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滚动 >

互联网金融:强监管下如何实现新突破

来源:时间:2021-06-08

互联网金融:强监管下如何实现新突破。

自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出现以来,从野蛮生长到如火如荼,十余载春花秋实,彻底颠覆了中国的金融环境以及人们的经济生活方式。从网贷、第三方支付,再到消费金融股、数字货币,各色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不断涌现,埋下了或好或坏的种子,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提出了全新的考验。

第三方支付:从冒险而生到让传统金融业忌惮

2003年,淘宝网诞生。作为C2C的电商交易网站,它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是,买家和卖家的信任问题——到底应该先付款还是先发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淘宝内部研究了当时市面上已有的解决方案。比如PayPal,然而PayPal主要使用信用卡支付,并不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马云曾找过银行,不但没有银行愿意帮他,还都否定他,说这个永远都不可能。

偶然间,有淘宝用户在论坛里提议——由淘宝提供交易担保。但那时,淘宝如果贸然上线一个支付系统,因为没有许可,可能就会违法。但马云坚持要做,表示如果有麻烦自己可以去坐牢。于是,淘宝团队设计了一套“担保+交易”的体系。2003年10月,第一笔担保交易产生,买家是西安工业大学的一位学生,而卖家则是一位在日本的华人。

到2009年,支付宝用户数已超过2.7亿,日交易量超过了12亿元,但交易的成功概率依然不高,这甚至已经成为淘宝发展的瓶颈。可以说,发展了6年的支付宝走到生死攸关的时刻。

2010年6月,央行发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这让支付宝等一直游走在灰色地带的第三方支付企业走到了阳光下,明确了其身份的合法性。那一年,四大银行都与支付宝建立了合作。支付宝推出了快捷支付这种新的支付方式,用户通过信用卡快捷支付,不需要事先开通网银,只要根据提示输入卡号等必要信息就可以非常简单、安全地完成网上支付,并且支付额度以信用卡本身的额度为准,不受网银额度下调等限制。

一夜之间,支付宝绑了上百万张银行卡,支付成功率也迅速走出泥潭,一度攀升至98%。在用户数上,支付宝也超越PayPal,成为全球用户数最多的电子支付平台。

不过,忧虑和挑战仍在继续。因为快捷支付的上线,用户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支付,所以当时并不愿意充钱到支付宝账户,阿里担心快捷支付做死了支付宝的账户价值。他们不仅希望用户用它支付,还希望用户留下来,把钱放在上面。

2013年,余额宝正式上线,首日用户就有几十万,不到1年的时间里用户数破亿。余额宝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货币基金,在巅峰时期,其规模接近2万亿元。

余额宝的横空出世是阿里集团“改变银行”的一个大动作,堪称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里程碑事件。但事后证明,此举有些用力过猛。它让传统金融业感到不安,它们不仅纷纷跟随支付宝推出与余额宝类似的“宝宝类”产品,还对支付宝产生了忌惮和抵触情绪。

2014年3月,支付宝虚拟信用卡和线下二维码支付被央行支付结算司叫停。监管方给出的解释是,此举“主要是从客户支付安全的角度出发”。支付宝的管理者们意识到,他们需要以更温和的形象行走江湖。

网贷:野蛮生长后全部归零

P2P是英文Peer-to-Peer的缩写,指个体和个体之间,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的直接借贷。通常说的P2P公司,一般指代的就是网贷P2P平台。

2005年,4位年轻人在伦敦,创办了全球第一家P2P网贷平台Zopa,此举开启了网络借贷的新时代。这一模式很快被国内公司复制,2007年国内第一家P2P公司——拍拍贷成立。

可是在此后的4年间,由于普通民众对这一新鲜事物的认知度较低,P2P网贷行业的发展还较为缓慢。截至2011年,全国P2P平台总数仅约50家。

然而从2012年到2014年,由于监管宽松盈利丰厚,民间资本开始大量涌入。截至2014年,P2P平台就已经超过2000家。

随着用户数的增长,P2P行业吸引的VC(风险)投资也开始猛涨。有数据显示,到2015年,国内VC们对近百家P2P平台投资了130多亿元。2016年,P2P公司开始集中上市,趣店、乐信、拍拍贷、信而富、融360等纷纷登陆美股市场,成为国内P2P行业的高光时刻。

在飞速发展中,这些P2P平台很快不再满足中介的身份,开始涉及自融、建立资金池等行为,平台爆雷跑路、暴力催收等恶性事件也开始出现。而针对这些行为的监管方式则一直没有明确。

2016年8月,银监会、工信部、公安部等部门联合发布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对P2P平台提出严格要求,禁止设资金池、自我担保等行为,禁止平台涉及大额贷款。

同时,平台方需要拥有3张牌照,即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的备案登记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以及含有网络借贷信息中介经营范围的营业执照。而从那之后的发展来看,《暂行办法》发布至今,尚无一家获得正式备案。

紧跟监管收紧而来的是爆雷潮。由于2014、2015年的疯狂,许多企业借款在2017年迎来集中回款期,随即出现集体爆雷,P2P带来的风险开始外溢。由此引发的侵犯数据隐私、暴力催收等最终导致P2P行业不再出现在创投新闻中,而是更频繁出现在社会新闻当中。

2019年,公安部展开集中清理行动,同年11月,《关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转型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出台,要求2020年1月底前各地完成小贷公司临时牌照的审批工作,加之随之而来的意外的新冠肺炎疫情,原本希望努力转型的公司,又因为疫情而加剧了坏账率增加、线下催收无法进行、资产质量恶化等问题,P2P行业全部归零。

众筹:进入行业洗牌阶段

“众筹”,顾名思义就是“群众筹资”,这一概念兴起于2009年的美国,一个名为Kickstarter的众筹网站在纽约上线,这家网站致力于支持和激励创新性、创造性、创意性的活动,通过网络平台面对公众募集小额资金,让有创造力的人有可能获得所需资金来实现梦想。

由于其较低的准入条件和广泛的融资渠道,自2011年众筹进入我国后,众筹平台数量就经历了一轮爆发式的增长,这其中主要以两类形式为主:一类集中在出售产品、门票等方面,其模式为预售+团购,代表平台诸如点名时间、创意鼓、追梦网、众筹网等;另一类则是针对中小企业提供创业融资服务的股权众筹平台,代表平台诸如天使汇、资本汇、人人投等。

2015年9月26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大力推进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随着高层的支持和政策的利好,众筹行业的人气进一步攀升。京东、阿里、苏宁等巨头纷纷涌入到众筹领域,国内的众筹市场进入理性发展的新阶段。

然而,中国众筹平台经营模式其实与国外实名的Kickstarter有些许不同。Kickstarter更多是通过从融资成功的项目中收取5%-10%的佣金来实现盈利。而国内的众筹平台则很难以这种方式维持,除了超百万、超千万的“明星”级大单项目,平台当中更多的是那些默默无闻也没有融集多少资金,无法成功的案例。广告收益成为国内众筹平台支撑性的收入来源。

加上我国众筹融资市场的不规范,众筹平台屡屡爆出信用危机,平台跑路、项目欺诈等现象层出不穷,让投资者对许多众筹项目望而却步。

目前,中国的众筹平台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项目发起人在众筹平台上发布的项目信息有不少都难辨真伪,有的甚至堂而皇之地进行虚假宣传,这使得投资者的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

特别是当法律监管对信息披露要求不充分的时候,对于平台暂时闲置资金的去向是很难确定的,这些闲置资金可能来源于项目提出时投资人存在平台上的资金,而平台有可能挪用这部分资金用于短期投资。这样就进一步增加了投资人所面临的风险,也提高了众筹平台跑路的风险。

互联网保险、信托:有待获得新突破

2016年,互联网保险迎来元年,此后互联网保险规模急速扩大,成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一个新风口。同时,保险产品也在逐渐丰富,已经从最初的车险、意外险等标准化程度较高的险种,逐步扩展到货运险、信用险、健康险等条款相对复杂的险种。

线上渠道正以其低成本、高保障、场景化、高频化等独特优势强力冲击着现有的保险市场。不过,由于线上线下资源整合不足,售后服务不够完善等问题,网络推销保险常令用户感到不安。另一方面,网络信息真假难辨,大多数保险单又需要投资较高的金额,消费者有可能会为此承担风险。

2021年2月,《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正式施行,强调“机构持牌、人员持证”,进一步压缩了非持牌机构的生存空间,使未来互联网保险的经营可以更加持续稳健的发展。

互联网基金是在互联网媒介的基础上实现投资客户与机构的直接交流,从而绕开银行介入,是对理财服务的延伸和补充。银行在客户和第三方理财机构之间不再起着有偿连接作用,弱化了银行的地位,大大提高了理财效率并降低了理财成本。基金与网络的结合涉及到的仅是其销售平台或模式的变化。即便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创新,也使得互联网基金理财除了具备传统基金理财高流动性、高安全性和较高收益性的特征外,又具有区别于传统基金理财模式的特点。

在互联网基金理财模式下,投资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掌握更多有利于自身投资的信息并能轻松完成对各种基金产品的比对,从而筛选出适合自己的优质投资标的。更为重要的是,互联网基金理财作为互联网金融模式的重要内容,使绝大多数人(尤其是低收入阶层)都能够参与到这种金融创新活动中来,有效地缓解了金融排斥,很好地诠释了普惠金融的内涵。

不同于传统信托概念,互联网信托平台只针对中小微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从目前中国企业融资金额需求来看,多数小微企业的资金缺口较小,并且小微企业接受高于法定基准贷款利率融资成本。

因此互联网信托平台可以面对比传统信托范围更广的大众闲置资金。传统信托的资金门槛较高,一般在百万级以上,并且投资期限也在几年以上,而大众闲置资金则有投资门槛低、期限短的特点,分配与调整相对更加灵活。

同时,互联网信托的透明化程度也是传统信托所不具备的,在互联网信托平台上,对借款企业与投资个人要求实名认证,对借款企业基本资料的公开,对每一个项目的进行过程完全透明。

消费金融:从蓝海到红海

2013年,在我国银行业的信贷资产里,消费信贷只占15%;在消费信贷中,消费金融只占3%。消费金融市场还是一片有待开发的蓝海。2014年京东商城和天猫商城两大电商平台陆续推出消费分期服务,消费金融成为各家金融机构发展的新方向。

国内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大致形成了几种代表性模式:一类是依托电商平台发展起来的消费金融,以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为代表;一类是主打分期购物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如乐信旗下分期乐等;还有一类是P2P平台,以拍拍贷、人人贷等为代表。

从整体上来看,这三大类主要的消费金融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有场景化消费”。从这方面来说,要比信用卡有明显的优势。虽然信用卡属于“无固定场景任意消费”,但是对于消费者数据的专一程度比不上消费金融。消费金融在特定的场景下,能够从不同数据维度,充分利用金融科技把消费者勾勒的更为清晰。消费金融特有的借贷模式需要注重用户的沉淀,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快速获利。控制风险,服务于消费者,才能让消费金融持续长久的走下去。

互联网理财:进入强监管新时代

余额宝的出现,让理财变得操作简便且可随取随用,萌发了国人的理财意识,同时激活了金融行业的技术与创新。理财从此不再高高在上,银行理财一统天下的局面由此改变。

截至2020年末,余额宝的用户量已达到6亿,覆盖了超过70%的互联网用户。考虑到其他接入余额宝的货币基金,这一数字还要更加庞大。在余额宝的影响下,各大银行纷纷推出类余额宝产品以应对挑战,比如平安银行推出“平安盈”、民生银行推出“如意宝”、兴业银行推出“兴业宝”和“掌柜钱包”等。

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互联网金融生态圈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与2013年余额宝开启的第一轮财富运动不同,当下互联网财富管理面临的是更为成熟的投资市场、更为理性的宏观审慎监管以及投教更为全面的客户群体。互联网理财从代销“宝宝类”货币基金、互联网存款、非标产品向全面、净值化产品以及综合服务平台转型。经历了2020年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的层层加码后,全新的互联网理财必然进入各种因素叠加的新时代。

数字货币:数字法币竞争拉开帷幕

最初的数字货币以私人数字货币的形式出现,改变了传统货币的形态、流通方式、支付方式以及内在价值。数字货币是货币体系从商品货币向信用货币不断演进的必然结果,是货币的4.0阶段。目前,关于数字货币(Digital currency)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定义。按照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的定义来看,狭义的数字货币主要指纯数字化、不需要物理载体的货币;而广义的数字货币等同于电子货币,泛指一切以电子形式存在的货币,包括电子货币、虚拟货币和数字货币。

2008年11月,中本聪提出比特币的概念,并发布著名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文中首次出现区块链,能在不具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去中心化的电子交易体系。2009年1月3日比特币正式诞生。比特币是一种P2P形式的虚拟加密数字货币,采用开源的区块链技术,将交易信息存储在分布式账本中,这使得暴力破解几乎成为不可能。比特币的创始者声称,只有这种防伪、限量、去中心化的货币,才能实现真正的公开透明,彻底根除胡乱印钞,收取铸币税的特权。比特币从开始的分文不值,升值到上万美元一枚,最高到6万美元,确实实现了创始人的保值

承诺,但这并不意味着比特币可以替代货币。

虽本质上不具备货币职能,但比特币的出现已经对现行的货币与金融体系构成了巨大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各国央行积极研发或推行了法定数字货币。2014年,英格兰银行 (BOE)发布的报告明确以分布式账本技术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DLT)作为数字货币的分类标准,一类是加密数字货币,即运用分布式账本技术生成的数字货币,并指出比特币是史上第一个加密数字货币。中国人民银行也从2014年开始成立专门研究小组研究央行数字货币。实际上,数字货币与政府的关系颇为复杂,各国政府既恐惧又好奇。所以一方面,各国中央银行都在试水主权数字货币、持续进行实验和试点,同时也在应对数字货币带来的安全问题,完善监管规则,引入了新型监管理念。

2019年6月,Facebook发布Libra白皮书,试图打造一种超主权的“世界货币”。Libra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以一揽子银行存款和短期政府债券为储备资产,为Libra稳定币增信,最大限度地降低币值波动风险,其使命是“建立一套简单的、无国界的货币和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其中,一揽子货币中美元占50%,欧元占18%,日元、英镑和新加坡元分别占14%、11%和7%,但是没有人民币。

由于Facebook在全球拥有23亿的用户,若Libra成功被广泛使用,Libra跨境资金流动将不受限制,这也意味着在非储备国家可以随意使用Libra进行支付,那么,非储备货币国家的货币主权地位势必会受到影响。对于中国而言,人民币和外汇管理均会受到冲击,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也将受阻。2020年,我国央行的数字货币正式开始测试,成为全世界率先推出央行数字货币的国家之一,就是积极应对货币风险的重要举措。

除此之外,DCEP(中央数字货币)的试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意味着中国朝一个高效率的经济体系迈出了一大步。DCEP的流通不仅能发挥反洗钱等监管作用,也能更好地结合大数据技术,对现金流向、个人企业收入支出等做出更加系统的分析,深入剖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和产业的影响,从而形成一个更高效的经济、金融体系。

除此之外,全球国际贸易、金融领域一直都在执行以美元为核心的货币体系。DCEP的监管和经济效益也能更好地助力人民币国际化,在一定程度打破美元的垄断地位,加强国际间的贸易与金融交流。数字货币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积极发展数字货币才能适应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需要。2020年以来,全球各大央行纷纷加速在数字货币领域的布局。一场国家之间的数字法币竞争已悄然拉开帷幕。

拥抱强监管成未来必须直面的课题

互联网金融兴起之初,银行并没有将其放在眼里,认为不是一个量级的竞争对手,当大家提出“颠覆”一词,银行大哥们都嗤之以鼻。可是没过多久,传统金融业就纷纷推出类似互联网的产品。在诸多传统金融机构人士看来,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和服务都值得学习,它就像一条鲶鱼,逼着这些传统银行去学习,习惯了安稳的传统金融行业不得不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竞争,自我创新与改革。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推进,政府将逐渐退出,让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当中发挥更大作用。传统金融机构也将实行市场退出机制,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近年来,传统的金融机构逐渐放弃“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开始全面拥抱并开启数字金融,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的市场份额也有被压缩的可能。

2020年11月3日,上交所公告,暂缓蚂蚁科技集团科创板上市。此前一天,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等四部门约谈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马云等人。这场估值高达2.1万亿元的财富盛宴,有望问鼎全球最大规模的IPO陡然间划上了休止符。

11月6日,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首席律师刘福寿表示,金融科技方面,银保监会一方面支持金融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创新,同时坚持创新是为实体经济服务,要为实体经济做贡献。按照金融科技的金融属性,把所有的金融活动纳入到统一的监管范围。银保监会将完善风险全覆盖的监管框架。增强监管的穿透性、统一性和权威性,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对同类业务、同类主体一视同仁。

对此,有外资行分析师表示:“蚂蚁的科技属性很强,它的获客方式、业务模式、风控管理、贷后管理和交叉销售都是一个科技公司的形式,只不过它的产品是一个金融产品,所以要受到金融方面的监管。它的方式是科技的,但是不管什么形式做金融,就要接受金融的监管。”

蚂蚁集团IPO事件终于将金融科技这件外衣挑破。

2018年,互联网金融巨头们开始“去金融化”风潮,“蚂蚁金服”改为“蚂蚁集团”,全称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京东金融”更名为“京东数科”。百度“度小满金融”改为“度小满科技”。互联网金融公司将自己“包装”成科技公司绕过了监管,将风险转嫁给传统金融公司。一旦出现金融风险,就意味着让全体民众一起帮其分担和承受风险损失。可以说,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一直滞后于金融创新。金融科技创新超越了现有的金融监管规则和理念,使得这些互联网金融巨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避金融监管的现有框架,这种“非对称监管”的优势也是其成功的秘诀之一。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就曾将蚂蚁金服称为世界上最全的金融科技平台——可以把它想象成Apple Pay(离线支付)、PayPal(在线支付)、Venmo(转账)、万事达卡(信用卡)、摩根大通(消费金融)和iShares(投资)的结合体,外加保险紧急业务,全都整合在一款移动应用里。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顾雷表示,在联合贷模式下,蚂蚁小贷的出资比例大概在5%-10%,其余90%以上都是有商业银行承担资金的。蚂蚁集团在短短的几年里,通过360亿元表内资产撬动1.8万亿元联合贷款,成为信用扩张的最重要工具,发展速度太快。如果万亿联合贷款一旦发生还贷风险,蚂蚁集团最多承担表内360亿元的损失,但巨额损失要由国有银行和社会储户承担。这是不公平的,也是不被允许的。

此次亮剑,为金融行业监管拉开了革新的序幕。对于监管层而言,如何避免事后监管,亡羊补牢;如何做到既避免扼杀创新,又不至于过度放纵风险,避免“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死循环,可能是未来需要面临的难题。而对互联网金融行业来说,认清自己企业的本质,深入了解金融业的特殊性,真心拥抱监管是未来要面对的课题。

自2004年支付宝诞生至今,互联网金融已经进入我国大街小巷的每一个消费场景,金融市场蓬勃发展。可是,随着消费主义的兴起和金融方式的便捷,人们开始注重消费,许多人甚至寅吃卯粮、奢侈消费,社会乱象丛生。随着互联网金融暴露的问题愈来愈多,曾经万能的互联网神话被打破。面对未知与困境,在传统与创新中去伪存真、溯本求源,或许能帮我们找到答案。

(责任编辑 徐高阳)

图说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