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深度 >

险资失去的10年:错过PE大潮 抄底房地产新欢

来源:时间:2014-01-13

险资失去的10年:错过PE大潮 抄底房地产新欢。

毫无起色的A股市场让投资者信心受挫,就连一向被称为长期投资者的险资,也开始对股票投资失去耐性,将目光投向房地产领域。

从已公布的业绩看,上市险企在资产配置上都调低了权益类资产占比,已经降至2008年以来的低位,四大险企在2013年中报中更是不约而同地表示:计划未来降低权益比例、增加另类投资。与此同时,险资将“抄底”的热情投向了房地产。

中国人寿内部人士此前透露,下半年在不动产等另类投资领域会加大力度。太平洋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另类投资管理中心执行董事程庆林2013年12月中旬表示,险资持有的不动产项目会更加重视长期效益、环境效益和可持续性发展,并称“国内保险机构投资不动产的时间不长,但近几年在不动产投资领域,无论投资经验还是管理理念,都取得了进步”。

险资对地产的热情还延续到了海外。继平安抢先购买伦敦金融城的标志性建筑劳合社办公大楼,国内保险资金的海外地产淘金热情相继被激活。2013年11月底,中国人寿副总裁刘家德表示,中国人寿对伦敦地产项目十分关注,正在筹备这方面的投资。

险资为什么要远离股市而青睐地产行业呢?

淡股市旧爱

长期以来,数额巨大的保险资金都是A股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甚至是足以影响行情的一股重要资金力量。险资入市或抛售,往往被看作是股市行情涨落的一个重要风向标。但由于最近几年A股熊途漫漫,险资对股市的热情开始消退。

按照保监会规定,保险公司资金投资股基和股票的余额,合计不能超过该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20%。然而,近两年,保险公司的权益投资比重远未达到这一比例,且呈连连下跌的趋势。

保险业分析人士普遍认为,2014年险资对权益类投资同样将保持谨慎态度,不会贸然加仓。

最近几年,险资投资股票的比例一直在下滑。

数据显示,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2007年年底投资权益仓位的比例分别为23.7%、34.1%和22.7%。到2011年年底,这3家险企投资权益仓位的比例分别下降至12.1%、13.0%和10.3%;到2012年年底,这一比例分别降至9.2%、11.1%、10.0%;而到2013年上半年时,这一比例更是分别降至8.0%、10.6%和10.3%。

保监会办公厅副巡视员曹德云近日表示,根据最新统计,我国保险资产管理规模已达6833亿元,其中债权类、股权类占比分别为86.7%、9.1%。

分析人士指出,权益投资受股市行情影响较大,且权益投资对公司利润表的影响也很大,由于2011?2012年保险公司在权益投资上吃亏较大,因此,各家保险公司都加强了对权益投资资产占比的控制,除非有确定性牛市,否则2014年他们不会贸然加大权益类资产的仓位。中信建投的研究报告认为:“未来10%的权益仓位可能是保险公司的心理上限。”

保监会官员曹德云日前在财新峰会上表示,根据最新统计,我国保险资产管理规模已达6833亿元,其中债券类、股权类分别占到86.7%、9.1%。而此前,保险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013年1?10月,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为7528.12亿元,占比10.22%。

早在2012年年末,为了守住投资利润,险资都采取落袋为安策略,当时保险资金股票基金权益类投资占比再度回落至10%以内,为2012年4月份以来新低,也远低于25%的投资上限。

值得注意的是,险资长期以来对银行股都情有独钟,但最近两年却频频大额抛售。以2012年为例,当年12月,银行股突然启动且一路高歌猛进,但不久就传出了有保险公司乘机出逃的消息。

最终,工行2012年的年报显示,平安人寿、安邦保险、中国人寿、生命人寿、太平洋人寿均现身其前十大股东,是唯一被6家险企持有的股票,但被减持11913.24万股,减持比例为2.38%。另外,中国人寿、生命人寿持有的中国银行被减持28589.31万股,减持比例为31.44%;中国人寿、平安人寿持有的农业银行被减持79121.92万股,减持比例为10.84%;太平洋人寿、中国人寿持有的浦发银行遭到33460.94万股的减持,幅度为57.42%;平安人寿减持了平安银行42824.18万股,幅度为39.26%。

逐地产新欢

远离旧爱A股的险资,开始追求房地产这个新欢。

2013年以来,不动产正成为主流险企的重点投资领域,除了直接购买房产,保险公司还通过参股或增资的方式投资地产公司。2013年12月3日,地产上市公司金地集团收到第三大股东安邦财险通知,称其通过二级市场交易累计持有的公司股权已达到5%(此前为4.9%)。此后一天的12月4日,瑞安房地产公告称,向中国人寿信托出售99%的上海兴侨权益,出售待售股份估计约为33.23亿元。

在此之前的2013年11月底,瑞安房地产与买方阳光人寿订立框架协议,标的是重庆渝中区重庆天地企业天地2号的办公物业及停车位,投资金额约为24.12亿元。此外,泰康人寿也与万科地产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或与万科共建养老地产。

分析人士称,2012年7月以来,保监会陆续发布关于保险资金投资的13项新政,为保险资金运用松绑,放开了保险资金在基础设施债权计划、不动产、非上市股权投资等方面的投资限制。

而新一轮城镇化以及险资投资渠道的松动,也激发了险企投资养老地产的热情。据保监会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部市场处处长贾飙称,截至2013年10月末,已有8家保险机构投资养老地产,总计划投资额达150亿元。

2013年以来,险资已纷纷将目光投向海外地产市场。继平安抢先购买伦敦金融城的标志性建筑劳合社办公大楼,国内保险资金掀起了海外地产淘金热潮。

中国人寿副总裁刘家德2013年11月底就表示,中国人寿对伦敦地产项目十分关注,正在筹备这方面的投资,据业内人士透露,太平人寿也在洽购伦敦房地产的投资机会,方式包括对当地房地产公司的股权收购以及项目投资。

2013年6月,中国平安从德国卖家手中购得伦敦金融城的标志性建筑劳合社大楼,成交价2.6亿英镑,约合23.7亿元人民币。据推算,这笔投资大约经过16年即可完全收回成本,低于国内靠收租金要等待30年的回收预期。

世邦魏理仕发布的环球研究数据指出,在2012年获准进行海外及房地产直接投资之前,中国保险机构通过购置自用兼出租、自建自用、项目参股、合组公司及直接购置等形式在国内房地产直接投资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另外,保险资金尤其是寿险资金,具有资金量大、成本低、偿付周期长的特点,与成熟市场的商业物业所具有的增值潜力大且能够获取持续稳定现金收益的特点不谋而合。

2012年,中国本地保险机构资产总值为1.2万亿美元,以保险机构用于“非自用”房地产上投资不多于总资产的15%估算,险企目前有超过1800亿美元可投资于房地产。

投资逻辑生变

险资为何不爱股票爱地产?这与保险公司的政策松动有关,也与险企对投资的认识逻辑发生变化有关。

根据中国保监会统计,2008?2012年,保险行业投资收益率分别为1.89%、6.41%、4.84%、3.49%和3.39%。显然,相对于5.5%的寿险综合成本,保险资金在过去5年中的4年是亏损的。

险资投资的尴尬处境一方面与政策有关。过去很多年,受监管政策限制,保险资金的可投资范围除了A股、债券外,实际可投资品种十分有限。而股市持续数年的熊市显然已令险资伤痕累累,而2012年9月的股债双杀更让险资苦涩不已。

另一方面,险资的劣势是模式固化。一名大型保险人员对记者表示,从事保险投资的绝大多数人脱胎于保险业,其投资思维上存在强烈的保险业烙印,不仅厌恶风险,强调“不能出事”,而且追求四平八稳。在这样的思维下,保险资产管理行业虽然发展10年,却始终和社会财富管理不匹配也就不足为怪了。

也正是源于自身的过分保守,险资在过去10年中错失了很多投资机会,如长达10年的房地产牛市、风起云涌的PE(私募股权投资)、近年风风火火的创业板等。

2012年以来,险资投资政策频繁松绑。2012年10月,保监会发布《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允许保险公司运用总资产15%的资金投资海外。相关细则还明确表示,保险资金境外投资不动产,可投资的领域必须是发达市场主要城市的核心地段,且具有稳定收益的成熟商业不动产。

保险业终于开始反思,到底该追求绝对收益还是相对收益(跑赢大盘)?如何平滑收益波动?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A股市场过去多年基本上是牛熊各半,一次牛市往往可以让保险公司吃上两三年,因此跑赢大盘成为衡量保险投资绩效的基本原则,事实上基金也是这么做的。但2010年以来的股市基本无趋势性机会,甚至熊冠全球。于是原先的想法出现了分裂:每年“赢了市场、输了钱”的考核模式是否有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保险业尤其是寿险,基本上是吞吃资本金的怪兽,而投资收益不尽如人意,无疑加大了资本金的消耗,并直接导致保险公司压力重重,既有股东的怨恨,也有投保人的质疑,甚至还要遭到媒体的嘲讽。在这种情形下,完成绝对收益且确保收益在5.5%以上,已成为保险业共同的心愿。

有人认为,保险公司主业承保有1%?2%的利润,如果投资哪怕实现3%?4%的实际收益,净利润就很可观。但如何实现这个心愿呢?债券的平均收益仅4%,5年协议存款有5%但没有流动性,因此不靠股票投资几乎不可能。这就构成了两难:投资股市是找死,不投股市是等死。无奈之下,保险业只有在另类投资上下功夫,至少目前包括债权投资计划、信托产品等在内的投资品种可以覆盖成本。

除此之外,险资出海也是看好海外地产市场的收益。与国内一线城市房价存在着巨大泡沫相比,在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欧美房地产正在复苏的过程也为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投资机会。仲量联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第三季度末,中国海外房地产投资同比上涨25%,交易额已突破50亿美元,刷新了2012年全年40亿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

另外,对于保险资金来说,境外投资意味着国际化进程加速。从海外市场来看,随着资本项下管制的逐步放松,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股票、资产证券化产品及衍生产品,使境外以人民币为计价的投资品种逐步丰富,参与主体不断增加,这将极大拓宽中国保险资金的境外投资渠道,从而优化资产配置选择。

风险不可低估

尽管险资出海抄底房地产时机不错,也有着多重意义,但风险不容忽视。

世邦魏理仕认为,包括险资在内的国内机构仍缺乏海外房地产直接投资经验,缺少熟悉当地市场的资产管理团队。此外,房地产投资只对资金的要求高,但门槛进入低,竞争激烈。相对于债券股票来说,房地产流动性较低,一旦有风险不易脱手;对于保险等机构投资者来说,审批以及当地政策的风险也不可忽视。

在险资的出海冲动下,除了投资人才短缺、投资经验尚浅等问题外,在目前的市场大背景下如何进行资产配置尤其成为险资面临的最大问题。

对于保险机构而言,海外投资是如此遥远,商务成本、法律关系、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等因素都构成了犹豫迟疑、谨慎的理由。因此,中国保险机构海外投资仍处于摸索阶段,风险不可小觑。环境、政策、政治和文化背景的不可控都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瓶颈所在。在很多国家,出于贸易保护,在政策上对外资公司的要求都十分苛刻。

此前轰动全国的案例是中国商人黄怒波开发冰岛的尝试。各方反馈的情况显示,别国政府对中资房地产项目的态度谨慎,政策上也不会轻易松口。对于保险等机构投资者来说,审批以及当地政策的风险也不可忽视。

有关专家认为,保险机构境外投资一定要做好尽职调查,充分聘请商业顾问、物业顾问、法律顾问等一起密切合作,评估境外不动产的商业模式与法律风险,同时需要向保监会履行相应的报告或备案等程序。

由于境外投资不动产所需资金需求量较大,保险机构应充分重视相应的融资途径以及汇率风险,对此应进行相应筹划,以尽量降低投资成本。

保险机构走出去将面临汇率波动带来的投资风险。据了解,日本保险资金投资海外一直使用对冲工具,在买入美国国债的同时一般在期货市场进行对冲卖出美元,以防止汇率波动的风险。

此外,相对于债券股票来说,房地产流动性较低,一旦有风险不易脱手。美联物业全国研究中心总监徐枫表示,国外在经营物业时更讲究现金流,而国内一般更注重资产增值。因此,国内的物业管理经验与国外物业相遇时,必然要经历磨合?期。

事实上,在一些保险公司内部,股东和管理层对于现在去海外抄底不动产也存有异议。在他们看来,不动产行业具有较强的周期性特征,择城市、择地段、择时机和控制价格,对于不动产投资十分重要。显然,并非所有保险公司都具备这种战略眼光和投资能力。

热门推荐

图说财富

最新报道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