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专栏 >

常修泽: 走下嘉宾席前的“期待超越”演说

来源:时间:2015-01-12

常修泽: 走下嘉宾席前的“期待超越”演说。

中央电视台2014年最后一期《新闻周刊》(12月28日),主持人白岩松在“年终盘点”中,把本年度9月份常修泽教授在纪念1984年莫干山会议30周年大会上“走下嘉宾席”及其“期待超越”作为“年度视点”之一,引起不少人的关注和兴趣。那么,常修泽教授在走下嘉宾席之前究竟讲了什么?作为一位参加过1984年莫干山会议的有思想的学者,当时向与会青年人提出了哪些“超越性”思想?2014年会议又是否实现了这种“超越”?这是大家关心的问题。年前,《中国青年》杂志根据常修泽教授的讲话录音和新浪网的当时报道(本网曾部分转载),以《再上莫干山:看清天光,接足地气》为题,完整刊发了常修泽教授的讲话记录。该讲话分三部分:第一、二部分为走下嘉宾席之前所讲,第三部分为应邀作的会议评点。这是一份有价值的资料,对研究莫干山会议史具有一定意义。现按《中国青年》杂志的文本转载于此。

今天见到这么多年轻人,真是感到非常可爱,但是我更希望的是这样四个字:“后生可畏”。

再上莫干山:看清天光,接足地气

文/常修泽

《中国青年》编者按

1984年莫干山会议,是中国改革史浓墨重彩的一笔。

30年前,在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上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性的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讨论会,青年经济工作者“第一次集体发声”。

他们是从全国各地选拔而来的124名精英:不讲关系、不讲学历、不讲职称、不讲职业、

不讲名气,就凭论文水平确认代表资格,齐聚一堂,探讨中国改革方向,提供重要思路。

2014年9月,由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清华大学等单位共同主办的纪念莫干山会议30周年暨“中青年改革开放论坛”于旧地举办。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博导常修泽先生,作为1984年莫干山会议的代表应邀出席会议,言论精彩,与读者分享。

一、 莫干山精神的真谛

我今天是“四上莫干山”。三十年前,我在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做理论研究,是青年研究人员。说到莫干山精神,我在两年前会议上曾经谈了四点(见常修泽:《向八十年代和莫干山精神致敬》):

第一,时代责任精神,这是莫干山精神的核心。

第二,社会公正精神。我这里有莫干山1984年与会者的名单,大家看这个名单,只有人名、性别、单位和电话号码,没有职务职称或者学历。因为莫干山会议当时不讲学历、不讲职务、不讲职称、唯才是举、以文选人,把社会底层的精华选拔出来,“英雄不问出处”,非常可贵。

第三条是自由争鸣精神,当时那七天大家争论得面红耳赤,好多改革的思路都是在当时争论中爆发和形成的。

还有一点,就是当时政界的开明人士与学者互动的精神。大家看,这个名单里正式代表124位,还有两位代表因身份比较特殊,没有印在这个名单上。一位是时任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同志的秘书李湘鲁,另一位是国务委员张劲夫同志的秘书孔丹。张劲夫同志还和青年代表进行了座谈。因此第四个可以说是“上下互动,沟通顺畅”。从大历史观来看,我认为要办成一件大事,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包容是非常重要的,否则难以成功。

当然莫干山也有不足之处,我在文章中曾指出过,从人的发展角度研究,还缺乏人文情怀,今天对此不多讲。

二、年轻人要在四个方面超越我们

2014年新的莫干山会议名单,代表是234位。我给认识的画了勾,有20多位,意味着本次会议90%左右是新人。见到这么多新面孔,我非常高兴。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年轻人起来了,说明我们后继有人。

现在我要讲的最新主题,是年轻人起来后,如何超越30年前的莫干山,怎么超越80年代的我们?

我这里提四点意见:

第一,在改革的深度和广度上一定要超越。

1984年莫干山会议七个组,但讨论的是一个事——经济改革,我把它叫“一环”改革。我在2008年写了一本书《人本体制论》,提出,将来我们这个国家一定要搞“奥运五环式”的改革,五环就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资源环境等五项制度改革。很高兴,去年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五位一体改革。

“五环改革”里面最难的是政治体制改革,也是我们这个国家绕不过的一个“坎”。1984年莫干山会议两年后,中央曾成立政改办,1987年“十三大”通过重要的政治报告,大家可以想一想,“十三大”报告所讲的政治体制改革构想和方案,今天到位了吗?

30年前,是以商品经济取向即市场化作为改革目标。30年后的今天,应以更高的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改革的总目标。我非常期望在座的各位能够去超越,历史已把这副重担放在各位肩上。

第二超越,在开放上要实现超越。

1984年莫干山我被分在开放组,讨论的主题是对外贸易、引进外资、举办特区开发区等,这还是研究中国怎么样搞成一个外向型的经济社会。现在需要开阔视野,要有质的提升。

中国过去在世界上并未处于核心位置。在21世纪的新时代,中国怎么样参与全球治理,特别是作为一个崛起大国如何尽到大国责任,如何和其他国家一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该要有这种全球视野,这种包容天下的胸怀。

第三个超越,在发展方面实现超越。

那时候讲发展还只是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重点也只是讲经济增长,就是GDP挂帅,这是一种严重的物本主义思想。那么,今天讲发展更要讲人的发展,用马克思原话来说,“是每个人自由的全面发展”。现在媒体在引用时漏掉了“自由的”三个字。其实最可宝贵的是自由的发展,这是新社会的本质。

现在看,老莫干山会议由于当时的历史原因,主要是解决经济问题,在人文关怀方面有历史性的欠缺,我对此特别感到歉疚,年轻的朋友应该在这方面有所超越。

第四个超越,在对待文明方面有所超越。

文明是多元的,不是一元的,更重要的,文明是要交融的、包容的。从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战略考虑,一定要从“文明一元”和“文明隔阂”走向多元文明交融和文明包容。我去年出版一本新书叫《包容性改革论》,主张“文明包容”。 我看到,这次会议除了200多位大陆和香港代表外,还有十几位海外朋友,这非常好。我们济济一堂,要研究中华文明和世界其他文明怎样交融,怎样包容。当年莫干山还没有这种思维,这个“题”在21世纪必须要“破”,否则中国很难站在世界的前沿。

今天见到这么多年轻人,真是感到非常可爱,但是我更希望的是这样四个字:“后生可畏”。我觉得“后生可畏”比“后生可爱”更有挑战性。我希望年轻人能够使我们感到“可畏”,希望你们这股“后浪”能把我们打在“沙滩”上。

如果你们能够超越我们,我就感到心满意足了。

三、看清天光,接足地气

新一届莫干山会议就要结束了。主持者让我作个点评。我重点谈三个开掘。

首先,改革的“真枪真刀”问题有待开掘。

本次会议,对中国改革的深层问题,我觉得开掘不够。中国改革元年,到底开局怎样?改革出现什么倾向?遇到什么矛盾?莫干山应做出负责任的回答。

我建议,青年朋友们可抓住“真枪真刀”这个题来深入研究。这一年究竟“开了几枪”?一枪、一枪列出来,看看开得怎样。特别要揭示出:“真枪真刀改革”遇到什么问题?

我认为至少有三个问题:

其一,“阻挠开火”的问题。是哪些政治势力、哪些特殊利益集团,在哪些方面使我们“举枪受阻”?

其二,“虚晃一枪”的问题。在哪些方面,存在改革的“虚化”倾向?面对弊端严重的体制,“朝天开枪”,行吗?

其三,“枪法不准”的问题。我们自己的“枪法”准吗?是“一环”,还是“十环”?是不是打在了要害上?这些都要研究。

第二,“国家治理现代化”问题有待开掘。

这次会议把“治理”作为主题,很好,这是新的东西。但听下来,总感觉还没有“破题”。

30年前,在公有制“天花板”下,国企改革怎么搞?借鉴来一个“公司治理结构现代化”,微观改革出现新局面。

今天,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天花板”下,“五环改革”怎么搞?借鉴并提出一个“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命题,很高明。但这个“治理体系”到底有几个支柱?特别是如何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而且能够“关牢”?应该借鉴人类哪些先进的治理规则和方式?并未理出头绪来。

第三,“文明的包容性”问题有待开掘。

我在大会开始时曾提出“第四个超越”,即“在对待文明方面有所超越”。从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战略考虑,一定要寻求多元文明的交融和包容。对此,讨论深度不够。提“包容性”,是针对“排斥性”。现在,我们排斥了一些不该排斥的文明。要研究中华文明和世界其他文明怎样交融,怎样包容。下一步,这可能成为中国第一号命题。

我有三个期望:上能看清“天光”,认清人类趋势;下能接足“地气”,倾听民众呼声;中能立好“人本”,促进人的自身发展,首先自己要心灵放飞。

谢谢大家。



图说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