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专题 >

混战“618”

来源:时间:2019-07-08

混战“618”。

转眼之间,由京东首创的“618”已经走过了第16个年头。6月伊始,各大电商平台、品牌商纷纷发布自己的年中大促活动。随着各类榜单的公布,我们明显的感受到,各大品牌厂商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这场混战也变得尤为精彩。今年的“618”号称目前为止投入最大、话题最多的一次电商促销活动。

战果累累

京东在6月19日凌晨早早地公布其“618”战绩。2019年6月1日0点到6月18日24点,累计下单金额达2015亿元,较去年的1592亿增长26.6%。

从官方数据推断:京东“618”增长的驱动力主要来自服务和生鲜品类。国际酒店类商品成交额同比增长7.6倍,互联网医院问诊量同比增长36倍,汽车安装服务销量同比增长105%。6月18日当天,京东生鲜成交额同比增长90%,销售生鲜产品共计8500吨,同比增长110%。

而阿里巴巴在这个“618”,上百个国内外品牌成交超去年“双11”,超过110多个品牌成交过亿元。聚划算天猫“618”为品牌带来3亿以上新客,其中三到五线城市用户数、成交额翻倍。天天特卖为商家带来4.2亿订单,淘宝直播引导成交130亿元,超过50%的用户抢购新品。

苏宁零售云成为苏宁这次“618”增长主要动力。大促期间,零售云销售额同比增长222%、销售量同比增长566%,共计3156家门店参加大促。在全渠道上,从6月1日到18日晚6点,苏宁订单量同比增长133%,其中,家电订单量同比增长83%,大快消订单量同比增长245%。

再看拼多多,截至6月18日19:40,拼多多平台在“618”期间订单数突破10.8亿笔,19日0点前订单数已超11亿笔,GMV(网站成交额)同比增长超过300%。消费分级在拼多多平台上愈发明显,3C产品继续下沉,低线城市的订单量同比增速首次超过一二线城市;而水果生鲜、食品等农(副)产品订单中却有七成来自一二线城市。

2018年“618”,京东累计下单金额1592亿,增长32.7%。今年增速下降至26.6%,甚至低于2018年29.5%的GMV增速。自身体量越来越大无疑是增速放缓最主要的原因,毕竟“618”已经第16年。这一点,阿里巴巴也一样,2018年“双11”创造交易额2135亿元,同比增长也只有26.9%。

201907内文数码样.jpg

今年的“618”号称目前为止投入最大、话题最多的一次电商促销活动

整体增速虽然放缓,但今年京东“618”不乏亮点,90%的核心品牌在京东“618”上发布数百万份新品,新品及反向定制商品热销,下单金额同比增长289%。

有趣的是阿里巴巴也同样加大了对新品牌的扶持力度。早在今年1月,天猫就提出了“双百计划”新品战略,预计投入百亿元规模资源孵化100个单品成交破亿的新品。用新品带动品牌人气已经成为一个品牌电商的主流打法。兰蔻仅靠一款“发光眼霜”一个月内就能带来82%的新客。新品销售增速可达到普通商品两倍,截止到6月14日,超过一半的天猫用户在天猫“618”购买了新品。

边界摩擦

观察今年的“618”,一个明显的不同点是,电商平台对于销售商品的界限变得愈加模糊,它们的主会场已扩展到消费品的全品类。换句话说,各大平台弱化了各自固有的优势,已将“触角”伸到了友商的优势区。

今年,阿里和京东均将“618”作为最重要的战略节点,尤其是前者。今年5月,阿里在一周内三次官宣,称要重磅打造“史上投入最大“618””,并将规模向“双11”看齐。

新品首发,成了双方争夺的主战场。5月16日,阿里营销事业部总经理家洛透露,有80%核心品牌将通过天猫“618”发布新品,新品总量将达到150万款。几天后,徐雷在京东“618”新品发布会上表示,将有90%的品牌在京东发布新品。

“首发的战略地位要高于销量。”电商分析师骆永红透露,近两年,阿里和京东着重对新品的宣传力度,一方面是在争夺并加深与品牌方的合作,另一方面,新品越多可以强化消费者对于平台的认同感,并可在区域划分中带动同类产品的销量。

更重要的是,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电商平台不愿将促销节定义为“打折节”,通过新品首发,可以激活“不愿在电商节消费的人群”,从而推动GMV增长,“有相当一部分人群,不愿意在“618”和“双11”购物,优惠券的套路让他们反感。如果在这时发布新品,就可能带动他们也加入其中”。

与抢夺首发平行的另一大策略,即争夺下沉市场。

根据QuestMobile《中国移动互联网2018半年大报告》显示,中国移动互联网MAU(月活跃用户数量)增速逐渐放缓,2016年1月MAU同比增长1%,到2018年MAU同比增长稳定在0.4%左右;从交易规模上看,2014年至201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交易规模增速逐渐放缓,从2015年同比增长129.9%降到2017年的30.5%。

显然,如何在增速放缓的存量市场里挖掘新用户,是各家平台亟待解决的难题。

于是,阿里和京东纷纷将“触角”瞄准了下沉市场。在此之前,拼多多在下沉市场的崛起,已充分证明了三四线用户的潜力。

根据阿里2019财年第四季度财报数据显示,淘宝天猫在过去一财年内新增超1亿新用户,其中77%来自下沉市场。京东的全年财报公布后,刘强东在财报电话会议上也表示:“2019年,京东会关注三个领域,尤其是三四线城市,从观察来看,这些城市当中增长趋势非常明显,京东在未来也会提供更多产品吸引各个县城市用户。”

“618”大促上,阿里和京东在下沉市场的打法也颇为相似。前者利用“聚划算”平台,主推高性价比的商品,并尝试“千万爆款打Call团”的玩法,借此提高交易额。

从阿里的整体部署上看,聚划算是触达下沉市场的通行证。而京东的策略则显得更加强硬,直接用5亿元红包重砸下沉市场,其中也包含了三四线城市消费者热衷的社交玩法。拼多多则直接对商品降价,玩法上略显简单粗暴。相较而言,拼多多则更像是下沉市场的“守城之战”。

从结果上看,根据天猫的数据,截至6月17日,聚划算从下沉市场“挖”来了3亿新客。京东和拼多多虽未公布具体数字,但想必一定是正向增长。

但是,三方的新客数量上必有重合,在补贴过后如何留住新客,仍是3家面临的难题,尤其对于客单价偏高的阿里和京东,下沉之路任重道远。

推陈出新

今年“618”期间,虽然各大平台的主要卖点依然是“低价爆款”,撒下巨额补贴,但在常规促销方式外也在寻求新的突破。一个趋势是内容化这个更高明的促销打法制造新鲜感,以争夺用户时间、实现转化留存并拉动业绩。

内容推荐生态最为完整的手机淘宝是电商做内容可借鉴的案例。在蒋凡掌舵的3年中,手淘已孵化出淘宝头条、淘宝达人、淘宝直播、淘宝短视频、微淘等多个内容板块,并将淘宝流量完全内容化。其中淘宝直播和微淘入口下的买家秀,正成为淘宝流量增长的重要来源。

京东则以追随者的姿态亦步亦趋,而拼多多则刚刚迈出起跑线,今年的“618”成了他们练兵的场所。

继淘宝之后,京东也打造了属于自己的内容生态圈,包括京东直播和京东短视频。京东商城新技术产品运营总监胡长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相对没有视频的商品,京东有视频商品的订单转化率要高出18%。

为了弥补自身内容业务在导流等方面的不足,在“618”前夕,京东还宣布和抖音、快手、微博等达成电商方面的合作。京东以小程序方式接入抖音,通过抖音平台进行商品推广。而在快手,京东用户可通过快手小店直接跳转京东商城进行购买。京东商城还首次向微博用户全量开放,并通过橱窗功能进行商品推广。此外,京东还效仿淘宝,针对“618”打造一个京东二楼,通过视频问答的形式与用户互动。

image.png

根据阿里2019 财年第四季度财报数据显示,淘宝天猫在过去一财年内新增超1 亿新用户,其中77% 来自下沉市场

相比于淘宝和京东,拼多多在内容化上的布局处于更初级的阶段。此前更多的是游戏化的玩法,例如推出多多果园、多多爱消除等小游戏。今年“618”期间,拼多多正式和快手达成直播业务上的合作。

在内容化布局上一直没多大动静的网易考拉,也在“618”前夕推出了短视频频道“ONE物”,网易考拉声称,目前该短视频频道已经有10000+达人,本月将配合上线推出“考拉ONE物全网达人招募计划”,并计划投入亿级流量和现金补贴的方式吸引更多达人和MCN机构入驻。在准入门槛上,会对MCN有一定要求,包括机构本身的资质、KOL资源、相关领域的经验以及内容输出能力等。

在众多巨头祭出的内容武器中,淘宝直播各项数据最为亮眼,可以算得上行业标杆性产品。淘宝直播负责人赵圆圆曾表示,淘宝直播正处在一个高速增长期,月活用户增速达到350%。而阿里巴巴最新公布的2019财年年报也显示,淘宝天猫该财年新增的1亿用户中,超过7成来自淘宝,淘宝用户增长目前主要来源则是淘宝直播和聚划算。

淘宝直播对流量的拉动在“618”这样的大促期间也有更集中的体现。根据Question Mobile给出的数据显示,手淘在“618”期间日活用户已达2.4亿人,是第二名拼多多的2倍,第三名京东的5倍。手淘流量能一骑绝尘,除去淘宝天猫强大的用户基数以及“618”大促期间撒下的千亿补贴等因素外,淘宝直播、聚划算(内容营销平台)等内容化产品也做出不小的贡献。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618”是京东的主场,但今年天猫“618”创造了一个新纪录,上百个国内外品牌成交超去年“双11”,最高增长超40倍,超过110家品牌成交过亿元。2017年,京东宣布开放“618”标识,欢迎全社会使用。时至今年,京东的“618”终于变成了全行业真正的“618”。

图说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