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专题 >

危机中的机遇: 疫情倒逼企业加速转型

来源:时间:2020-04-21

危机中的机遇: 疫情倒逼企业加速转型。

有人将过去的2019年称为市场的寒冬期。在此期间,部分民营企业的处境可谓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有出局的危险。在这样的背景下,2020年的春天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阵脚,对大多数民营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场生死考验。

即便如此,在抗击疫情期间,民营企业的表现同样让人振奋,民营企业家发挥了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在中国民商新媒体平台推出的“战‘疫’解困保增长”专题中,报道了大批优秀企业家,他们有的为疫区捐款捐物,有的带领企业积极复工复产,还有的指引行业积极转型求生存。

如今,国内的疫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各地也陆续解除封禁状态,多数企业已经正常运转。当一切回归平静之后,民营企业也在逐渐走出疫情的阴霾,重新步入正轨。反观疫情期间,我们不难发现有一部分民营企业在掌舵人的带领下积极探索,以创新谋求发展,不仅将企业稳住,而且还带领企业逆流而进。这也进一步印证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

快速转型 深入布局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文旅、酒店、餐饮等行业在疫情中步入至暗时刻。开元旅业集团主营业务收入的酒店经营受到极大冲击,日营收一度从原计划的2000万元/天降到30万-40万元,缩水达98%。在这种情况下,开元还是决定与合作伙伴共渡难关。

开元旅业集团创始人陈妙林表示:“民营企业要活下来,最重要的是要降低负债率。”陈妙林称:“这次疫情影响可能比较长远,对餐饮服务行业冲击也很大,首先是国内疫情对需求端的冲击,接下来第二波是整个二三产业的收入都在下降,收入下降后反过来又影响消费,第三波冲击波可能是全球化的经济金融危机。”

即便如此,开元旅业尚没有裁员举动。据了解,开元旅业资产重组的计划在疫情爆发之前就作出了。陈妙林认为:“即使疫情没有爆发,民营企业生存本来也就很难。我们判断中国经济长久维持高速发展动力是不足的,这种情况下,轻装上阵减轻负担。”预计通过资产重组,剥离一部分商业资产和酒店资产,在6月份之前开元旅业还能拿到15亿元左右的现金。

陈妙林举例道:“拿财务成本来说。国企能拿到基准下浮15%也就是年化三点几的贷款,像我们比较大型且优质的民企,能拿到的贷款也要6点多,是他们的一倍,资产差一点的民营企业能拿到7~8个点的贷款就很好了。在这样不公平竞争的情况下,我们从零开始跑,国企从50米开始跑,我们永远跑不过他们。跑不过只有退了,民营企业只有出让一部分股权,求生存下去。”

位于上海市松江区的上海左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左袋)成立于2012年,是原创型动画公司,创作内容涵盖了动画系列片、动画电影、艺术短片、绘本、漫画等。

疫情初期,左袋与其他中小微企业一样面临着资金压力。“公司的动画项目大都为中长期,前期制作研发投入大,加之由于疫情员工无法回上海按时复工,员工在家办公前公司也要做好相应准备。”左袋创始人于新说,松江区政府了解到企业困难后,很快批付了一笔几十万元的文创扶持资金,加上公积金缓缴与减免部分房租政策,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然而疫情爆发后,左袋的海外业务受到了更大的冲击。原本今年春季举行的戛纳电视节延期,六月的法国昂西国际动画电影节能否如期举行也未有定论,公司的电影项目、洽谈合作等都受到影响。

“为适应疫情下的产业发展模式,我们暂缓开放周期长、市场收益慢的中长期项目,转而开发周期短的小项目。”于新介绍说,3月24日《艾米咕噜——大自然小课堂》播出,就是考虑少儿观众停课居家的状况,在创作动画短视频时既保留了娱乐性,又融入了科普知识。

疫情下不少企业期望通过线上办公,调整战略等方式突破困境,但从事传统生产制造的中小微企业离不开生产线,上下游产业的巨大变化让他们倍感压力。

嗨酥食品(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嗨酥)就是这么一家企业。嗨酥主要生产速冻点心和速冻调味制品,定向为上海虹桥、浦东机场航线和五星级酒店供应配餐,与上海多家传统老字号食品企业均有合作。

嗨酥副总经理曹哲慧表示,受疫情影响上海的上游不少供应商尚未复工,公司便将目光放远,在长三角对接了一批新的供应商,确保公司有足够原料进行生产。

“在下游,我们的产品已经入驻了电商平台,与盒马等企业的业务也在洽谈中。”曹哲慧说,为了适应线上发展趋势,公司也在与直播平台洽谈,期待能直播卖货。

中小企业灵活多变,可以实现快速转型来谋求发展。而大型企业多是通过跨领域来提前布局,让自己始终走在前沿。

近日,多家企业宣布跨界进入医疗健康产业。汉商集团原本是一家商业上市公司,3月15日,公司发布公告称,3月13日召开的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公司增加经营范围的议案。根据议案,汉商集团经营范围中将增加几类业务:研发、生产、销售医疗器械和医用耗材;医用器械和医用耗材的批发、进出口;研发、生产、销售卫生用品类;药品的经营、医疗投资、医院管理服务和养老服务。不过,这些新增业务最终以工商登记机关核准为准。

为何汉商集团突然增加相关医疗健康领域经营范围?公司实际控制人阎志近日的一封公开信中给出了答案:“此次疫情让我们感到,不论人类社会如何向前发展,健康和安全都是永恒而且愈加重要的主题,我们要加大对大健康产业的投入。”

此次疫情也让格力看到了新的业务机会。在近期“疫情后中国制造业的新方向”直播中,格力电器(000651.SZ)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表示,“疫情发生以后,我看到国家因为没有掌握(一些)科技而出现的医疗设备短板,这个是必须要解决的。所以我们公司宣布,拿10亿元投资到这个领域。”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近期曾经分析,疫情将对中国消费者消费思维、消费行为产生较大影响,与大健康相关的一些行业将受到青睐和追捧。

“宅经济” 显神通

4月1日,堪称是一个“疯狂直播夜”。一边是初代“网红”罗永浩的电商直播首秀,交出了“支付交易总额突破1.1亿、整场直播观看总人数超过4800万、总销售件数逾91万”的刷屏答卷。

另一边是淘宝当红主播薇娅首次在直播间卖起了火箭,优惠价4000万元的火箭发射和品牌服务成为了电商直播史上的最贵商品,有超过1970万观众在线围观了“秒空”时刻,亲眼见证了这不是个愚人节玩笑,而是万能淘宝直播实现了“宇宙首单”。

罗永浩不是唯一一个“被迫”直播卖货的中年男人,林清轩创始人孙来春也硬着头皮、满手是汗地完成了自己的人生第一场直播。他表示,林清轩全国157家门店因疫情歇业,业绩下滑了90%。如果情况没有变化,不到三个月,林清轩就会面临现金流断裂。

孙来春亲自上阵,带着原来门店的销售们一起“转战”线上。“竟然有6万人来看我这位50多岁的老男人讲化妆品,我还真的卖出了40多万的产品,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他说。靠着电商直播带货,濒临破产的林清轩不仅实现了业绩复苏,甚至销售额达到了去年同期的145%,逆风翻盘。

实际上,变身“网红”直播带货的地方官员和企业老板有很多,海南、河南、浙江、湖北等省多个市县的一把手和各部门官员纷纷化身“李佳琦”,在电商平台推销当地的农产品。携程董事长梁建章、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红蜻蜓董事长钱金波、银泰商业CEO陈晓东、七匹狼CEO李淑君⋯⋯也都在直播间里花式带货。

另外,“云卖车”“云卖房”“云发布会”“云演唱会”“云综艺”“云蹦迪”“云旅游”“云逛街”“云聚餐”⋯⋯疫情之下,大量线下的活动通过直播搬到了云端,这助推了直播从过去泛娱乐化的影响力,拓展到更多更广泛的场景之下。

近期,腾讯也在微信小程序开辟直播功能。腾讯公司微信团队陈女士表示,疫情爆发后,商家经营面临极大的挑战,微信小程序直播能力加速公测,希望帮助商家打造线上经营闭环,完成快速转型,助力商家复工复产。陈女士介绍:“以3月8日‘女神节’为例,近千个品牌、两千位主播在‘女神节’累计直播时长近900小时,部分品牌的订单量增长近12倍,部分品牌交易额增长5倍,还有品牌单日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大关,实现了流量和销售额的‘双增长’。”

苏宁拼购直播负责人认为,“直播与传统电视购物不同,其参与感和体验感能够让用户产生信任和购买冲动。”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互联网经济研究室主任李勇坚表示,除了“所见即所得”这一特点,直播也给手工艺品等小众商品一个新的展示平台,进一步拉动消费需求。“通过直播方式,比如先教人家做手艺,以这种方式把商品卖出去,为这些小的、有特色的供给商提供更多发展机会。”李勇坚说。

李勇坚表示,目前来看,我国的直播经济主要分为两种,一种诸如抖音、快手,主要做直播兼作电商;另一种则如淘宝、京东,做电商的同时兼作直播。传统门店、传统产业在直播领域试水,不仅仅是疫情期间的权宜之计,也是拥抱新变化的一次重要尝试。李勇坚表示,目前我国网民使用短视频、直播的时间越来越长,因此流量的暴增注定了直播经济的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他说:“目前中国人每天上网大概4个小时,每周28个小时,每天大概有1个多小时是在看短视频、直播等,这个流量会越来越大,占用消费者的时间会越来越长。”

智能化实业 优势凸显

在这次抗击新冠疫情和复工复产中,人员聚集风险是防控难点,依托智能化升级建设的智能工厂则避免了工人扎堆,不少企业体验到了智能化改造的优势和威力,也进一步增强了把企业打造成数字化工厂的动力和决心。

索菲亚2019年报显示,2019年净利增长12%,数字化转型成果初显。据了解,索菲亚通过虚拟系统信息与物理系统的深度融合,智能化工厂从销售前端再到后端生产等,整个生产流程全自动无缝贯穿,实现了高度灵活的个性化、数字化生产;依托强大的信息化系统,索菲亚搭建起的数字化网络在“智慧”防疫上也做出了教科书般的示范。

2016年曲美家居提出了“全品类大定制”的产品和服务升级规划,通过对工厂柔性化改造,逐一实现八大生活馆产品的改型定制化。对于疫情是否影响工厂的生产制造效率和产量,曲美家居董事长赵瑞海表示:“曲美同时具备成品家具订单式生产能力和定制家具柔性生产能力,还有前后端一体化的智能生产链条,智能化、自动化的制造体系和充足的人员配置,能充分保证对顾客五星级的交付效率。”

泰州远大集团主要生产编藤家俬,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受疫情影响,企业复工第一天,仅有60%员工到岗,给生产经营带来了较大的影响,这也让企业切身感受到智能化转型的必要和迫切。集团以新厂房建设为契机,投入1亿元购买先进设备,实现焊接、编藤、仓储等生产过程自动化。泰州远大集团机电部部长郑国兵告诉记者:“我们这次新厂区将采用智能化流水线作业代替传统人工,生产线也将从原来的劳动密集型转化成智能型流水线型,不仅用工量节约了60%,而且效率增加了30%。”

除此之外,注重智能化的中小企业在复工复产中同样优势明显。环湖农业是天津市蓟州区龙头企业,自成立以来一直注重创新发展,其主营业务淀粉和鲜食粉条产能在华北地区处于领先位置,并出口多个国家。据环湖农业负责人介绍,该企业的生产过程属于全自动化,一条日产100吨的生产线仅需5名技术人员。正是由于高度智能化,让企业可以在第一时间复工复产,降低疫情影响。

此次疫情将传统制造行业的问题充分暴露,员工、供应链、物流、设备等问题都可能成为阻碍企业开工的瓶颈,但同时也看到智能化能力强的企业在面对疫情展现出的极强韧性,在恢复生产、政策响应、危机处理能力上远胜于一般企业。

数字化 趋势明显

“1月25日,也就是中国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尽管大多数人还在休假,我们立即紧急召开高管会商讨如何应对疫情。现在许多公司正面临漫长复苏路,但新凤祥控股已基本扭转了局面。”新凤祥总裁刘志光说。新凤祥旗下的凤祥肉鸡,不仅是肯德基、麦当劳等国际快餐连锁巨头的供应商,也是中国最大的白羽鸡出口企业之一。这次疫情来得突然,受武汉封城、交通受阻、多地停产、餐厅闭门等一系列影响,市场很快传递出信号:客户订单减少。好在此前新凤祥已主动扩大线上渠道的布局,正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来自盒马鲜生、每日优鲜等的线上消费需求,在非常时期给了这家企业和员工更多信心。刘志光说:“我们计划在新零售方面投入更多资源,今年销售目标至少增长100%。”

作为新凤祥下游的生鲜外卖平台每日优鲜,也在这场疫情中脱颖而出,2月份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约为以往月均收入的300%。每日优鲜联合创始人徐正说:“未来中国的企业家将更有意识的为应对突发事件带来的风险和保障业务持续性做准备。在这个过程中,数字化经营将发挥重要作用。”

“数字化生意经”让企业家们能够迅速抓住线上消费需求增长带来的机遇。即使是在1-2月份的疫情爆发期,作为杭派餐饮连锁代表的外婆家仍保持了盈利。外婆家创始人吴国平说:“我在湖畔学到的新零售理念,就是到家和到店两条路都要走。做‘老鸭集’新品牌发力外卖,外婆家这个二十几年的老字号也能迸发出新的活力。现在厨房4个人加前厅4个人,人均产值就能达到七八万元。”

还有在线社交健身平台Keep,疫情期间邀请健身教练用直播授课,让原本无学员可教的健身教练们更加忙碌了起来。Keep CEO王宁说,疫情让他们意识到这段时期供应链端(健身教练)和需求端(锻炼用户)都憋在家里了,家庭场景的运动解决方案在隔离状态下变成刚需,所以上直播后平台流量比平时提升了3倍。

专家指出,数字化和数据智能已成为中国零售业的重要工具,在企业抗击新冠病毒疫情冲击的过程中有力的支持了生产和经营的转型。疫情“危”中也有“机”,湖畔大学副校长卢洋认为,这场危机将促使企业家心态转变:“无论是会计等内部管理方面,还是在商业经营等业务层面,中国企业家将加快拥抱数字化,更多地将传统的线下转移到线上。”

(责任编辑 李秀江)

图说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