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经济 >

2.5万大军500亿P2P业务规模 宜信资金池悬疑

来源:时间:2014-06-03

2.5万大军500亿P2P业务规模 宜信资金池悬疑。

2.5万大军,500亿P2P业务规模,总业务涉及小额信贷、财富管理、信用评级、担保、融资租赁、私募基金、理财代销,这不输于一家中小“银行”。8周年的宜信依然向外界隐藏了自身的关键数据,风控、盈利、坏账。这一次,它必须面对市场。

5月15日夜晚,唐宁早早出现在宜信8周年庆祝晚会上。随后,唐宁的8周年寄语风传网络。在寄语中,他一如既往只谈发展和理念。

这个8周年对于宜信而言,是一个微妙的时刻。接二连三爆发的坏账风波把宜信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截至目前,宜信在全国120多个城市20多个农村地区设立网点,员工总数超过25000人。宜信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其P2P业务规模促成交易额达500亿元。

2.5万大军,500亿P2P业务规模,总业务涉及小额信贷、财富管理、信用评级、担保、融资租赁、私募基金、理财代销,这不输于一家中小“银行”。

然而,对于这个如此庞大的金融航母,掌舵人唐宁从来对于数据和模式讳莫如深。宜信的风控、盈利数据、坏账数据也并不透明,其资金池模式更是饱受市场质疑和诟病。

宜信藏得很深,但这一次,它不得不面对市场了。

风险事件频发

宜信似乎正掉入了一个被称为“危局”的舆论漩涡。

激起漩涡的石子,是宜信在东北开展的三个房地产相关项目。

4月8日,有爆料人向媒体反映,宜信东北地区地产项目的8亿元贷款已出现问题。这8亿元的坏账中,贷款主体已经遭到多起诉讼,宜信即使申请资产保全,也很难追回全部欠款。而这部分坏账的抵押物都是东北四线以下城市的烂尾楼。

对此,4月13日宜信CEO唐宁通过内部公开信澄清,宜信在东北开展的房地产相关业务只有三个项目,共计2.64亿元额度,项目运作均正常。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东北项目问题爆发3天后,又有媒体曝出,即将于下月到期的杭州某商业地产项目,也存在潜在的逾期或坏账风险。

尽管宜信一再澄清,在宜信财富一年接近500亿的资产配置中,只有13.1%的资金配置到了各种房地产项目上,且有超值的抵押担保,但仍未打消市场疑虑。

围绕宜信一桩桩坏账风波的背后,实际是对宜信P2P模式的担忧。其独创的债权转让模式太容易让外界产生“资金池”的联想。

早在2013年8月13日,在互联网大会上,央行[微博]副行长刘士余就曾警示P2P平台的道德风险以及操作风险,并直接指出,线下P2P如果脱离了平台操作功能之后,就会演变成资金池,成为影子银行。业内认为刘士余直指宜信线下P2P模式。

今年年初,P2P的监管归口为银监会,有消息称,相应的P2P监管细则正在制定之中,而宜信出现在了监管部门召开的各种P2P行业研讨会上。

近期,华融普银山东高速(600350,股吧)项目延期兑付事件仍在继续发酵。投资者反映,宜信业务员在代销产品时并未通过公司渠道。

宜信接受理财周报采访时表示,“最近一段时间关于宜信的风险报道一方面并不是关于宜信的P2P业务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只是集中在个别的一两个项目上,并不存在风险发生的频率在增大的情况。”

宜信版P2P模式

宜信的P2P模式,得从宜信第一笔P2P业务说起,当时唐宁还仅是一个天使投资人。

8年前,唐宁所投资的培训机构中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许多学员和家长提出,培训费能否采取分期或先培训后付款的方式支付,但当时金融环境下,金融机构并不能为无抵押无担保的学员提供贷款,唐宁随即拿出自己的钱“试试”,后来学生按期偿还了债务。

此时的借贷还仅是普通的民间借贷而已,如果就此打住,也就没有了后来的宜信P2P模式。

唐宁察觉到了投资价值,随即和达内、新东方等培训机构合作,扩大了借贷规模,后来又引进了债权转让的方式,出借人发生了拓展,借贷能力进一步延展。

此时唐宁的借贷模式正是宜信最初的P2P模式,即“纯线下+债权转让”模式。

基于这种模式,宜信从2006年成立开始,就不断地拓展和布局线下渠道,其线下网络的高速扩张也带来了其P2P业务规模的迅速做大。据宜信提供给理财周报的数据显示,宜信目前的P2P业务规模也促成交易额500亿元。

宜信最初的一批客户群即是职业培训的大学生,这也是至今为止宜信P2P业务四类主要客户群体中的一类,另外三类客户群体分别是小微企业主、工薪阶层和农民。

但,如今宜信的模式已经和成立之初有所不同。

目前,宜信的资金端不仅可以对接个人,也可以对接信托、银行等机构。在原有的P2P模式的基础上已经衍生出了信托对个人、银行对个人的B2P等新模式,出借人已不仅仅限于个人。

从2011年开始宜信与中航信托合作,其发行的“天宜小额贷款结构化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查询信托产品)”和“天惠信贷及车贷结构化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正是宜信创新后的B2P模式。

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上述两种信托计划已经分别发行了29期和24期,每一期都包含从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不等的不同期限产品,最低门槛为50万元。

“P2P只是一个工具,以后机构作为资金来源的方式也会越来越多,宜信与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都有进一步合作的可能。”日前,唐宁在接受理财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从2012年开始,宜信原有的P2P业务板块被更名为普惠金融业务,该业务板块包括了宜人贷、宜农贷、宜车贷、宜学贷、宜信租赁、信翼计划、小微企业信贷服务中心等P2P业务品类。

对于宜信来说,近年来其模式上还有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互联网化,但宜信线上营销渠道的形成并没有改变宜信依赖线下的P2P模式。

截至目前,宜信的业务物理网络已经分布于全国120多个城市以及20多个农村地区,员工总数远超过25000人,相当于三年前的两倍规模。

唐宁也曾经明确表示,“国内线下审核数据更为有效,线上所得数据仅能作为一种增信手段。”而宜信分布于全国各地的员工最为主要的任务依然是投资端和理财端的营销。

资金池质疑

不可否认的是,唐宁所创立的债权转让的P2P模式使得宜信在创立之初能够迅速获得市场,并在2008年后得以成倍扩张,宜信模式所撬起来的P2P市场规模或许远不止其所对外宣称的上百亿元。

但也正是这一债权转让的模式让宜信长期以来很难摆脱“资金池”的质疑。

就具体运作流程而言,宜信的债权转让模式即为唐宁先将资金借给借款人,随后对债权在时间上和金额上进行拆分,再以理财产品的方式通过线下庞大的营销团队找到最终的资金出借人也就是投资者,从中赚取息差或手续费。

唐宁还曾被戏称为中国累计放贷额度最大的个人。

很显然,宜信的债权转让模式正是完成了一场类似资产证券化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中发生资金池的可能性成为长期以来市场关注的焦点。

在唐宁看来,宜信只是把一笔已经生成的债权细分之后进行的转让,并不涉及资金池。

“新出借人把既有出借人和借款人已经生成的债权买走,依然形成了新出借人与借款人‘一对一’的债权关系,原出借人并不承诺到期后借款人一定还款,也不保证本金和利息。”唐宁曾对记者解释称。

虽然一直以来,宜信和唐宁都矢口否认资金池的存在,但市场对于宜信的质疑并没有消失,对于投资与借出是否真正完全匹配,风险在债权转让时是否完全隔离依然心有疑虑。

“这种模式相比于完全的线上模式更需要很强的自律性和高度的信息透明,否则很容易滋生资金池或影子银行。”一位P2P公司的负责人分析称。

据该负责人介绍,目前国内共有至少1500家P2P公司,但主要分为三种平台模式:最为普遍的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平台模式,另外两种分别是以拍拍贷为代表的纯线上的小额借贷平台和纯线下+债权转让模式的宜信P2P模式。

“债权转让的模式确实可以提高P2P平台整体的收益,可以提高借款人借款的效率,但在这种情况下,平台是否能够完全按照期限、金额进行切分,同时风险信息透明,前期风控尽责是关键所在。”一位银行业的资深人士分析称。

在宜信看来,市场上所存在的一些质疑是对宜信的业务模式不充分了解的臆测,债权转让过程中不涉及任何资金池或期限错配。

相比于以前,目前宜信的官网已经很少看到债权转让的项目。记者从宜信方面也证实其债权转让的P2P模式的业务占比正在下降。

“债权转让模式是宜信发展过程中逼出来的创新,也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最符合实际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而且合法合规的业务模式。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成熟,电子签名技术被日益接受、互联网的使用日渐普及,宜信从几年前就开始积极研发使用电子签名技术进行借贷双方的直接签约,目前这种模式已经在宜信的业务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份额。”一位宜信公司的负责人对此解释称。

高收益率背后的坏账风险

2013年,P2P行业出现许多提现困难、倒闭甚至跑路的案例。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国内共有75家P2P平台出现问题,其中经营不善导致的提现问题占到80%,跑路平台和欺诈平台超过15家。而今年一季度内,又有超过20家P2P平台爆出问题。

在业内人士看来,高利息意味着高风险,也意味着高的坏账。正因为高收益回报的可能,才使不少P2P公司敢冒风险,同时产生坏账的风险被放大。

一直以来,拥有近3万线下团队的宜信,其模式的收益率是否能够覆盖成本备受关注。

曾有消息称,通过宜信平台借款,借款人有时会付出高达30%以上的实际成本,但由于宜信收取的服务费,债权转让服务费以及风险保证金的原因,投资者所得到的收益率并不高,一般在10%左右。

据上述宜信的负责人称,目前投资人在宜信平台上进行出借,年化收益率大约在10%左右,宜信向投资人收入服务费用,根据投资人在平台上进行借贷的资产规模不同,收取的服务费比率在0-2%左右。

同时,宜信对于借款人也收取相应的服务费,根据不同的客户人群和风险定价,宜信收取的服务费,债券转让服务费以及风险保证金等费率取得的服务费每年在1%-12%之间。

唐宁在今年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过去的两年宜信已经实现了盈利。在此之前,宜信支撑扩张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唐宁的自有资金和两轮融资。

2010年,国际顶级创投机构凯鹏华盈曾对宜信进行了千万美元的战略投资。一年后的2011年5月,宜信的A轮融资中再获摩根士丹利、凯鹏华盈等机构3000万美元的投资。

根据宜信提供的数据粗略估算,通过宜信平台融资的主体一般的融资成本也在13%以上,最高接近30%也并非不可能。

“目前,行业内平均借款成本也在20%左右,15%以下的很少,25%以上的相对很多。”一位P2P公司的负责人称。

如此高成本融资背后的真实坏账率问题又是多少呢?宜信又是多少呢?

据了解,2012年前后,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曾对宜信的财务状况出具过审计报告,显示其坏账率仅为0.7968%,远低于同期业内公认的2%-3%的行业水平,更低于信用卡1.5%的平均坏账率。宜信的这一坏账率水平并不被市场所接受。

今年以来,就曾有消息称宜信坏账率超过5%,局部坏账率高达15%。

宜信对于这一消息并不认同。对于其坏账率的具体水平,宜信方面对理财周报记者回应称,“目前整体不超过3%,随着不同的客户群体会有所区别,但整体的风险情况表现平稳。”

宜信的风控逻辑

对于外界来说,宜信的风控体系更为神秘。

不久前,唐宁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透露称,宜信已经投入了上亿元建立风控体系,包括信息系统和人员建制。

实际上,包括宜信在内的整个P2P行业至少目前都必须面临信贷技术的重重难题:在无抵押不担保的前提下,解决小微、个人信用缺失、信用评估的问题。

据理财周报记者了解,宜信的整个风险管理环节基本分为信贷业务拓展部门、贷审风险管理部门、贷后管理部门等三个层级。

信贷业务拓展部门主要负责客户的开发和资料的收集,对客户进行身份认证及做好风险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之前,唐宁接受理财周报的采访中也曾提及,过去8年间,宜信创新最多、模式最为多样的即是前期的尽职调查环节。

在小微业务中,宜信当地的信贷员会走进小微企业主的场所,和小微企业主攀谈两三个小时,帮助他评估自己的现金流,做信用判断。而近年来采用的信贷工场模式则是利用大数据,在宜信已经积累的百万客户数据的基础之上做决策引擎、评分卡、大数据的分析模型。

作为中台的贷审风险管理部门一方面负责风险数据分析、建模,进行实时的数据监控,系统维护,制定相应的审批政策与审核标准,同时还负责具体的贷审运营工作。

另外,贷后管理也是非常重要一环。贷后管理部门负责风险预警、逾期客户催收等,具体该部门利用量化工具,密切关注客户的还款行为,结合数据模型开发客户的行为评分模型等,制定不同的催收策略,以及进行资产组合的风险预警管理。

对于宜信来说,除了信用风险、系统性风险外,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风险需要严控,那就是道德风险。

日前爆出的山东高速项目营销员“飞单”的案例正是宜信体系内暗藏道德风险的一个佐证。一个近3万人的团队来说,如何防控道德风险或许比信用风险、系统性风险的防控更为艰难。

“培养一个理财顾问并不容易,从前期培训到后期接触产品线,并不断地跟踪培训,至少需要花1-2年的时间,我们花那么多心思,到今天成熟的理财顾问才有几十个。”北京一家中型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产品经理表示。

据宜信介绍,目前宜信财富在全国40多个城市拥有千余名资深理财顾问。而第三方财富管理的行业龙头诺亚一轮精兵简政后,理财师已经缩减到500余名,削减掉了一大批不下单的理财师。

转型财富管理

目前,宜信已经完全不再是纯粹的P2P公司。宜信的双线业务结构中,一部分是普惠金融下的P2P业务外,另一部分则是近年来极力推介的财富管理业务。

在宜信对外的推介材料中,也明确地提出,“宜信致力于为100多万高成长性群体和大众富裕阶层提供普惠金融和财富管理服务”,如此表达已脱离原来的P2P公司的定位。

2014年4月中旬,宜信联合福布斯中文版发布了《2014中国大众富裕阶层财富白皮书》,这是宜信连续两年发布针对财富管理的报告,按照计划,将从5月底开始陆续在厦门、深圳、武汉三地举办白皮书的解读会,足见宜信进军财富管理行业的殷切之心。

尤其今年以来,宜信对其财富管理的物理布局的拓展正在逐渐加快。

2014年5月17日,宜信在上海舜元企业发展大厦又成立了一家财富管理中心,两个月前,宜信财富上海分公司港汇财富中心成立,定位于为上海乃至华东地区的高端客户提供全方位、个性化为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服务。

据理财周报记者了解,截至目前,宜信财富已经在全国40多个城市设立了分公司,业务范围覆盖了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等主要区域的大城市。

“宜信财富的迅速布局主要得益于宜信原有的P2P业务网点,甚至可以由原来的P2P业务网点直接转型财富管理,布局的速度不是问题。”一位接近宜信的行业人士称。

据宜信方面称,目前,宜信财富已经拥有了信托、基金销售以及区域性保险(放心保)代理销售的牌照,其理财产品覆盖了固定收益类、基金、股权类等产品。

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在宜信财富管理板块内,其理财产品已经包含了宜信宝、月息通、月满盈、宜信基金、宜信保险、信托等多种产品。

宜信对于转型财富管理的说法并不认同,在宜信看来,其由P2P到综合财富管理更像是一种提升。

“其实,财富管理从一开始就存在,只是当时只聚焦于P2P业务的出借人。”上述宜信的负责人也坦言称,在接下来的财富管理发展过程中,产品的开发、风险的管理、投资者教育以及更好地发展综合财富管理的理念都是我们所面对的挑战。

第三方财富格局待变

在第三方财富管理领域,诺亚财富是公认的龙头老大,能与之抗衡的则是恒天财富,后起之秀则以大唐财富、钜派投资为代表。

“一年前,宜信在我看来就是一个做P2P的公司,跟诺亚完全是两个领域,宜信相当于它伸手去撮合两边的资金需求,而诺亚则是相当于开了一个商场,信托、PE产品分放在货架上卖,而不是去找基础资产。”一位接近诺亚财富的人表示称。

但如今,财富管理行业已然发生了变化,不仅宜信以跑马圈地速度进入,而且诺亚财富也开始转型。

据了解,在2011年诺亚旗下的歌斐资产成立后,诺亚便开始向资产管理领域倾斜,诺亚原本的代销模式弱化,而走向上游的产品开发。而恒天的重点仍然重在资金募集方面,即代销业务是重点。

对于宜信的闯入,第三方财富管理行业似乎并不在意。

“宜信的进入并不会给现有市场形成冲击。这个市场很大,产品很多,项目也很多,大家都一起做,细分方向也不一样,交集不多,可以共存。”一家华南的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的高管认为,

上述接近诺亚财富的人士也表示,宜信和诺亚针对的客户群不同,不存在争抢客户的情况。“诺亚针对的借款方是机构,是大的开发商企业,销售额前50优先做,销售额排名50到100的要挑项目,诺亚相当于做金字塔尖上的标的资产,而据我了解宜信主要还是针对个人客户。”

据记者了解,相比而言,宜信的财富管理定位还是不同于其他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其主要定位于可投资资产在10万美元到100万美元之间的大众富裕阶层。

“我们关注的客户群上和诺亚等机构存在一定的差别。在产品方面,宜信自身的P2P业务就提供了非常优秀的理财模式给我们的财富客户,也是我们区别于其他第三方理财机构的重要方面。”上述宜信的负责人称。

在该负责人看来,宜信的财富管理业务是基于原有P2P业务的提升,在发展P2P业务的投资人的过程中,宜信已积累了大量对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和财富管理的流程和能力,宜信过去几年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也证明了具备这方面的能力。

但在上述高管看来,“尽管宜信近几年转型尝试财富管理,但宜信身上的大标签仍是P2P,财富管理标签并不鲜明。”

热门推荐

图说财富

最新报道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