与埃政府共同兴建的旨在吸引国内中小企业入驻并开展业务的工业平台。其入驻的企业均来自于国内各行各业的中小企业,如酒店业、汽车零配件、服装鞋帽类、医药和医疗器械等,这些项目的单个投资额基本都在1000万美元以内,产品可靠,生产效率高,在快速占领当地市场取得项目收益的同时,也为投资国提供了经济贡献、税收贡献和大量就业机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其次,中东、南美及中亚市场潜力很大。由于近年来我国企业的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保持低端产品的高利润出口已经很难,除了继续输出成本优势产品外,还应该加强中高端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与投资。如我国是工业电器类产品的生产大国,浙江省又是集中生产地区,在中东地区、南美地区等发展中国家市场快速增长的产品需求情况下可以大有可为,而无论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大型民企还是中小企业生产厂家都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诸如国际市场规则不熟悉,市场情况模糊,自身品牌竞争力弱,出于成本考虑无力在国外常设机构等,这些都是制约了国内工业电器类产品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化竞争。此外,针对中亚地区市场,还应利用好中欧班列的物流优势,迅速了解当地市场的经营规则和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将我国优势产品输入到这些地区,同时可以考虑将一部分生产厂家转移到中亚地区,实现产能的有效转移。

另外,欧美发达国家可成为我国中小企业现金、技术的来源地。欧洲特别是北欧诸国在技术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芬兰、丹麦以及以色列等国家都具备先进的技术研发水平和团队,特别是在节能环保、通信系统、农业技术方面拥有特殊优势,这些技术可以作为我国中小企业引进的主要来源国,通过并购、技术转移、股权合作等方式进行合作。而美、日和西欧诸国作为传统发达国家,也可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合作的重点,这些国家的中小企业基本都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专利和在高端制造业、医疗技术、物联网等技术等行业的技术支持,结合我国中小企业需求,可提升企业技术含金量和市场占有率。

对于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支持政策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实现国际化,达成国际合作的主要动力还来自于自身企业发展需要和企业主自己的战略眼光。总体来说,国家各级政府对于中小企业“走出去”的支持政策相对较少且单一。如对于传统的进出口贸易行为,我国商务部有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支持,该资金系中央财政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各项活动的政府性基金,主要来源于中央外贸发展基金。市场开拓资金的其中一项支持内容是举办或参加境外展览会,包括展位费(场租、基本展台、桌椅和照明);公共布展费;体积1立方米、重量1吨以上的大型展品回运费等。可以说该基金对于中小企业到海外参加产品博览会有较大的支持力度,但对于有意“走出去”的垂直行业中小企业无法提供深层次的信息和项目介绍。

除此之外,介于当前经济环境和成本优势情况下,外贸出口压力加大,地方政府商务和工信系统对于中小企业产品“走出去”还是很着急的,但除了信息发布与交换功能外,还是无法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诸多瓶颈问题。基于此,无论政府归口管理单位还是企业自身都需要一个服务于中小企业“走出去”的公共服务平台,来解决企业遇到的诸多实际问题。

中小企业“走出去”的途径和方法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国门的形式和数量还不是很多,“走出去”的途径还比较单一。但可喜的是,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落实和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的情况下,以及我国民营企业乃至中小企业负责人眼光逐渐拓宽,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意识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这一不可改变的事实,无论从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还是企业成本压力不断加大,企业家们都发现不能故步自封,不能井中观天,不能沾沾自喜。那么,中小企业作为资源和信息的弱势群体,应该通过何种方式“走出去”呢?

首先,我们认为可以利用与央企、国企资源和渠道优势以及在海外国家的影响力和谈判能力,中小企业可以成为央企、国企的合格供应商及配套项目建设方。作为世界500强企业、中国100强企业的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公司下属一级公司——中国电建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在全球各地设立了200余个办事机构和分支机构,其每年在建的海外工程项目多达上千个,其新业务部拓展方向已经从传统的BOT或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逐渐转向由贸易带动投资,即由电建国际作为甲方拿到建设项目后,将所需建设外包和建设材料等需求完全交由国内的民营企业进行实施与供货,并由电建国际作为担保方联合地方政府、地方城商行共同为国内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以保障国内供应商获得生产所需的资金供应。在这些国内企业中有电建系统内的供应商,更多的则是适合项目要求的民营企业乃至中小企业,通过与电建国际这种规模的央企进行供应链上下游合作可以帮助民营中小企业快速拓展市场规模,获得融资需求,快速走入国际市场。

其次,国内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与海外工业园区合作,将国内高成本的生产厂房逐步转移到拥有价值洼地的国外地区,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还可以树立新的品牌,通过投资国政策与物流便利条件实现针对欧美发达国家的外贸出口,扩大出口,提高收益。如前面提到的不少国内中小企业参与到海外工业园的建设与投资项目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通过这种形式降低了生产成本,绕过了贸易壁垒,以国外产品的品牌打开了新的市场。

最后,近年来有部分民营中小企业家单枪匹马,独创海外市场,在不了解当地投资政策情况下居然拿下了价值不菲的固定资产资源,实现了公司海外化、资产化的目标。例如大连某公司负责人仅凭一张澳大利亚旅游签证,在一年内多次往返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并在完全不了解投资政策的情况下与当地业主合作,以股权投资的形式购买了几千公顷土地,不仅开展棉花种植项目,还购买了奶牛场和肉牛加工厂,专门从事国际贸易,把澳大利亚的牛肉进口到中国,既实现了公司资产化,又开创了新的贸易模式。但当时如果有一家服务于国内中小企业家的项目服务平台帮助这位企业家快速拿到投资国政策和项目的话,其所花费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将更为经济、更为迅速。

搭建中小企业“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

对于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以及如何参与“一带一路”,我们认为中小企业要想实现国际化的进程还是较为缓慢,同时企业“走出去”的需求则是十分迫切的,无论这些需求是因为企业自身发展需要还是因为生产经营成本压力所导致的,都需要社会各界给予中小企业更多的关心,特别是对于有意愿“走出去”的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协助、引导与更多的保障。基于此,我们认为应着手搭建一个致力于服务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的国际化合作平台,以国际化、信息化、项目化、金融化为宗旨,打造一个具有国际贸易、对外投资、国际合作、品牌推广、国际考察培训等内容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平台将集合包括国内外政府资源、商协会平台资源、大型央企国企资源、金融机构资源、法律税务和财务资源以及国内各行各业中小企业(家)等资源,做大做好中小企业“走出去”这块蛋糕,让更多参与者可以分享平台带来的各类收益与资源。让我国的中小企业逐步参与到国际竞争中,打造世界级中小企业。

作者系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国际经济合作部原主任,现任凤凰网国际智库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

图说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