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专题 >

马蔚华:互联网金融颠覆不了商业银行!

来源:时间:2014-05-27

马蔚华:互联网金融颠覆不了商业银行!。

编者按,5月22日,永隆银行董事长、招商银行前行长马蔚华在中欧商学院“大师课堂”上发表演讲,详解“互联网时代下的金融创新”。

谈起“创新”一词,我首先想到的是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教授塔勒布所著的《黑天鹅》一书。所谓“黑天鹅”,是指那些根本不可能存在的事物,因为欧洲人曾坚信天鹅都是白色的,但这一信念随着第一只黑天鹅的出现而崩溃。塔勒布认为,现代世界恰恰是由那些极端的、未知的和非常不可能发生的“黑天鹅”事件所主导的。《黑天鹅》一书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即不确定性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人类所处的是一个不确定性的社会环境。塔勒布强调指出,面对不确定性环境,人类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可以进行有效的管理,否则,就会被一只只“黑天鹅”所打倒。

那么,如何对不确定性进行有效管理?管理大师德鲁克指出,“不确定性中包含确定性,未来既是不可预测的也是可预测的。不可预测的是未来的精确图景,可预测的则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也就是说,面对不确定性的经营环境,企业要主动求变而不墨守成规,勇于创新而不消极对待;但企业的变革创新不是盲目的、无序的,必须符合时代发展的基本趋势,符合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符合市场客户的本质需求。这就是不确定性背景下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

对金融机构而言,所谓的创新就是金融创新。而说起金融创新,不能不谈到华尔街。华尔街长期以来是世人瞩目的焦点,人们对它抱有一种爱恨交加的复杂情绪。对于华尔街,我比较赞同几年前曾热播的一部央视纪录片《华尔街》所宣传和叙述的主题,即华尔街创造财富的力量远大于其破坏财富的力量。一方面,由于华尔街贪婪、逐利的本性,不断引发金融危机,对财富造成了破坏;另一方面,华尔街是撬动美国经济的杠杆,从美国的独立战争到南北战争,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从19世纪末美国工业化进程到20世纪末新经济转轨,华尔街在美国不同的历史时期承担了不同的历史使命。

从某种意义上讲,华尔街创造了现代美国。华尔街创造财富的秘诀就在于不断创新。一位华尔街的金融高管曾经说过:“跟着客户的需求走,迅速转型,一直是华尔街长盛不衰的秘密。华尔街永远不会死去。”从资产支持证券到货币市场基金,从浮动利率债券到远期利率协定,从外汇期货到货币互换,从利率掉期到各式各样的信用衍生品,可以说,正是金融创新促成了华尔街金融财富的快速增值,并催生了花旗银行、摩根大通、高盛等金融巨擘。

作为我国银行金融业的一份子,招商银行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发挥金融创新的原动力作用。下面我想从招行的创新实践谈起,逐步展开今天的话题。

招行27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

作为中国境内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招行1987年4月成立于深圳,成立27年来,招行艰苦创业,从当初只有1亿元资本金、1个营业网点和30余名员工的小银行,发展成为了目前资本净额超过3,000亿元、资产总额突破4万亿元、机构网点超过1,000家、员工超过5万人,在上海和香港两地上市的全国第6大、全球第44大商业银行及世界500强企业。

进入新世纪以来,截至2013年末招行净利润和股东权益分别增长了超过93倍和68倍,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42%和69%,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年均分别达0.8%和19%,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增长均超过21倍;不良率下降至0.85%,拨备覆盖率上升至268%。招行现已成长为中国境内最具品牌影响力的商业银行之一。在金融危机的特殊背景下,招行曾被波士顿咨询公司评为净资产收益率全球银行之首,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市净率全球银行之首、品牌价值增幅全球第一并入围中国世界级品牌,荣膺《亚洲华尔街日报》中国最受尊敬企业第一名。同时,还获得了《欧洲货币》、美国《环球金融》、英国《银行家》等权威媒体和机构授予的“中国最佳银行”、“中国最佳零售银行”、“中国最佳私人银行”等多项殊荣。

回顾27年的成长历程,招行之所以发展得比较好、比较快,首先得益于改革开放带来的良好的外部经济金融环境。就自身情况而言,归根结底在于坚持不懈地追求创新。招行始终把创新作为成长的生命线,这源于招行的出身与基因。由于没有政府的背景与厚爱,只有在市场上靠自己的拼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只有做到自身的产品比别人强,比别人好,才能赢得市场,赢得客户;只有坚持不懈地创新,才能赢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具体而言,招行的创新活动主要体现在战略、管理和文化等三个层面。

1、战略创新

“不知未来者无以评判当下,不知世界者无以理解中国,不知宏观者无以处理微观”。银行应善于从未来的、世界的、宏观的视野中来研究和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性变化,在战略层面上比别人看得早一点、变得快一点、做得好一点。招行之所以仅凭借1000家营业网点,却能够连续多次获得国内外权威媒体授予的“中国最佳零售银行”和“中国最佳股份制零售银行”殊荣,创造了令国内外瞩目的零售金融品牌,就是我们追求持续的战略创新的结果。

1995年,招行率先推出第一个基于客户号管理、集本外币与定活期储蓄于一体的借记卡——一卡通,被誉为中国银行卡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截至目前,一卡通累计发卡6,300万张,卡均存款超过1万元人民币,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1999年,招行抓住互联网兴起带来的历史机遇,在中国境内首家全面启动了网上银行——一网通,适应了客户足不出户就能快速、便捷办理金融业务的需求;近年来网上个人银行业务交易量年复合增长率接近100%,电子银行综合替代率超过88%,有效弥补了物理网点的不足。

·2002年,招行基于对中国消费革命趋势的前瞻性判断,推出中国境内第一张国际标准双币信用卡,成功取得了国内市场领跑地位;目前累计流通户数超过1,700万户,境外刷卡额居同业第一,并且提前实现了盈利,被誉为国际信用卡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被哈佛大学编写成MBA教学案例。

同年,我们针对国内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日益高涨的历史机遇,推出了国内第一个面向高端客户的金融理财服务品牌——金葵花理财,在刚刚兴起的个人理财市场上赢得了主动,并开启了细分市场与客户的差异化服务之路。目前招行金葵花客户达90万户,管理客户总资产达到1.65万亿元人民币。

2007年,招行在境内股份制银行中率先推出了顶级金融服务即私人银行,为高净值客户提供以财富管理为核心的专业化一揽子高层次金融服务;私人银行客户数目前已近2万户,年均增速超过30%,管理客户总资产超过4,20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速超过43%,户均资产居于境内同业首位;招行私人银行业务开办三年即盈利,并三度蝉联英国《金融时报》评选的“中国最佳私人银行”大奖。可以说,招行仅用五年的时间就实现了西方银行业耕耘了百年的梦想。

2012年以来,顺应移动互联及移动支付产业蓬勃兴起的历史趋势,招行又积极探索移动金融发展,分别与手机制造商HTC和移动网络运营商中国联通联手发布了“招商银行手机钱包”产品,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与世界最新科技同步的移动支付服务。这是中国境内商业银行在移动支付产业新标准下推出的首款真正意义上的移动支付产品,开创了中国金融业近场移动支付领域的先河。

总之,回顾招行27年来的发展历程,如果不能保持持续的战略领先,如果与其他银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做同样的事情,招行就不一定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

2、管理创新

转型不是简单的业务发展方式的转变,其实质是一场管理的革命。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中国银行业最大的差距不在于产品、服务,而在于管理。不弥补管理的短板,没有国际化管理的变革,银行转型就难以取得成功。而管理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如体制、机制、手段、方法等,但最重要的是管理的理念。有鉴于此,我们一直高度重视管理理念的突破与更新,从实践中总结提炼出了“因势而变、因您而变”、“一三五理念”、“十变”等一系列管理理念,并通过各种形式反复地在员工中进行宣导,使之成为全行上下共同的行为准则。

近年来,随着移动终端、传感器等现代通讯设备的全面普及,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等新型网络应用的蓬勃发展,以及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人类社会正迈入一个崭新的大数据时代。为此,我们提出,要加快实施与大数据时代相适应的管理变革,以大数据技术为利器不断提升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3、文化创新

IBM咨询公司对世界500强的调查结果表明,这些企业出类拔萃的根本原因是具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它们令人瞩目的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根植于其优秀和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为最高层次的管理手段,具有相对独立性;制度可以不断修订,但文化相对稳定,不因企业制度的变化而变化。招行自成立以来一直高度注重企业文化建设,重点围绕“服务、创新、稳健”的核心价值观,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服务文化、创新文化、风险文化和人本文化,进而为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绝的动力。

在招行长期的经营实践中,我的一个深刻体会是,创新只有紧跟市场需求,特别是年轻一代的需求,才能获得成功;而客户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变化,往往引致客户需求的变化。因此,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创新需要与时俱进。就技术的发展变化而言,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智能终端的蓬勃发展,人类正迈入一个网民24小时在线、信息全面互联互通的互联网新时代。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广泛应用,必然带来客户需求的变化,作为银行金融机构,无疑需要主动适应这样的变化及早采取创新应变的举措。

全解互联网金融:发展演进、基本业态与背景动因

在互联网时代,面对新的商业规律和游戏规则,过去的做法和熟悉的管理办法已经不再灵验,所有行业和企业都要随时做好颠覆与被颠覆的准备,于是,加快创新变革变得至关重要。对于金融业而言,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和发展,正是互联网时代下最大的金融创新。

什么是“互联网金融”?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尚无统一的定义。业界之所以对这个词的内涵与外延难以形成共识,根本原因是这个事物尚处于持续的进化与演变之中,传统金融机构与新生互联网力量正处于相互融合之中。当前业内有一种倾向,就是认为只有互联网企业介入金融领域,才是互联网金融;而金融企业使用互联网手段,则不是互联网金融,而习惯性地界定为“金融互联网”。这种单纯地就主体进行划分,习惯性地将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对立起来,其实质意义是非常有限的,因为其人为地排斥了两者融合的可能性。

在我看来,所谓互联网金融,是指基于互联网的金融活动。它不是一种脱离金融本质的全新金融范畴,而是互联网与金融交叉结合的产物。从广义上理解,互联网金融的范畴实质上包括三类:一是互联网企业开展金融业务,这是狭义上的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二是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开展业务,这个很早就开始了,从金融系统的电子化建设到金融业务的电子化受理,再到今天电子化金融商业模式的建立,每一次信息技术的变革,都会带来金融业的变革;三是纯粹的互联网金融,如1995年正式开业、1998年被加拿大皇家银行收购的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以及完全以互联网为平台在线上开展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的美国互联网银行(BOFI)等。

1、互联网企业渗透金融领域的演进逻辑

实际上,IT企业想做金融业务远非今日才开始。上世纪80年代,比尔·盖茨感觉到与其把IT系统租给商业银行使用,不如自己办银行,但这一想法由于受到当时美国银行业公会对美联储的游说而落空。彼时,盖茨的那句名言深深震撼了银行界,“如果传统银行不改变的话,就会成为21世纪一群将要灭亡的恐龙。”如今,互联网企业涉足金融业务已成为热潮,特别是对商业银行的业务进行了全面渗透。

这一渗透历程主要按以下轨迹演进:首先藉由蓬勃兴起的电子商务介入支付领域,在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金和客户以后,逐步向融资领域、财富管理和综合金融服务领域渗透。阿里金融正是上述渗透逻辑的完美演绎者。阿里巴巴在2004年凭借支付宝成功解决了网络买卖双方之间信任度的问题,打入了传统银行垄断的支付市场,取得了网上第三方支付的霸主地位,沉淀了大量的客户及其交易数据;基于对客户数据的深入分析,阿里巴巴找到了一条新的风险管理道路,破解了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同时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降低交易成本的优势,成立阿里小贷公司介入融资领域,并取得成功,目前阿里小贷已累计为70万客户发放贷款1,800余亿元,不良率不足1%,而贷款年利率达到18%-22%,远超商业银行7%-8%左右的利率水平。

与此同时,大量黏性极强的客户,以及客户在交易过程中沉淀的结算资金,为阿里巴巴打开了通向财富管理的大门,2012年,阿里集团推出余额宝,开启了碎片化理财的新时代,目前其规模已突破5,000亿元,用户数超过8,100万,其对接的天弘基金已成长为全球第三大货币基金。

相似的渗透逻辑在国外同样成立。比如美国贝宝(PayPal)。贝宝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在线支付公司之一,于1998年12月创立。2002年2月,贝宝成功上市,并于当年10月被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在线交易平台易贝(eBay)以15亿美元收购。贝宝以提供便捷、安全的支付服务为基础,通过产品创新、并购以及合作等手段奠定了其在支付领域的领导地位。截至2012年底,贝宝业务支持全球190个国家和地区的25种货币交易,用户超过1.28亿人,单美国境内就有超过2,000家实体零售店支持贝宝支付;营业收入规模达55.7亿美元,占易贝总营业收入的39.6%,其中处理支付业务交易额为1,449.4亿美元。通过提供支付服务,贝宝成功绑定了一大批优质的客户资源,并以支付业务服务费和沉淀资金利息为主要盈利来源,提供包括延期付款、买方信贷、信用卡、货币市场基金等在内的一系列金融产品与服务。

分析互联网企业向金融领域的渗透逻辑,其之所以能够介入长期以来银行占绝对垄断地位的支付领域,是市场需求和便捷支付特征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方面,以支付宝等为代表的虚拟账户,较好地解决了传统线上支付长期以来无法解决的“钱货当面两清”的问题,增强了网络交易的可信度;另一方面,借助虚拟账户,第三方支付平台进一步整合了各家商业银行的支付网关接口,成为众多商户和众多银行之间的桥梁,在一定意义上形成了“网上的银联”。这种一站式的接入服务,既具备银行网银安全、稳定的特性,又使银行和商户都避免了一对一开设支付网关接口的高昂成本,以高效率、低成本、支持多种银行卡的优势,满足了一大批银行无暇顾及的小微企业和小型商户的支付管理需求。而互联网企业能够进军融资领域,则是信用数据化的必然结果。信用数据化的核心在于实物抵押演化为虚拟信用抵押,利用信息流、资金流和社交网络的非结构化大数据,破解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完成信用评估和风险管理过程。

2、互联网企业渗透金融领域的基本业态

互联网企业进军金融业务,即狭义的互联网金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业态:

第三方支付

其最早起源于美国1980年代,得益于良好的第基础设施建设,美国的第三方支付业务发展突飞猛进。美国的网上支付,是在发展成熟的线下信用卡和自助票据交换中心建设的基础上延伸到互联网的,它的前提是信用卡和银行支票已经成为美国用户支付线下交易最熟悉的工具。

在国内,目前第三方支付整体业务发展日趋规范。截至目前,共有250余家第三方支付机构获得了央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电商企业、传统行业集团、互联网巨头、电商运营商、独立第三方支付企业等纷纷完成行业布局。据艾瑞咨询报告显示,2006至2012年我国第三方支付企业网上支付交易规模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10%,2012年市场交易规模高达12.9万亿元;预计到2016年,整体市场交易规模将突破50万亿元。

按照业务划分,国内第三方支付平台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一是平台依托型。此类第三方支付平台拥有成熟的电商平台和庞大的用户基础,通过与各大银行、通信服务商等合作,搭建“网上线下”全覆盖的支付渠道,在牢牢把握支付终端的基础上,经过整合、包装商业银行的产品和服务,从中赚取手续费和息差,并进一步推广其他增值金融服务。代表企业包括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支付宝、腾讯集团旗下的财付通、盛大集团旗下的盛付通等。二是行业应用型。此类第三方支付平台面向企业用户,通过深度行业挖掘,为供应链上下游提供包括金融服务、营销推广、行业解决方案等一揽子服务,获取服务费、信贷滞纳金等收入。代表企业包括汇付天下、快钱和易宝。三是银行卡收单型。此类第三方支付平台在发展初期通过电子账单处理平台和银联POS终端为线上商户提供账单号收款等服务,获得支付牌照后转为银行卡收单盈利模式。拉卡拉为其中较为成功的典型。根据拉卡拉公司规划,到2014年底,拉卡拉的网点要达到10万个,商户要达到100万,个人终端要达到1000万。四是预付卡型。此类第三方支付平台通过发行面向企业或者个人的预付卡,向购买人收取手续费,与银行产品形成替代,挤占银行用户资源。代表企业包括资和信、商服通、百联集团等。

移动支付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企业向移动互联网业务模式的不断推进,移动应用商店的快速普及,NFC等近场支付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消费者对安全便捷移动支付的需求增加,移动支付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长。数据显示,2010至2013年,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增速有较明显的下滑,但移动支付市场增速却出现大幅上升的趋势。据来自一家国外咨询公司(JuniperResearch)的研究报告显示,伴随着实体商品销售的远程采购和NFC交易带动,全球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在未来5年增长近4倍,支付金额将超过1.3万亿美元。目前国际移动支付的市场格局依然未定。美国贝宝2013年移动支付的交易额达到270亿美元,已经取得了先机。但谷歌、苹果、脸谱、移动支付公司、银行、运营商等都来抢食,使贝宝难以安然度日。最为典型的是广场公司(Square)的崛起。

广场公司产品的支付原理简单,商家和用户可以免费获得相应的刷卡终端,刷卡费率为2.75%,远低于信用卡刷卡费率,同时由于其良好的便捷性和丰富的增值服务,备受商家和消费者欢迎。2013年广场公司年处理交易规模达200亿美元,预计2014年将超过300亿美元,目前公司估值超过32亿美元,是2009年底估值的70倍。

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上主要有三类参与主体,分别为通信运营商、第三方支付企业,以及银联与银行金融机构。商业模式上也出现三类主体各自主导及合作的多种模式。商业银行目前主要通过和运营商及生产商合作推出支付产品来占领市场,而第三方支付通过开发诸如二维码(腾讯的微信)、声波当面付(阿里巴巴的支付宝移动端)、近端NFC等新渠道培养客户新的支付习惯。2012年移动支付标准确定为中国银联主推的13.56兆赫后,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大大减小,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手机购物、网上银行、手机支付等移动金融相关业务的用户规模增速均超过了80%。其中,手机网上购物的使用率从2011年的6.6%上升至2013年的15.2%,使用人数从2347万上升到6549万;手机在线支付的使用率从8.6%上升至15.5%,手机网上银行的使用率则从8.2%上升至16.9%。

网络借贷

这是指资金借入者和借出者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借贷的“在线交易”。网络借贷的认证、记账、清算和交割等流程均通过网络完成,借贷双方足不出户即可实现借贷目的,而且一般额度都不高,无抵押,纯属信用借贷。

在国外,网络借贷有以下几种模式:一是以美国普罗斯珀(Prosper)为代表的单纯平台中介模式。普罗斯珀成立于2006年,是美国第一家网络借贷公司,会员超过150万,累计借贷额4.08亿美元。借款人可以在网站提起2000-25000美元的借款需求,投资者针对单个借款人最低借款额度为25美元。通过竞标机制来确定利率,通过分散贷款来降低风险。二是以英国悠帕(Zopa)为代表的复合型中介模式。悠帕成立于2005年3月,是全球首家网络借贷公司。其特点在于:划分信用等级、强制按月还款、雇佣代理机构追债等,较好地控制了风险。三是以美国贷款俱乐部(LendingClub)为代表的借贷与社交平台结合模式。贷款俱乐部成立于2007年5月,使用脸谱、其他社区网络及在线社区将出借人和借款人聚合。出借人可以浏览借款人的资料,并根据自己能够承受的风险等级或是否是自己的朋友来进行借款交易。

我国的网络借贷大体可分为两大阵营。一是基于电子商务的网贷平台。除了“阿里小贷”以外,“京东商城”的做法也很有代表性。京东针对供应商和消费者均提供网络融资服务。针对供应商,京东开发设计了供应链金融和“京保贝”两种模式,前者于2012年6月正式启动,该模式下京东不直接进行贷款发放,而是与金融机构合作,通过提供融资信息和技术服务,让金融机构筛选客户并发放贷款,因此京东只是信息中介,不承担融资风险;“京保贝”模式下的风险管理与资金提供则完全由京东一手包办,原理与阿里小贷类似,都是基于对客户交易类大数据的深入分析之上,区别在于“京保贝”运用了银行保理业务的原理,只要贸易项下单据经过验证,可以实现“三分钟放款”。上述两种供应链金融平台的具体服务内容包括应收账款融资、订单融资、委托贷款融资、协同投资、信托计划等,涵盖了采购、物流和结算等多个环节。针对个人消费者,京东推出了“京东白条”,实质类似于银行信用卡消费,额度最高1.5万元,具有30天免息期和相关分期服务,但费率仅为信用卡的一半左右。

二是P2P网络贷款平台。P2P信贷是一种个人对个人,不以传统金融机构作为媒介的借贷模式。它通过P2P信贷公司搭建网络平台,借款人和出借人可在平台进行注册,需要钱的人发布信息(简称发标),有闲钱的人参与竞标,一旦双方在额度、期限和利率方面达成一致,交易即告达成。P2P信贷公司负责对借款人资信状况进行考察,并收取账户管理费和服务费等,其本质是一种民间借贷方式。P2P平台的具体形式有很多,较为主流的主要是以“拍拍贷”为代表的无担保模式和以“人人贷”为代表的有担保模式。在无担保模式下,网络平台不履行担保职责,只作为单纯的中介,帮助资金借贷双方进行资金匹配,是最“正宗”的P2P模式,也是不少国外监管机构唯一允许存在的P2P模式。拍拍贷成立于2007年8月,号称“私人借贷领域的淘宝”,已有200万注册用户,2013年拍拍贷线上交易额突破10亿元,较2012年增长4倍,预计2014年交易额继续超高速增长,达到50亿元。

在有担保模式下,网贷公司不再是单纯的中介,一方面要对出借人的资金提供担保,另一方面也重视贷后资金的管理,同时扮演了担保人、联合追款人的复合中介角色,这种模式的风险控制力度较大,投资风险比较小,而投资收益也相对较低,代表企业有“红岭创投”、“人人贷”等。人人贷成立于2010年,三年多来实现快速发展,2013年平台成交量达16亿元,增长340%,注册用户达到50万户,年末还完成了1.3亿美元的融资,刷新了此前美国贷款俱乐部的纪录,成为P2P领域全球最大的一笔融资。

需要警惕的是,P2P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合规、借款人恶意欺诈、平台风控手段不完善等原因,埋下了不小的风险隐患,特别是不少公司已触及非法集资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两大“红线”,还有不少公司采取违规的资金池模式导致流动性困难而倒闭。据统计,目前全国正在运行中的P2P网贷平台共有400多家,已关闭的平台至少55家以上,分析人士表示年内可能会有上百家机构倒闭。鉴于此,人民银行等管理部门已多次警示P2P领域金融风险,并将其作为互联网金融的重点调研和监督对象,以确保规范稳健发展。

众筹融资

这是指通过互联网为投资项目募集股本金,最早起源于美国大众筹资网站凯士达(Kickstarter),该网站将资金供给者由传统的风险投资者扩展到所有大众个体,从而最大限度地拓宽了资金来源。通过4年多的发展,凯士达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众筹资金平台以及最有效率的募集资金平台之一,参与投资项目的人数已经超过了300万,提交的项目已经有10万个,成功融到的资金为6亿美元。

除凯士达外,全球范围内还有很多成功的众筹融资平台。如2011年创办于英国的全球第一家股权融资网站“群集”(Crowdcube)。“群集”鼓励投资者通过购买处于初创期企业的部分股权来为企业融资,成立仅一年时间就累计为企业筹资达256万英镑。当前,众筹融资正成为越来越多的小企业获取资金的首选方式。2012年4月份,美国正式颁布《创业企业融资法案》,为小企业通过众筹方式进行融资奠定了法律基础,未来众筹融资势必将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传统的投资业务,并掀起一场改变传统投融资模式的巨大变革。我国目前也出现了众筹融资平台,如“点名时间”、“追梦网”、“淘梦网”、“乐童音乐”、“众筹网”等。其中,“点名时间”是我国最大的众筹融资网站,自2011年成立起至目前,已发起项目80余个,完成融资项目50余个,成功筹资项目近30个,成功率超过55%。

众筹融资的项目选择极为广泛,音乐、游戏、初创企业、应用程序、时尚设计、创意产品等,都在众筹融资的涉猎范围之内。众筹融资的逐渐兴起,不仅为小企业、艺术家或有特殊才华的个人建立了向公众展示他们产品和创意的平台,也为普遍投资者提供了“从加入社区、寻找创意、见证产品从设计到生产的全过程”的一种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全新体验。可以不夸张地说,众筹融资可能会掀起一场去精英化的大众融资革命。如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在一个半月内通过网络筹集到158.26万元制作资金,这笔钱来自3593位网民,最少的给了10元,最多一个网友拿出了50万元。

与此同时,也要看到,众筹融资在短时间内还难以做大做强。这不仅是因为国内对公开募资的限制性规定及“非法集资”的红线限制了众筹性股权的发展,也因为众筹融资项目优劣评判困难、回报率不确定性强。自2013年中以来,以“创投圈”、“天使汇”为代表的一批针对种子期企业的创业服务平台,以“众筹众投”的模式进入人们的视野,但由于上述原因,目前其参与者还仅限于少量天使投资人和投资机构,涉及金额也相对较小。未来,众筹融资网站要避免出现当年团购网站由于运营模式和内容上的千篇一律,呈现出一窝蜂的兴起,而又一大片的倒下的局面。这就要求众筹融资网站必须坚持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

互联网理财与保险

这里所提的互联网理财和保险有别于借助互联网渠道销售的传统理财和保险,而是既有的金融产品与互联网特点相结合而形成的投资理财产品或保险产品,以“余额宝”和“众安在线”为代表。“余额宝”的创新在于将“交易”和“增值”有机结合,实现了“碎片资金”的理财化。客户将支付宝余额转入余额宝会自动购买货币基金,而且可随时使用余额宝内的资金进行消费支付或转账,相当于基金可T 0日实时赎回。通过这种创新,投资者能将第三方支付工具余额、股票账户余额这类“碎片资金”全线激活。“基金1元卖”打破了人们对“大额资产的保值增值才是理财”的理解,实现了高、中、低端客户理财的无差异化,受到了年轻人的青睐。

余额宝的成功引发了“现金宝”、“活期宝”等“百宝”大战,碎片化理财市场异常火爆。“众安在线”是国内乃至全球第一家获得网络保险牌照的保险公司,主要通过互联网进行保险销售和理赔,目标客户群是互联网经济的参与方,包括互联网平台、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电子商务商家、网络购物消费者、社交网络参与者等公司和个人客户。目前专攻责任险和保证险,并且已在研发包括虚拟货币盗失险、网络支付安全保障责任险、运费保险、阿里巴巴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等保险产品,这些保险产品具有明显的互联网特征,能够较好的契合互联网用户的保险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互联网金融门

图说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