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专题 >

没落的“果汁大王”

来源:时间:2021-02-02

没落的“果汁大王”。

“喝汇源果汁,走健康之路”“有汇源,才叫过年”这几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已经悄然伴随了我们十几个春节。浓浓的果汁更是80、90后的童年记忆。

如今,年关将至,汇源果汁却有些“难过”,甚至有可能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

1月13日,港交所发布公告宣布,将在1月18日9点起,取消汇源果汁的上市地位。很多人唏嘘,作为深受国人喜爱的国民品牌,汇源果汁为何沦落到了黯然退市的境地?

四面楚歌

据了解,退市事件源于汇源发放的一笔违规贷款。2017年8月至次年3月,汇源向关联公司北京汇源发放了共计42.75亿元的短期贷款。此贷款既未经董事会批准,也未签订协议,更未对外披露信息,违反了港交所上市规则中关于关联交易申报、股东批准及信息披露的相关条款,因此汇源股票被港交所于2018年4月3日停牌。港交所要求汇源于2020年1月31日前完成内部调查,并公布结果,否则取消汇源上市地位。

但两年过去了,汇源还是没有公布调查结果,2020年2月14日,港交所上市委员会决定,取消汇源上市资格。

汇源向上市复核委员会提交复核申请,为留在港股争取了一年时间。但奇怪的是,又一年过去了,汇源的调查结果依然没有公布,因此汇源被摘牌,落得个黯然退市的下场。

汇源果汁未能赶上最后复牌期限,股价最终定格在了2.02港元,退市成了最后的选择,这也意味着其在资本市场上将难觅踪影。

除此之外,创始人朱新礼因在融资租赁合同纠纷一案中未按规定时间履行义务,多次收到限消令,因违反财务报告制度再度被列为失信执行人;又因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被招商银行起诉,约41亿元资产遭到冻结。

汇源果汁的危机早已埋下伏笔,而成为这场告别资本市场之路的转折点要从一场“收购风波”说起。

2008年9月3日,可口可乐及其旗下全资附属公司AltanticIndustries联合宣布,将以总价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全部已发行股本。尽管这遭到了高达82%的消费者反对,但汇源果汁最终还是和可口可乐达成了协议。

巧合的是,这场“商业联姻”遇上了国家新推出的《反垄断法》,此次收购因未通过商务部的反垄断审查,最终以失败告终。

在其进行被收购前,为了提高资产评估价值,汇源果汁暂停新品推出,压缩销售团队⋯⋯这一系列重建体系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对公司的整体运营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卖身”失败带来的连锁反应也使汇源果汁一路走上下坡,股价一路暴跌,短短3个交易日跌去了近58%。

从2008年起,汇源果汁业绩开始持续低迷,扣非净利润从2011年至2016均为负,分别为:-2.3亿元、-3.18亿元、-4.79亿元、-5.75亿元、-5.53亿元、-2.08亿元。

从崛起到没落

纵观汇源28年的发展史,其由兴到衰,与汇源创始人朱新礼紧密相连。

朱新礼,生于山东沂源,是当地的致富能人,先富起来的朱新礼被选为村主任兼村办企业负责人。1992年朱新礼收购停产3年、负债千万元的县罐头厂。

次年,朱新礼带着煎饼干粮,背着新研发的浓缩苹果汁样品,只身赴德国参加食品展,虽然朱新礼不懂外语也无翻译,但浓缩苹果汁却以过硬的品质一炮而红,朱新礼竟神奇地拿到了500万美元订单,一举敲开海外巿场大门。汇源集团横空出现,拿奖拿到手软,朱新礼成为著名农民企业家。

1997年,汇源以7000万元大手笔拿下央视黄金时段5秒广告权,汇源果汁风靡全国。2000年,汇源果汁销售12亿元,占据市场份额23%,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果汁生产商,成为享誉全国的果汁大王。

2007年2月,汇源果汁控股赴香港联交所上市,上市当日股价大涨66%,筹资规模超24亿港元,创下港交所当年最大规模IPO纪录。

2008年,处于鼎盛时期的汇源因一桩收购案被舆论推上风口浪尖,可口可乐拟以溢价超过两倍的179亿元收购汇源,为了迎合收购,朱新礼按收购方要求,压缩销售渠道,将销售团队砍掉2/3。

彼时舆论几乎一边倒地站在了朱新礼的对立面,社会上“汇源卖身洋品牌”“朱新礼是个卖国贼”的骂声不绝于耳,舆论虽然偏激,但商务部根据新出台的《反垄断法》依法否决了这项收购案,理由就是反垄断。

随后,汇源股价一路暴跌,仅3个交易日就跌去了近58%。业绩下滑,出现亏损,汇源就此一蹶不振。从2011年至2016年,汇源每年的扣非净利润均为负数,同时,负债率也不断攀升,截至2017年底,总负债已高达114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51.8%。

汇源之所以盛极而衰,家族式管理和投资“大农业”项目失败是两大原因。

在汇源内部,朱新礼的兄弟、子女和女婿均担任公司要职,家族势力盘根错节,各类矛盾错综复杂,经营管理混乱,效率低下,高薪挖来的职业经理人无力改变现状。批评人士称:朱新礼大权独揽,大事小情一言而决,说一不二。作为董事会主席,却干了总经理甚至部门经理的活。

由于果汁生产对新鲜水果原料需求特别巨大,因此汇源在“大农业”项目上押下重注。“大农业”项目是吞金巨兽,本应合理规划、量力而行,但汇源摊子铺得过大,导致资金链紧张,进而缺口越来越大,以至于负债率居高不下。

汇源困境重重,朱新礼日子也不好过。2019年,朱新礼收到四封限消令,其作为有权代理人的中国德源资本(香港)有限公司遭法院查封,41亿元资产被冻结。

也就在这一年,汇源高层动荡,6位高管接连辞职。2020年2月,朱新礼正式辞去汇源董事会主席等一系列职务,女儿朱圣琴也从公司完全脱离。

天眼查显示,目前朱新礼周边风险多达1323条,执行标的总金额5.83亿元,未履行比例92.1%。

尽管汇源表示:“不同意有关退市决定,对上市复核委员会的决定表示失望。”但汇源被摘牌,黯然退出资本市场已无法挽回,主动放弃自救的汇源还能走多远?

果汁行业路在何方

即使汇源果汁黯然退市,但有分析认为,中国的果汁市场未来仍有巨大的成长空间。据英敏特数据预测,2018-2022年间,中国果汁市场销售额可能继续保持整体上扬的趋势,2022年的销售总额估计达到1248亿元。

面对广阔的市场空间,果汁行业也不断涌现新品类,如近年来越来越受欢迎的NFC。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19年中国果汁饮料市场规模为1435亿元,其中低浓度果汁占比高达75.3%。

不过,受到消费者可支配收入提高和健康意识增强的驱动,2014年-2019年,纯果汁及中浓度果汁零售额的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12.9%和9.4%,远超同期低浓度果汁0.4%的增速。

巨大的成长空间之下,多个“果汁新宠”也在悄然崛起,并受到资本青睐。与汇源纠葛颇深的天地壹号于2020年12月获央企资本超3亿元资金融资。

市值超7000亿港元的农夫山泉近来在果汁领域也不断发力。2019年,农夫山泉推出4款低温NFC果汁新品,目前,农夫山泉NFC品牌系列果汁(常温/低温)产品已达10款。去年爆火的元气森林在2020年也推出首款果汁新品——满分。

纵观2020年饮料市场,无糖饮料可谓是主流。在代表品牌元气森林走红后,越来越多的品牌推出了无糖产品。

如健力宝先后推出了“0糖0脂”的“微泡”无糖气泡水和“健力宝纤维+运动饮料”;雀巢也推出了主打“0糖、0脂、0能量”且特别添加维生素B6、叶酸等成分的优活气泡水。除了常规的饮料企业,茶饮企业也想分一杯羹,如新式茶饮品牌喜茶就推出了主打“0糖”的“喜小茶”气泡水。

实际上,无糖饮料并不新鲜。早在1982年,可口可乐就推出了无糖健怡可乐(Diet Coke),2005年又推出了无糖但更接近原味的零度可乐,后来还出现了主打绿色健康概念的绿罐可乐可口生活(Life)。而可口可乐的老对手百事可乐在1964年就推出了轻怡百事,主打无糖概念。1993年,百事极度可乐在英国推出,并于2009年进入中国市场。

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在人们日益注重健康、天然饮品的大环境下,无糖已经成为一种主流趋势。

在此背景下,饮料行业纷纷发力无糖饮料,迎合消费潮流。饮料行业在去年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共同点,注重安全、注重健康以及无糖、低糖是其最大的共性。

消费品行业投资人辛伟东认为,2020年的饮料消费市场,需求端更加多元,基于主流消费人群对于健康、功能、颜值、个性、潮流、细节的追求,通过创新赋予产品新价值,购买者会觉得物有所值。

此外,新冠肺炎疫情对居民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影响,比如倡导健康生活、重构社交方式、渠道网络迭代、消费回归家庭等,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行业创新的步伐。

汇源果汁落幕的同时,也代表着一个时代的产物和经营理念的落幕。

而市场对饮料果汁的需求没变,现存的企业要在不断适应当下消费业态中迭代升级,推陈出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责任编辑 庄双博)

图说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