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地产 >

房产资讯:224亿拿地,“凶猛”融信归来 深读

来源:时间:2021-07-28

不一样的楼市观察助力科创新城潮流生活,精选每日楼市及时动态、文章等信息。为您提供最新资讯,把握行情快速出击。小编今天就来给大家一起分享一些最新的楼盘资讯。

作者 | 薇安

出品 | 焦点财经

沉寂两三年之后,闽商欧宗洪掌舵的融信中国,再度于土地市场展现出了“凶猛”本色。

6月7日,成都首批集中供地正式开拍,融信中国先以3.85亿元总价,摘得了位于青羊区苏坡街道且需现房销售的一宗地块,后又以3.57亿元总价,拿下了位于金牛区交通巷的一宗地,表现活跃。

激进“补仓”

同为将总部设在上海的房企,如果说禹洲集团是此次集中供地潮中的“失落者”,融信中国则是其中表现积极的一方。

时间回溯至5月初,彼时,杭州首批集中供地正式开拍。在这一次土拍中,融信也曾豪掷两百亿元斩获7宗地块,且均是“限价盘”。其中,6宗为自持项目,个别项目的自持比例高达29%。融信也成为了此次杭州土拍中,拿地数量最多、金额也最高的企业。

不止于杭州,在随后福州的首批集中供地中,融信中国也曾21.4亿元揽下三宗地块,超越龙湖、新城、万科、首开等,成为拿地最多的房企。5月25日,融信再经108轮报价,以6.7亿元的上限价格,摘得温州平阳县一宗地块,溢价率29.83%。

据焦点研究院统计,截至今年5月底,融信中国的拿地金额已达224亿元,排名行业第17位。若算上公司合作方在天津、苏州等城市的拿地情况,融信目前的拿地金额已经接近去年全年的水平。

土储是房企的“生命线”。焦点财经梳理获悉,融信之所以在多个城市的拿地厮杀中都表现积极,与其在该区域的土储“缩水”密切相关。

以成都为例,亿翰智库分析,自2017年进入成都市场后,融信近年来重心逐渐向地市级城市转移,成都项目陆续清盘,土储不足。2020年,融信在成都拿下了一幅地块,累计储备项目只有6个。从平衡区域布局、分散风险的角度考虑,融信也有补仓成都的必要。

杭州的情况也是如此。截至2020年底,融信在杭州的土地储备权益货值仅有188亿元,由于土储不足,公司在杭州的交付面积逐渐由2018年的70万平方米,锐减至36.54万平方米,降幅达47.8%。

受交付面积下滑影响,融信在杭州的销售业绩及营收表现也受到冲击。2020年,融信在杭州的合约销售额为482.47亿元,同比下降0.77%;营业收入为109.05亿元,同比下降38.62%。这也意味着,若不及时“补仓”杭州,融信未来在该区域的营收、销售等,还将面临大幅下滑的危机。

盈利承压

尽管已是土拍市场中的“赢家”,融信中国却未必是行业的“盈家”。细究其因,业内指,该公司重金摘得的地块,大多受政策限制较多,盈利空间不大。

以成都为例。据亿翰智库分析,成都此番集中供地中出让的地块,多为双限地块,且部分地块还有装修限价或现房销售要求,预期销售价格已被提前锁定,整体利润空间较小。在这样的背景下,房企基本是在“打明牌”的状态下参与竞拍,以牺牲利润换取安全,融信中国也不例外。

杭州出让的不少地块,也被业内认为“不赚钱”。以滨江和融信联合拿下的四堡七堡单元JG1402-32地块及四堡七堡单元JG1402-16地块为例,扣除自持比例后,该两宗土地的可售楼面价均为5.4万元/平方米左右,但精装限价分别为6.6万元/平方米和6.75万元/平方米,楼面价与售价之间仅有1.2万元/平方米及1.3万元/平方米的差距。

有机构测算,融信所摘得的杭政储出[2021]6号地块,税后净利润率仅有1.65%左右。同时,与融信联合拿下杭州四宗地的滨江集团也在近期的股东大会中表示,“努力做到1%―2%的净利润水平”。且这一目标的达成还要以公司精干高效的管理为前提,这也侧面印证了业内关于杭州地块盈利水平将很低的推测。

对于外界质疑,融信在6月4日的股东大会上对外传递了信心。其指,杭州土地市场虽然利润空间较小,但去化较快,可以快速回笼资金,收不回投资的风险较小。此外,融信在杭州口碑较好,融资成本约在4%左右,拿地后5至7个月即可实现开盘销售,最快6个月就能实现现金流回正,不会对整体利润带来太大影响。

尽管如此,外界对于融信中国盈利前景的担心,并未完全消除。毕竟,信奉“爱拼才会赢”的融信,曾在2016年至2017年摘得不少地王项目,这些项目面世之时受到了严格的限价调控,未能实现预期溢价,这对公司的利润增长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在外界看来,这是融信管理层战略决断失误的体现。

上述高溢价地块带来的冲击,在融信2020年财报中体现的尤为明显。这一年,融信的营业收入同比减少6.14%至483.03亿元;净利润同比减少40.71%至34.94亿元;毛利率同比骤降13个百分点至11%。营收增速、净利润增速以及毛利率水平,都触及了近五年来的最低值。

对于公司未来的盈利增长,融信也曾传递出积极的信号。其指,“2020年毛利率应该是一个见底的过程,2021年逐步回升,大体上会到13%到15%之间。”然而,这一表态,也被标普在研报中给予了否定。

标普指,融信中国有约250亿元、毛利率低于10%的项目将在2021年交付,全年毛利率预计仍将维持12%至13%的低位。2022年,融信中国还有约200亿元类似项目,占到了公司总收入的40%。鉴于融信中国有大量未交付的低利润项目,其盈利能力将在未来12个月内持续走弱。

此外,公司目前仍有土地补充需求,这将导致其未来12个月内难以减少绝对债务,或至少将债务总额保持在目前水平,标普称。

“明股实债”

债务规模走高,是融信中国的另一待解难题。

众所周知,在跻身千亿房企阵营的过程中,融信曾顶着“地王收割机”的名号,在公开市场摘得了不少高溢价地块,这也是导致公司债务走高的重要原因。

比如,融信曾在2016年先后拿下了杭州拱墅地王热电厂地块,以及总价110亿元的“上海地王”静安中兴社区地块。受到高价地的推动,这一年,融信迎来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土地收购成本12963元/平方米,这一数值甚至是其2018年及2019年土地收购成本均价的2倍多。融信的负债总额也在这一年,迅速飙升至758.18亿元,同比增幅达155.07%。

随着2016年底楼市调控的持续收紧,融信所摘得的这些高价地,也面临了去化难题。

以上海静安地王为例,受制于调控政策,该项目只能以13万/平米左右的价格出售。但是,按照拿地价格和后期的建设投入计算,融信该宗地块需以15万/平米售出方有所盈利。截至去年底,上海静安地块上所打造的"中兴路壹号"项目已售出83套,尚有146套待售,这意味着,该项目开盘后近8个月去化率仅36.24%,尚有超六成房源等待出售。

为了促进去化,融信将项目的销售门槛一降再降。业内指,相对于上海新盘火爆的销售情况,不愠不火的"中兴路壹号"项目,不仅未给融信带来期望中的高光时刻,反而成了公司的包袱。

从既往获取的高价地中吸取教训,融信中国自2018年起放缓了拿地的脚步,主要通过获取高利润土地及收并购冲抵地王风险。据统计,2018年至2019年,该公司的新增土储数量分别为24块、46块,对应的权益建筑面积为195.55万平方米、341.75万平方米,相比2017年高点时的78宗土地,以及745.81万平方米权益建面已有大幅减少。

不过,融信中国的负债总额并未随着拓储力度的放缓而有所降低。2018年至2019年,该公司的负债总额分别为1394亿元、1678.26亿元、1729.2亿元逐年递增。

2020年,融信认为,历史风险冲抵已经到了可控水平,开始逐步恢复拿地,并在期内新增50宗土地,新增权益建面402万平方米。也是在这一年,融信中国的毛利率13个百分点至11%,达到了近六年来的最低值。

可喜的是,昔日凭借“高杠杆、高周转、高风险、高溢价”模式运转的融信中国,在降杠杆上成效明显。截至去年底,融信中国“三道红线”全部转绿,已经位于安全空间。不过,对照其近几年的财报数据可知,融信或也存在通过“明股实债”来优化负债的嫌疑。

2020年,融信中国的权益总额为506.59亿元。其中,公司拥有人应占资本和储备177.13亿元,占比34.96%;非控股权益329.46亿元,占比65.03%。当期,融信的净利润为34.95亿元。其中,公司拥有人应占净利润24.28亿元,占比69.47%,非控股权益应占净利润10.66亿元,占比30.5%。在融信权益总额中占比超6成的非控股股东,却只分得了3成净利润。

与此同时,融信的销售增长也呈现出逐年放缓的迹象。2016年至2020年,其销售增幅分别为107%、103.9%、73.35%、15.94%及9.8%,已经降至个位数。今年前五个月,融信录得合约销售金额681.23亿元,虽涨幅可观,但行业排名却下滑了3个名次。

随着集中供地补仓潮的涌现,昔日“凶猛”的融信中国再现大众视野,在多项财务指标表现欠佳的当下,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融信或仍将走上以往高价地“消化不良”的老路。

图说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