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专栏 >

宋清辉:知识付费能走多远

来源:时间:2017-05-04

宋清辉:知识付费能走多远。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知识付费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消费者对此也是心甘情愿。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从本质上而言就是知识引导了人类的进步。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表达了人们对知识的重视,因为没有领先或是与时俱进的知识或技术,一个国家的产业必然落后,一个人的能力也不会强到哪里去。

知识虽然无影无形,但知识的形成凝聚了很多人的劳动,其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的成本,因此知识作为一种商品对特定对象出售也是理所当然的。社会上也存在着很多所谓的“免费知识”,但我们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当然也不排除有知识掌握者觉悟很高,真心愿意将知识分享给大众。

传统的知识付费方式大家基本上都见过并经历过,支付学费上学并获得找工作必要的文凭作为敲门砖,支付培训费用参加各种培训以期通过特定的考试来获得各种证书,这都是最为传统的知识付费方式。再继续延伸,购买书籍、付费邀请咨询公司提供解决方案,都是知识付费。简单总结的话,传统的知识付费就是以获得某种资格或能力为目的,不得不花钱参与的一种社会活动。

知识付费还是见识付费?

从当前互联网知识付费的市场来看,所谓的知识付费的主要形式有两种,一种是问答付费,一种是内容购买付费。问答付费可以视为一种定制化的服务方式,简单来说就是社会上常见的咨询服务,不同的是场景从线下改变到了线上。具体方式就是用户在相关的平台上向指定对象或群体提出问题,并提前支付相应的费用,被指定回答的对象可以选择回答并收取费用,也可以不回答放弃费用。

内容购买就如同买封装的书一样,只有购买之后才能拆开阅读。例如有一些机构会出具某些行业的研究报告,并会为研究报告的重要或适用程度表上相应的价格,用户感觉有价值或相信这个机构,就可以购买阅读这些研究报告;用户要是觉得价值不大,可以不选择购买。大概也是因为这种性质出现一些相象,网络上也不乏名种盗版、假冒的内容出现,这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什么样的内容才属于知识,就当前情况而言暂时还无法区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知识诉求,学摄影的希望学好构图、取景;做服饰的希望学好搭配、款式;编程序的希望精通计算机语言。人们所希望学到的知识都能对自己起到帮助,或是能够成绩上多点分、或是能够解决工作上的难题,或是能用出色的表现令老板增加薪酬。

很多人在学习知识的时候会忽略一个问题,即我们所接触到的这些知识到底是怎样来的。严谨的知识来自于前人反复的论证和推演,例如绝大多数的理工学科知识都经过了大量的实验验证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各产业的检验,成为一种不得不遵从的套路,例如纯净水通上交流电后会电解为氧气和氢气,在氧气中点燃氢气会形成水一样。

还有很多知识是人们通过长期观察和逻辑判断总结出来的规律,有些知识则是人们设置的前提定义,例如在同一平面上的平行线永不相交,在十进制运算中的九九乘方表、一般句式中动词需要放在主语后面等等。

很多不严谨的知识来自于人们所见所思而整理出来的、未经历时间考验、不具备普遍性的总结,有些所谓的知识更是有人道听途说以及别有用心之人编撰而出的谣言,当然他们也不忘通过标题先把自己的内容洗白,例如“涨知识了”、“学到这些真是太实用了”等等。

还有一些所谓的知识,其本身是人的见识。例如曾有网友在平台上支付了近5000元问王思聪问题,他以“熟能生巧”这4个字的回答让他将这近5000元轻松收入至囊中。王思聪的回答更多的是他的人生见识,而非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或是具有普遍性的知识,因此对收获此答案的人,得到的并不是知识而是见识,满足的只是自己的好奇心。将见识作为知识而分享的,其实不在少数。

在当前的互联网社会中,知识付费已经开始向畸形化发展,这是因为各种知识分享平台的目的是以盈利为主,并没有将知识的有偿分享放在首位;另一方面,人们对自己所需知识定位不清,不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还有一方面,有些知识分享者所学到的“知识”本身就存在错误,他们的分享不一定能够帮助到人们。

4年前,有自诩为精通互联网思维的人与笔者大谈互联网思维,灌输他认为的互联网知识,侃侃而谈的他在当时无人能辩得过,各种专业词汇、运营模式不断被他脱口而出,听起来似乎非常有道理,他自认为能够在互联网中闯出一片天地。4年后得知他所创办的互联网企业早已亏空,现在又和别人合伙开着公司,公司在其所谓的互联网思维知识中依然处于亏钱状态中。

可以说4年前正好是互联网思维的起点,相关知识的形成基本上没有得到市场的定论,当时获得的成功只能说是一种经验,这种经验存在并不能作为一种成熟的模式在市场中推广,只能说是某人在某件事上的见识。这种见识或许是偶然的成功,或许是失败的经验,总之对外人而言并没有太多的借鉴意义。但既然有人将见识作为知识,也就说明这类人并不认为自己的见识存在问题。

知识付费非粉丝经济

若用户购买了这些人的见识,未来倒霉的概率很可能会增加。只不过,传授见识的人,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这个模式多赚点钱,又怎么可能会在乎所分享见识的正确与否?对他们而言,见识就是知识,经验不分对错,用户购买他们的知识后未能获得成功,很可能是用错了地方或者在使用中出了差错,所以分享见识的人们并没有做错。

为了提高自己,我们为知识付费可以说是心甘情愿,掌握新的技能,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会对我们有益。但知识不是儿戏,当前社会知识传递增快的同时,也加大了人们上当受骗的概念。曾经著名的养生专家张悟本,就靠一大堆未经证实的养生知识忽悠了一大堆人,同时还抬高了市场上绿豆的价格。最后,还是真正具有医学知识的人们揭穿了这位“大师”。

如今的互联网上也是大师汇集,不少人会在网络上向他们请教一些所谓的问题,例如如何月赚十万、年入百万、怎样天天买入涨停的股票,这令各类知识付费平台已经不是用于知识分享、而是一个所谓知识网红汇聚的平台。人们在这个平台上更多的在于八卦,而非真正寻找老师为其“传道受业解惑”。这也意味着,待网红潮流逝去,所谓的知识支付平台也将会因为粉丝的离开而土崩瓦解。

知识不是固定资产,但作为一种能够协助甚至是主导创造出价值的特殊商品,其又拥有特殊的价值,这就是我们常提到的知识无价。但我们又需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是有价值的。知识支付靠的不是粉丝经济,而是知识的实用性,未来能够起到真正以知识付费的,必然还是那些能够对人们在学习、工作中起到帮助的知识。

知识支付平台未来想要更好的发展,就不能将网红、大V尤其是演艺圈的艺人、王思聪这类人作为揽客对象,而是要引入真正具备知识的各类人群,例如学界的资深教授、经济学家、国家认可的专业人才等等,这样才有利于知识的真正传递。另外,还建议知识付费平台要拒绝那些毛遂自荐的人,因为这些人想要加入这类平台,基本上都是奔着赚钱而去的,真正的知识倒没有多少。

说起知识付费,不得不提起付费阅读,它是知识付费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付费阅读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人们讨论微信公众平台的文章会否推出付费阅读的时候,早有互联网网站采用了这一策略,并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就知识产权保护而言,自媒体平台推出付费阅读是互联网时代的一大进步,有利于未来更多的高质量内容产生。

其实在互联网普及前期,人们就处于内容付费的时代。例如人们要获取新闻,大部分人都会自愿花钱买报纸;为了获取一些故事、散文,很多人都会自愿消费订阅各种期刊杂志;为了学习各种知识,人们会选择购买相应的书籍。

付费阅读是知识付费的一大进步

如今各种各样的内容都会呈现在网络之上,报纸开创了这方面的先河。报纸一大早就在报刊亭中出售,但各大报社已经将电子版同步放到了报社的网站之上,而且绝大多数自媒体还是免费放出这些新闻,这种线下收费线上免费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们在互联网普及初期就养成了线上阅读的习惯。

也正是因为如此,报纸内容免费上线被一些网络认为这是自动放弃了文章的知识产权,因此各大互联网的系统也会在报纸电子版上线的同时,将这些新闻复制粘贴以呈现在自己网站之中,因此便形成海量新闻聚集。也正是因为如此,人们对新闻的阅读又从各大报纸的电子版上,转移到海量新闻的单一门户网站。当前,各种手机新闻客户端将此做到了极致,很多媒体平台都不是新闻和内容的生产者,而是新闻和内容的搬运工。

免费内容时代,流量多少决定了收益是否丰厚,因此抄袭、洗稿以吸引读者的现象越来越多,其中还不乏大量的谣言、别有用心的言论,也导致很多善于利用免费资源、不以抄袭为耻的人越来越看不起“内容为王”这4个字。

内容付费,可以作为内容原创者更高层次的一种保护,也能够激发更多的内容生产者创作更多、更好、更优质的内容。否则,自媒体行业很可能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而将原创者赶出,这必然会对自媒体平台形成巨大的冲击。以财经新闻为例,我们所看到的各种内容大部分来自于纸质媒体,如果这些纸质媒体消失,各种客观真实新闻资讯也将消失,网络上将遍布各种未经求证、没有来源的各种小道消息和谣言。

微信以及其他的自媒体平台都正在慢慢取代传统的媒体,这些自媒体当中产生的各种乱象也让管理者们发现了问题的所在。虽然他们所做的事情都是为内容生产者提供一个简单的平台,将内容生产者的内容呈现给公众,让每一位内容生产者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发表自己想表述的内容。但如果不对这些原创者进行保护,自媒体平台的用户体验将越来越差,自媒体平台的未来也会岌岌可危,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平台都在不断完善,原创保护功能、打赏功能、广告功能等都在保护着内容生产者的权益,能够让他们的版权得以保护,让他们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

付费阅读一旦推出,会让更多的原创内容生产者将更多的内容投放到新媒体平台中,通过付费阅读获得盈利。最常见的就比如小说付费阅读,漫画付费浏览、视频付费观看等,未来还将有投资建议、八卦娱乐等多种内容。

内容是否应该付费,不同类型的读者自然会有不同的看法。不愿意付费阅读的读者会认为,内容生产者之所以要求读者付费,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赚钱,如果内容生产者能够将内容做得非常好、非常吸引人,那么必然能够聚集大量的粉丝,接下来自然会有需求方找到这些内容生产者投放价格不菲的广告。一旦采用付费阅读,有的粉丝将不再关注这些内容,产生的收益很可能不如广告收益,因此内容付费会导致内容生产者的实际收益受损。

支持付费阅读的读者会认为,任何一篇原创文章的版权都是作者所有的,作者如何处置其知识成果是他的自由。对于没有广告收入、粉丝群体的内容生产者而言,他们可以通过付费阅读的方式让劳动成果直接变现;付费阅读同时也会倒逼作者不断提升其内容水平,如果读者感到读到内容的价值不及支付的价格,很可能就会选择不再关注,作者的盈利自然就会受损;如果读者感到所读内容的含金量远超文章价格,后期还将继续付费阅读。

从互联网的发展来看,内容付费将大幅提升作者创作的积极性,也将为互联网创造出更多的优质内容,是一种进步的表现。当然,是否使用付费阅读,平台只提供工具,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于内容发布者。

宋清辉著名经济学者、著有《一本书读懂经济新常态》

图说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