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专题 >

周厚健:互联网大热的情况下企业要保持理性

来源:时间:2014-05-05

周厚健:互联网大热的情况下企业要保持理性。

4月份深圳电子展,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创维创始人黄宏生台下坐在一起,时不时交头接耳,聊得热络。有人偷偷拍了张照片,说谈笑风生的这三位掌控着中国彩电市场的半壁江山。确实如此,三位技术出身的“老彩电”,分别掌管着国内前三大电视品牌,一起在行业里摸爬滚打将近三十年。TCL和创维几经沉浮,海信却不声不响地从行业小弟当上了老大,而且一当就是十年。所以现在,在来势汹汹的互联网冲击面前,大家都盯着海信和周厚健,看行业老大如何闯关破局。

一顿饭和一条命

周厚健喜欢拿“饭”和“命”来比喻说事。当年收购科龙的时候,外界质疑蛇吞象,周厚健说收购科龙只是海信的一顿饭,要不了海信的命。后来周厚健在海信内部推进结构调整,跟公司的人说,调整对海信来说是饭更是命,不仅关乎吃不吃得好,更关乎活不活得下去。现在,在谈到诸多互联网企业纷纷涉足彩电行业,周厚健还是拿这个比喻回应:对很多企业来说,做电视只是一顿饭,但是对海信来说却是一条命。周的言下之意是,饭的吃法很多,可以胡吃海塞也可以细嚼慢咽,但是命只有一条,可以变个活法,不过要慎重。

“现在的企业不谈点互联网思维好像就挺自卑”,周厚健说其实传统企业把自己标榜成互联网企业没有意义,互联网精神的核心是了解用户需求并及时作出反馈,说到底是一种工具和资源。在周厚健看来,面对互联网企业,要学习但不要跟风,“我不跟他,一跟就进入了他的逻辑,死定了。”一模一样的话,在将近20年前彩电行业大打价格战的时候,周厚健也说过,一字不差。

1996年3月,当时的行业巨头长虹宣布所有产品降价18%,挑起了史上最惨烈的价格大战,几乎所有电视品牌纷纷跟进。同年7月,周厚健宣布海信不参与价格战,而是以提高技术质量和服务来应对,“我不跟他,一跟就进入了他的逻辑,死定了。”当时按销量排,海信还只是位居第5的小弟,人们都觉得这是海信打不起的托词。没想到经此一役,跟进价格战的熊猫、牡丹、黄河等老彩电品牌被拖垮,长虹也一蹶不振,海信反而冒了出来,在长江以北的市场跑马圈地,此后数年销量连续翻番。

造钟人和报时人

在跻身行业前三名之后,周厚健出人意料地没有乘势追击,而是选择一再调低海信的增长目标,踩了几次刹车,海信的规模增长从100%一直落到30%以内。从1998年开始,周厚健在海信内部不断强调,利润比规模重要,安全比利润重要。要知道那个年代属于彩电行业的黄金增长期,所有的企业都如虎狼之势。行业内自然觉得周厚健,这位当年青岛市的理科状元过于理性,不过周有自己的顾虑。

周厚健记得在当时的一次国际展销会上,一家海外模组企业向他推荐模组产品,说海信拿回这个之后拧上四个螺母就可以装机销售。那会儿的国内彩电企业,显示屏和芯片都从海外采购,自己无力研发,周厚健就想如果连机壳模组人家都给安排好了,那中国企业真的就只能拧螺母和打价格战了。于是,周厚健花大价钱上马液晶模组生产线,并在内部启动了一项“信芯”计划,要求海信技术研发团队独立研发电视机芯片。

写《基业长青》的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吉姆·柯林斯是周厚健推崇的一位作家。柯林斯在书中提出一个问题:对企业家来说,造钟的人更棒还是报时的人更棒?前者代表技术但往往默默无闻,后者则会广为人知。周厚健觉得,两者都重要,但是要选的话自己更倾向于造钟的人。而实际上,在“造钟”之前,周厚健已经做出了两次准确的“报时”。

早在1993年,海信技术研发团队提出空调产业的未来在变频,周厚健就去跟日本三洋谈判,要求引进该技术进行合作开发。一开始三洋要求双方的合作从定频空调开始,周厚健说这样的话海信就不做空调了。到了1997年,海信在国内率先推出变频空调产品,迅速打下高端市场,并一度成为变频空调的代名词。

几年之后,在空调上押对一次宝的周厚健又押对了彩电的技术革新。2004年底,正当同行业巨资收购国外拥有CRT(传统模拟显像管电视)核心技术的公司时,周厚健却逆势而为,宣布海信放弃CRT转向液晶平板电视。而当时还是CRT电视的天下,非主流的平板电视在整个彩电市场占比不到4%。也恰恰是在那一年,海信成为中国销量最大的电视品牌,并保持至今。

提倡新和不反旧

技术科班出身的周厚健更喜欢造钟的人这很好理解,不过这也让海信吃了不少亏,尤其是在智能电视战略上。实际上,海信是国内第一个提出电视要互联网化和智能化的企业。2002年,海信联合四通、新浪、阳光卫视,在行业内率先推出了第一款互联网电视“ITV”;2011年海信推出另一款名叫“I"TV”的个人智能电视,实现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互联互通。

不过这些产品后来被证明生未逢时,没有踏准智能化和移动互联等浪潮的引爆点,产品投入市场后音信全无,直到去年海信推出VIDAA智能电视。

提倡创新但是并不反对传统的经验。在看到智能互联化趋势之后,周厚健并没有要求海信整体转型、全盘互联网化,而是通过吸纳互联网人才、设立新的部门来推行增量改革和试点。2008年,海信设立传媒网络技术公司,负责智能云服务运营,接着又整体收购了一家开发电视操作系统的加拿大公司,此后又在海信集团层面新设立智能化战略推进部。周厚健还倡导成立了海信创新俱乐部,邀请周鸿祎等互联网大佬来公司进行头脑风暴,进行互联网思维布道。

周厚健说,自己对转型创新的危机感很强烈,但是不能要求海信上上下下每个人都如此,思维观念的转变需要一定的时间,海信要做的是边转型边调整。

■侧记

竞走者周厚健

山东大汉周厚健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实在,无论是做企业做产品还是面对媒体的时候。海信的人说以前去公司上班,研发系统的都穿白大褂,非研发系统的就是西装领带。别人建议周厚健在出席类似智能电视发布会的时候,穿乔布斯风格的T恤衫 牛仔裤,周都不答应,每次还是白衬衫 西装,唯一的妥协是可以不打领带。

周厚健觉得,不用搞花里胡哨的东西。在企业转型的问题上,周厚健最看重的也是实实在在的效果,一个企业总不能靠着战略、靠着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吃饭。

当前面对着互联网的冲击,家电巨头的选择路径出现了分化,苏宁、海尔动作颇大,急速闯关;美的、TCL也是奋起直追;格力则是按兵不动。而海信布局最早却响声较小,被外界认为是起了个大早赶了趟晚集。不过周厚健觉得企业竞争是长距离竞走,不是短距离冲刺,更不是乱跑。竞走着的海信是小步快走,稳稳当当踏实每一步的同时也方便调整步伐。所以“维新不变法”对于周厚健和海信来说,意味着鼓励创新也提倡改变,但是不能偏离稳健这个“最大的法”。

■对话

没有迟到的企业只有落伍的企业

问:这一轮的电视智能化会给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冲击?

答:智能电视带来更重要的是商业模式的变革。以前把电视卖出去,交易就完结了,而智能电视不一样,卖出去只是交易的开始,我们要给用户提供视频、游戏等各种服务。

问:海信在电视智能化方面的短板是什么?

答:海信近几年在内容的建设上进步不大,这也是海信很大的短板。

问:你怎么看现在传统企业向互联网转型?

答:企业要向互联网方向转型,但是绝对不能过分互联网化。互联网思维强调跟用户在一起,一切以用户需求为向导,目的是推动企业的变革和产品的创新。现在很多人把传统视为落后,好像做一个行业时间长的企业,就是落后的,这是不对的。一个企业活得长,经营更丰富,这是传统企业最大的优势。所以说,没有迟到的企业,只有落伍的企业。

问:海信怎么转型才能不落伍?

答:企业知道如何变化很重要,但知道哪些不能变却更重要。今年我给同事们推荐了柯林斯的《选择卓越》,书中说优秀的企业都在不断变化,但变化只有5%、10%,还有85%是不变的。在目前互联网大热的情况下,企业要保持适度理性。

问:外界说你以及海信比较保守,你怎么看?

答:我最不希望公司像我的地方就是呆板。但要说保守,看看海信的发展历程。海信是一家国企,但是在1992年就在分配制度上打破了大锅饭,接着从1993年开始不断进行收购,收购是风险最大的工作。所以说保守吗?企业需要稳健经营,不是保守,当然也不能冒进,而要未雨绸缪。

图说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