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滚动 >

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大成企业家首脑沙龙”观点集萃

来源:时间:2016-01-13

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大成企业家首脑沙龙”观点集萃。

编者按:日前,“大成企业首脑沙龙”在海南三亚举行。沙龙主题为:新形势、新动力、新发展。全国工商联名誉主席黄孟复,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张元龙,国务院参事、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谢伯阳出席,50多位国内知名大型民营企业的董事长或主要决策者参加了沙龙。这是大成企业研究院成立以来举办的第四次沙龙。

沙龙上,企业家们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新技术革命带来的经济发展新机遇、新挑战、新动能;交流民营企业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新动力。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松奇等专家作了专题发言。沙龙上还向企业家发放了问卷。在此,我们将与会企业家的精彩观点做如下梳理,以飨读者。


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

1、世界经济基本走出危机,但增长动力不足,经济走势和政策更趋分化,不确定因素增加。

与会企业家认为,美国经济增速有所回落,复苏动能较弱,2015年下半年以来表现平淡;欧元区保持低速增长,已经连续两个季度回落;日本可能再次面临衰退;新兴经济体普遍增长回落,金砖国家只有印度相对坚挺,中国仍处于下行区间,巴西和俄罗斯面临滞胀,经济形势非常不乐观;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低迷,预计国际原油将在中长期内继续保持弱势,在每桶50美元上下波动。

调查问卷显示:对世界经济火车头美国2016-2017年的判断,22.2%的企业家认为将会经济稳步增长,59.3%认为经济缓慢增长,另有13%认为经济会下行。

企业家对美国主导的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的看法,问卷显示,48.1%的企业家认为,这是“这是全球贸易的新标准、新范式,有利于倒逼中国改革,应积极加入”。另有24.1%的企业家认为“无需理会,继续加强中国与多边、双边的贸易合作谈判”。

2、国内经济形势,企业家们感到比较严峻,普遍认为当前GDP的统计存在水分,经济增速下行压力不是短期的,企业要做好过3-5年苦日子的准备。

与会企业家根据自己在经济生产第一线的感受认为,当前企业总体经营状况比较艰难,银行不良贷款已从小微企业蔓延到中型企业。2014-2015年连续四次沙龙问

卷结果显示,企业总体经营情况呈衰减趋势(表1),其中85.2%的企业家认为比较艰难和很艰难的。


有企业家说,2015年前三季度用电量增长0.8%,成品油消费量增长2.7%,出口额下降,有的地方政府虚报投资额,这些数字无法支撑GDP6.9%的增长率。他们认为,必须解决统计数字准确性问题,政府依据准确才能做出正确的宏观调控决策。企业家要讲真话,要正确判断当前的经济形势,这也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产业布局以及未来投资取向。问卷显示对2015年GDP增长速度的预判,31.5%的企业家认为在6.5%-7.0%,31.5%的认为在6.0%-6.5%,还有33.3%认为低于6%。

从四次沙龙调查问卷显示,企业家对未来一两年经济增长的预期呈梯次下降(见表2)。


3、当前企业经营面临税费重、人力成本高、融资成本高等三大突出困难,对一些地方政府不作为反应强烈。调查问卷显示:企业家认为税费重、人力成本高、融资成本高是当前最突出困难的分别为72.2%、59.3%和50.0%。

企业家反映,我国企业要交17%增值税,企业所得税25%,加之还有消费税、营业税、城建税、教育附加费等税费,企业税费负担沉重;融资难、融资贵已成为中小企业最大的障碍和瓶颈,现在大部分的贷款给了国有企业,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得不到贷款。我国企业的贷款基准利率在5%左右,而欧美国家贷款利率仅0.5%-2%,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基本拿不到基准利率的贷款,利率下调也惠及不到中小企业;员工工资增长速度高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2004年至今全国最低工资年均增长12%,而年均劳动生产率却没这么高的增长,三大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此外,还有企业家反映,现在许多地方政府的效率低到让人不可理解的程度,政府不敢为,不能为,有的甚至不作为,政策落不了地。政府官员为企业服务的态度确实好了,都是笑脸相迎,但是经常没有人敢表态。有企业反映一个项目开工要办55项手续,使企业的投资很难开展。政府不作为是经济发展慢和效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4、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四项建议。

第一,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实体经济是基础,一国经济如果没有实业和制造业的支撑,肯定是不健康的。2015年是实体经济困难最多的一年,国内产能过剩,供大于求,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低迷。实体制造业进入一个微利时代,好企业利润也只有2%-3%,企业缺乏发展动力,长此下去会形成恶性循环。

第二,要统筹考虑降低贷款利率和企业税费负担。否则中国企业在国际上没有竞争力。

第三,加大国家的战略储备。现在国际原油40多美元/桶,黄金接近1000美元/盎司,铜到了35000元/吨,镍68000元/吨,还有稀土等,都是历史最低价格。加大这些大宗产品的战略储备,既为中国制造业储备了原材料,也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创造条件。国家战略储备可发挥民营企业的作用,例如利用民营油库进行国家储备,解决了国家建设油库的时间和资金成本难题,扩大我国的石油储备规模。

第四,政府不仅要放权,关键要减权。企业家呼吁,政府简政放权,主要应是减权,进一步减少审批,避免层层下放权力。

问卷显示,对当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重点:企业家的85.2%认为加大降税清费力度,77.8%选择更有力地支持实体经济,59.3%为大力促进消费,51.9%为积极的财政政策,46.3%为继续放宽货币政策。

“十三五”期间发展的新机遇

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未来5年民营企业有哪些发展新机遇,成为沙龙上企业家们热议的话题。企业家们认为:

1、居民消费升级产生新需求,相关产业将获得巨大发展空间。“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新增长点是服务业,到2020年服务消费总规模将由2014年的32万亿元提高到45万亿-50万亿元。据此,他们的判断是,未来居民消费需求将从“吃穿住用行”的基本需求向“学乐康安美”的方向升级,民营企业在新消费领域,比如快捷消费、通信消费、养老消费、旅游消费等有巨大发展空间。“十三五”期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45%,户籍制度的改革将带来包括教育、医疗等在内的巨大的消费市场。

2、高端制造业领域民营企业潜力巨大。企业家普遍认为,虽然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制造业大国,但我们的制造业还处于中低水平、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的微利时代,“十三五”期间国家重视中高端制造的发展,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不断出现,民营企业在这方面潜力巨大。

有企业家指出,国家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但除了创业还应强调爱业,除了创新更应强调创精。中国产能严重过剩,不是高质量的产品过剩,而是低档、粗糙的产品过剩。只有把大众创业和大众爱业结合在一起,把万众创新和万众创精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实现制造业的升级。要想产品质量升级,就要在改造员工上下功夫,要把被动、浮躁的员工改造成安静、有螺丝钉精神的技工。

3、民营企业在基础设施和新农村建设领域仍有较大空间。

有企业家认为,基础设施建设还会有几万亿元投资潜力,我国政府在交通、水利、地下管网、民生工程、电网建设等方面力推PPP(公私合作模式),为民间资本进入基建投资领域提供了新渠道;另外,新农村建设带来农村垃圾处理、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大投入,这将是未来5年民营企业的新机遇。

4、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将成为实体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内容。

国家鼓励以农业为依托,资本、技术及资源要素跨界配置,发展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及服务业。据了解,对于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国家的扶持政策将远远超过以往对各类农业的扶持力度,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扶持性资金将占总投资的40%。有企业家建议要关注这一新动向,寻找新机会。

5、企业家们非常关注新技术和新经济的动态。

调查问卷显示,中国在“十三五”可能会有大突破的经济技术领域,61.1%的企业家选择在物联网应用,55.6%认为是高端制造业,53.7%看好云计算和大数据、机器人和人工智能,50.0%的企业家认为在“互联网 ”。

传统行业与新经济、新业态、新商业模式

1、互联网可以颠覆产业的传统,但颠覆不了传统产业。有企业家认为,互联网本质上是一种工具、一种手段,无论怎么应用并没有改变商业交易的本质。但是要重视颠覆性的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对生产流程和商业流程的影响,尤其是影响了消费者和用户的消费习惯,把我们原来建立起来的商业模式打破。互联网的前途是和传统产业的结合,传统产业企业要主动拥抱大数据和互联网。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关系应该是“ 互联网”,“互联网 ”是互联网来整合传统产业,变成了新的互联网商业版图的一个基地;“ 互联网”要求传统企业真正理解互联网经济的本质,颠覆自己以前的模式,重新勾画出一套新的商业模式。

2、从信息对称到共享经济。

有企业家分析,互联网经历了三个时代:第一是N对1的时代,催生新浪、搜狐、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第二个是1对N的时代,即社交媒体时代,像微信、微博;第三是N对N时代,即共享经济时代,核心是解决资源完全匹配和有效拼接的问题。

互联网对传统产业影响的三个阶段:一是用信息对称的方式取消了不合理的环节,从厂家直接卖到消费者;二是通过信息对称取消不合理的成本;三是通过共享经济取消合理的成本。

3、传统行业要拥抱互联网,转变商业模式、盈利模式和商业业态的升级。

来自制造业的企业家认为,以往制造业经营困难时常常表现的是订单不足,其实本质上是找不到真正的用户,互联网去中介化、去中心化,把原来离你非常遥远的消费者变成与你直接进行互动有黏度的用户。制造业的出路是发展生产型服务业,把原来只是向消费者提供产品这种简单模式,变成产品再延伸服务,真正的本事就是把一次性的买卖变成一辈子的买卖。

有企业家表示,未来一定是生态圈之间的竞争。传统经济产业链、价值链是上下游的关系,往往是零和游戏,而未来生态关系是共生共赢共同进化,如果有了生态圈思维,模式也开始转变,做开放的大品牌,在生态圈里让更多的人参与合作。

来自流通业企业家认为,“互联网 ”是零售业围绕人们的最基本需求不断延伸,把互联网因素注入零售业,让传统的零售业焕发新的活力。转型是时代的要求,在转型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企业从商业模式到盈利模式的转变、到商业业态的升级。真正有效的质量经济是满足差异化的、品质化的、个性化的需求,大数据反映宏观面,小数据是人的个性化反映,必须与小数据的结合才有出路。某大型流通企业表示,互联网时代是建立连接,从过去上下游连接,到同业合作伙伴的连接,这种连接就是要不断地建立分享、共享的新经济模式。该公司的转型就是要把企业的资源、企业的发展模式变成平台化、共享化;下一步是探讨流通业如何反哺制造业,过去制造和流通一直都在博弈,双方都是走规模经济道路,但是到了一定程度,制造业和流通环节都出现了规模不经济问题。要破解规模不经济的问题,除了提高制造品质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让流通业成为制造的先导产业和基础产业,对制造业进行引导性的生产,即流通渠道对需求订单的前置化以及资本资金和物流的超前服务。要通过需求数据订单、金融支付以及物流的向上渗透,为制造业提供增值服务。

来自房地产行业企业家认为,用互联网的思维,房地产可以作为一个入口,提供给客户多层次、多方面可选择的解决方案,要深入研究C端用户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但是宽众思维过于笼统,覆盖所有人的需求太复杂,应该有窄众思维、个性化服务,定位越精准越好、越有出路。

金融改革与实体经济

当前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进入金融领域,问卷显示,对未来发展的新领域,24.0%的企业选择民营银行,40.7%为其他金融业。

1、中国金融历史上,民营资本的第五次发展机遇即将到来,应该大规模放开民营中小银行,让民营资本进入普惠金融领域。在经历了包括南北朝典当、宋朝钱庄、明清票号和上海远东金融中心四次历史机遇后,发展普惠金融是中国民间资本的第五次历史机遇,企业家应该抓住这次机遇。

目前银行业结构单一导致银行供给过剩与供给不足并存,要像重视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一样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银行体系,大力发展中小民营银行,增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数量,营造没有所有制歧视、充分竞争的环境,形成多元、立体、多层次的银行体系,弥补在中小微企业和普惠金融服务领域的短板。

2、金融和实体经济不是对立的,是相辅相成的,要构建金融服务的新模式。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要探索依靠大数据和诚信体系的建设,依靠互联网降低成本,建立网上自动申请、评估、贷款、评价系统,如果把一个企业从资产负债、损益、家庭资产背景、业务流、资金走向等建立画像模型,进行系统的解决,互联网金融肯定是普惠金融未来创新的重要手段。

3、金融改革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更是最能激活市场活力的。改革的建议有:一是加速综合化,即放开混业经营;二是加速互联网线上和线下的融合,同时出台规范P2P等互联网金融的法规,做到平台安全、资产真实、投资人有序;三是高质量地开放普惠金融,由民营资本主导,改变民营只能参与不能主导的模式;四是推动普惠金融的地方立法,释放地方资本的能力,推动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五是多种举措并举,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条件,优化资本、债务和投资。

民营企业三个应对之策

1、经济形势困难时是并购重组的好时机。企业家们认为,经济下行压力不是短期,可能是中期的,一二年甚至更长,民营企业应该有应对之策。然而,经济困难时又可能是机会,纵观各行各业几乎都过度竞争,在行业周期低谷的时候,一定会进行重新洗牌,并购重组会加快,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就会处于有利的地位;有企业家提出,从世界格局来看,现在进入石油行业是历史最佳时期,原油只有40美元/桶,大大低于成本,且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石油制造的资产被严重低估,是最便宜的时期。同时我国的石油体制改革将打破行业垄断,到了民营资本进入的最佳历史机遇。经济困难倒逼中国地产逐步走向更合理科学的市场,优胜劣汰原则下,好公司在市场不好的情况下反而高增长,差的公司就很难生存。

2、民营企业必须实现企业的自我变革与机制体制创新。

企业家普遍认为,民营企业也存在着很大的改革和创新空间。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自身的毛病也非常多,在一些大的民营企业里,国有企业的问题有,国有企业没有的问题也有,比如效率低、官僚气、贪腐等问题。要认识到,过去的成功主要是因为机会多、机会好,未来这样的机会不会再来,靠的是智力和能力的竞争,过去的经验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可能是负资产。有企业家建议,民营企业也应反求诸己,以自身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激发企业的更大活力潜力。对于后危机时代的中国民营企业来说,做大不如做强,做强不如做精,做精不如做久。企业转型不仅仅是产品结构的调整,还有企业制度的调整,特别是制度和人性相匹配,这是企业和谐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3、到国际上寻找新的增量市场。有企业家提出,美国的发展是把有潜力的国家拉入到它的体系中去,今天的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了带动其他国家发展的能力。要发挥我国的建设能力和传统工业的能力,到非洲、南美创造需求和市场,培育新的消费者。


图说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