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专题 >

太空出行,又一块蛋糕?

来源:时间:2020-07-08

太空出行,又一块蛋糕?。

疫情期间,投资人几乎都保守了,可投可不投的都不投了,捂住钱袋子看看形势再说。但有个领域刚好相反,从埃隆·马斯克、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到维珍银河的理查德·布兰森及已故去的微软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都在一刻不停地烧钱——这个领域就是太空出行。

在解决柴米油盐酱醋茶问题之后,衣食住行的“行”就必然提上议事日程。人类追求进步的动力是无限的,“行”的终极肯定是太空出行。用马斯克的那句格言说,就是“睁大眼睛,仰望天空”。事实上,人类早已不满足只在小小的地球上抬头看天,我们不但要实现“更高更快更强”,还要寻求“更好更省更环保”。简言之,人类就想以商业盈利的可持续模式撬动太空出行的未来。

具体咋做?不能光说不练。5月30日,马斯克的SpaceX用“猎鹰9 Block5”可复用火箭发射了“龙2”载人飞船,成功地把两名宇航员送至国际空间站。从1961年加加林进入太空至今,人类努力了59年,才在历史上首次实现了非政府主导的私营载人航天发射,看似不过是人类征服太空进程中的一小步,但实则是意义非凡的一大步。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政府主导下,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只追求社会效益,其他勿论。这样的“轰动效应”十分明显,但劣势也是显而易见的——不可持续。商业版的太空出行就完全不同了。

首先,商业层面的太空活动要保证盈利。只有盈利,才能不断融资,进而形成商业闭环。要想盈利其实也很简单,抓好开源节流即可。前者在于经营,偏于外界和市场;后者在于管理,偏于内部和效率。经济学里有两个概念,一是由扩充带来的增长(Extensive margin growth),二是由经济内部效率的提升带来的增长(Intensive margin growth)。因此,只要抓好开源节流,企业的基本面就好;长期抓好开源节流,企业就可持续发展了。所谓基业长青、百年老店,其发展秘诀也无非这两样。

在这样的情况下,SpaceX为什么要开发可复用火箭技术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技术是通用的,只要经过授权和付费,人类的太空发射成本通过可复用火箭技术就能降低一大截儿。更何况还有全电推动火箭技术、空射平台等太空“黑科技”不断涌现,商业版的太空出行最后能否降为白菜价,让更多普通人去体验甚至像搭乘公交车一样方便,值得期待。

其次,商业层面的太空活动要保证环保。解决了“更好更省”问题,怎样才能“更环保”呢?一是要从燃料下手;二是要持续不断地给太空运载工具“减肥减重”;三是改变发射方式。

长征五号是我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它有个外号叫“冰箭”——在“冰箭”内部,90%是-252℃的液氢和-183℃的液氧。为什么要选用这么“冷酷”的东西?因为液氢液氧推进剂无毒、无污染,燃烧后的残留物基本上是水,既绿色又环保。

当然,“冰箭”在“减肥大业”上也做到了锱铢必较——火箭每减少3千克的自重,就能增加1千克的运载能力。经过优化改进,单就推进剂剩余量一项,“冰箭”就减少了50%。

再说发射方式。维珍银河的“空中发射系统”使发射成本降低了50%,且发射准备时间也很短,1年可发射超过50次。更重要的是,空发系统通过大型飞机,不仅可灵活改变发射位置,避开恶劣天气,主动寻找更好的发射窗口,而且大大减少了运载火箭的燃料消耗,可进一步提升其任务载荷。

由此我们可以畅想一番:随着太空出行的成本越来越低,星际旅行、火星移民、《流浪地球》、《三体》等经典中的星辰大海场景将变为现实。届时,地球资源枯竭、人口爆炸与环境污染等问题,也许将不再困扰人类。我们子孙后代的命运与生存方式将发生怎样的改变?也许,从现在的“龙2”载人飞船上,人类新空间大冒险时代的探索就开始了。

(责任编辑 李秀江)

图说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