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地产 >

施工进入尾声 探访南中环T型立交的建设者

来源:时间:2013-09-25

施工进入尾声 探访南中环T型立交的建设者。

技术员的感动

南中环T型立交与西环高速相接,主线长度超过4公里。钢筋消耗量达3.6万吨,混凝土用量近25万立方米,这是施工方——中铁十二局提供的数据。与这些干巴巴的数据相比,中铁十二局四公司的技术员成宝利提供的数据更为直观,“每浇筑90米我们称之为一联。完成一联需要捆绑600多根钢筋,每根钢筋重约240公斤。”

要把这些钢筋绑扎并焊接在距地近20米高的梁上,需要多长时间?成宝利给出一个惊人的数据:一个夜晚。高峰时,南中环T型立交两侧有吊车90多台,源源不断地把钢筋等物料送达桥梁上。但要把这些直径为3.2厘米、长度达到30多米的钢筋摊铺、绑扎并焊接起来,则全靠人工。重240公斤的一根钢筋,需要3个至4个壮劳力方能抬动。“为确保工程保质、按时完工,公司出台规定,一个农民工一晚给付900元工资,”成宝利说,“400多名农民工奋战了一夜,共搬运、绑扎、焊接钢筋400多吨。”

南中环T型立交钢筋绑扎、焊接的时间在7月底。当时,正值高温天气,立交所用的钢筋为波纹钢。“这种钢筋在搬运过程中稍有振动,就会把人的肩膀拉得生疼,多数搬运工人的肩膀都被压红甚至拉破,伤口处被汗水浸湿,别提有多难受了。”成宝利说。但来自贵州、陕西、安徽、山东、江苏、新疆等10多个省和自治区的农民工兄弟,没有一人下火线。

南中环T型立交采用箱涵结构。中空的箱涵,可减轻箱梁对桥墩的巨大压力,提升桥梁的承载力。箱涵顶板和底板的距离只有1.4米,工人们必须猫着腰用铁锹在箱涵内倒腾混凝土,弓着身子拿着振动棒夯实箱涵结构。这还不算,高温天气加上混凝土在凝结过程中释放的热能,让箱涵内的温度达到45摄氏度以上。“进入箱涵,5分钟不到便全身湿透,10分钟不到便想逃离。工人们就这样干了三天三夜,完成了这一联的混凝土浇筑和打压任务。”29岁的成宝利,这位来自陕西咸阳的年轻人,为工人们那种热火朝天的干劲而动容。

刘氏三姐妹

站在没有护栏、高近20米的桥上,刘菊明麻利地捆绑着钢筋。这些钢筋,在完成浇筑后,便是护栏的底座。“我忙得顾不上看(桥下),也没啥好怕的。”刘菊明笑着说。近些年辗转于南方的一些工地,刘菊明对于高空作业早已习惯了。不习惯的是,3个多月前,她第一次来到太原时,居然发现北方“如此干燥”,嘴上起了好多泡。

刘菊明少言寡语,即使丈夫周德文距离自己几米远,工地上的人也很少见她主动上去跟丈夫说话。旁边,还有她的两个妹妹:刘继英和刘春丽。她们只顾忙自己的,手指熟练地在钢筋间穿梭。上下左右20余根钢筋,到底绑哪根,姐妹间配合自如——对于长一些的钢筋,如果有一个人绑错,出现钢筋错位,不但前功尽弃,而且得将绑好的钢筋拆开重绑,费时费力。这些细致的活,刘氏姐妹干起来却得心应手。

刘氏姐妹来自四川广元。在男人居于绝对主体地位的建筑业,刘氏姐妹显得与众不同。在南中环T型立交施工过程中,她们截过、抬过、绑过钢筋,甚至通宵奋战在工地,认真劲一点不比男人差。为了照顾刘氏姐妹,工地将大工棚改成了小间,这让早出晚归的三姐妹感受了别样的温暖。

刘菊明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外打工,小儿子还在上初中。今年15岁的小儿子,生活还要靠邻里照顾,这是她最大的牵挂。“等(南中环T型立交)工程一完,我就回家看看。”刘菊明盘算着。她的两个妹妹,也有着同样的心愿。

图说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