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

市场呼吁监管表决心:IPO“注册制”应设立时间表

来源:时间:2014-02-20

市场呼吁监管表决心:IPO“注册制”应设立时间表。

有消息人士透露,在1月27日证监会举办的新春茶话会上,有证监会高层表示,暂时不具备推行注册制的条件,现阶段还需要创造很多条件来完成向注册制过渡,而这个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注册制的推出时间尚无时间表。

这则未经确认的新闻引起市场人士的广泛关注,并让市场对已然启动的IPO改革的彻底性产生质疑。

客观地讲,在启用IPO新规并重启IPO以来的近两个月,诸如新股高市盈率、老股套现、炒新打新等市场乱象,一直挥之不去,其严重程度甚至超过启用IPO新规之前。似此,暂缓推行“注册制”是存在一定必要性的。在包括券商、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均未向“注册制”回归(亦即从“事前审批”转向“事后监管”)之下,急切单向性地推进IPO“注册制”改革,显然是无法取得预期成效且会起到一定负面作用的。

但是,认可注册制暂缓的必要性,并不等于说注册制改革可以无限期拖延。回顾A股市场的20多年历史,我们可以发现,A股市场之所以动荡不宁、投资市之所以难以取代圈钱市,其中最核心的根源在于,证监会的定位模糊。将A股市场假设为一场足球比赛,则证监会既是裁判员,又是守门员,还是前锋。在股市迎来疯狂的牛市行情时,证监会会出任守门员,与央行、银监会等部门联合给股市降降温;在股市持续低迷时,证监会则会出任前锋,亦通过与央行、银监会等部门联合、甚至不惜暂停IPO,给股市升升温。而其最为核心的监管职能,却往往因其身兼多重角色,不仅难以真正履行到位,还常常造成左右手互搏的局面。

而要让证监会完全归位监管职能,首先就是以注册制取代审批制。否则,在既有的审批制之下,IPO企业的数量、股票发行价等本应由市场机制自发调节的问题,最终却均由发审委说了算。而行政权力取代市场自发机制的后果是,一方面,IPO发行的寻租以及IPO前的PE寻租屡禁不止;另一方面,只要IPO企业上市后表现不佳或市场行情持续低迷,广大股民均会怪罪于证监会,因为IPO企业能否上市、定价多少,其最后一关都是证监会把控。

在成熟的资本市场,证券监管部门均不必为市场行情负责,其只需强化执法监管即可。而在A股市场,却因为证监会的行政权力过大,而不得不用行政信用为市场行情以及个股的财务造假背书。

IPO注册制改革的方向必须坚持,因为这不仅是A股市场真正走向市场化、证监会切实归位监管职能的核心因素,还是A股市场对接国际成熟资本市场运行机制的必要前提,更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根本要求。

尽管当前A股市场还存在配套机制不健全等客观原因,IPO注册制改革有相对暂缓推行的必要性,但这不能成为无限期拖延的理由,证监会更不能以此为由紧抓发行审批权力不放。

之于当下而言,证监会应明确给出IPO注册制改革的详细时间表,以向市场释放新一轮股改的坚强决心,以维护证监会作为监管部门的必要公信力。与此同时,证监会更应尽快出台配套性改革措施并强化退市制度。券商、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转向“事后监管”,可以使IPO注册制改革具备协同推进的配套条件,而强化退市制度,则可以使A股市场形成“有进有退”的必要均衡,从而不至于因推行IPO注册制改革而导致A股市场资金量的严重失衡。

热门推荐

图说财富

最新报道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