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

莫让国企改革“换汤不换药”

来源:时间:2013-12-24

莫让国企改革“换汤不换药”。

时近年末,国企改革热潮再起。上海日前发布“国资国企改革20条”,打响地方国企改革“第一枪”;两天后,国务院国资委官员亮相国新办发布会,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表示,国企改革已确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深化国企管理体制改革两大重点,深化国企改革意见出台在即。既有地方改革的率先启动,又有国家层面的全方位布局,国资国企改革开始明显加速。我们在欣慰鼓舞之余,担心的是这次国企改革千万别走过场,换汤不换药。

我们看到,无论是上海的“20条”,还是国务院国资委对未来国资国企改革路线图的勾勒,都含有从管国企到管国资,从国资股权独大到发展混合所有制,从行政式指派任命到市场化选人用人这些内容。改革逻辑与三中全会的《决定》精神相一致,即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明确监管者职能定位,让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经济主体,推动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激发国有企业活力与国有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事实上,目前所确立的股权多元化改革目标,在我国10多年的国企改革历史上已经有过实践。据国资委披露的数据,目前,中央企业及其子企业引入非公资本形成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已占到总企业户数的52%,截至2012年底,中央企业及其子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共378家,上市公司中非国有股权的比例已超过53%。但我们想知道的是,为何此前的改革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为何我国经济活力仍未大规模释放呢?

严格地说,这些已经形成混合所有制的企业不能再称为国有企业,但现在人们仍然按习惯将其称为国企。这是因为,公众看不出它们在建立了混合所有制以后,与原来的国企有什么两样,它们很多是凭借政府的资源倾斜排除竞争对手,在市场上形成垄断。一旦政府对它们“断奶”,它们很可能在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很显然,如果政府与国企的这种关系不能改变,那么,未来的国企通过改革普遍建立起混合所有制以后,或将难以避免重走老路。因此,在国企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时候,政府职能改革必须先行一步,让行政资源公平地抵达市场。

有评论认为,我国国有企业暴露出的弊端,很大原因是在政企不分的情况下,行政资源集中向国企倾斜,窒息了民营经济的生长空间,也导致国企的市场化肌体发育不良。如果这种状况得不到改变,那么,即使有些国企建立了混合所有制,不管是国有绝对控股还是相对控股,政府都是它们的控股股东,仍然可以对国企形成驾驭,行政资源仍然会集中倾斜,从而继续对民营资本形成排挤。

不可否认,民间资本进入国企一直为社会各界所关注,那么,进入国企后,民间资本又是否能得到更多的利好?虽然国企改革对民企而言是利好消息,但是,并非所有企业都能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但部分实力较强的民企巨头可以从国企退出的领域获得部分市场份额。资金、技术、设备、人才、管理等各方面的差距在一定的时间段中或许仍会保持,试点地区、试点行业、试点企业或能在经营模式中有所突破,推广普及工作还需相当长一段时间。因为国企股权改革并非简单的国资占比下降及民资占比上升,各种形式的国有资产或“组团”掌控已有大型集团公司。因此,目前看来,破除垄断能否如期完成尚未可知,但高度垄断的情况会得到很大调整。

总之而言,本轮改革如果能实现政府所具有的资源真正实现全民所有,能公平地输送到每一种资本类别的企业,而并非让国企或披上了混合所有制外衣的国企独享,这样才是真正达到了改革的目的。



图说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