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公司 >

上市公司“白条承诺”伤了投资者的心

来源:时间:2014-08-15

上市公司“白条承诺”伤了投资者的心。

“说话算数”在东方传统上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在西方传统里则是契约精神的核心要义之一。但近期一些资本市场的“白条”案例正在挑战这一传统,据统计,上海机场、*ST生化、潍柴动力、金城股份等数家上市公司最近集中遭监管层问责,主要在于上述企业的股东在履行承诺事项时磨磨蹭蹭、拖拖拉拉、遮遮掩掩,含糊其辞,说好的承诺怎么都兑现不了。

近年来,上市公司不按期履行承诺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主要涉及消除同业竞争承诺、增持承诺、资产注入承诺、业绩承诺及股改承诺等方面,一些公司大股东为达到某些资本运作的目的,不得已承诺注入优质资产,以此等手法来“收买”中小投资者人心,但事后却迟迟不肯践行诺言,对中小投资者的期待目光视而不见,对要求兑现诺言的声音充耳不闻,以诸多借口逃避拖延,比如资产质量不如预期,或者与关联方债务尚未清理完毕等,更有甚者还玩弄起了文字游戏,屡伤投资者之心,践踏市场“三公“原则。其中有多例“白条承诺”发生于2006年、2007年股改期间,时隔七八年仍不见兑现。空头支票的承诺在涉及“真金白银”时,往往被上市公司有意遗忘,或被以次充好敷衍了事。

截至2013年年底,两市2493家公司中1631家公司有未履行完毕的事项,占比近七成,有的已经超期多年至今没有明确的解决时间表,有的甚至已经明确无法履行。上市公司频频食言,让投资者对走过场式的承诺已经丧失了信心。

针对此病,证监会在4月份开出了“药方”,启动了承诺及履行监管专项工作,对于不符合监管指引要求的承诺及超期未履行的承诺,明确将对承诺相关方采取相应监管措施,并对承诺相关方在资本市场的行为予以限制,同时,证监会要求全部上市公司“自亮家底”,向市场公告其承诺及履行情况。这一举措力求让“白条承诺”无处藏匿,可谓是大快人心,颇值得期待。

但眼下来看,监管层仅就数家上市公司的失信行为进行了问责,并未表示有进一步的监管措施,这或许会使承诺方有恃无恐,可以预料的是,上市公司或大股东在收到监管函时,为了化解眼前的履约困境,其或会找各种借口对承诺事项进行延时、更改或申请豁免,承诺事项将再次被拖延。

在这种情况下,监管部门不妨利用行政监管的力量补充法律实施过程中“力有不逮”的空缺,在严查上市公司履行承诺情况的同时,对失信且一段时间不能完成整改的公司,给予冻结再融资、锁定大股东持股流通、暂停并购重组受理等处罚,从而督促大股东及上市公司做到“言必行”,让“白条承诺”付出代价。

与此同时,监管部门还应向市场公众彻底开放已运行的资本市场统一的诚信数据库。目前数据库仅限监管部门、其他部委、地方政府和行业组织以及市场主体查询相关方的信息,其他市场主体如想查询相关资料还需要被查询对象本人同意,同时,普通公民查询还需凭身份证前往证监会各派出机构进行申请,这种限制限制了诚信系统功能的充分发挥,对于想了解上市公司诚信情况的个人投资者形成了阻碍。所以,应尽快开放数据库,让全市场可以很方便地查询资本市场各类主体的未履约信息,对上市公司形成震慑态势,让其不敢轻易食言。整肃“白条承诺”,是塑造公平、公开、公正的资本市场环境的坚实一步,让“空口说白话”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为失信付出代价,必须给予应有的惩罚,否则,难以起到有效的惩戒作用,失信行为就会前赴后继,难以断绝。



图说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