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物 >

融资问答和投资机构真假辨别分析

来源:时间:2013-11-26

融资问答和投资机构真假辨别分析。

A问:风险投资会不会投资我这样的项目?B问:种子期项目能不能融资成功?C问:熟不熟悉某某投资机构?D问:某些投资机构收取前期费用是否合理?E问:投资机构的真假如何辨别?F问:我已经被骗几次了,我该怎么办?G拿来与某些投资机构签署的合作意向书问内容是否有疏漏?… … … …我总是尽可能的给予回答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我更深切的感受到内心的复杂之惑。

我给与的分析只是出于十多年积累的一点点从业经验而已,并非拥有神的法眼和火眼金睛。

我感到恐慌,恐慌风险投资圈再这样乱下去,会有更多的真实投资者失去饭碗。

我感到愤慨,愤慨项目方不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融资基本知识,只是在盲目的猜来猜去。。

八年前,中国风险投资圈还是很沉静的,投资机构并不多,各自墨守着自己的投资范围操作着项目投资;机构与机构间偶尔有些项目投资上的联合,更多的是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殷勤的耕耘着自己的风投梦想。

随着风投市场的开放,随着外资大量的进入,随着风投讯息在媒体上的重复传播,随着项目人对创业和扩张梦想的涌动,随着良好的中国市场消费能力和日益改善的投资环境,一时间,中国风投市场群雄并起,从最初的几十家机构增至今日的数千家,其中自然有李逵,也李鬼。

一些国外大财团的进入和在中国市场上的良好表现,使项目融资成功的业绩记录屡屡刷新,也让更多的国人走上了风光与风险并存的融资之路。

对于无数项目方来说,风险投资业是神秘的,是不可测的,它像个美丽的天使,可以帮助实现梦想,它又像个沉默的老人,让人摸不透心思。很多李鬼正因为这层所谓的神秘,而混入了江湖,充当起了李逵,让一批又一批的融资勇士们,含泪于他的刀下。

行业的进步需要改革,需要新鲜的血液,但不需要虚张声势的浑水摸鱼者。而任何行业的革新过渡期,总会有乘势打劫的人存在;他们是短命的,他们心里很清楚,可是伸手即来的诱惑趋使着他们,要尽可能的忽悠下去。

实际上,我们作为风险投资业的一员,更痛恨这些家伙的存在,因为他们,使原本晴朗的天空变得阴云密布。他们大肆的破坏着行业本有的健康规则。他们的存在,不仅使无数的项目方变成了刀下鬼,也使很多优良的投资者找不到好项目而怨恨在心。好项目找不到资金支持,雄厚的资金趴在账上变成数字,愤然又无奈。

要改变这个局面,显然,靠一个、几个项目方,靠一个、几个真实的投资机构,力量太小,声音太弱,都无济于事。要想让整个风险投资业都真正健康起来,要靠每一个融资的项目人,要靠那些真实的投资机构和凭良心的从业者。

在此,凭我这十几年的所见所闻之经历,再给项目方朋友一些诚挚的分析和建议,仅供参考:

①真正的风险投资经理人凭借专业技能都会工作于真实的投资机构中,根本没有必要浪费自己的才识去做短期的行骗。

专业的职业技能加上多年的实际投资工作经验,会使投资经理人的个人经济价值得到很好的市场体现;目前,在中国市场,一名合格的风投职业经理人的年薪水收入高达十余万至上百万不等,他们没有必要放下似锦的前途不顾而混入骗子队伍。

而那些李鬼公司的所谓职业经理人们,都是些懂点皮毛知识的冒牌军。如果项目方熟悉风险投资的基本知识,在与这些李鬼们的接触中,不用几个回合,他们便会原形毕露,假的不可能是真的。

项目方与其在那里愤骂骗子公司,不如自己多掌握些真本事。多花时间和精力学习风险投资和融资的基本知识,例如:风险投资业的历史与现状、一般风险投资操作流程、风险投资对项目的评估、风险投资类型、风险投资特点、融资途径分析、融资风险控制、融资操作实务等等,各地的新华书店都有这些基础知识的工具书,可以买来阅读研究。

你可以不精通,但要懂得基本的常识,这也是防止被骗并获得融资成功的最根本基石。

②不要被前期费用所吓倒。

一切的行骗来源于投资前期,因为骗子根本无法拿出资金来投资。但是完全没有必要提到前期有资金投入便认为是骗子。即便是高盛、软银、美林、三菱资本等国际知名的投资组织也会产生相应的前期费用,难道说他们也是骗子公司吗?当然,也有一些投资机构是不让项目方花销前期费用的,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获得竞争优势。中国风险投资业刚起步的前几年,中国没有多少投资机构,但是所有机构在前期费用方面的做法是:该投资方承担的费用投资方承担,该项目方承担的费用项目方承担,大家都心甘情愿的接受。那时候为什么可以,现在却这么艰难?原因只有一个,就是这些合情合理又心甘情愿的方式成为了骗子公司行骗的招式,并滋养了一大群骗子团体。现在项目方一听到前期费用便谈虎色变,俨然已成惊弓之鸟。这样的状况,高盛、美林、软银、IDG等投资机构并不担心,因为已是知名的风投者,没有人会对他们怀疑。可怜的是那些刚刚进入中国市场,尚无名气可言的新进投资者。他们手中握着资金,找不到好的项目。无数的项目都已经被名存实空的骗子公司洗劫了一遍,即便这些新进投资者振臂疾呼我有资金,也没有人再去相信。以致于某些投资者为了争取到优质的项目,开出了,只要项目好,前期费用我承担的做法,也就是不让项目方承担前期费用,以此来使自己争取到获得优质项目的机会。其实,这样的投资方也承担着巨大的风险,每个项目都有不相同之处,稍微某个环节分析和论证不到位,便可能造成投资方投入财力和人力成本的浪费。然而,又能怎样呢?只有整个环境净化了才能解决根源问题。

在此告诫项目方的朋友,不要惧怕前期费用,有恐惧的时间,不如投入些精力做些实事。

要把眼睛放在费用支付的环节,要非常理性的分析支付的合理性和支付的方式,而不要局限于形式上。更要严谨对待每份协议或意向书。现在很多骗子公司在玩文字陷阱,而太多的项目方关注着整个协议的内容,却忽视了对单个文字的分析与理解,例如,很多协议中有个“将”字,这个“将”字误导了很多人,行骗的空子也恰恰在这一个字上。所以,项目方在与投资者签署文件或协议书等文本的时候,一定要逐字琢磨,不可大意。

在费用的支付形式上,项目方也要尽量的控制在不被挨骗的程度。例如考察费,如果某投资机构要求项目方承担此费用,项目方也不必恐慌的认为他们是骗子。可以直接为投资方考察代表购买火车票,更不必一定要按投资方的要求乘坐飞机。在考察地的食宿安排也可以简化,不必一定要星级酒店。购买火车票和安排食宿,项目方可直接将费用支付给车票售票处和食宿店,不能将款直接交给投资方。如果是真正的投资方,他们不会计较交通工具和食宿质量,他们也会理解项目方的拮据行为。还有项目评估费,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上百万。目前,虽然有很多真实的投资机构也会指定某些评估组织为其评估项目,但是,有一定实力的投资者,都拥有自己的评估团队和评估体系。项目方在不能清楚判定投资机构或评估组织真假的情况下,可选择自有评估体系的投资方进行合作是明智的。或者,寻找中国知名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也可以,知名的评估机构会严格尊重职业操守,更不会漫天要价,他们会很客观的根据工作量、工作难度来给与报价。如果某些投资方不同意用这些知名的评估机构进行项目评估,那就很值得怀疑投资方要玩猫腻了。

无论是通过票务处购买车票还是通过知名评估机构进行评估,都要在最初与投资方说清楚。如果是骗子公司,自然会找借口拒绝项目方的要求,这样的投资方也不愿意与谨慎的项目方在纠缠下去,与其等待受骗,不如早聚早散。

③客观认识融资所需要的文件。

投资方对不同的项目,所要求提供的融资基础文件也不尽相同,例如:企业执照、机构代码证、立项报告、商业计划书、股东法律证明、资产审计证明等等。但是,无论是种子期项目还是成熟期项目,投资方都会要求项目方提供完整的项目商业计划书。很多不明其内的项目方把项目可研报告和商业计划书等同成一个文件,这是错误的,可研报告和商业计划书有一定的区别;完整而出色的商业计划书很全面的介绍了项目的相关产品、技术、基建、生产、营销、管理、财务等环节和融资意图及投资退出的机制设计。投资方在众多融资项目中,正是通过对项目商业计划的阅读及评审论断出项目的可实现性和可投资价值,才会以此为基点进行项目考察、实质谈判等后续环节。

一般情况下,一个投资方每天要收到的融资项目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投资方不可能在不明项目现况和全盘运营计划的情况下进行盲目考察,也不可能每个申请融资的项目都能获得资金的投入。所以,商业计划书被全世界的风险投资业公认为“吸引风险投资的敲门砖”。没有哪个投资方会在不清楚项目全盘运营计划的情况下勇敢的同意投资。这一点,只要换位思考一下,每个人都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现实中,很多项目方没有团队可以编制出完整而出色的商业计划书,尤其是种子期项目。于是,很多项目方寻找更专业的计划书编制人或团队代为撰写计划书。一个现象就发生了,如同一些项目方不懂风险投资一样,对商业计划书也是云里雾里。某些骗子写手或公司便开始向项目方伸出黑手,编写费少则几千,多则数万;由于商业计划书是融资的必备文件,这些项目方也只能类似于碰运气的找代写计划书者。却常常是花了钱买了一些废纸回来,一个投资商也没有打动。更有甚者,仅凭十几页纸就骗取了项目方的万元现钞;这样的计划书和用模板套用出来的计划书,没有投资方会花时间成本去阅读,项目方的融资梦想也自然石沉大海。

对于上述情况,项目方如果委托他人代写计划书,一定要注意一些基本的技巧。例如,付款方式,采取分期付款。在计划书撰写完毕以后,一定要让撰写人讲解清楚项目如此规划的意图,通过他对各个章节的编制表述来判断其编写的意图是否合理,也可以判断出计划书的质量。计划书的最佳质量验证方法是能吸引来投资者,所以,项目方可以与委托撰写方协商,撰写计划书收费的一部分款额待吸引到投资方并获得投资方认可时再进行结算,这样受骗的几率会小很多。另外,在委托撰写人撰写前,可以与其先进行风险投资市场和项目融资操作等方面的交流,一个专业而出色的商业计划书撰写者必定对风险投资业很熟悉,而且了解常规的项目投资操作,在与其的交流中也可以感受到此人的水准程度,也为项目方是否委托其撰写计划书提供了另一方面的参考依据。

还有一种现象需要说明一下,很多项目方把商业计划书当成了现金支票,认为只要计划书写得好就可以换回投资款。这简直是没有思考。各种风险投资类书籍和专家学者反复的重复着“商业计划书是吸引风险投资的敲门砖”,但并非确定它是换钱工具。通过完整而出色的商业计划书引来投资商,才有了考察、谈判、协议签署、投资划款等其他环节,如果在其他环节不能与投资方合意,都会导致项目融资的失败。这一点一定要充分而客观的认识到,否则就会有更多的人走进融资误区,甚至被骗。要知道,一些不入流的计划书个人写手和骗子公司为了骗钱,什么都可以答应。如果项目方自己不能客观而理性的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对于商业计划书,项目方要认真对待,对于委托撰写的人员也要认真对待,虽然彼此间只是授权与委托关系,但是如果双方不能很好的沟通,不能公平的讨论,而只是把撰写计划书的人当成花钱办事的伙计,那么,我可以肯定的说,计划书的质量绝不会太高。

④不要仅用口头介绍项目。更不要问某个投资经理人项目是否能融资成功。

很多项目方给投资方打通电话后便滔滔不绝的介绍自己的项目,殊不知,这是一种很愚蠢的做法。口头介绍难免片面而不完整,在叙述中还容易给听者造成误导,听者在大段的倾听过程中也容易产生听觉疲劳,这都会造成负面效果。一个项目的优质程度不是仅仅看产品和技术的,而是来自多方面,否则也不会有商业计划书之说,商业计划书也不必介绍那么全面而系统了。另外,人的听觉与记忆有一定的盲区,不可能所有的话都听清楚记清楚。因此,还是要依靠文字资料。

项目方如果想打电话给投资方,一定要简短的介绍自己的项目和融资意图,通话时间尽量控制在三分钟之内,然后向投资方询问合适的资料提交渠道,如电子邮件、邮递等等。将项目融资资料提交给投资方之后更不必急躁的经常打电话询问。如果项目融资资料很完整,投资方会认真对待并进行专家论证的,如果某些资料不全,投资方也会通知项目方补充资料,如果是项目太差或不复合投资方投资范围,又或者项目商业计划不全面而造成无法进行全面的项目评审,投资方都会将项目资料搁置一旁,不再理会。项目方也不必再苦苦相求和重复介绍项目了。

项目方也不要问某个投资经理人项目是否能融资成功。在项目没有正式签订投资协议前。即便是投资方董事长也无法告知项目是否准确投资。项目融资需要专业的评审,而评审是专家团队和投资方董事会高层一同深度调研、论证的集体工作,评审工作结束后还有实地考察、商务谈判等多个环节,所以,没有签订投资协议前,问任何一个投资经理人,他都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能给的,只是经理人凭借多年的职业经验来给与的融资成功可行性判断。要正确认识这一点,不要急躁,太急躁和缺少理性的项目方不会给投资方留下好印象,没有好印象的项目方获得投资通常很难。

⑤不要轻信投资方所说的投资实力。

前几天和台湾和通创投、香港长江流域创投的几个朋友在深圳小聚了一下。他们的公司都是响当当的知名投资企业,却很少听他们谈公司的投资规模有多大,身后有多少亿多少亿的投资资金,谈得更多的是某个产业和地域文化。和软银的老张在一起,他谈得最多的就是孩子和家庭。而一些李鬼公司的“出色”投资经理人常常把虚假的实力挂在嘴边。称他们有百亿的资金储备,有几十亿的投资能力。还把办公区装潢得如同美国金融中心一样。

在中国,有一定资金储备的投资机构都在国家商务部有备案,甚至国家会引头与各地招商局进行项目投融资对接,而不会满天的乱吹。

目前,中国的大多数风险投资机构的年投资资金上限不会超过10亿人民币。当然,少数的大型投资机构例外。

⑥不要轻信网络媒体和地方新闻媒体报道。

不能说网络媒体和地方新闻媒体的报道全不属实,只是劝各位项目方多个心眼,不要轻信。某些虚假投资机构与某些网站以软文广告的合作形式将宣传信息编制成网站的新闻报道,然后找专业的网络炒作者把文章的浏览量炒上来,再被百度等搜索引擎收录,然后就会有一些其他的网站进行转载,转来转去,变成了可信的新闻。还有一些虚假投资机构在对某些稍大的项目进行实地考察时,要求与当地的政府官员见面以保证合作关系的稳定性,还煞有介事的与政府部门签署投资意向书。他们会与政府官员合影留念,会要求当地的新闻媒体对合作的盛事进行报道,以此来提高彼此的合作信心。政府官员偏爱政绩当然欢迎媒体介入此等美事,投资机构也早打好了自己的算盘,与政府官员的合影可以拿来虚张声势引诱其他项目方,新闻媒体报道的文章可以拿来作为炒作之用。所以,项目方应多些慎重,多对新闻媒体的报道文字进行研究,在投资没有实质成功以前或投资款还没有到位的情况下,新闻媒体工作者总会在新闻报道中以合理的措辞显露出项目投资还仅是意向性阶段。

⑦要相信中介的力量。

很多的境外投资机构对中国市场及操作规则尚不清楚,通常会依靠中介顾问方来完整过渡和投资操作。一些好的中介投资顾问机构,不仅有专业的融资、投资顾问团队,而且有良好的投资圈人脉关系,这不仅可以协助投资方寻找到好的项目进行投资,也能帮助好的项目找到投资者。有这些专业团队的保驾护航,融资和投资都相对顺利很多。实践中,某些项目没有被某投资方看好,中介顾问方会通过人脉渠道,向其他投资方进行推荐,项目却被另一投资方看中而获得投资。

所以,不能因为中介顾问机构不是直接投资方就忽视了他们的力量和价值。中国很多大型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时候,都是要依靠过硬的中介顾问机构来助其实现愿望的。

⑧最后,要奉劝项目方,不要没有融资成功就痛骂投资机构是骗子。

即便是高盛、IDG、和通创投,也不可能保证所有前来融资和操作的项目都获得投资成功。融资和投资都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环节出现屏障都会导致合作失败。要客观的认识和对待,因为痛骂改变不了结果,只能降低自己的素质。

作为项目方,也应该清楚的意识到,风险投资者不是扶贫的使者,风险投资圈也非遍地是黄金。如果您决定了走上一遭,我鼓励您的勇气,但要衡量清楚,您的项目是否真的有融资成功的可能?是否真的需要寻找风险投资?也许,您也不清楚,如同您不清楚该如何寻找和操作风险投资一样。那就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相关知识的学习上吧,那会让您走得更踏实,更真实,起码,您受骗的可能性会小很多。

之所以越来越多的骗子公司和骗子存在,是因为有无数让他们可以骗的项目方。有这些骗子可以滋生的土壤和庞大的需骗市场。

如果每个项目方都能把真正的精力用于对融资和风险投资知识的学习,那么,行骗的路就会处处是悬崖,骗则死矣。

一味的怨声载道,不如静下心来思考,理性换来冷静,冷静可想出方法找到根源。

热门推荐

图说财富

最新报道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