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

油烟机陷入“大风量”炒作怪圈 专家称背离产业方向

来源:时间:2013-08-12

油烟机陷入“大风量”炒作怪圈 专家称背离产业方向。

“在中国,每卖出10台大风量油烟机就有6台来自老板”、“在中国,每卖出10台20m3/分钟的大吸力油烟机就有9台来自帅康”,“万和风霸天下,21m3/分钟超大吸力”。

自今年初以来,一股以“大风量”为卖点的产品概念包装和炒作,开始影响整个中国吸油烟机市场。从老板电器推出的17m3/分钟大风量油烟机为起点,在经历了老板电器升级的19m3/分钟大风量油烟机、帅康厨电的20m3/分钟吸油烟机后,如今万和电气再度推21m3/分钟大风量油烟机。

在众多营销攻势的推波助澜下,大风量已经俨然成了像汽车排量一样的关键指标。然而,这样的指标对消费者采购真的具有参考价值吗?有业内人士向南方企业新闻网记者透露: “几大企业围绕大风量的竞赛,就是产品单一性能的概念包装,并不是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也不是消费者所追求的方向。玩的就是一个数字游戏,反而离消费者真正的需求越来越远”。

大风量叫得响却卖得差

通过走访大量的技术专家和用户,记者惊奇地发现:大风量远不如某些企业宣传得那么神奇,与好的吸油烟机效果之间也不能划等号,仅仅是产品诸多性能指标中的一项参数而已。

今年以来,大风量之所以成为吸油烟机市场的一大热点,一方面是受到老板、帅康、万和等企业的热炒,为了抢夺更多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则是受到消费者对于油烟机缺乏了解,简单认为油烟机的大风量就能带来好的吸油烟效果。

在产经评论员彭雄江看来,“这一轮的大风量热潮应该是几家企业迫于产品营销和市场份额抢夺而发起的一轮恶性竞争,意在抢夺行业领军企业的市场份额。如同过去几年家电业的低价格竞争一样,并不能代表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反而会将整个油烟机产业的发展引入歧途”。

中怡康市场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6月份,17m3/分钟及以上大风量油烟机市场零售量占比也仅仅为17.6%,并非市场主流。这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大风量吸烟机在市场上已经面临“叫得响却卖得不好”的发展困境。

一位长期从事油烟机研发的技术专家透露,“大风量与吸油烟效果没有直接关系。评价一台吸油烟机的效果,涉及到吸油距离、结构设计、风机性能、产品安装等众多因素,还要考虑有效排量、风量、噪音等因素。一些企业炒作大风量就是一种短视行为”。

大风量背后的消费认知误区

家住北京的孟先生曾在五一期间采购了一台所谓的“风量高达19立方米”的吸油烟机,但在使用过程中却发现存在诸多问题。“原来以为吸油烟机的风量越大越好,买回家之后才发现,噪音很大,而且吸油烟的效果根本没有因为风量大有所改变,暴炒时油烟堆在一起根本排不出去”。

知情人士透露,“不要看现在市场上,很多企业宣称每分钟的吸油烟量可以达到17立方米、19立方米,甚至21立方米,实际上这些都是实验室的检测数据,在家庭实际使用过程中根本达不到,反而会带来噪音的成倍增加”。

也有技术专家向记者指出,“企业说明书上标称的风量值,是在压力为零时的实验室测试风量,并非实际烟道状态下的有效排量。就像一个人跑步的速度与再背着一个人跑步的速度完全不同“。此外,油烟机的吸油烟效果与产品安装、公共烟道等外部环境都存在关系。“企业单独将大风量,作为衡量一台油烟机吸油烟效果的指标,既不科学也违背产品常识”。

就在今年4月,中国家电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张亚晨也曾面对媒体坦言,“消费者需要不是油烟机,而是一个绿色健康、环保低碳的厨房环境。油烟机企业应该提供的是一整套产品系统解决方案,而不是单一的功能或技术。”

产业趋势早有官方定论

令人担心的是,由于几个厂商的扎堆炒作,“大风量“等指标不仅影响了行业竞争和消费选择,也极易对主管部门的政策制定、第三方数据机构的市场分析产生误导。

事实上,通过更深层次的调研,记者发现:对于一些企业围绕油烟机“大风量”的炒作,早在2011年便拥有来自国家权威部门官方定论,单一追求吸油烟机大风量不是产业发展趋势。

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研究课题中,“厨房卫生间污染控制与环境功能改善技术研究”作为这一国家科技支持计划的重要项目,由原国家建设部指定国内高端厨电领军企业方太具体承担。

最终,这一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研究课题成果表明:在公共烟道的环境下,好的油烟机效果取决于吸油距离、结构设计、风机性能、产品安装、有效排量、风量、噪音等众多因素,并非是单一指标风量越大越好。过大的风量,带来的是能效的浪费,是一种极不节能环保的表现。

因此,更多的人坚持认为“大风量”逆流是商战策略而非产业趋势。 “在大风量争夺的背后,反映出当前一些厨电企业的技术创新还停留在‘企业本位’阶段,没有真正面向互联网时代的商业竞争环境和消费者需求变化,建立新的产品技术创新体系。”彭雄江说道。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浪潮开始对家电等传统产业造成正面冲击,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品创新体系被认为“距离市场和消费者太远”,开始“被抛弃“。与此同时,如何借助互联网把握快速变幻的消费需求,并与不断升级的技术创新进行无缝对接,成为把握厨电产业发展趋势定义权的关键。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钦指出,“互联网时代,企业的产品技术创新一定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而是要面向消费需求进行转身,提供能真正满足他们需求的产品、服务等解决方案,从而构建起用户驱动企业发展的新模式。”



图说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