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

蓝光120亿地产腾挪:谋借壳中信证券操刀 中信信托潜伏

来源:时间:2013-11-26

蓝光120亿地产腾挪:谋借壳中信证券操刀 中信信托潜伏。

逾90亿元的地产注入,30亿元的配套融资——绸缪多年上市未果而屡现资本危情的四川蓝光地产,终于在接近年关的2013年底,推出了自己的借壳计划。

按照迪康药业最新发布的重组预案显示,大股东四川蓝光集团旗下地产旗舰,蓝光和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蓝光和骏”)预估值90.22亿元,以非公开发行股份方式实施注入;同时拟向不超过10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30.07亿元,两项合计资产运作规模将达120亿元。

受此刺激,迪康药业甫一复牌就连拉涨停,截至11月22日,四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达38.9%。11月25日,该股回调,收报5.77元,跌4.94%。

从借壳预案看,抢先大胆战略入股的机构资本巨鳄——平安创新资本成为当之无愧的场外最大受益者。截至目前,其持有蓝光和骏16.44%的股份,居第二大股东之位,也是蓝光惟一引进的机构股东。

该借壳案由券商资本巨擘中信证券具体操刀。而与中信证券同出一脉中信信托,则早已潜伏迪康药业。

平安创新资本激进入驻

“蓝光要想扩张,融资是必须提前解决的。前些年还有信托、私募基金等撑腰。现在渠道卡得很严,投资收益也不如从前,且风险还越来越大。没有资金实力,谁还敢碰啊?股市资金成本低,当然是最好的选择。”对于蓝光的此次借壳,四川本地一位房地产行业人士如是评价到。

不过,对迪康药业的投资者而言,此轮借壳足足等了五年。2008年6月,蓝光集团彼时以每股6.14元的价格,从陷入债务漩涡而被迫拍卖股权的迪康集团手中拿下控股权,持有5251万股,占比29.9%,总计耗资约3.22亿元。

据前述人士透露,早在控股迪康药业以前,正处疯狂扩张的蓝光地产就已经有了上市融资的打算;而入主迪康药业后,借壳就成为蓝光后来一直的想法,但机遇不巧的是,火爆的地产行业随后步入宏观调控低谷,资本市场对地产融资全面关闸,惟一觉得可能的借壳打算成为泡影。

就在蓝光入主迪康不久,蓝光地产即曝出资金链断裂的传闻,公司营收增速开始下滑,此后公司激进的拿地和开发策略明显放缓,直至2009年的楼市小阳春,其市场危机才有所好转。

本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此后的两三年内,蓝光地产一直在谋求更多资金方的合作,方式包括增资入股、项目合作等,但都不甚理想。

“不少机构对于该公司融资计划都反应平淡,认为风险较高。”据一位了解此事的房地产从业人士称,当时蓝光给包括中银国际在内等多家实力资金机构发去了入股邀请函,但最终遭拒。“主要还是当时资产负债率很高,据说超过90%,而且当时行情不好,所以都不太感兴趣。”

在万般无奈之下,蓝光地产最终选了成本较高的信托融资。据记者了解,蓝光最终获得了当时川内惟一一家信托公司——中铁信托的认可。后者除对其直接融资授信外,还通过中铁信托这一平台多次为其发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查询信托产品),总额为20亿元。能够显示出资金输血通道的是,蓝光集团所控迪康药业还曾斥资1.5亿元购买中铁信托理财产品,间接资助蓝光地产项目,资金承压可见一斑。

“蓝光一直被认为是烫手山芋,开发策略激进,一旦出现资金链问题,后果不堪设想,从商业角度讲,没有哪家机构敢接盘。”前述人士说道。

不过,平安创新于2011年1月以每股4.15元认购12044.07万股,斥资约5亿元;几乎同时,另一机构——金石投资也以同价随其入股2408.81万股,但今年停牌前一个月,后者意外地以1.24亿元价格将股份全部卖予平安创新,获利约24%,提前退出蓝光地产。

“平安方面资金运作一向比较激进,这与蓝光方面是不谋而合的。”前述人士认为,平安创新持股高达16.44%,且高居第二大股东,说明对借壳意愿积极,而从解禁规则看,后期拿到的部分股权只有一年锁定期,借壳成功可以先期收回成本,值得为此一博。截至截稿,记者未能获得平安创新此轮投资的评价。

神秘股东精准潜伏

同样引人瞩目的是,该借壳的实际操刀者也是赫赫有名的资本券商——中信证券。作为公司独立的财务顾问,该机构全面参与了该借壳方案的设计。而在公司截至三季报的前十大股东名册中,中信系下的另一资本翘楚中信信托,亦赫然位列迪康药业第二大股东行列。

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中信信托-中信理财之基金计划9号持股560.16万股,占比1.28%。除了大股东蓝光集团外,其也是目前迪康药业前十大股东中惟一的法人机构投资者。

记者注意到,该机构2012年上半年第一次出现在前十大股东名册中,购入100万股,并在随后陆续增持。该产品中信信托受托管理,中信建投证券做出投资评价,并为投资者提供投资选择,似乎与此次借壳的独立财务顾问中信证券并没有直接关系。

与中信信托这一理财基金计划的有备而来不同,迪康药业在停牌前的8个交易日内,有数名神秘自然人股东精准抄底买入,让这场不期而遇的借壳显得扑朔迷离。

记者对比半年报和三季度前十大股东名单发现,新进自然人黄孝梅、涂建蓉分别以97.63万股、80.39万股的持股位居三季报第五、第六大股东。而公司自7月10日起停牌,第三季度实际仅有八个交易日,很显然,前述两大股东为期间大量买入该股而晋升大股东席位。值得注意的是,三季度股价均价仅为4.19元,接近该股3.92元的历史底价,而二人持股市值分别达407.94万元、336.83万元,截至目前最大浮盈已超过50%。而在此之前,二人从未现身任何个股的股东行列。

对此,董秘蒋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公司未对二级市场的自然人股东做深入了解。公司目前正处静默期间,相关情况披露以公告为准,暂不对此发表更多看法。

热门推荐

图说财富

最新报道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