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专栏 >

一只马桶盖对中国制造的四重拷问

来源:时间:2015-03-03

一只马桶盖对中国制造的四重拷问。

从年前转遍朋友圈的《去日本买只马桶盖》,到年后刷爆各路媒体的《赴日游客发现部分热销马桶盖产地为杭州》,再夹杂着“中国游客在日本的总消费金额达60亿人民币”这一背景,让“马桶盖”史无前例成了中国人春节期间谈论的热门话题之一。

虽然,日本朝日新闻统计的“中国游客血拼排行榜”中并无马桶盖踪影,但这一戏剧性的出口转内销爆料,还是隐隐刺痛我们一度骄傲起来的关于中国制造业的自信心、自豪感。

其实,我们并没有十足的理由去指责那些去日本疯狂扫“国货”的中国游客,因为,如果有机会你我也可能在列。在笔者看来,这只“日本自由行的”的马桶盖至少带给中国制造业如下四重拷问——或许,这样的拷问也预示着中国制造业4.0的启幕。

技术差距缩小了吗

加热,杀菌、喷洗、风干等智能马桶的基本功能,国内研发的智能马桶早已具备,甚至延伸了诸如除臭、照明和音乐等功能,外观也越来越时尚化。为什么在近20年后的今天,买只马桶盖还要去日本?

首先是技术上存在差距,产品的稳定性不够。智能马桶由智能马桶盖和陶瓷体组成,技术核心和容易出问题部分都集中在智能马桶盖上。2013年5月,记者在上海参加中国智能坐便器行业协会筹备会,国内多个智能卫浴生产企业参加。有企业当场指出,中国智能坐便器研发进步不大,主要是智能化技术和质量很难一步到位,研发中总会出现很多问题。目前来说,智能坐便器的技术核心主要还是由国外掌握,中国不少企业则是从国外购买零件组装生产,因此国内创新方面处于弱势状态。

在外界看来,智能坐便器技术含量并不高,但对于传统陶瓷企业来说,智能坐便器算是一个高门槛的行业。例如电路、电脑板的生产要有专业设备,要净化、无尘的生产环境,生产车间地面一尘不染,防静电地板,全空调设备,具备这些条件,才能作出比较好的产品,陶瓷企业基本上找不到这样的环境。更有甚者,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智能坐便器(或智能马桶盖)行业标准,每个企业生产智能坐便器,都有着自己的标准,而这套标准因企业而异,造成了智能坐便器零件的难以通用。

此外,智能马桶因为各种原因返修率较高,有的企业返修率甚至高达两位数。更难堪的是,智能马桶的返修基本上要返厂,需要将整个智能马桶盖拆下走物流回厂家。大部分卫浴企业对智能马桶的售后服务都非常头疼,出了问题经销商没法维修,除了返厂就是承包给第三方服务,让消费者无法放心。

点评:未掌握核心技术,行业标准缺失——岂止是马桶盖一个产品的问题,这难道不是很多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吗。我们需要做的不仅仅是缩短技术差距,更需要对自身产业升级中的思维进行变革。

服务提升体现了吗

日本的购物体验之好,有网友形容是:真正享受到了当上帝的感觉。最基本的是礼仪,比如跪式服务;营业的时候不可以扫地/拖地;当有顾客询问的时候,不管你正在忙什么,都要立刻停下来;客人脱鞋之后,要收拾客人的鞋子;甚至包括如何给客人拍出高质量的照片,为顾客寻找和照顾丢失的孩子等。

当然,这并不是因为日本人个人的素质高出多少,更多的还是在于整个服务行业里,对于服务质量的重视和服务的培训管理。久而久之,有些就形成了不成文服务礼仪。细节完美,服务周到,怎能不给产品加分呢?

我们应该看到,从产品的设计、品质到客户体验,是一个连贯的链条,共同决定了产品的成功与否,这是现代的制造商必须考虑的现实。无可否认,研发设计到制造再到销售,利润呈“M”字形,制造业本身利润率相对更低,但如果因此割裂开来,只会更损害自身利益。

回到马桶盖的话题。在日本,智能马桶盖是建筑物标配,从酒店、住宅到公共设施都装配了,购买意愿是在日常的良好体验中自然产生的,在国内没有这样方便地进行客户体验的环境。不仅是中国游客看到这种马桶盖后觉得很好用,据介绍,美国好莱坞明星在日本的饭店里、观光点上用了这样的马桶后,也是回国前纷纷买了带回去。

这些日本街头变化虽然不大,但身边的种种器物变得愈发好用了。看看做这马桶盖产品的企业,也还是那几家,很少见新面孔。松下、东陶(TOTO)、伊奈(INAX),就这么几家,至少记者未找到新厂家。估计这些企业从家电的角度,从卫生陶器的角度,会把马桶盖一直做下去。

点评:并不是中国制造在生产环节的质量不如日本,而是中国制造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像日本那样对产品细节的高度追求,不会特重视消费者极致的产品体验,也因此,无法像日本那样对消费者需求予以尊重和满足。

双重标准改观了吗

“买只马桶盖还要去日本”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出口内销双重标准,行业内技术和生产良莠不齐的乱象,严重打击了消费者的信任。

“中国制造”却不愿意在“中国购买”,这真是许多中国游客“钱多人傻”的崇洋心态使然吗?不妨听一听杭州松下公司的客服解释,“这是国内松下厂家生产出口日本的一个型号,在日本一些大型商场都有出售,专门提供给赴日本消费的中国顾客。这款马桶盖的生产标准完全依据日本的相关标准生产,从质量上来讲要优于国内的同品牌产品。”换言之,“产于此而不销于此”的原因就在于,二者对于品质管控的要求与标准,在不少时候确凿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客观地说,国内智能马桶技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不少企业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例如专业生产智能马桶盖的厦门威迪亚科技有限公司,智能马桶盖远销日本、欧美,不少国际知名卫浴品牌智能马桶的马桶盖出自这里。在智能马桶的整体研发上,九牧卫浴、恒洁卫浴和惠达卫浴等企业,生产的智能马桶并不比国外品牌差。哪里产的并不重要,重要的这个东西质量确实够好。

中国曾经工业条件低、工业水平低,因此国家制定各项标准时考虑国内实际情况,设置低标准,是符合社会需求也是着眼现实现状的,但是现在的中国,再执行如此低标显然是在拖后腿,拖行业后腿、拖国家后腿。早在几年前中国就已经有了世界工厂的称号,来自全球的各类订单纷至沓来,并且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至此足以证明中国已经拥有了制造高标准产品的能力。然而,国家标准却仍然处在低位不变,中国制造给人在感觉上就缺乏质感,潜意识里就低其他制造一等。这个潜意识一直保留在外国人与中国人身上,这就造成了外国人看低你,自己人没自信。都讲顶层设计,可是低标直接把议价顶层给拉底了,我们的起始价就比别人低,为什么低,因为自己没自信,别人不相信。

点评:双重标准可以说是“历史遗留问题”,但存在并不代表合理。在国人消费水平日益提升,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化转型的当下,出口产品的质量要严格把关,不出口的产品同样不能掉以轻心。希望从顶层到基层,整个产业圈都能早日形成这样的共识,并切实在行动中予以改变。

信任危机治愈了吗

在商场里,记者遇到了几位挑选卫浴的年轻人,说起去日本买马桶盖,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去日本抢马桶盖,但有机会还是觉得日本买的放心一点。“哪怕在日本买的就是Made in China,外表一样,但国外监管更细更到位,用着感觉更放心。”

国外的东西质量有保证,哪怕是中国出口到国外的东西也比国内市场上的更值得信赖———这样的想法或许有点片面,可频频出现的各种质量事件特别是食品安全事故,却不断为其提供佐证。

有网友一陈己见:所谓外贸产品,就是那些出口到国外的商品或食品,其是经受住了国际主流的品质要求与考核标准的。在这方面,国内的许多生产厂家的确常能循规蹈矩,而且也是绝对不敢轻易作假、随意造次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出产哪里已显次要,相关管理上的严格检测和罚劣举措,以及由此一步步打造出来的诚信声誉,才是最为紧要的了。

家电行业分析师刘步尘认为,只有严格将少数劣质中国制造清除出市场,才能真正树立中国制造在国人中的位置。从这个视角来看,出国抢购潮可能是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用“会走路的人民币”,表达了对国内市场鱼龙混杂局面的不信任。那么,谁该为日本马桶盖中国造脸红?谁又该对此负起一个制造业大国的应有责任?

点评:随着中国人海外购物的井喷式增长,“如何将购买力留在国内”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这当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税收等多方面的措施并举。但强化监管、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系数,无疑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南方企业新闻网 编辑/尹朝)



图说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