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专栏 >

金融改革不能一放了之

来源:时间:2016-02-16

金融改革不能一放了之。


刚刚过去的1月末,中国资本市场再一次上演"千股跌停"的奇观。这场被称为"股灾3.0"的暴跌让技术派加速清仓,而即便是谨慎的乐观派,也已是面锁愁云。

实际上,人们的担忧不仅是股票市场,还在金融市场多个层面,包括货币市场、外汇、债市、衍生品市场等等。大家担心市场联动效应可能带来的危险结果。

有太多前车之鉴。放松管制的改革经常会和市场短期动荡联系在一起。如果监管不力,会酿成严重的金融危机,这是许多新兴经济体身上发生过的真实教训。

目下的中国金融改革,虽然从长远来看有利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但短期内的不确定性相当大。金融市场上,不仅有大国博弈的身影,更有逐利资本跃跃欲试,索罗斯近日有关中国经济的言论以及做空亚洲货币的事实,已然生动地展现了这一切。

风险不可不防。也因此,改革不仅仅是解除枷锁式的"一放了之",更重要的是通过精细化的设计,用针对性的市场监管为改革保驾护航,确保市场稳健运行。

不可否认,过去一年中国金融改革取得了一些实质性进展,最亮眼的有人民币成功加入SDR货币篮子;此外,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如新三板扩容、A股"发行注册制"时间表落地、"811"新汇改等等方面,能感觉到巨大的改革推动力量。

但是,"行百里者半于九十",金融改革中最具难度的环节恐怕尚未到来,在内外经济困境交织叠加和某些市场参与者有意放大负面反馈之下,改革者不能失去勇气,更不能坐视市场危机的到来。

当前,中国宏观政策重心正在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包括资本在内的要素市场首当其冲成为重点领域。

之前的一系列改革,在解除中国的金融抑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对实体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而言,通过放松管制,"融资难、融资贵"两大问题中前者稍有纾解。不过,后者的解决则有赖于对金融扭曲问题的彻底根治。

长期的金融抑制降低了资本要素的配置效率,也让价格发现机制的有效性大打折扣。这都需要通过包括降低准入门槛,加大改革力度来逐步实现。

降低准入门槛,也不是一放了之,更不意味着监管者可以听任市场巨幅波动。

我们既反对"开放市场将放大风险,因此需要收紧监管"的回头路论调,同时也反对以"市场化"为名,推卸应有监管责任的态度。

良好的监管体系,既能在开放的环境下保持市场活力,同时也能有效抵消严重问题的发生。

按照时间表,今年是股票发行注册制的最终推出的关键一年。市场关注的是,退市规则及其执行情况会否完善。此外,如果划拨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得以实施,专业机构投资者的优势是否能减少市场的投机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中国将担任G20轮值主席国,并恢复了G20国际金融架构工作组,把国际金融改革设为重要议题。那么正如市场人士所言,要在全球经济和金融治理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中国自身金融体系势必要与国际标准进一步衔接与融合。

改革开放并行不悖,金融领域亦是如此。在金融改革的关键时期,监管者更需履行好维护市场稳定的责任,在明确主次问题的前提下,让政策工具发挥最大效用。



图说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