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专题 >

不必对经济适度放缓过度反应

来源:时间:2013-01-04

不必对经济适度放缓过度反应。

“2012中国风险投资论坛—第七届振兴东北投资高峰会”于9月13-14日在沈阳召开。
以下为演讲实录:

左小蕾:在座的都是投资家,那我想在现在的这样一个市场上,做投资,真正的投资家是不会不关心大的投资环境变化的,也就是说,是不会不关心宏观经济的形势给投资带来的机会或者是方方面面的问题。所以今天借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在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方面的一些观点。

因为在全球债务危机、美国危机的困扰下,全世界的经济,包括中国的经济都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所以中国经济2012年或者是最近的将来究竟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势,有很多不同的说法。特别危言耸听的是,中国经济要硬着陆,甚至说一个晚上可能就要打回到2008年的那个原形,很多这样的一些观点。那怎么来认识中国经济现在的现状和未来的走势?我今天跟大家分享三个方面的观点:

第一方面,就是不必过渡反映中国经济的适度放缓。那也就是说,中国经济是在放缓,但是我们不能够单边的去放大这个放缓,我们要对称信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做一个更全面的判断,中国经济在下滑,但是这个放缓是不是合理的,是不是正常的,是不是符合经济规律的,如果你不对称这个信息,你就强调下滑,那就一定是硬着陆的概念,我觉得这不是全面的对称信息。

第二方面,我们现在稳增长,稳增长从心理底线,不要突破心理底线,防止经济过度下滑也有一定的道理。跟大家分享一下稳增长政策的思路和它的目标。

第三方面,我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就当前的经济增长大家都在说是不是企稳,那我认为一定要注意,中国经济这一次它不会呈现所谓的V型的反转,我觉得它呈现的是一个缓慢的企稳,我觉得这样更合理。

那这三个方面的观点。

首先,不必过度反映中国经济的适度放缓。我觉得从两个角度来阐述我的观点:

第一,如何认识转型过程中间的经济增速。第二,我想对当前,特别是第二季度7.6%的增长,如何来判断当前的增长适度它的合理性,是不是正常的。

如何认识转型过程中间的经济增长呢?首先我们看到中国经济确实在放缓,那么最明显的信号来自于今年两会的报告,这个两会的报告它不是一个真实的经济增长的速度,但是很接近了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就是中国政府引导从8%下调到7.5%,那么这实际上放出了一个很强烈的信号,中国经济确实是在放缓。但是我刚才说了,这个放缓是不是合理的,是不是正常的,是不是符合经济规律的?那么我们怎么来看待这个放缓呢,要知道过去三十年改革开放过程中间,特别是前十年保持了两位数的高速增长,那走到今天的时候,中国经济发展到这个阶段的时候,我们认为前十年这种高增长所具备的环境和条件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一定要看到这个东西,这个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可能带来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增长速度,也就是潜在增长率的变化。

那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大家应该非常的清楚,实际上从国外来说,我们过去在前十年,我们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高的时候达到了3%,也就是在两位数的经济增长中间有3%的增长是来自于进出口这个顺差增长的贡献。那么这架马车在当前危机的形势下已经发生了变化,因为以出口的增长已是非常大的依存度,那在这种危机的情况下外需市场的萎缩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最近我们连续对欧洲负增长出口,对日本也出现出口负增长,对巴西这样新兴市场国家也出现了比较大幅度的负增长,那对中南亚各个国家增长的幅度也有所放缓,所以外需市场的萎缩,外部环境的变化,这个危机的世界大的经济环境对中国的影响,对出口是非常直接的,也就是对这架马车对经济贡献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那么我们认为,这个影响还不是仅仅是短期的,不仅仅是个危机状态下的影响,那也就是说在危机以后,在美国的经济恢复以后,在欧洲的经济恢复以后,虽然是若干年以后的事情,但是就是在他们危机以后也不会回到危机之前的状态,因为美国大规模的外贸赤字那是建立在借钱消费、超前消费、过度消费这样一个增长方式的主导上。那欧洲这个巨大的消费市场,也是建立在发债、增加福利,高福利支出带来的这种巨大的消费市场。

那么,如果危机以后呢,巨大外部的消费市场,他们的经济也要转型,它经济要再平衡,它不可能再跟危机之前来延续借债消费的模式,所以中国经济、中国的企业一定要有这种准备,有这种心理准备和实际的准备,要调整。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的增速,这么一个大环境的变化,那么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一定不太可能保持3%的顺差增长贡献。

那么从国内来说也是一样,过去三十年的增长是建立在一个很重要的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就是劳动力比较优势。所谓劳动力比较优势,就是我们巨大的劳动力供给,加上比较低的劳动力的成本。那现在显然,经济发展到现阶段的时候,我想企业家已经普遍感受到了工资上涨的压力,那也就是说中国过去高成长的这样一个资源禀赋的优势也已经发生变化,再加上其他的要素成本,包括土地、水、电、石油能源等等,这些的价格机制都在进行市场化的调整,也意味着这些低成本的要素时代也已经过去。所以呢,这个巨大的一个比较优势的变化,那带来我们的潜在增长率那就会发生变化,这是符合经济规律的。

另外,我们也受到环境和能源的约束,环境和能源的约束我这里不想过多的说,我们只讲简单的数据,大家可能知道,就是我们现在单位GDP的能源消耗是美国的7倍,是日本的10倍。另外,我们也在从环境的角度讨论走出中等收入现象这么一个问题,那我们也做了一个很简单的统计,说在过去二十五年的时间里头,全球有16个中等收入的国家保持了7%的高增长,但是只有6个国家走出了中等收入陷井的现象,那么这个统计结果的基本观察两点,第一是高增长的经济体并不见得一定会走出中等收入的限制,但是如果我们看那些走出了中等收入陷井的那些经济体,他们都是坚持结构调整、坚持经济转型,这样的经济体它们就是在这16个高增长的国家里6个走出了中等陷井的国家,但是人均碳排放量是21吨,那中国2010年人均收入是4270美元,去年可能是5700美元,但是人均排放是在6.8吨,那相当于巴西目前水平的两倍,高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值5.3,也高于东南亚国家的平均值4.3,也就是说如果中国按照现在粗放式的增长方式达到了1万美元的时候,你可能是它的差不多快10倍了。

实际上根据我们统计的观察,你保持了这种粗放式的高增长,如果你没有很好的进行能源、环境的结构调整,可能你走不出中等收入的陷井。所以中国经济发展到这个阶段的时候,过去两位数高增长的国内国际大环境都已经发生了变化,那么在这样大的条件转变的过程中间,中国已经被逼着一定要进行增长方式的转型,这已经成为我们的战略。那么在转型过程中间,在过去高增长的那些条件或者粗放式的条件、增长条件不可持续的条件下,要寻求改变的这样的状态下,潜在增长率一定是会发生变化的。所以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增速的适度放缓是和当前的全球的大环境、和未来经济增长格局的变化,跟这样一个是一致的,那也跟国内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变化是一致的,所以中国经济的适度放缓我们的判断是合理的、是正常的、是符合经济规律的。

我们讲究科学发展观,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按照科学的规律去办事,那么反规律就是反科学,那么也一定不会有好的结果。所以我们认为两会的报告,政府引导性的增长率下调,这是有充分的根据的。那么非常重要的是,从政府到民间、到企业,都要接受这个增长放缓的这么一个规律性的状态,要改变,不要停留在我们过去两位数高增长的那种偏好。所以一定要按照规律,按照经济规律在前部增长率水平上,来实行正常的推动政策,有针对性的。

这是关于经济增长速度不必过度的反映。

那么当下,经济增长速度我们怎么看呢?7.6%的增长速度。那我们经济学上有一个理论,叫做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率。那也就是说,在一定的失业率,可承受的失业率的水平下,这个时候相匹配的经济增长率把它叫做均衡增长率,或者是叫做长期均衡增长率,或者是换一句话来说它叫做潜在增长率。那这个前提就是,没有大规模的失业,这个失业率是可承受的,比如说美国的经济如果在4.8%左右的失业率的情况下,所出现的经济增长速度那么就应该叫做潜在增长率。那我们观察到,在7.6%的经济增长速度,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失业,工业市场的数据显示,到7月份的时候,供求的位数是1.05倍,也就是说是供大于求的。前天人力资源部新闻发布会上说,他们注意到近期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增长水平在有所放缓,还在增长,但是有所放缓,所以他们给出密切的关注,但是并没有出现大规模失业的情况。那根据经济学的这么一个基本判断,我们现在的7.6%就应该是一个充分就业的增长率,那既然是充分就业的增长率那就应该是属于均衡增长水平。而且属于长期均衡增长水平,这个长期当然是相对的,那长期均衡增长水平它就应该有一定的稳定性,也就是说未来五年非常有可能它就是在这样一个增长水平上,所以我们也要对它有充分的认识。

而且特别重要的是,我们也观察到最近的通货膨胀水平也正在放缓,那通货膨胀也是一个经济稳定不稳定的短期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通常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联系在一起,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联系在一起,但是现在2%,或者是我们判断在全年的范围内可能通货膨胀是3—3.5%的水平,那这个水平是一个可承受的水平之下,那么我们认为它不是一个经济过热,当然也不是一个经济衰退的状况,那么属于经济平稳增长,发出这么一个信号。所以我们认为,7.6%这个当前的增长水平是潜在的增长水平,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所以我们认为未来经济增长也应该是在这个水平上下,不用过度的反映。这是我要说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稳增长的政策思路和目标。

那么我们认为,既然你是个潜在增长率,是合理的、是符合规律的,为什么要刻意的把稳增长放在一个特别重要的地位呢?我觉得因为这个7.6%毕竟是非常接近7.5%,7.5%我认为它是一个心理底线,是不是7.5解决我们现在的潜在增长率,这个是很难准确计算的,也有可能我们的潜在增长率现在是7%,也有这个可能,但是呢,因为政府把这个引导性的增长率定在了7.5,觉得给全国上下实际上就产生了一个心理底线,当这个增长速度接近这个心理底线的时候,就有一个习惯性的一定程度上的恐慌。所以,防止经济增长过度下滑冲击心理底线,我觉得一定程度增长的措施也是有必要的。

那么稳增长实际它是一个短期的概念,就是把它稳在我们的心理底线以上。那我们刚才说了,外需市场在萎缩的情况下,稳增长依靠什么呢,依靠内需。但是,内需一个就是投资,一个就是消费,那从消费的角度,应该这么说,我们奢侈性的消费,也就是比较高端的消费,实际上在海外,像那些包什么的奢侈品消费在海外,那么国内的消费实际上一般来说还是一般消费,这个一般消费带着刚性,也就是短期内不会大幅度下滑,但是它也不太容易大幅度上涨,那么从根本上来说,未来我们的经济转型一定是要拉动消费,但是我们说现在稳增长是一个短期的概念,所以消费在短期内没有一些制度性大的变革,那这个刚性需求要调整上去,除非你又去买汽车什么什么将,我想那不太合适,所以短期内我们稳增长就要稳投资,所以在这样的一个非常细分的有针对性的思路引导下,那么稳增长的政策思路非常的明确了:第一,是以财政政策为主,我们看见结构性减税,对中小企业的政策优惠、税收优惠,对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提升,还有增值税的改革,还是营业税改变为增值税,所以财政政策为主来支持这个稳增长,这个思路非常的清楚。为什么要以财政政策为主呢?这个跟上次有什么不同呢?我觉得非常重要,2008年实际上是以货币政策,以银行的信贷大幅度的增长,不要说四万亿,那四万亿实际上财政只有1.28万亿,其实大量的二十几万亿都是来自银行贷款,那实际上是货币政策在靠印钞票支持上一轮所谓的V型反转。

但是印钞票有什么问题呢,印钞票是透支中央财政的行为,上次是叫刺激经济增长,我们这次是稳增长,2009年大概是百分之八点几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可是经济增长是9.2%,那这意味着什么呢,也就是说经济创造一块钱的收入,可是你已经透支了3.5元钱在外面,那么未来经济要平衡,一块钱的价值一定要卖3.5元钱才能平衡,所以我们遭遇了2011年的高通(微博)胀压力。所以我们稳增长,我们不是刺激经济的V型反转,所以这一次是财政政策在唱主角,而不是过度的去透支中央银行。

而财政政策有什么优势呢?大家都知道,财政的支出是先收税,然后再支出,只要你不大规模的赤字,那每一分钱的财政支出背后实际上是已经创造的价值,然后你再重新弄回到经济运行中间去,所以它不是一个透支的概念。只要你不大规模的赤字来增加政府的投入,不会带来未来的通货膨胀的影响。而且中国应该这么说,昨天温总理在达沃斯会议上也说了这样的问题,中国过去的财政盈余,实际现在有万亿以上的盈余,如果有必要还是可以起动支持基金增长的,有这个实力。

另外是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也是适度宽松的。我们注意到第二季度GDP增长是10.36%,那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是13.4%,也就是说货币供应量增长是高于了GDP增长3.04个百分点,所以这样一个差异不应该再是稳健的,就是货币政策实际上已经适度宽松,是稳增长的一个工具之一。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思路,就是稳中小企业。那我们看到对中小企业免税、减税这些政策,包括降低利率实际上也是针对中小企业的边境收益非常的低,如果能把它的成本降下来,增加它的边境收益,那也就是在释放中小企业成长的这样一个机会。

那还有一些银行资金的导向都非常强的对中小企业资金的支持,那么这个非常重要,因为实际上中小企业是吸纳了80%中国的就业、60%GDP,所以你要稳增长,稳定了中小企业就是稳增长,所以这个思路非常的清楚、非常的明确。

另外一个,就是基础设施拉动投资。这个思想非常清楚,包括我们前期的铁路四千亿的投资,包括农业水利的投资,包括我们近期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批准,包括中西部铁路、公路项目的批准,这些思想都反映了稳增长是基础设施的投资为主的这样一个稳增长的思路。那么我认为这个跟上一次不太一样,上一次实际带着很大的盲目性,我靠发钱,那么这个钱往哪个地方去流就缺乏具体的引导,最后搞出了地方政府平台的这样一些风险,也搞出了我们很多资产泡沫的风险。那这一次稳增长的思路非常明显,既是从短期来说,这些项目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对于短期的稳增长一定起主体的作用,但是更重要的是,它也兼顾了未来的长期增长。因为这些基础设施一旦完成以后,对于中西部的第二次开发,对于他们那些资源,对于那些转移的企业他们的发展,在整个交通运输上提供了便利,非常有利于推动他们进一步发展,这是一个长期发展战略不变。

那么城市交通、轨道交通也是,我们未来的城镇化还要加速,但是我们现在面对的城镇化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瓶颈或者是困扰,就是城市交通。汽车的拥堵、公共交通的拥挤,所以这些基础设施拉动投资、稳增长也是兼顾了未来持续增长。所以这是稳增长的思路,跟过去不一样。

当然还有,我觉得还有更重要的,就是六部委发布的那些意见,稳增长调动民间资金,包括民间资本投资铁路通讯,还有证券业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我觉得这也给我们民间的投资实际上也开拓了很大的空间,当然我认为民间投资进入这样一些领域还需要临门一脚,还需要更细化的一些政策指导,但是不管怎么样,已经开启了这样一扇大门,有待于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推进。

那我们就注意到,近期农业的投资,我们看见前一期的政策已经有一些效果,所以我们想说的第三个问题就是,经济在缓慢的起稳。

那这里最重要的,我们看见了前期政策的一些结果,农业的投资在增长。然后交通仓储、批发零售这些投资也开始增长。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的投资也在增长。特别重要的是能源,就是电力、热力的投资在增长,你反映到七月份的时候它是下降的,八月份的时候是增长的,因为能源增长在起稳过程中间对能源的需求是增长的,所以这是非常重要的信号。虽然是小幅的变化,但是我们认为市场是要看见的。

另外还有一些政策的影响,比如石油加工和炼焦行业,有色金属、锻压、加工PMI的数据也在增长,还有加工制造业的PMI也在增长,还有通讯设备及其电子设备PMI也在增长。那更重要的是,我们说制造业是我们这一轮关注非常大的问题,这些制造业的数据已经开始有些变化,更重要的是非制造业经济活动PMI指数我们观察到,这些非制造业的PMI的数据我们重点观察了它基本上全部分类的这些指标,分类指标它有按行业分类的指标,有按企业的类别,还有是按企业的规模分类的指标,还有按地区分类的指标,还有按出口企业和上市公司这样的分类的指标。那么这个分类指标中间,不管它按照什么性质在分类,我们注意到两个指标非常重要:第一个指标就是非制造业的经济活动指标,就是当期的经济活动全部都在50的临界点以上,那么说明这些非制造业的企业在现在的情况下相对于制造业来说,他们是非常活跃的,这是第一个指标。第二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是经济活动的预期指标,就是未来的,这些指标无论它怎么分类,基本上统统都高于当期的经济活动指标,也就是说非制造业采购经济轮的问卷他们的预期对未来都充满了信心,有些未来预期指标相当的高,达到了80%以上,所以我觉得这都是我们过去习惯于把我们的注意放在制造业,那制造业确实面对着调整一些困扰,但是最近也有了一些缓慢的变化的这样一些信号,但是我们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结构调整、我们的产业结构的变化,非制造业这块一定是引起关注,可能在稳增长中间非制造业是举足轻重的。

那么这是我们对于稳增长缓慢的、稳定的这么一个非常明确的一些指标信号。

那对于未来来说,我们现在又有了很多新的,我认为也不是新的,我认为应该是我们这次稳增长的政策的一部分,也就是上个星期刚刚出台的差不多一万亿的发改委批准的项目投资,我认为这是稳增长整体思路中间的一部分,而且刚才我们说过了,这些项目都兼顾了当期的稳增长和未来的持续增长,我认为它会对稳增长在今年之内和未来的几个月它的效果很可能就会显现。

还有出口退税,三部委最近出台了六条相关政策,过去13—15%的退税率上升到17%,那么也是我们所做的范围里头,对出口的企业进行了一定的支持。而且商务部最近刚刚发布了一个内贸,第一次发布了一个内贸未来十二五规划的这么一个规划,那可能要加大对消费,所谓内贸就是加大消费增长的这么一个推动的力度,所以未来在消费领域转型以消费为主来拉动经济增长也有规划。

所以根据这样一些数据的判断,根据这样一些方方面面综合性的判断,我们做了粗略的匡算,那么我们认为今年中国经济,在政府这些政策逐渐显现的情况下,我们认为今年可能会保持8%左右的增长。如果有些力度比较大的话,可能会在8.2%左右。这是我们的一个估算。

总的来说,我们认为中国2012年和包括未来的经济增长,确实还有很多深层次的矛盾,还有很多的问题、还有很多的挑战,但是我们认为只要坚持转型,坚持这个战略拉动内需,短期内我们认为,我们应对这样的危机、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一定可以实现。那么从长期来说,我们也有非常多的可以持续增长的增长点,只要我们做到了这些,只要我们做到了刚才我们假设的这些,那我相信我们应该对中国2012年经济的增长包括未来的增长保持乐观的信心。

图说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