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物 >

惠轶:投资者别指望P2P行业能迎来强监管

来源:时间:2014-08-27

惠轶:投资者别指望P2P行业能迎来强监管。


花果金融CEO惠轶:投资者对我了解的都知道大家叫我老惠,花果是很年轻的互联网公司,今年1月2日才上线,到现在才不过有7个多月的时间,非常年轻,我们做的事情主要还是P2P,就是主要对企业端的融资。在上个月我们完成了第一轮的战略投资,投资方是两个国有背景的产业投资基金,一是蓝基金,它是中国最大的产业投资基金。二是首都科技集团,它是代表北京市政府做的投资。

关于平台和业务模式上,很多问题各位投资者都很清楚,最近大家关注的可能是监管层面的问题,江湖传闻监管很快就要下来。我们和监管相对交流的也比较多,所以我仅代表个人讲一下我自己对未来监管的一些理解。

在监管方面可能是这样,我说了大家可能不爱听,监管方面可能会再往下,大家要做好两个准备,就是“两个别指望”:别指望监管会有特别强的监管措施出来;别指望因为有了监管措施之后,行业内现在很多跑路现象因为监管出现而消除掉。这是为什么呢?如果长期观察一行三会对互联网金融特别是P2P行业的监管动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路线,去年6月份,刚刚开始定监管时说定央行,央行密集地调研,央行密集调研6个月之后说这个事儿我管不了,就把这个皮球踢给银监会了,银监会现在很无奈,也在密集调研,因为舆论压力比较大,估计他们还是会出一些框架性的政策。

中国的金融监管体系,特别是一行三会监管体系来讲,它最重要的职责是要保证中国金融体系的安全,不会出系统性风险,至于抓骗子,维护稳定社会不是他的职责是地方金融办加上公安的职责,保证在金融系统里的骗子不要太多,如果看今天P2P的市场规模现在大概也就2000亿左右,到年底3000亿,这样的规模对于我们今天整个金融系统来讲,绝对不好听的话,今天P2P市场所有公司跑路了,也不会对中国金融系统产生所谓系统性的影响。

去年“钢贸”一个事件对中国金融系统产生的坏账收益率,比P2P整个行业还要多。在今天比较复杂的中国金融形势下,下面还有30多万亿的地方债,十几万亿的信托,银行端的不良以及股市等其他方面很重要的问题,比P2P问题重要得多。指望今天监管,特别是在银监会还要管很多事情的体系,对P2P行业说我现在抽出大量精力和人手把这个事情管好是不可能的。

从目前中国监管系统经验和管理结构来讲,一行三会都是垂直监管。所谓垂直监管是管他系统内,银监会管的事,大家都是系统内的,发通知,这个通知基本可以不用出金融界,下来的时候各行头头脑脑就来开会了,基本定下来这个事儿该怎么管。

让他管P2P,现在全国有几千家公司,一线城市有,二线城市有,可能小县城也有,他连小县城分支机构和办事人员都没有,一个通知都发不到让他怎么去管呢?所以监管能力讲,在中国最适合管P2P行业的实际是地方金融办。地方金融办传统上在管落地的传统地方性金融机构,包括小贷、担保,他们本身就有很好的落地管理经验。而且大多数干P2P行业的人都是跟小贷、担保圈里出来的,人头也熟,管理上实际上地方金融办管最好。但金融办隶属于地方政府,和一行三会不是一个系统,所以说银监会下个指令,让地方金融办去执行,按中国现在的金融体系来讲也不太可能。

我们从刚才很贴近的事实告诉大家,未来监管层面上,我想未来投资者不要做个指望,监管会有很强的措施;因为监管的出现会把行业中间特别是现在碰到的至少跑路上的问题指望监管消除基本是不太可能的。而且我们监管很聪明,现在监管至少三年之内不会用牌照制,就是他也怕背书,因为毕竟P2P行业现在还处于早期,即使今天你不是骗子,这个业务做得很正规,三年之内这个公司还在不在大家谁也说不定。

监管今天出来发牌照,他就要背书,他可能不办这个事儿,今天说一个公司倒了,大家把这个公司围一围,最多到公安局周围就行了。如果明天银监会发牌照,这个公司要倒,第二天大家都围银监会了,银监会不会这么傻去做这个事。

所以,P2P行业从业者来讲,以后还是会面对相对比较宽松的环境。当然这是有好处也是有坏处的。未来还是需要靠行业、媒体和第三方平台,用户一起把这个行业整体环境能够做得更好。

问:平台给投资人的回报在18%—30%之间,线下的成本到底是多少?真的能实现普惠金融吗?

花果金融CEO惠轶:这个问题,现在很多投资者都会有个困惑,一类是以个人信用为主,一类是偏企业端的,项目大一点,有些人从中间比较判断,行业里也会较劲哪个模式更好。这个事儿这么干,这两种不同的资产在风险特性上其实是完全不一样的,在中国小额端是这样的,小额端它有一些天然的好处,虽然很多投资者去看,觉得个人没有抵押,就凭信用,你跑了怎么办?但个人端有个相对比较好的好处。小额的项目,个人基本上他的还款能力是存在的。

举个简单例子,我们今天在大马路上随便找一个人借5万元,隔3个月找他还,如果他不还,咱们只要知道他们家地址,派20个黑大汉到他家守两个月,这哥们儿肯定把钱还你。所以,在中国大部分的借款者是有这个还款能力,只要他有劳动能力会还给你,无非是会有一定的逾期,会花很多的时间,或者你的催收成本很高,比如派20个黑大汉到他家守这两个月,就为这5万元肯定亏了。所以,他违约成本很低。

所以,个人小额这一端,包括P2P公司,包括银行听的都是在成本上的问题,怎么样用个低的成本把催收做好,借款人的违约成本提高,前项的过滤手段,后项手段做起来。个人小额最大的问题是,资产管理公司是否能把这个成本控制得住,必须他要控制住这个成本,把这个变成挣钱的生意,投资者才能挣上钱。这对未来小额端来讲是比较大的压力。特别是小额端不能做到大规模的话,成本压力也很大,真正在资产端倒没有特别高的风险,主要是看成本端公司的情况,如果他做了好几年,最后发现不挣钱,往下会不会有些问题。这是在小额端。

在企业端,相对比较大的企业类型项目,单体的项目规模可能会大一点,企业端的资产管理公司会在一个项目上投入,因为在一个项目上挣的钱会多,所以投入会多,可以有更加严谨的风控,会有风险对冲的措施,风险成本让担保公司帮你背很多东西,相比安全度上会稍微防备一点。但企业端有个很大的问题,如果这个企业项目或企业经营发生问题,企业端的还款能力就消失了,它和个人不一样,个人借5万元,这个月还不了,下个月还可以还。企业不一样,比如企业破产了,或者没有其他的经营来源,它的还款来源就消失了。目前担保端的意义实际是在于担保端可以用很多措施把资产处置,大部分在企业端都会抵房子等这样的事情比较多,做些反担保的措施。

传统来讲,在担保领域,传统的金融,包括银行、信托和其他的部门这种安排还可以,P2P端担保可能和P2P快速发展确实有些不太匹配的地方,举个例子,今天投资者都非常喜欢的项目,最好还是抵个二环的房子,二环的房子打六折,基本上你做担保公司担保的这个项目肯定没有问题,哪怕企业不行了,把房子卖了钱也可以还回来。

处理的时候,假设一个企业真正发生风险,我来处理这个不良资产的时候,即使今天借款人非常配合,哪怕房子不愁卖,北京贴二环边上的房子,把资产从开始处置,到处置完,非常顺利的情况下,所有的手续做完至少需要3—6个月时间,如果赶上这个借款企业心有不甘,还跟你做些纠纷,打官司,一审二审下去,再让你卖房子一不定好卖,这个房子处理就可能要一年的时间。这对投资端来说,大家是刚性兑付,需要的是一年的时间,担保公司来说长久他不会有损失,这件事情处理完他肯定是挣钱的,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他要把资金顶出来,一个可以,两个可以,如果今天一个区域发生了一些问题或行业发生问题,发生很密集的情况下,可能5—7个,那么他的资金就有可能顶不住了。

在信托端、银行端这个事情以前也一直有,但在信托端和银行端相对比较好的事情是,银行和担保公司关系相对比较密切,银行端说,知道你发生风险会说可以,你要用一年或更长的时间处理,我会给你缓和期限,在这个期限内只要你确定把这个事情处理好,这个过程中我会给你做个内部的展期,或者给你其他项目把这个资金落地。信托也是一样,即使出风险了,因为相对都是投资者,我们和投资商量一下,大家不要担心,说这个事情一直在处理,给大家的钱可能分批地还,先还50%,再上三个月再还50%,最后再把20%的利息还掉。

这样处理相对都是妥善的。但因为在P2P端,今天大部分投资人和所有的平台之间其实都是不信任的,所以,今天对任何担保公司来讲压力非常大,这个事情他能处理过来,但前面一定要做刚性兑付,但刚性兑付长久下去下来有可能会把他的风险池子冲破。

目前无论从小额端还是企业端,目前P2P行业中间整体商业模式,包括风险对冲的机制还是会有特别早期,特别原始的阶段,至少在未来三到五年的时间内,这个模式还是会继续进化。今天无论哪个平台跟你讲的再好,大家一定记住,在今天这个环境下,P2P还是个小众的,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活动,大家愿意进到这个市场里做这个投资还是要有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因为这个风险承受能力不仅仅取决于那个平台,今天在商业上整体商业和风险对冲模式还是不太成熟,如果今天发生任何系统性风险,相对大一点的风险,没有一个平台可以这样说,只要发生系统性风险,所有的平台都会扛不住的。这点希望提醒大家。

问:一般投资者是先有标的再去投,而人人贷定期理财计划是先投钱再选择标的,这会不会有法律方面的风险?

花果金融CEO惠轶:稍微补充一下,特别是在资金池上,很多投资者对资金池挺讳莫如深。单纯从业务角度来看,一是资金池能够提高金融机构工作效率,二是可以缓解金融机构所面临的一些风险,银行是标准的资金池模式。今天监管提出来不能让P2P平台干资金池,不是因为资金池这个事是坏的,而是银行、金融机构所拥有的一项特权,如果P2P平台做这个事情就会变成银行了。

今天看到很多平台会用相对比较聪明的办法,实际是用新的技术和做法去绕过这个问题,但绕过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其实本质上他想解决的还是资金池的问题,只是现在用一些程序化的办法、更省钱的办法给这个事儿看起来监管者管不了的情况,这个事情大家不用太介意,在这方面,特别在理财计划和对资产的打包上,这对投资者实际是有好处的。

讲个最简单的例子,你去银行存款,银行存款本质上你也是放贷款放出去的,你在银行肯定不会去问这个存款放到哪个企业去,谁把我借走的。这样你们可能也会觉得省事,资产打包放在中间,风险就会比较小,大家会有缓冲的关系。所以,相信未来P2P行业这种打包的方式,虽然今天有些平台做,有些平台还没有做,包括我们也并没有做这个事情,但我相信未来通过打包的方式去做,至少从业务上来讲可能是更好的一个方向。

问:对于P2P投资我有一些困惑的地方,很多平台的标的不是很透明,不敢做比较大手笔的投入,而且信息不透明不是一家两家P2P公司,很多家P2P公司都共同存在这样的问题。

花果金融CEO惠轶:这其实是几个原因吧:

第一,不管企业端还是个人端,无论是隐私还是对他自己商业保护的角色来讲,我们设身处地倒过来讲,你今天借钱,网上出来说你借了我5000元,你心里压力就会很大,这样就会更大的灾难,因为任何企业都不希望政府、企业客户或员工知道我现在企业需要出来借钱的情况,从这个角度来讲,做那么详尽的披露实际对P2P行业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第二,我们用线上机制的情况下,实际很多披露出来的信息对投资者来讲实际没有办法做任何验证的,比如我做个财务报表,你看到报表其实对你没有什么其他意义,他说我的销售收入是5000万,我的资产2亿元,挂上财务报表它真的有意义吗?将来在P2P上的做法和现在相比有一些区别,因为现在我们的P2P披露机制还是比较原始,未来更多会采取美国债券评级的方式,会有第三方公司做相应的信用评级或负债端的评级,这对投资者来讲更有意义,这需要有个长期的过程。

问:是否愿意为了普惠金融,把自己公司最真实的经营管理、IT技术或者项目上的真实信息披露出来?

花果金融CEO惠轶:今天讲的披露机制并不符合现在商业环境,我问一个人借钱,所以我就要把所有的信息都放到一个完全公开的环境中间,第一这对借款人不公平,但这确实是个问题,我在刚开始的时候讲,我们今天这个P2P行业还处于行业早期,商业模式、业务模式还处于很原始的阶段,这个原始阶段体现在另一方面就是投资人也很累。

投资人要想投一个项目,平台得先研究一遍,老总人肉一遍,担保公司也得人肉一遍,大家觉得要把担保公司再看一遍,项目也得全部过一遍。如果我是一个投资者花出这么长的时间和精力投资一个项目的话,那么这个项目投真的有意义吗?还不如我自己做投资公司得了,可能自己做个投资公司花的精力比这个还少。

我们投资人今天面临的尴尬现实来看,说明一个事情,我们行业还处于特别早的早期,金融本质上提供的就是两个东西,一是金融产品,二是服务,今天让投资人这么累地投资一个东西,说明我们在服务和产品结构上并没有做好。

当然,中间还有另外一个问题,我们今天这个P2P行业和投资人建立起来的信用关系并不够,并没有很好的信任关系,难怪大家把这个看成我投资和在商场里买个标准的一杯水,有个标准化的流程,有个标准化的做法。这有个长期演进的过程,包括第三方评级机制,包括是不是有更合理的信息披露机制,这都是在一步步建立。

我想在达到相对成熟的阶段,这个事情就类似于相对比较标准的企业债或小企业债,类似股票等对投资者来讲更合理,我不认为这个事情未来在方向上会把它变成更加原始的做法,我们把所有的家底拉出来,你们从头到尾去看,说白了,等于你们是在做信审等所有的事情,投资角度来讲你们付出的成本也太高了。我相信会走更加专业化的方式,但具体形态今天还不好说,但这个事情一定会发生的。

热门推荐

图说财富

最新报道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