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专栏 >

断章取义无法支撑起正义诉求

来源:时间:2014-03-28

断章取义无法支撑起正义诉求。

近日,律师迟夙生与同事发微博称,在长沙某案件庭审时,公诉人称“这里是法庭,不是讲法律的地方”。该言论迅速引起争议,有网友调侃,这名公诉人可获评2014中国法治人物。随后,长沙市开福区法院公布了一段庭审监控录像。录像公布后,事件出现转折。(3月27日《南方都市报》)

法庭不是讲法律的地方,那该是什么地方呢?或许正是因为这句话太过雷人,太过挑战公众的心理底线,所以迅速在网络上走红。

好在真相并不难澄清!从当事法院公布的现场录像来看,这句话是被断章取义出来的。公诉人的原话是,“我不想在这里讲法律,来宣传什么法律是怎么写的”。不可否认这句话不够严谨,也很容易让人误解。但要厘清一点,任何一个稍有语法常识和法律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他这里所说的“法律”其实指的是具体的法律条文,这与法律本身完全是两个概念,不能因此得出“法庭不讲法律”的结论。

一句虽然有表达瑕疵但基本上还算正常的话,为何会被曲解成“法庭不讲法律”这样的雷语?原因无外乎两个。一个是迟夙生作为辩护律师,抓住公诉人这句表达不准确的话,很可能只是一种论辩技巧。这本身属于技术范畴,没什么问题。只是,把法庭上的原话断章取义之后,改变原来的意思,然后再在个人微博上发表,性质就完全两样了。

另一方面,此事也与当下我们的司法公信力不高,公众对司法公正普遍存在焦虑感有关。在此语境下,很多网友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或者说是“坏消息综合症”,越是不靠谱的话越是容易相信,甚至会有一种娱乐化的解读,也即在快速传播的过程中,人们对这句话的调侃和解构的兴趣,远远大于对其真伪的甄别。

事实上,稍加分析就知道,如果心智正常的话,公诉人在法庭上公然说出“这里是法庭,不是讲法律的地方”这句话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在此事件走红网络的同时,也有个别网友曾经提出过质疑,“你确定没漏字没断章取义?”,但是这种理性的声音,很容易就被大多数人所淹没,因为大多数人要的并不是真相,而是他们自己所认为的“真相”。确切地说,很多人其实只是借这句雷语,来抒发自己心中的积郁,以此表达对司法现状的某种不满。

图说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