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深度 >

沪国资改革5年再出发:引入PE改善结构 淡马锡模式可期

来源:时间:2013-11-27

沪国资改革5年再出发:引入PE改善结构 淡马锡模式可期。


随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出台,国企改革作为该文件第二板块第一部分—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被视为未来改革的重点之一。

在国企改革的大潮中,上海国资系统历来是勇立浪头的弄潮儿。自十八届三中全会结束以来,各界对于上海国资改革正式文件落地的期待逐渐升温。此前,一份关于上海国资国企改革方案的纪要文件在市场广为流传,被业内视为上海国企改革最新版本出台的前奏。从证券时报记者目前已经获得的信息中,或许可以管窥未来上海国资改革的方向。

五年之后再出发

作为仅次于央企的第二大国资系统,上海国资的动向一直备受关注。随着时间的推移,距离上一次提纲挈领式的上海国资改革制度性方案出台,已时隔五年。2008年9月,《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明确强调企业重组的开放性和市场化,要打造有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大力推动企业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推动上海企业走向全国,为上海国资的新一轮发展注入了生机。

《若干意见》发布后,上海本地股迎来一波前所未有的并购重组浪潮,上汽集团、百联集团、建工集团、上海医药等大产业集团纷纷实现整体上市。目前,上海已完成国资企业初步整合、重组、整体上市,国资证券化率超过35%。

不过,随着上海国资证券化率比重迅速上升,场外的优质资产已大幅减少。随着《决定》的出台,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固有思路被打破,在关注资产证券化率等数量指标的同时,也将更加注重国有资产质量的提升。大企业、大集团整体上市的思路,或许不再是未来上海国资改革的主要形式。

以激励机制为突破口

《决定》无疑描绘了新一轮国企改革的路线方针。尽管新的上海国资改革正式方案还未出台,不过从目前已经得到的消息来看,新一轮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的核心是下放权力、推行股权激励、修缮考核机制以及引入战略投资者,推动相关企业及产业更好发展。

事实上,上汽集团、上海建工、上港集团三家公司已通过养老金产品,变相推出了股权激励计划,代表着上海国资改革在激励机制方面的重大突破。资料显示,三家企业在长江养老保险设立长江中长期延付增值投资账户。针对公司管理层、关键骨干和对公司发展有重大贡献的员工,接受其委托,将缴费资金的80%配置于权益类资产(公司自己股票),另20%配置于固定收益类资产(公司相关债券及衍生产品等)。

另一家国企城投控股引入鼎晖投资,通过PE的进入,改善企业治理结构,优化以前一股独大的现象。

兴业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上海国资改革将以市场化的激励机制为突破口。特别是竞争类的、发展目标明确、具备再融资能力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可能将会不断推出股权激励或激励基金计划。不仅激励机制是未来国有企业发展的强大保障,在配合负面清单管理的政府行政思路上,更需要容忍更多的企业自身创新,并能够豁免创新带来的风险及造成的潜在损失。这是国有企业从保守经营转向真正的创新发展非常重大的制度突破。

淡马锡成借鉴对象

《决定》指出,将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这个表述意味着,国企监管重点由原来的“管资产”转向“管资本”,监管部门对企业活动的干预有望减少,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

著名经济学家胡汝银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资改革一定要从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理顺政府作为股东的角色和企业的关系入手,用市场化、专业化的手段来解决问题。

“未来上海国资将更多地以出资人的身份出现,而非管理人。”湘财证券行业研究部经理戚海鹏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在越来越多的国资企业上市的背景下,权力下放是符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改革之路。戚海鹏认为,从淡马锡的经验中,或许能猜测上海国资委未来的改革方向。

资料显示,成立于1974年的淡马锡全部资产属于新加坡财政部,是完全的国有企业。虽然政府全资控股,但在实际运行中,淡马锡却不干预控股公司在运营或商业上的种种决定;在公司治理层面,淡马锡控股公司也尽量避免参与旗下各公司的日常经营和决策,让这些企业充分依据正确的商业原则开展业务;另外,淡马锡控股公司的经理人选择,与政府完全脱钩,还拥有完善的经理人市场,所需要的投资与管理团队,可以在国际范围内搜寻。

戚海鹏认为,淡马锡资本全部国有,但政府用市场化的办法管理企业,依托董事会选聘市场化人才、进行市场化决策,一切运作模式和私营企业一样,避免了国企的官本位制、效率低下等弊端。

实际上,关于淡马锡模式,上海国资一直在探索。2007年上海国资委将两家国有资产平台整合成上海国盛集团,定位其为从事产业资本运作平台;并将持股上海大部分金融股权的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与其他资产整合成上海国际集团,定位其为从事金融资本运作平台。2010年,上海还成立了上海国有资本管理公司,更被坊间期待为“上海版淡马锡”,但后来乏善可陈。在胡汝银看来,上海国盛集团之所以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还是在于其运作缺乏市场化、专业化机制。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上海需要淡马锡式的企业,但上海国盛集团和上海国际集团显然无法满足目前的要求。以上海的经济总量和产业分布来看,仍然需要几个专业化、有确定投资方向的国有资本运作集团。

据了解,未来上海国资可能聚焦在与上海城市定位高度相关的先进制造业、新兴战略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上,而对于那些传统的行业,将加快调整和重组。

热门推荐

图说财富

最新报道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