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专题 >

人性缺席时的技术实践

来源:时间:2014-03-27

人性缺席时的技术实践。

近来接二连三和媒体吵架,责任当不在我。我的多篇文章早就发表,却长时间无法搞明白稿费给了没有,给了多少。“旧技术时代”断无这种混沌,那时汇钱要到邮局,填汇款单。那方式说不上高明,异地汇款要走多日,还要作者一次次到邮局取款。但是一纸汇款单清楚明白,稿费来了就是来了,超时不到电话索要,报社理亏,必忙不迭地道歉。但是“新技术”摧枯拉朽,多数媒体已经不到邮局汇款,而是从银行直接走账。这一方式的优越性没有人怀疑,它径直往作者的帐户中打款,不劳作者奔跑邮局了,本市当即到帐,异地也远快于邮局汇款。问题出在对帐单上看不到打款单位,比如某某报社。稿费是从来不和作者联系的会计们发出的,而和作者打交道的编辑不知稿费数额和打款日期。以至自己的帐户上多了几笔钱,对它们分别来自何处我们却茫然不知。与编辑通话数次往往于事无补,因为编辑找会计难,会计大人懒得从多如牛毛的帐目上为他查找。

新技术能走到这步田地真是悲哀。但罪责却不在新技术本身,而是开发和使用新技术的人缺乏人性。先说使用者,竟然一点想象力也没有,完全不能设身处替服务对象考虑一下,上述打款中的盲点竟全然不觉,以为稿费发出就一了百了。他们理当要做两件事情。其一,打款后通过电话、电子信箱、平信,通知作者:您的某篇稿子的某数额的稿费于某月某日已进入您的帐户,如此才算完结。其二,如果想给自己省点力气,就责成银行在对帐单上多打印几个字,比如某某报社某月某日文章之稿酬,这样会计们便一步到位,不必专门通告作者了。我一不信新技术连这点开发潜力都没有,二不信大用户们的连番要求作用不了银行。再说新技术的设计者,比如银行方面,也应该主动开发这项服务功能。

一言蔽之,新技术的此番拙劣表演,是因为其开发者和使用者缺乏人性。新技术在实践上面临这样的问题,新设备的推广也不能幸免。

现在的小区内和校园中,道路上都设置了一些减速板。我理解,设计者的初衷是为了抑制机动车的速度,不是为了抑制自行车的。而要抑制机动车又不难为自行车,很容易,就是减速板不安装成长长的一整条,而是由几块短板组成,短板之间留出十几、二十公分的空隙就行了。这样既抑制了机动车,又不阻碍自行车。诺大的京城中,这一方式竟极为罕见,人民大学的校园几乎是我所仅见。北大校园,我自己的住区,以及我走过的不计其数的小区,减速板统统是铁板一块,泰山石敢当,管你机动车还是自行车。逼得自行车族只好溜边,从减速板和马路牙子间的狭小缝隙中穿过。自行车族长期逆来顺受,溜边算什么。只有我长期受压,今日冒叫一声。如此糟糕的安置,主要责任应该是小区施工者。但设计者也有相当的责任,他们没有清晰地、三番五次地向施工者强调自己的设计意图,以及铺设方式。

我们处在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的时代。这似乎是福音。但说到根本,开发和使用新技术、新设备的都是人。新技术、新设备造福于人,靠的是人。新技术、新设备委屈了人,缘由还是人。前者与后者的差别,在于后者缺乏人性。新技术、新设备到了他们手里,只能为社会添乱,凭空增加了一件折磨大家的可憎的异物。

图说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