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地产 >

太原市:公共自行车“寻路” 中国城市交通

来源:时间:2013-10-14

太原市:公共自行车“寻路” 中国城市交通。

面对城市拥堵、十面“霾”伏、城市热岛等“城市病”,曾经的自行车王国——中国的许多民众如今重新蹬上阔别已久的自行车。其中,公共自行车的表现非常突出。在许多城市,这些黄绿相间、特征明显的自行车俨然已成为一道流动的“绿色风景线”。

位于中国中西部的太原市,公共自行车保有量从零到2.5万辆,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太原公交公共自行车服务有限公司经理赵永旺说:“平均每天都会增加两三个公共自行车服务点。”

截至今年9月底,太原市已经有1100多个公共自行车网点。赵永旺说:“按规划,今年年底将会达到4.1万辆”。

太原是中国各地积极发展公共自行车的缩影。初步统计,像太原这样致力于发展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城市有近百个,其中既有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也有昆山、寿光等县级市。

中国的城市管理者已经看到了公共自行车带来的好处。

“有了公共自行车,每天骑车上下班可能比坐公交、开车还快。”太原一家IT企业工作的姜波说,有时候赶上高峰期,开车能堵上1个多小时,如果骑车也就30多分钟。

据太原公交公共自行车服务有限公司估计,公共自行车吸引了当地约10%的私家车主。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说:“现在,我身边的不少私家车主常骑自行车出门,而在以前,他们三五步路也是开车去的。”

尽管受到追捧,但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公共自行车系统还面临不少问题。人们在蹬上自行车后发现:前方的“路障”依然不少。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研究所教授潘海啸说,公共自行车发展之路有三大“路障”:自行车路权难以保证、人为损害以及仍待改进的经营模式。

“现在太原市的自行车道还比较少,特别是老城区,路窄,自行车只能在人行道、机动车道上骑行。”赵永旺说。

“根据以往的调查,城市道路缺少自行车专用车道,由此产生的安全隐患是不少人放弃骑行公共自行车的重要原因。”此外,潘海啸也认为,路权无保证是全国不少城市面临的问题,这限制了公共自行车低碳环保优势的发挥。

同时,一些人故意损害公共自行车。赵永旺说,在太原市的公共自行车损害中,人为因素占的比重并不低。尽管太原公交公共自行车服务有限公司在探索监管保护方法,但效果还不理想。

此外,在目前的公共自行车运营中,以政府主导和企业主导两种模式为主。潘海啸说,以政府为主,可以将公益性发挥到最大,目前也最为成功。“但是,免费的午餐大家都想吃,政府为保证公平就得广撒网,难免会浪费资源。”

另一种模式则是以北京为代表,让企业唱主角。“虽然效益提高了,但很少有企业能负担得起。北京公共自行车推广受挫就是一个例子。”潘海啸说。

潘海啸认为,中国未来应该首先解决自行车上路难问题。“城市管理者应该尽快划出专用的自行车车道,交警更要严格保护骑车人的权益,只有做到‘车到山前必有路’,公共自行车的影响力才能进一步变大。”

同时,他认为,将来公共自行车可以采用政府购买企业服务的方式,“政府考核企业,发挥公益性作用。企业提供服务,保证自行车的有效利用”。

图说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