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专栏 >

神州专车司机送还价值52万的手表,1万元感谢费该不该收?

来源:时间:2016-09-05

神州专车司机送还价值52万的手表,1万元感谢费该不该收?。

事情大概是这样的:大连一位刘先生在乘坐专车时,将一块江诗·丹顿手表遗忘在车内,开专车的原师傅在收拾车时发现后,交给了公司,物归原主之时,刘先生拿出了买手表的发票,52.8万元!

首先,为原师傅拾金不昧的高尚品质鼓掌。不过事情还没有结束,失主刘先生拿出万元现金作为酬谢,在这里,要讨论的是,这一万元该不该收?

在这里先讲一个故事,故事出自《吕氏春秋》,主角叫做端木赐,也就是孔子七十二门人之中的子贡。子贡除了是孔子的弟子,还是一个政治家,当过鲁国、卫国的相,同时还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在曹、鲁两国间做生意,积累了不少家财,孔子他老人家穷的叮当作响,摔一跤口袋里掉不出半个子儿来,还有能力周游列国,安利自己的治国理念,靠的就是这位弟子隔三差五的接济。

这子贡是卫国人,但孔子是鲁国人。当时的鲁国有一条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金钱的补偿和奖励。这子贡正好撞见几个在外国当奴隶的鲁国人,一看他凄凄惨惨,又想到这也算是老师的同胞,就顺手买了他,带回了鲁国,为他们恢复了自由身。但却没有去鲁国政府那边领取赏金,这有点儿类似现在有钱人做慈善。

但孔子听说这事儿以后,很不高兴,逮住机会教训子贡说: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翻译过来,大概就是:子贡你做错了啊!从今以后,鲁国的人在外面看到同胞沦为奴隶,都不会救了。你拿了金子,又无亏于你的德行,你不拿金子,别的人也不好意思拿,但赎人要花钱,以后大家都不敢赎人,怕赔钱啊!

后来,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这个故事的核心思想是:做好人是有成本的,不能让做好事的人吃亏。如果做好事儿都赔本,那天底下就没人做好事儿了。如果做好事儿有利可图,那做好事儿的人都会奋勇争先,挤破了脑袋做好事的。

《资治通鉴》里也有一个类似的,讲的是孔家第二牛逼的人物,孟子。孟子最开始向子思学习,这子思叫孔伋,是孔子的嫡孙、孔子之子孔鲤的儿子。孟子问子思:怎么管理老百姓啊?子思说:先利之。孟子一听就炸了:我们不是天天说仁义吗,你怎么能用利益来管理百姓呢?子思说:仁义也需要利益去导引啊,易经上说:利者,义之和也,还说利以安身,以崇德也!

子思的意思是说人性是趋利避害的,对人来说,利是不可以忽略的。

这子思死于公元前402年,而孟子生于公元前372年,这段对话,自然不是一人一鬼,应该是司马光托古所言,在资治通鉴里夹带的私货。不过道理却和孔子有相通之处,那就是,人是趋利的。不得不说,儒家的知识分子也不只是满口仁义道德的空想家,还是深谙人性的。

再回到“捡了个表”这件事上来,神州专车的这位原师傅,送还失主手表虽然是举手之劳,但毕竟是要付出一系列成本的,比如时间、开车的油费等等,据说神州专车师傅的平均收入在7/8千左右,这一万块也能抵一个月工资,稍微改善一下生活。而这一万块对于买得起52万手表的失主而言,可能只是一顿饭钱,不疼不痒。原师傅若是收下,如孔子所言,并不能掩盖他拾金不昧的品性,相反,会使更多的人,在之后捡到遗失物之后,在潜在利益的刺激之下归还失主。

我们见过了太多的扶老人被讹诈的事件,做好人反而吃亏,正是我们这个社会道德堕落的原因之一。如果做好事儿,有利可图,那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这个利,并不仅仅是一面锦旗,一种自我满足的心理安慰,更可以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最后,原师傅拒绝了酬金,只是收了一面锦旗。但我觉得,这一万块,收下更好。

让好人得利,好人才会更多。



图说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