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深度 >

全民PE后遗症:优惠滋生乱象 “空壳”机构乘虚而入

来源:时间:2013-11-18

全民PE后遗症:优惠滋生乱象 “空壳”机构乘虚而入。


PE(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全民狂欢之后,留下了一地狼藉。数年前,在造富神话的诱惑下,温州、鄂尔多斯等多地先后出台优惠政策吸引PE机构进驻,谋求打造所谓的“PE之都”。

时过境迁,拔苗助长的后果正在逐次呈现,看似优惠的政策滋生了一批没有项目和投资经验的空壳机构和借道进行灰色利益分配的所谓PE机构。在行业转冷的背景下,一个又一个的“PE之都”纷纷人走楼空,既没有对当地经济产生实际贡献,还大大扰乱整个行业秩序。

众多机构撤离 “PE之都”名不副实

“对不起,你所拨打的电话是空号……”在PE最为火热的2010、2011年,中国证券报记者曾在各种场合与PE人士交换名片,近日,当记者再次拨打名片上的联系方式时,却发现已有近两成左右的电话处于失效状态。

据深圳一家资深PE机构人士透露,一些PE已经开始停止做项目,LP(有限合伙人)手中的项目也在想尽办法尽快出售,公司只剩下一具空壳。此类“僵尸”PE目前已经占据整个行业的三成左右。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创投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共披露募资完成基金仅为41只,募资完成金额96.5亿美元,与去年同期78只基金相比锐减近一半。

一些“PE之都”遭遇的困境更加严重。温州一银行信贷部负责人表示,“帮助一位客户找融资渠道,原本客户手中一笔千万元的私募股权投资,现在却发现无法找到任何一家PE机构愿意接手。不仅如此,当地不少PE已经不再追求原先的高回报,而是希望尽快将手中的项目转手出去,以摆脱自身困境。”

上述负责人描述的PE生存状态,如今正在成为行业普遍的现象。另据温州本地媒体报道,2012年之后,温州本土新的PE机构没有增加,老的那一批不再找新的项目,外地的PE机构也不再来温州展业。对于温州PE行业残酷的现实,PE人士用了“蒸发”、“完全不见了”等词汇来描述。

温州PE行业的遭遇并不是孤例,今年以来有关各地PE乱象的案例频频爆发。据私募股权领域的资深人士透露,目前PE行业已经有不少大股东开始撤离,众多PE业务难以为继。达晨创投执行合伙人及总裁肖冰表示,现在行业处于最困难、最严冬的时候,很多同行日子比较难过,是行业大洗牌的时候,压力很大。“去年9月到现在,1年多时间IPO没有开闸时间表,这对我们的影响非常大,IPO是回报最高的退出途径,但是被堵住了。”

“在我看来,以民间借贷为主的温州当地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PE机构。”深圳市创业投资同业公会秘书长王守仁认为,目前一些地方纯粹缺乏实际的创新项目,却盲目地进行招商引资,将私募机构吸引进来,实际上扰乱了市场秩序。

优惠政策遍地开花 “空壳”机构乘虚而入

在最为疯狂的2010年、2011年,记者曾在PE“重镇”——深圳频繁的见到各地组团的招商引资会,而各地对于PE机构开出的“价码”也是令人眼花缭乱。

不少地方版的PE优惠政策,往往打着减免税收的旗号,以吸引一批批PE机构的进驻。以温州为例,此前温州曾出台的《关于促进温州股权投资业发展的意见(试行)》规定,股权投资企业投资于温州市的企业或项目,由财政部门按项目推出或获得收益后形成的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的60%给予一次性奖励,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300万元;新引进的市外股权投资管理企业,其受托管资金超过10亿元(含)且资金所属股权投资企业纳税地在温州市的,自设立起3年内,报经地税部门批准后,可免征房产税;对符合条件的股权投资企业、股权投资管理企业因业务发展需要新购置自用办公用房(不包括附属和配套用房),以办公用途部分建筑面积的一定比例计算,按购房价格的1.5%给予一次性补贴,最高补贴金额不超过150万元;对租赁自用办公用房的,给予一定比例面积连续3年的租房补贴,总额不超过100万元;股权投资企业、股权投资管理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经市人力社保部门认定符合条件的,可享受温州市关于人才引进、人才奖励、配偶就业、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的相关政策。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股权投资基金越来越成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促进当地产业升级、招商引资的重要金融组成成分。长期以来,为了吸引PE落地,各地加大力度推出各类优惠政策,并纷纷打出建设PE之都的目标,以期在当地形成适合PE机构的金融环境。

梳理多地优惠政策来看,税收、财政的优惠力度相对较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吸引机构进驻的重要内容。以深圳为例,当地政府从2010年开始先后颁布促进和支持股权投资基金业发展的规定和办法,与此同时,在国务院支持前海深港合作区发展的22条文中,也明确提出鼓励股权投资基金的设立和发展。上述政策均规定给予在深圳及前海地区设立股权投资基金,在股权投资收益、项目所得等方面给予个人所得税、营业税的减免,对于投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按照相关规定给予按照70%投资额来抵扣应纳税所得额。

而在被业界视为PE建设热土的嘉兴南湖,其优惠政策力度也颇具吸引力。比如,给予落地PE机构按照相关条件给予70%的发展奖励;对于投资高新技术项目的机构,也按照70%投资额来抵扣应纳税所得额;若发生权益性投资损失,可以在税前扣除。除上述城市之外,包括新疆、东莞等地也推出大幅度优惠措施,部分规定提出股权投资企业可以按照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度获赠高额的奖励资金以及来自政府的经费扶持。

除了税收等优惠之外,各地还在落户奖励、办公住房、人才等多方面提出扶持措施,为进驻机构提供便利。比如深圳前海、广东东莞均提出对于不同注册资本条件的股权投资机构给予500万至1500万元不等的落户奖励。新疆专门出台政策鼓励区外股权投资类企业迁入。嘉兴南湖规定可减免机构办公用房置办时应缴纳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水利建设专项资金,并给出购房及租房款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所得税抵扣。在人才鼓励方面,佛山南海特别设立“南海特定基金”为股权投资企业骨干成员提供个人所得税留成奖励,在户口、医疗、社保、子女入学等方面的优惠待遇。

在大批优惠政策的引导下,全国各地一度掀起PE投资的热潮。据私募人士透分析,由于政策引导的效应,PE机构募集热情空前高涨,投资案例和投资金额相比过去都出现飞跃式增长,有些地方设立门槛较低,一些没有股权投资经验的投资人,甚至“空壳”PE、借道PE进行灰色利益分配等的别有用心者也开始进入。

滋生乱象 部分PE沦为另类融资平台

不过,名目繁多的优惠政策也滋生了非法集资、扰乱PE行业的现象。2011年天津活立木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合伙企业等公司以PE名义进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成为此轮PE狂潮下的泡沫点。非法集资事件爆发之后,天津滨海新区开始加强对区内注册基金的整顿与管理,并出台严格的管理办法以控制此前政策放松造成的行业混乱。

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魏志梅曾撰文称,按照国家税收政策规定“先征后返”属于变相减免税,但不少地方将留成的40%部分(合8个百分点)再返还投资者,实际税率只有12%了。对合伙制基金的股息红利所得,按照规定应当统一作为“其他所得”纳入应税所得征税,但不少地方政府也越权予以免收。

不少业内人士建议,各地频出优惠政策,部分可能与现行的法律法规有冲突,需要监管部门针对类似优惠政策进行统一整顿清理。而对于PE机构而言,也许理清各地优惠政策进行内容判断,以便保证地方的优惠政策不会由于上层监管的质疑而最终无法实施。

而在更多从事PE的资深人士看来,各地陆续推出的优惠政策实际上也是助推此轮PE野蛮生长的重要驱动因素。据了解,不少地方以招商引资为名,将建设PE之城作为口号,陆续推出针对合伙制PE的地方性减免税政策,既加速了各地PE机构在全国的流动,也催生了更多门槛低但无实质项目的“打酱油”PE和为了特殊利益安排的PE……

有私募人士认为,各地鼓励PE,仍是地方政府出于政绩考量的因素而打造的形象工程。地方热衷打造“金融中心”、“PE高地”,将PE的规模和数量作为本地金融产业发展的重要指标,而忽略当地的金融现实条件、经济发展程度、产业特点和金融环境等诸多因素。太多的优惠政策盲目将PE引进来,却最终无法对当地经济产生实际贡献,同时也滋生了大批没有任何项目和投资经验的空壳机构产生,这样的政策指导无疑会扰乱整个行业秩序。

“政策不断导向资金投成熟后期的项目,这实际上违背了PE本身的功能,也不会为科技型、中小微型、创新型企业注入活力。很多地方政府将PE投资单纯作为融资工具,打造PE之城的说法,很多都是非常盲目的。”王守仁说。

即使是一些成熟的PE机构对此也是一肚子苦水。基石资本合伙人陈延立认为,目前不少地方的确在推出不少优惠政策,也吸引了一批机构入驻,但是很多地方却出现了最后优惠条件无法兑现、难以落地的情况。“很多政策实际上对PE机构也追加了种种限制条件,比如项目的平价转让要求承接人要交税才能转让,很多政策实施的细则实际上给正常的商业活动带来障碍。”

不少私募机构抱怨,一些地方的尚未进行合理风险评估的项目,最后却让PE机构来“买单”,根本谈不上优惠,只是将PE视为套取各方资金的另类融资平台、拉动GDP的新抓手。

热门推荐

图说财富

最新报道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