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专题 >

咖啡业的春天

来源:时间:2021-07-06

咖啡业的春天。

城市的办公区之中,随处可见有人身着职业装,怀中抱着笔记本电脑,手中拿着一杯咖啡。似乎不喝一杯咖啡,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精致的“打工人”。

街角的便利店、快餐店、独立精品咖啡店,抑或写字楼里的星巴克和瑞幸,咖啡的可触达性从未像今天一样便利。在名为“今天喝咖啡了吗”的豆瓣小组里,近十万人每天交流着围绕咖啡的一切话题。

“可以不吃早饭,但坚决不能不喝咖啡。”一位豆瓣小组的成员说道。“最近在小组里学习了矿泉水瓶土法冷萃,接下来我还打算入一个比乐蒂摩卡壶。”她表示,每天一杯咖啡的习惯她已经维持了七八年。每次搬家,她都在家里布置一个咖啡角,摆放着磨豆机、半自动意式咖啡机以及各种各样的咖啡豆与咖啡杯。

爆发式增长

6月16日,Manner咖啡关联公司上海茵赫实业有限公司新增融资信息,字节跳动成为新投资人。实际上,在过去半年内,Manner咖啡已获得了4次融资,新晋咖啡品牌“吸金”速度之快有目共睹。

资本是聪明的,对咖啡市场的不舍追逐可以从巨大的咖啡消费市场中得以印证。

近期瑞幸推出新品——生椰拿铁,瞬间引爆网络,一时间成为人们争相打卡的网红商品,因其限量的特点,人们发现这一单品长时间处于售罄状态。瑞幸咖啡自去年5月15日,因财务造假,从纳斯达克强制退市后。再次成为焦点,而人们的目光又一次投向了国内咖啡市场。

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中国的咖啡市场非但没有受瑞幸退市的影响走向低迷,反而迎来了又一轮爆发。尤其是在最具潜力的现磨咖啡市场,顶级投资机构频频出手,过亿元的融资屡见不鲜,成为消费领域投资最火的赛道。

中国咖啡市场正在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随着人均消费的增长,居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年轻一代对咖啡饮品的喜爱逐渐提升,带动咖啡行业快速增长。中国的咖啡消费社交属性强,但功能属性并未得到体现,所以消费杯数远低于欧美国家,但工作制度和商务属性会推动咖啡的应用场景和效应增加,现阶段仍会维持杯数的高速增长。

说到咖啡市场,每个人都会谈论美国、欧洲和日本。事实上,咖啡就像烟草和酒一样,是会上瘾的。它在成熟市场上具有很强的品牌粘性,但在中国却没有得到明显的体现。与欧美相对成熟的市场相比,国内咖啡市场仍处于快速增长的初期阶段。

资料显示,芬兰人均每年有1200多杯,瑞士人均有800杯,美国和加拿大人均每年有300-400杯。在亚洲国家,日本和韩国人均拥有180杯。而中国北上广地区人均15杯,全国每年人均咖啡饮用量仅为6杯。

近两年来,品牌和资本相继进入市场,一股咖啡热迅速燎原,杀出了瑞幸、三顿半等黑马,农夫山泉、伊利、统一等一大批食品饮料品牌也伴着浪潮入局。速溶、现磨、现饮、挂耳,几乎所有品类的咖啡业都火了。

2019年至2020年,中国咖啡行业共发生19起投融资事件,12家企业获得融资19.12亿元。在2021年刚刚过半的时间里,咖啡赛道的融资数量已经接近去年全年。

在咖啡市场的爆发下,我们也看到了消费者需求的变化。首先,消费者对咖啡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资料显示,近20年来,星巴克已经将中国的线下咖啡消费理念从社交产品转向功能性产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咖啡作为日常饮料,一天喝一杯。

随着消费频率的增加和市场的成熟,人们对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咖啡本身,超过60%的消费者认为好的口感和纯正的口感是最重要的,其次是浓烈的咖啡味和优质的原料,其中45%的消费者各有选择。

咖啡的消费频率越高,对价格的敏感度越高。有数据显示,80%以上的消费者可以接受一杯价格在30元以下的咖啡。18岁以下和41岁以上的消费者对咖啡价格相对敏感。因此,许多咖啡品牌现在通过低价竞争市场,并向新用户提供许多折扣,最后一杯咖啡只要几元。

然而,不知道什么时候咖啡变得越来越复杂,鄙视链条变得越来越长。一开始,雀巢速溶咖啡用“味道好极”的粗暴口号第一次敲开了中国大门。后来,星巴克进入中国,忍受七年亏损进行市场教育,才用社交空间属性将现磨咖啡的格调提升到30元一杯。

雀巢和星巴克在各自的轨道上占据主导地位,国内当地企业家聚集在了精品咖啡店。精品咖啡的潮流始于21世纪初,历史很短。原意是“特殊环境下生长的具有特殊地域风味的咖啡”,更准确的翻译是“特选咖啡”。

即饮与现磨之争

麦当劳中国首席执行官张家茵曾在2020年表示,当前应该是中国咖啡业最好的一个年代。

“咖啡市场分为3个细分的品类:速溶咖啡、即饮咖啡、现磨咖啡。其中速溶咖啡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现在市场的占有率也比较高,70%左右。不过,在近几年即饮咖啡和现磨咖啡的增速较快,份额每年也在逐步扩大。” 青桐资本投资副总裁陈蕙琳表示。

这其中以线上零售为主要渠道的咖啡品牌功不可没。2020年双11,三顿半精品速溶咖啡交易额突破1亿元,成为天猫冲调类目与咖啡类目的NO.1。新锐咖啡品牌永璞、三顿半着眼线上零售渠道实现“爆款”增长。

2019至2020年11月初,中国咖啡行业共发生投融资事件19起,其中零售咖啡发生融资事件12起,占总融资事件的63%。如果说,针对咖啡市场热火朝天的投资潮起始于瑞幸,在最近的Manner事件中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Manner为何受到资本追捧?青桐资本投资副总裁陈蕙琳认为,一方面,Manner凭借咖啡品质和价格优势还有门店的灵活性出圈。门店迅速拓展,空间风格也更为精美和有趣。另一方面,Manner也有在开始拓展自己的零售产品线和布局更多的多元化场景,目前品牌下拥有除咖啡饮品外,还有甜品、简餐,零售咖啡豆、咖啡杯具等周边全链路产品。此外,Manner也凭借入驻天猫旗舰店,打通了线上线下流量。

这些成功的新零售品牌有哪些共性和竞争力,咖啡品牌想要获取赛道胜利的核心逻辑是什么?陈蕙琳表示,新锐零售品牌都在原料、技术、包装等方面下足了功夫,让口感上更趋近于现磨咖啡。打造品牌产品形象锁住客户群也提升了客户的粘性,以品牌跨界联名活动、回收空罐提高互联网的声量。

“与此同时,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性降低,开始更多关注咖啡产地、咖啡豆品种和品牌背后故事,使得咖啡不只是饮品,而是带有文化社交属性和生活方式的产品。不仅要保持冲泡的便利性也要朝着精品化方向发展,利用互联网手段,抓住新一代消费者的心。“陈蕙琳说。

趋势与发展

2020年以来的疫情给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生命和健康认知,消费者将更关注具备健康属性的高品质咖啡品类。这也是冷冻干燥、喷雾干燥的即溶咖啡打败传统速溶咖啡,快速占领消费者心智的重要原因。相较于食品的免疫力价值认知,消费者对营养元素的认知相对较低,需要多进行咖啡功能价值引导和介绍。

早期的咖啡品牌大多侧重于从功能需求出发,比如抗疲劳、提神醒脑、放松身心等方面和消费者沟通,后来出现了咖啡餐厅成为小资的象征,再到星巴克将第三空间的概念与现磨咖啡结合受到都市人群的追捧。可以发现,咖啡产品从功能到生活方式、再到形成一种独特的咖啡文化。对于很多咖啡用户而言,对咖啡消费将从功能需求转变为情感诉求,比如从提神需求升级到口感需求,从产品消费升级到场景消费。所以疫情之后,企业如何改变和消费者的沟通?品牌故事如何与消费者产生共鸣?将是很多咖啡品牌将重点思考的。

在咖啡市场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消费者的咖啡消费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根据《2020年线上咖啡市场消费者洞察报告》,速溶咖啡、咖啡粉、咖啡豆、胶囊咖啡、即饮咖啡、挂耳咖啡、咖啡液等细分品类均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增长,而不同的品牌也有自己的主攻领域。

随着各种技术的更迭,消费习惯的养成,新零售也将完成对人货场的重构,未来线上线下之间的边界将会越来越模糊。而现在来讲,咖啡品牌打造私域流量,自建购买入口,进行数字化转型则更为迫切。例如近期瑞幸咖啡是社群营销,就是一个最有力的证明。

(责任编辑 庄双博)

图说财富