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宏观 >

小镇“大跃进”?

来源:时间:2016-09-30

小镇“大跃进”?。

近期,关于特色小镇的消息层出不穷,瞬间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特色小镇的字面意思不难理解,然而望文生义,难免会存在偏颇。由于它的特殊性,很难界定出一个固定的涵义,唯一能确定的是,特色小镇作为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一步,注重的应是质量而非数量。

家住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鸦鸿桥镇的赵山(化名)在今年春节前夕就听说了自己的家乡要有“大项目”,会涉及拆迁。当时他半信半疑,心想这应该又是一次谣传。

赵山对《中国民商》介绍:“这样的消息不是第一次传出来了,但每次都传两天就过去了,我就没当回事。但是这次跟以往不一样,很多人都开始将老房翻新、新房增建,想要借拆迁赚一笔。到后来越传越真,我也就跟风开始扩建自家宅子,琢磨着拆不拆的以后再说,毕竟有备无患嘛。”

今年8月底,《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出台,决定3-5年内在全省培育建设100个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功能叠加融合、体制机制灵活的特色小镇。唐山遵化市马兰峪镇、迁安市沙河驿镇、玉田县鸦鸿桥镇、迁西县三屯营镇、乐亭县闫各庄镇、滦南县胡各庄镇、滦县榛子镇、开平区双桥镇、丰南区黄各庄镇、丰润区沙流河镇榜上有名。

消息将特色小镇推往风口浪尖的同时,也给“有备无患”的人吃了一颗定心丸。当被问及希不希望自己家乡建成特色小镇时,赵山轻描淡写地回答:“建什么无所谓,能拆就行。”

一方面是地方政府的策马扬鞭,另一方面是民众“建什么无所谓,能拆就行”的漠然。当地人的这句话,或许能折射出当前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窘境:倘若不做周全考虑,盲目追求数量,那么当臆想照进现实的时候,剩下的不过是一座座徒有其表的空镇。

小镇火热源于浙江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钱塘地区自古不乏美景,不少珠玑,也从不缺故事。而关于特色小镇的故事,也要从这里讲起。

在2015年的浙江省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这样描绘特色小镇:“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

在今年年初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出炉之后,特色小镇便吸引了各方关注,全省各地对打造特色小镇已蓄势待发。

据了解,特色小镇在国内并不是浙江省首创,多年前,北京、天津、黑龙江、云南、江西等多地也曾提出打造特色小镇,但基本都是从小城镇发展战略层面衍生而来的,以“特色小镇”之名来推动传统的建制镇发展模式,未能取得如期效果。

从历史渊源看,特色小镇的提出,源于浙江“块状经济”和区域特色产业30多年的实践。但这些创造过辉煌的“块状经济”,一度落入层次低、结构散、创新弱、品牌小的窠臼,如何变叠加为嵌入、变重量到重质、变模仿为创新,需要突破性的力量来冲击。

2015年6月4日,第一批浙江省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正式公布,全省10个设区市的37个小镇列入首批创建名单。

2016年1月29日,省级特色小镇第二批创建名单正式出炉,42个小镇入围第二批名单。

2016年5月26日,省级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主任办公会议讨论研究,10个特色小镇被确定为省级示范特色小镇。

至此,虽说特色小镇概念已逐渐升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特色小镇并没有像现在这么炙手可热。真正让特色小镇“火”起来的,是今年7月底的三部委《通知》,和各省市关于建设特色小镇消息的狂轰滥炸。

培育千个特色小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以下简称“三部委”)联合发出的《关于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不断提高建设水平和发展质量。

根据《通知》,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三个坚持”,即坚持突出特色、坚持市场主导、坚持深化改革。坚持突出特色,就要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发展特色产业,传承传统文化,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防止千镇一面,防止一哄而上。坚持市场主导,就要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政府重在搭建平台、提供服务,防止大包大揽,同时要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依据产业发展确定建设规模,防止盲目造镇。坚持深化改革,就要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力度,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创新规划建设管理和社会服务管理,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打造创业创新平台,发展新经济。

对特色小镇的培育,三部委提出了要有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要有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要有能够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要有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要有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5点要求。

《通知》一经下发,就引起了各省市的巨大反响,仿佛压抑已久的对特色小镇的向往同时爆发,一时间,网络上充斥着各省市关于建设特色小镇的计划。

特色小镇的“爆红”也让人们对特色小镇有了大概的了解,同时也有不少网友提出了自己的担忧与质疑:这样大张旗鼓的建特色小镇,真的有用吗?

特色小镇是一块“热豆腐”

据了解,浙江、江苏、河北、广东、山东等省市已经纷纷提出了打造特色小镇的计划,其中浙江先行一步去年就已经启动特色小镇建设,共有两批79个小镇被列入名单。

到2015年底,江苏提出计划通过“十三五”的努力,打造100个左右特色小镇。今年5月,南京市发改委农经处表示,南京将用3年时间打造一批特色小镇。

日前,天津市政府办公厅发布《天津市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推动方案》。根据该《方案》,到2020年,天津市将创建10个市级实力小镇、20个市级特色小镇。

广州目前也已编制了《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计划先期创建30个市级特色小镇,为其提供用地扶持、资金扶持、产业扶持和人才支持。贵州省委、省政府同样提出建设100个示范小城镇的战略,建设了一批旅游小镇、白酒小镇、茶叶小镇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

今年8月,河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建设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投资2000亿元培育建设100个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功能叠加融合、体制机制灵活的特色小镇。

除以上省市外,福建、江西、安徽、河南等地也均有动作,都在积极筹划特色小镇的建设。

各省市在近两年争先恐后地筹建特色小镇,仿佛落后就要挨打一般,而有人把特色小镇比做一块“热豆腐”,越是心急越难成功。特色小镇在建设之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观察国外小镇发展历史不难发现,一些闻名世界的特色小镇动辄百年历史,用百年时间不断发展创新,不断积累沉淀,才能取得成功。

“财经大事”微信公众号于曾发文表示,据目前情况来看,很多特色小镇没有围绕产业核心,而是炒作产业概念,在自然环境相对较好的地方去做房地产,与产业基本没有多大关系,连龙头企业也只是想去借风口做资本运作赚利息差。

而《中国民商》记者在走访河北省几个榜上有名的特色小镇建设地点发现,当地的原住民对特色小镇的建设并不是很感兴趣。如果特色小镇想要正式建成运营,对当地人的妥善安置也是不可或缺的一步。特色小镇的打造是新型城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新型城镇化首要解决的就是“人”的问题。

目前,小镇与乡村存在着大量孤寡老人与留守儿童。因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出外谋生计,留下了老人和孩子在家,老人带着孩子干活等景象在乡镇屡见不鲜。一直强调的“以人为本”应首先解决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需要,而非舍近求远。让当地人有活干,有美好环境住,有好日子过,解决好当地“土著民”的生产与生活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

“特色”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特色小城镇建设理当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如今全国各地都在说特色小镇,如何做出“特色”,成为令人担心的问题。

面对日渐火热的特色小镇,如何避免同质化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事实上,三部委《通知》也明确提出了这一担忧,要求坚持突出特色,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发展特色产业,防止千镇一面和一哄而上,并且防止盲目造镇。

一个小镇成功了,相似的小镇就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又如雨后鲜花被市场的现实风雨打落一地。许多失败的案例就因抄袭了个样子,不讲求内涵、照葫芦画瓢不成体系导致。中国城市科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方明表示:“特色小镇要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还要注重对地域文化的挖掘与传承,将文化元素植入小镇风貌建设的各个方面,而不是简单相加,生搬硬拼。”

相关专家表示:“要建的特色小镇,‘特色’就在于产业和文化。一是产业要和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区位条件结合起来,不是别人搞光伏你也搞光伏,别人搞旅游你也搞什么样的旅游。二是文化要有特点。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之间有不同的自然特点,包括建筑业也有当地的特点。只有小镇有特色,才有潜力和价值。”

国内现存的各种古镇、欧式风情街已经数不胜数,但真正被人熟知、被人接纳的寥寥无几。大力发展特色小镇并不是复制粘贴,要在火热的现实中冷静下来,思考怎样才能打造出真正有特色的小镇。

在浙江特色小镇今年的“大考”中,省级特色小镇几家欢喜几家愁。10个特色小镇被确定为省级示范特色小镇,同时有3个小镇被警告,1个被降格为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对象,首现“落榜生”。

特色小镇“落榜生”告诉我们,特色小镇不是一块一劳永逸的招牌。特色小镇不能“争个帽子睡大觉”,更不是政策的“避风港”。特色小镇不是一个筐子,不能什么都往里面装。很显然,极少数领导干部由于不懂特色小镇的真正内涵,习惯性地把它当做了口号或标签。

特色小镇的灵感来自于国外小镇,如瑞士的达沃斯小镇、美国的格林威治对冲基金小镇、法国的普罗旺斯小镇,产业富有特色,文化独具韵味,生态充满魅力。从国外成功案例来看,“小镇”虽小,却是大载体,有些资源稀缺和需求特定的特色小镇,关键是做强特色和提升品质,并不需要或较少需要其全面的可扩展性。

中国小城镇众多,历史渊源和地区文化资源各具特色,开发建设中如若一味追求大城市的商业模式和形式,只能造成小城镇缺乏特色、在市场差异化竞争中败北,因此小城镇开发之前,需要着重挖掘城镇地区文化,传承、保护和整合文化内容,规划建设地区文化品牌。

围绕特色产业,特色小镇不仅要促进三大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业间的协作,还要实现特色产业内部与创新要素的融合发展。很多历久弥新的经典产业,承载着浙江悠长的文脉,恰恰是特色小镇融合发展的最佳载体。

特色小镇要降温

特色小镇打造的政策不仅得到了各级政府积极的响应,还得到了民间投资者的关注。在这纷繁的景象背后,有必要深思和理解特色小镇打造的真正内涵。

特色小镇今天的火热并不是昙花一现,而是在持续酝酿发酵后的一次井喷。但值得注意的是,对投资者来说,井喷现象并不是一个好的信号……日前,有人对特色小镇建设能否引入PPP模式做了可行性研究,认为未来资金约束是特色小镇建设的最大瓶颈,而引入PPP模式是解决资金问题的最佳选择。通过PPP模式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本,既可减轻政府负担,还可以拓宽融资渠道,实现政府和社会资本实现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政策导向上来看,特色小镇采用PPP模式都极具可行性。因此,特色小镇采用PPP模式运作,一方面能够让特色小镇PPP项目获得较为充足的社会资金,以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另一方面,利用民营企业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技术能够使特色小镇的未来经营,更加优质高效。

但是,民间资本的进入,一定是面临较大风险的。

财新网专栏作家崔丽君于9月8日发文表示:“特色小镇的打造应考虑适当的经济规模。打造初衷并非为了打造成千万人聚集的名胜旅游地,而是为了更好寻求小镇经济发展动力,激发小镇经济发展活力。‘每个小镇投资几十亿’的投资招商意义何在?小镇真存有那么大规模的经济发展总量?对未来经济规模的误判不仅会浪费大量投资资源,还会适得其反,变成第二轮的死城空城。”

南开大学教授、现代旅游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石培华指出:“现在投资是要面临一定风险的,如果小镇找不到特色的定位,没有商业模式支撑不能持续,一阵风过去后最后又会变成空城鬼城。”

打造“特色小镇”如果一味追求大规模投资,大规模人工造城,最终伤害的只会是当地经济的发展。忌攀比投资规模,投资第一并不意味着回报也第一。

特色小镇任重而道远

2015年特色小镇刚刚出现在公众视野的时候,就引发了学界热议,这条看似无限光明的道路实则遍布荆棘。成功案例摆在眼前,既要吸取经验,又要摆脱束缚、避免同质,特色小镇之路还很漫长,需要步步为营去探索。

经济学家济时彦早在2015年初曾发表《建设“特色小镇”要力戒行政化》一文,文中指出:“搞好特色小镇的根本一条,就是千万要摒弃‘政府主导’的习惯性思维,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然后才能也只能在此基础之上,‘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文中还直言:“可以想见的是,一旦染上行政化的恶习,十有八九又会变味,最后成为权力盛宴上的一道新菜、劳民伤财的一场闹剧。”

区域经济研究学者刘亭同样发文指出,特色小镇的建设,需要摒弃行政化的思维定势、运行惯性、路径依赖和体制束缚,走出一条不同于传统粗放增长旧模式和全能政府旧体制的新路。唯此,我们才可能把这件新常态下要办的大好事,名正言顺地办顺、办成、办好!

至今年7月,三部委下发的《通知》中基本原则第二条明确提出,坚持市场主导。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政府重在搭建平台、提供服务,防止大包大揽。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依据产业发展确定建设规模,防止盲目造镇。

从世界城镇化发展规律看,当城镇化率达到30%时,城镇化起步加快发展;达到50%时,进入快速发展期;达到75%时,进入平稳缓慢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也是城镇化发展重点从数量提高向质量转移的关键阶段。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下滑,今年第三季度GDP增速6.9%。从经济数据分析看,整体经济运行仍是下行压力较大,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呈现下行走势。在消费和进出口短期难以有效改观的情况下,要发挥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以城镇化带动投资。长期以来,小城镇是投资的薄弱环节,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巨大,要把建设特色小镇作为新一轮投资的重点。以特色小镇稳定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

小城镇有其自身的生命力和特色,有极强的人口聚集和市场发育能力。小城镇具备土地费用低、投资门槛低、交易成本低等优势,聚集了大量中小企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经济组织,创业和就业潜力巨大。特别是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战略,各地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小城镇和特色小镇建设,为全民创业就业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此外,小城镇的落户条件和生活成本低,有利于农村转移人口就近就地实现城镇化。人口向小城镇聚集,可以避免高房价、交通拥堵、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大城市病”。加快特色小镇建设,让城市公共服务向小城镇和农村延伸,解决小城镇和农村住房、养老、教育、医疗等社会服务问题。通过特色小镇发展,拓宽城乡居民收入渠道,改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从根本上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进而以特色小镇改善民生。

总结来看,特色小镇之路本没有错,或许是这次地方政府的反应过于迅速、热烈,导致各色关于建设特色小镇的通知、意见、公告让人们有些措手不及。特色小镇目前来看还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因此网民们的观点显得比较激奋,认为如此大张旗鼓地建镇有点“大跃进”的味道。

小镇承载了地方经济适应新常态的发展使命,承载了地方产业的发展前途,并将成为创业创新的主战场。特色小镇的定位,必须真正体现“特色”二字,从小镇已有的发展资源着手,做出适宜的产业规划,以务实的态度推进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各级政府提出的计划基本是在3-5年内,相信当特色小镇冷静下来的时候,当设计者们把“特色”二字真正消化的时候,3-5年后我们或许能将今天的措手不及转变为眼前一亮。

链接:

国外特色小镇案例

瑞士达沃斯小镇

达沃斯位于瑞士东南部格劳宾登州格里松斯地区,靠近奥地利边境,为阿尔卑斯山系最高的小镇,海拔1529米。宁静的山镇坐拥在高山积雪、茂盛山林和山谷湖水间。小镇人口约1.3万人。从最近的机场(苏黎世机场)到达沃斯,汽车2.5个小时、火车3个小时的行程。

达沃斯小镇的成功,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和自然景观,独具魅力的人文生态和文化积淀,世界经济论坛以及众多高质量的国际会议、体育盛会在这里举行。更得益于独具匠心的经营管理和市场运作,并能够提供持续的优质服务。

达沃斯小镇定位

著名疗养地

阿尔卑斯地区空气最洁净的地方,是欧洲著名的疗养圣地,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小城。20世纪初这里设立了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所,奠定了现在宾馆业发展的基础。尤其是呼吸器官有问题的病人,多会选择达沃斯作为调养身体地点。

运动度假胜地

体育盛会:20世纪起成为国际冬季运动中心之一。一年四季都有着不间断的各项体育赛事。

滑雪胜地:世界十大滑雪胜地之一。“欧洲最大的高山滑雪场”,电缆车可达海拔1530-2610米的滑冰运动场。达沃斯的滑雪场分为7个部分,其中帕森地区是最大也是最受欢迎的滑雪场;毗邻的克罗斯特滑雪场是英国皇室的最爱。拥有欧洲最大的天然溜冰场,冬天还可以在此滑雪、滑冰,进行丰富多彩的活动。

国际会议集中地

世界经济论坛举办地,众多国际会议集中于此。

达沃斯小镇发展历程

19世纪:疗养地,健康度假村,医院众多

最早达沃斯是靠空气出名的。19世纪时肺结核还是不治之症,到此寻求政治庇护的德国医生亚力山大,发现达沃斯因为海拔高,四面环山,空气干爽清新,对保健有极大的帮助,也是肺病患者最佳的疗养地。达沃斯因而也被称为健康度假村。当时城里的医院鳞次栉比,今天当地的很多酒店就是由医院改建而成的。现在达沃斯在医学界的地位不减,每年仍有不少国际医学大会在这儿举行。

1877年:欧洲最大的天然冰场建成

欧洲最大的天然冰场在达沃斯落成,世界级的选手都在这里训练。此外,达沃斯还有一座冰雪体育馆,每年这里的国际赛事不断。

1900年后:发展休闲旅游,完善休闲、体育运动设施建设

达沃斯建设了许多相关设施:世界第一条雪橇道、第一条滑雪索道、第一个高尔夫球场等等,并不时根据需要进行改变,一直是阿尔卑斯地区旅游的先驱。冬天旅游旺季的发展也完善了夏季旅游,达沃斯很快成为一个全年旅游胜地。

1969年:达沃斯会议中心建筑部分建成

这是达沃斯开拓新领域的重要一步。从那以后,达沃斯使世界知名会议在这里安家。其中最著名的是世界经济论坛(WEF)年会,自1970年以来都在达沃斯举办。

美国格林威治对冲基金小镇

美国格林尼治镇是康涅狄格州西南部的一座城镇,它位于长岛海峡上,在纽约州边境附近,为纽约北部的住宅卫星城镇,距纽约40公里,总人口约5.9万。它是一座隐秘的对冲基金之都,被喻为“对冲基金大本营”。

这个面积仅174平方公里的地方,是大约380多家对冲基金总部所在地,管理的资产总额超过1500亿美元。全球350多只管理着10亿美元以上资产的对冲基金,有近半数公司把总部设在这里。

其中包括管理65亿美元资产的多战略对冲基金FrontPoint、管理逾100亿美元资产的LonePine以及克利夫·阿斯内斯掌控的190亿美元资产的定量型基金AQR。

格林尼治成为全球领先的对冲基金中心之一的地位,不仅归功于优越的环境、明信片般的美景、丰富的停车场和游艇泊位、大量的设计师商店,还包括康涅狄格州有利的个人所得税税率、毗邻纽约市的区位优势、与日俱增的对冲基金配套工作人员,都是格林尼治对冲基金小镇发展的有利因素。

由于毗邻纽约金融市场,对冲基金行政管理人员、技术提供者、大宗经纪商、对冲基金的基金以及其他配套职能,都相继在此开设业务。

据统计,格林尼治所在的康涅狄格州,就业人数从1990年至今增长了两倍。而在2万多个投资类岗位中,近半数(约1万个)来自对冲基金和私人股本公司。

成功因素

格林威治经过几十年的自然发展形成了目前的规模,可以说它是自发形成的,但是也有过政府的因素在里面。

税收优惠

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对冲基金非常厉害,远远超过中国香港,为什么没搞起来呢?因为它的税收非常苛刻,日本人好像有意要把对冲基金赶出去一样,最后对冲基金都移到新加坡等地去了,日本的对冲基金现在近乎销声匿迹。

沿海地区,网速快

对冲基金聚集区要放在沿海地区,因为网速非常重要。现在都是拼毫秒级的,网速差个几秒就是很大的劣势。沿海离海底光缆比较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

毗邻纽约市,经济发达

离金融中心近,因为牵涉到银行的兑换。它周边的经济一定要发达,对冲基金的客户希望所投资的基金离他们不要太远,所以对冲基金的基地建在穷乡僻壤是不行的,周边一定要是一个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良好的生活环境

格林威治城都是豪宅,非常漂亮,风景如画,而且非常安静,优越的环境、明信片般的美景、丰富的停车场和游艇泊位、大量的设计师商店。

生活设施

对冲基金基地的生活配套设施非常重要,因为交易员压力非常大。所以对冲基金园区一定要有娱乐设施、健康健身设施,同时最好有心理诊所。对冲基金聚集的地方物价和房价是非常高的,配套生活设施的建设也需要尽量照顾到小基金或者刚刚起步的基金的生存状况。

图说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