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

100份AAA级地方债评级如何出炉?政府对用词特别在意

来源:时间:2015-09-08

100份AAA级地方债评级如何出炉?政府对用词特别在意。

100份AAA级地方债评级如何出炉?政府对用词特别在意

导读

记者统计,截至8月底,6家评级公司的62名分析师参加了今年的地方政府债券评级,出具的评级报告近100份,评级均为AAA。这些评级报告在中国债券信息网及地方财政厅(局)网站上披露,以供投资者查阅。

“经济增速大幅下滑,能否将‘大幅’改为‘明显’?”

针对甄士杰撰写的评级报告,一省份财政厅相关负责人提出如是建议。从句意来看,两者都表达下降幅度很大的意思,地方政府为何要改动?

“‘明显’是当地政府工作报告中采用的词语,地方希望和政府工作报告用词保持一致。”甄士杰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因为这影响不大,评级报告也就采用了‘明显’一词。”

回忆起这段评级往事时,甄士杰已坐在公司办公室中,身着白色衬衫,语调干脆。他是一家评级公司的分析师,参与了今年的地方债评级。地方政府债券评级肇始于2014年,当年试点仅10个省市,今年则扩大到36个省市(含5个计划单列市)。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截至8月底,6家评级公司的62名分析师参加了今年的地方政府债券评级,出具的评级报告近100份,评级均为AAA。这些评级报告在中国债券信息网及地方财政厅(局)网站上披露,以供投资者查阅。

看得见的评级报告背后实际上是看不见的评级“江湖”。在这个评级“江湖”中,甄士杰不仅面临着同行业的竞争压力,同时还要在政府建议和专业的评级报告之间进行平衡。

截至8月底,甄士杰参与了多个省市的地方债评级,是地方债评级行业的资深参与者。他介绍,在评级的过程中他不仅仅需要对地方政府财政经济实力做出评价,还要介绍发债的相关流程。“地方政府对债券市场还很陌生,角色需要由游戏制定者向市场参与者转变。”他说。

政府资产负债表数据可用性不高

一般而言,分析师在入场前就通过公开渠道搜集地方政府的财政、经济、金融信息,但是结果并不是很理想。“地区差异很大,总体而言信息披露不是很充分,很少有地方披露连续五个年度的财政预决算报告。”甄士杰说。

在入场后,地方政府会向评级公司提供政府工作报告、预决算报告等报表。实际上,这些报告在当地两会上已向外界公布。“地方政府提供的信息一般没有超过公开的范畴。”甄士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至于市场更为关注的债务数据,目前这一数据只公布到2013年6月底,近100份评级报告中亦采用这一数据进行评级。自2013年地方债审计以来,地方政府出于地区金融稳定的考虑,几乎没有对外公布此后的债务数据,这一数据变得更加敏感。

在评级中,甄士杰也会收获一些惊喜。他介绍,一些地方政府会将截至2014年底的债务数据给到他。“这些数据我们只是用来判断地方债务风险。”甄士杰说,“但是基于地方政府的保密需要,这个数据不能通过评级报告披露。”

让分析师更为惊喜的,是偶尔能看到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财政系统人士处了解到,今年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表试编已经进入第五年。但是,这一报表从未向外界公布。

“数据质量不高。”一位见到地方资产负债表的评级公司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记者表示,“因此我们无法将其用来作为评级的依据。”

通过公开搜集资料和地方政府提供的数据,分析师可以对地方财政实力开展评价。但是由于公开数据的不连贯性以及一些核心数据的不便公开,甄士杰坦言,地方政府的信息披露制度还有待完善。

评级报告按政府工作报告体例写?

甄士杰从事评级已经多年,经历过公司债、地方债等多种债项的评级。谈起地方债评级,他印象最为深刻的则是地方的“政府工作报告逻辑”:评级报告要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体例来写或者评级报告的某些用词要选择政府工作报告所采用的词语。

一次,甄士杰和他的同事向某省份提交评级报告的框架后,该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向他反馈意见时提出:评级报告能否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体例来写?纵观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体例一般为从GDP、投资、民生等方面铺陈所取得的成绩,不足之处则一笔带过。

这一想法让甄士杰啼笑皆非。“按照政府工作报告体例来写,投资者怎么看得下去?”甄士杰很无奈。于是,他反复向当地解释评级框架所代表的理念,也将此前的评级案例展示给对方,才说服当地财政厅。

一些省份则对评级报告的个别用词特别在意。在对某一省区的宏观经济环境描述中,甄士杰用了“经济增速大幅下滑”的表述,但当地执意要他们将“大幅”两字改为“明显”。原因很简单,政府工作报告采用了“明显”两字而非“大幅”。

“意思相近,但是地方政府还是要求改动。”他说。对于这些改动,他认为这并不影响整个报告的行文,也就同意修改相关表述。他解读称,政府工作报告体例式的要求写法反映了地方政府对债券市场的认识不足,角色还需由规则制定者向市场参与者转变。

在地方债评级工作中,甄士杰坦言他不只是一位分析师,更像是一位培训者:他需要向地方政府讲解评级、债券市场及操作。不过现在情况已有所好转,在第一批债券发行后,第二批的债券评级已不会出现“政府体例式”的要求。

“5万块覆盖不了成本”

除了在强势地方政府和专业的评级报告之间平衡,甄士杰还面临着同行业的竞争压力。这一压力体现在报价上:此前有报道称一家评级机构以5万元中标某省政府地方债信用评级。

“5万元肯定覆盖不了成本。”甄士杰如是吐槽。他介绍,评级需要出差到当地,一般由3人以上的分析师团队组成,入场访谈3天左右,加上前期的市场费用,5万元根本无法覆盖成本,只会加剧行业的恶性竞争。

“现在许多企业债券都可以获得AA以上的评级,相比而言,地方政府信用更高,获得AAA评级完全没有问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评级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甄士杰则有自己的思考,AAA评级的出现和中国整个地方债市场不无关联。他认为评级机构所评的并非违约,而是提示违约风险,而只有当债券违约了才能凸显评级的价值。但是短期内地方债出现违约的概率很小,导致市场对地方政府信用风险差异的关注度不高。

“企业债券从发行到出现实质性违约用了10年,那么10年后的地方政府债券呢?”甄士杰提出如是疑问。(应受访者要求,甄士杰为化名)



图说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