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深度 >

马云与“四大天王”之争

来源:时间:2014-03-27

马云与“四大天王”之争。

针对四大行限制快捷支付额度一事,马云23日下午发布文章,一篇《支付宝,请扛住!》的檄文,将四大国有银行摆在了对立面。指责四大行是在“联手封杀”支付宝,并质疑此举不公平、不合法,大呼“支付宝虽败犹荣”。

显然在不到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央行和工、农、中、建等频频出手。3月11日,央行下发文件,对个人支付账户额度进行限制,引发第三方支付企业、理财宝宝、P2P大幅反弹,被指为是“央妈护犊银联。3天后,央行以安全为由叫停虚拟信用卡,再3天后,央行条法司就秘密召集阿里、腾讯、百度、宜信等涉及金融的互联网巨头,讨论支付宝的额度限制问题,引起一篇哗然。19日,央行改称《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短时间内不会发布实施。再3天内,四大行陆续对快捷支付调整了限额。


到底是不是马云所说的“一致行动”?或者上头的风向变了?

细细想来,这跟之前管理层透露出来的信息可走了两个极端呀。你看看,就在两会期间,互联网金融才刚刚被首度写入了中国政府报告,央行行长周小川紧跟着也表态,“余额宝等金融产品肯定不会取缔”,这些都令众多互联网金融从业者吃了一颗定心丸。

但两会刚过,怎么就出了360度的大转变?

政府的用语一贯非常小心,我们对当时的表述再做了一次回顾,发现问题就出在两会对互联网金融紧跟在那些著名原文的后半句:“要求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同样,周行长的话里,后半句也是这样的话:“过去没有严密的监管政策,未来有些政策会更完善一些”。

是这后半句中的预兆,被媒体给大大忽略了。最后媒体一传十十传百,都彻底误解了这一层含义。

细观两会之后,所有的这些事情,其实都是管理层对待金融创新的态度问题。金融创新和监管本就是两兄弟,创新之后就需要监管,这个监管,就是既不放任自流,也不完全规避风险,而是要努力掌控创新,将其保持在一个最佳水平。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也是如此,难就难在这个度的把握。

而中国的金融当局,正是陷入了如何掌握这个度的困境。

从大层面来看,中国金融的监管机构,其实就是一行三会,实行分业监管。各自都管着各自的一摊,你要做某块金融创新,需要找到上头的监管机构,至少也得向其报备一下。

但互联网金融,却很难掌握好这个谁来管的问题。

互联网金融每一项业务往往是跨领域的,几乎可以包罗一切金融业态,有时候归谁管都搞不清楚了。比如虚拟信用卡,既涉及到第三方支付,又要涉及到传统银行的信用卡业务部分,还有客户的信用审核完全依托于第三方支付的过往消费记录。其中的第三方支付归央行管,传统的信用卡业务归银监会管。这只是一个双重监管的例子。那比如说余额宝,它就是多重监管,它的本质属于货币市场基金,归证监会管。但它又涉及到资金的支付等复杂问题,必然跟央行报备。互联网金融中,还有一堆这样的事情。比如P2P属于网络借贷,无疑是属于银监会地盘,难道跟央行就无关了?最近比较热门的众筹,本质上来说有PE的融资功能,目前PE企业除了受到国家发改委备案监管之外,商务部、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都要进行监督管理。互联网金融的其它形式,比如电商小贷归口地方金融办管;众安在线归保监会管。

谁来管都根本搞不清楚,那就是大家都可以管。而大家都管的后果无疑就是谁也管不了。据说央行对P2P搞一个调研,当年就是出动了九个部委。

说简单点,谁都可以管,就是谁都没有管。对一个事物来说,这样的监管形态会很倒霉:好多个婆婆管,很容易每个婆婆都不讨好!

就像虚拟信用卡这么一个创新出来,央行你得去吧,银监会你也得去吧!去了其中一家,另外一家就不高兴了。即使两家都去了,说不定还两家都不高兴呢。再加上中国的金融监管都是靠试,缺乏测试环节。以至于在试的过程中,试着试着就试出矛盾来了。

所以虚拟信用卡的报备,中信银行可是向银监会报备了的,也获得了默许。至于央行,微信和支付宝可都没有照顾到,或者说“忽略”了。以至于央行也是看到媒体报道才知道支付宝腾讯发了虚拟信用卡产品,这不是天大的笑话么?

这样的事情多了,感受到压力可不单单是银联的经营压力,估计连央行都会有压力。在一篇权威媒体刊发的《捅破监管那层窗户纸》的文章中,还提及一个细节:“今年2月,央行曾请马云到行里讲讲互联网金融的形势。马云自信、激情、桀骜不驯:‘你们央行老觉得我们有问题,结果来查了半天,什么问题也没有吧?!’一位央行人士后来告诉媒体记者,听到这话,央行杭州中心支行的行长张健华脸色有变。

能感受到两会后,在监管这个度上,央行确实有所改变。据说此间变化,非常微妙,不排除是出现了来自高层的压力。

新华社发布的关于互联网金融问题的问答稿两天前出现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官方网站首页上,强调3月13日发文暂停二维码支付业务和虚拟信用卡业务“意在防控风险”,“对互联网金融要予以适度监管,不宜管得过多过死,要为创新和发展留有余地和空间,推动我国互联网金融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这个问答稿被很多媒体看作是一段时间以来对互联网金融问题的总结陈词。

换句话说,我们中国以前出现金融创新太少了,好不容易现在培养出了一个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的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绝对不能把其管死了,国外比如美国并不是没有前车之鉴,要不然可就是白白断送了中国互联网金融现在的大好形势了。

对互联网金融中的第三方支付行业,就是开了一个监管的好头:早已经被纳入了监管体系,但第三方支付行业的规模依然还在迅速的扩大。但相对第三方支付来说,互联网金融的其它业态,虽然自由发展了几年,但仍然都处于萌芽状态。这个时候的监管大棒如果强势介入,容易把创新扼杀在摇篮中。这些行业形成一个“安全垫”之前,就进行监管的风险是相当大的,谁也不好担这个责任。

上头的意思很明白了:互联网金融虽然要开始管了,但这种模式是注定绝对不会被管死的,谁要管死它谁就成罪人了。

看起来监管层似乎要招安绿林草莽了,而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来说,虽然大家都哭着喊着表达了要监管、要身份的意愿,但是他们在内心深处,又有谁真的愿意接受招安接受监管呢?既然这样的话,监管层为何不重点培养一个听话的属于自己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呢?

培养属于四大国有银行系的快捷支付?培养属于四大国有银行系的余额宝?这么看来,这次的快捷支付事件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苗头呢?一定要谨防这样的现象发生。

热门推荐

图说财富

最新报道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